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与哲学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美食家与哲学
沈宏非兄在成都橡皮酒吧和白夜酒吧里对食物避而不谈。前一次是在深冬,后一次是在初夏。按说,这两个季节食欲比较旺盛,都是应该谈吃的。这两次,印象深刻的是宏非兄的段子和阵阵哄堂大笑。事后,成都方面原指望当面聆听写食主义者教诲的人深感疑惑。有人分析: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啊。
也不知分析得对不对。这得写食主义者自己来说。
这几天,倒是真正观摩了一次美食所导致的沧海桑田。
有四个意大利中老年男人,日子都过得不错,有钱,也有情趣。四个人酷爱美食,组成了一个小协会,假期聚在一起切磋厨艺,享受生活。意大利美食也是有名的,好像仅次于法国菜吧?反正很好吃。吃得好,也就吃得多,吃多了就撑着了,撑着了就胡思,就乱想,就觉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觉得人终有一死,就觉得又快乐又悲惨的生命无法忍受……于是,这四个男人决定,干脆撑死算了。搞不清楚到底吃了几天,反正他们最后的确撑死了。
死之前的眼神很留恋人生,甚至很想念饥饿。
这个故事大家一看就是一个哲学题材。是的,这是意大利导演马可·费雷瑞1973年的成名作《极乐大餐》。据说,这部片子首映时,因为里面不道德的镜头引起了观众的愤慨。观众所谓的不道德,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淫秽色情,而更多的是指这部片子里那种无聊透顶的价值取向。
我看这片子时,对什么道德不道德的不感兴趣。我一向认为人与人之间对生命及其意义的看法几乎是无法沟通的,也几乎是无法讨论的。我只是可惜了那些个看上去很美的食物。面对美食,我会是一个纯粹简单的感官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不作他想。有一个镜头:一个巨大的美轮美奂的城堡形状的奶油蛋糕做好了(我酷爱奶油蛋糕),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个人成功地撑死了。剩下的两人,其中一个一勺一勺往躺在桌上的濒临死亡的另一个嘴里填蛋糕。真是暴殄天物,死有余辜!
《极乐大餐》
还是看李安的《饮食男女》和周星驰的《食神》好。我们中国人就是聪明,中庸之道就是高级,不容易像西方人那样走极端。家常如《饮食男女》中郎雄老先生给孙女做的盒饭,正式如《食神》中陈东师傅的“金缕佛衣”,都让人愉悦。是愉悦,不是快乐,更不是极乐。我们不要极乐,极乐的背面就是悲惨。
不过,我听说,美食家总比普通人要更接近虚无和悲观,因为味蕾比人体的其他感官设施更理解哲学、更接近终极追问。这个问题,下次找机会请教宏非兄。
2001/8/30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