一蓑烟雨任平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①,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②,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如果要在苏轼的诗词中选一句来形容他这一生,那么最贴切的非“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属。凉雨侵人,春风料峭,林间沙路上,境中有一人,身无雨具却步伐从容,且一边吟咏长啸。一场雨寓意着一生,在命运的风吹雨打里,苏轼不正是一直这么泰然前行吗?
在诗人的笔下,雨是变化万端的仙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许浑“山雨欲来风满楼”说的是紧张,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写的是清新,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寄的是思念,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诉的是凄婉,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发的是怀古幽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记的是梦里江山。
雨的姿态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即使在一个人的眼里,雨的模样也是变动不居的。
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听雨歌楼上。
蒋捷出身世家,家境良好。他的青春是歌舞的青春。摇曳的红烛,曼妙的歌女,罗帐里荡漾着燕语莺喃。如果这雨中带有一丝愁味,那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强说愁。在光与色的组合中,闪烁的是青春和欢乐的幻想。但青春与欢乐都是短暂易逝的。
壮年听雨客舟中。
少年听雨的镜头是楼内近景,到了此时,镜头从舟中探出,摄入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求雨图。那只在风雨中失群单飞的大雁,正是蒋捷自己的影子。
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中进士。蒋家与岳家是世交,年少的蒋捷和岳飞一样有精忠报国之志。可命运捉弄了他,蒋捷中的进士成了南宋的末代进士。未过几年,南宋灭亡。进士还没坐稳的蒋捷顿时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壮年的蒋捷失去了“软语灯边、笑涡红透”的家庭温暖,只得在“万叠城头哀怨角”的乱世中东奔西走、漂泊四方。江山之大,尽属异族,已无他栖息之地。他的一腔旅恨、万般离愁都被涂写在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僧庐下。
少年头早白,滚烫的心也渐渐冰凉。
年老体衰的蒋捷,寄居在太湖上一个孤岛的竹林中,从此“竹山”成了他的号。史载蒋捷“宋亡不仕,抱节以终”。他自知没有气力恢复赵宋江山,但仍揣着衣冠礼仪之邦的残梦。他以“竹山”为号,就是要像竹子一样挺直,宁折不屈。在木鱼声中禅定,就成了他的宿命。
僧庐下,白发老人独听夜雨。苍老的心已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衰枯的身体经历了江山易主的桑田之变。少年的欢乐和壮年的愁恨一起埋在幽深的湖底,听任暗流去冲刷。伸手下去,打捞上来的只有一腔空虚、万念如灰。
雨水依旧滴滴答答地敲着石板,此时此刻的蒋捷虽听出了雨声的无情,自己却早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不管是“山雨欲来”的紧张,“小雨如酥”的清新,“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婉,还是少年听雨的欢乐,壮年听雨的抑郁,甚至暮年听雨的木然,都是一种明确的情绪,是一种存在,一种“有”。但苏轼的这阕《定风波》,其妙其怪之处却在于,它表达的不是某种明确的情绪或想法,它营造的不是“有”,而是“无”。
莫听穿林打叶声。雨中不听雨,那要听什么呢?苏轼不说。何妨吟啸且徐行。前方的路通向哪里?苏轼不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平生是要悲要喜、要聚要散呢?苏轼不说,只是“任”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微冷是清凉多一点儿,还是寒冷多一点儿?苏轼不说。山头斜照却相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强调无限好,还是更强调近黄昏?苏轼不说。归去。归去田园,还是归去朝堂?苏轼不说。
其实,苏轼什么都说到了,但什么都不说透。他像个写小说的高手,把疑问一直埋到最后,到最后却仍然是疑问。这首词的序分明说“已而遂晴”,明白指出天放晴了,“山头斜照”的出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苏轼却故作矛盾,以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结了尾。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这几句能明显读出苏轼在道中遇雨之后的从容淡定、坦然自适。但坦然之后却又没有别的了。既没有对狼狈的同行者进行揶揄,也没有抒发雨过天晴的愉悦,连天晴都说成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天没有下过雨,雨没有发出过“穿林打叶声”,苏轼也没有在雨中“吟啸徐行”过……
简单地说,苏轼在这首词的落脚处留了白。
音乐中的留白是为“此处无声胜有声”,中国画中的留白是为“此处无物胜有物”。创作者之所以留白,是相信他留的白会由听者、读者自动填充,用心去填充。这是作者和受众的默契,像一种隔绝时空、不定身份的游戏。
天上的雨点照常落下,但不定落在谁的身上。每一次邂逅都是偶然,又都像前世注定。而这,正是人间最隽永的乐趣吧!
注释
①雨具先去:指带着雨具的人先走了。
②芒鞋:草鞋。 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