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胭脂扣之书影对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胭脂扣之书影对照

  虽然不懂一句粤语,但喜欢听粤剧。不是正儿八经地听,是它们一句一句溜到耳朵里来。到广州几次,坐在出租车里在骑楼下缓行,沿街不知哪里的收音机或录音机或电视机里的粤剧总在唱着。我听不懂它们,它们也不勉强我,爱听不听,不追人的。所有的戏剧里,在我看来,只有粤剧没有一点高兴的事,那调儿,那重重的鼻音和赤铜似的嗓子,前尘往事一般,低低哀泣。苦,但不穷酸,是曾经有过好日子的那种感觉。落魄人唱的歌。

  2000年12月又去了一趟广州。那方人喜欢说老式的粤语电影是粤语残片,借此说法,我听到的都是些粤剧残音。回家好几天还想着那些残音。想不过了,干脆翻出《胭脂扣》,小说和电影一起重温。两者都是粤剧那股文火煲出来的故事。

  噫!小说和电影都是看过的呀,好依然还是好,怎么今儿个有了另外的想法:遗憾。

  小说的遗憾在于开头。一出来就知道是个女鬼,少了一份婉转。电影的开头就很棒了。

  三十年代香港石塘咀的某个花席,十二少(张国荣)拾级而上,一路春意辗转风流蕴藉,到得花席,与男装的倚红楼红牌阿姑如花姑娘(梅艳芳)迎面而遇。如花正唱着粤剧,面对十二少不错眼珠的盯视,见过场面的不惊不诧,心底起了波澜,但调子兀自行云流水。一段孽缘在花团锦簇中开始。这段之后,才是五十年后的苦命女鬼如花“上来”寻找黄泉路上久等不至的十二少。

  电影的遗憾在于结尾。电影里,如花终于找到当年爽约没敢自杀的十二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家伙了,脏的丑的悲惨的老家伙。如花上前还了胭脂扣,还凄凄哀哀地说,十二少,我不等你了。老得看不清面目的十二少大梦初醒惨痛欲绝,对着女鬼的背影跌跌撞撞地追喊着,如花,原谅我!小说的结尾是,帮忙的人还没有问到混在片场里当群众演员的那堆老头儿里究竟谁是十二少时,如花已经不见了,而且,永远不见了。李碧华在此写道:“是的,她一定见到自己痴等五十多年的男人,她一定认得他。也许她原是明白一切,不过欺哄自己一场,到了图穷匕见,才终于绝望。一个女人要到了如斯田地方才死心?就像一条鱼,对水死了心。”这两种结尾,当然小说要高明些了。偷生的人,一定龌龊;殉死的人,必然寒心,还用得着说什么吗?

  《胭脂扣》

  我还很遗憾导演关锦鹏没有用李碧华原著里的一个说法。说是如花“请假”“上来”七天,来世就要折寿七年。小说里还讲,如花最后得知十二少的消息时“假期”已经满了,要去见这一面,就要“超假”,“超假”的代价是来世投不了一个好胎,还要继续前生的皮肉生涯。电影为什么不用这些细节?是怕显得女鬼太痴情,还是怕显得女人太伟大?

  我一向对鬼怪神灵之类的东西敬而远之,但看《胭脂扣》的小说和电影时一点都不怕。

  看李碧华关于《胭脂扣》的访谈时却怕了。她对记者说,这东西,写的时候,“似乎是有一个人借着我的手来写”。记者问,写“如花”有没有模特儿?真有这个人吗?李碧华慌张地说:“我不知道。我也不要知道,如果真的有的话,我会吓死。”看到此处,我也吓得不轻。

  搞不好哪天哪位就会对我说他在某个场合遇到一个叫“如花”的风尘女——那就是她啊!届时,我必定当场尖叫。

  2000/12/24

  《花样年华》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