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

教育与生活

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 泰戈尔 4323 2021-04-06 09:04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教育与生活

  终日囚禁在“需求”的监狱里,过的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事实上,我们有时身缠“需求”的长链,有时则享受自由。孟加拉人平均身高约为六十三英寸,建造的房子也只有六十三英寸高,显然是荒唐的。为了行动自由,住房的高度必须大大超过身高,否则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生活中无乐趣可言。这个例子也适用于教育。将小学生禁锢在教科书之中,他们的智力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死背书,不广泛阅读其他书籍,难以成为有用之才,到了成人的年龄,智商上仍是儿童。

  不幸的是,印度学生没有泛读的时间。印度学生的头等大事,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外语,通过毕业考试,谋到一份肥差。从孩提时期开始,就得气喘吁吁地朝前奔跑,不敢疏忽大意,左顾右盼,除了背书,挤不出时间再做别的事。看见孩子手捧一本杂书津津有味地阅读,家长就会嗖地把书抢走。

  那令人爱不释手的杂书哪儿去找哟!这样的孟加拉语书几乎没有。容易找到的是改写本《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但学校里不系统地教授孟加拉语,他们在家即使有空想读,孟加拉诗歌的情味,他们也品尝不到。不幸的学生英语也不精通,甚至未读过英语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英国儿童必读的作品。那些作品用纯正的英语写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的孟加拉学生不见得能完全读懂,深刻领会。

  可怜的小学生面临各种实际困难,手边除了语法书、地理课本和词典,没有别的书籍,世界上他们最最不幸。别国同龄的学生用长出的新牙咀嚼文学的甘蔗,可他们坐在长凳上,晃动着细瘦的两条腿,衣摆随之抖动,只有挨藤教鞭的份儿。他们吞咽的是先生尖刻的斥骂,而非文学精品的营养。

  结果,他们的欣赏能力低下。孟加拉儿女无暇顾及体育锻炼,缺少必需的食品,身体孱弱,精神器官更是远未健全。印度人啃了一大堆书,通过学士、硕士的答辩,但心智并不成熟、强健。印度人的言谈举止、对世界的看法,不像是成人的,只得以夸夸其谈、装腔作势掩饰精神空虚。

  落到这步田地的主要原因,是印度人从小接受刻板无乐的教育。印度人背了非背不可的一摞书,为的是今后应付差事。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智力开发。吸入的新鲜空气填不饱肚子,解饿必须吃饭,但新鲜空气对于正常消化必不可少。同样,课外读物对于教学内容的正常消化也大有帮助。心情轻松地读书,阅读能力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思辨能力,自然而然地随之增长。

  孟加拉人如何摆脱不利于智力发展的刻板教育的魔掌,暂时还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他们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首先,英语是外国人的语言,词组和句子结构,与孟加拉语完全不同。另外,情感表达和陈述方式,也是外国式的,孟加拉人很不熟悉,领会之前只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比如说一本儿童读物中有一个关于英国农民跳的圆舞的描写,英国孩子知道那种舞蹈,读起来很有意思。又如“查尔斯”与“凯脱”打雪仗,发生口角,整个过程对英国孩子来说,饶有趣味。但孟加拉孩子读外文书,勾不起脑子里的一丝回忆,心幕上看不见任何形象,自始至终在黑暗中摸索。

  其次,低年级的老师有的是高中毕业生,有的还是肄业生,对英国的语言、情感、习俗、文学,知之甚少。可偏偏是他们首先把英国人介绍给我们。他们的英语和孟加拉语水平都不高,哄蒙学生是他们的特长,做起来得心应手,这比教书容易得多。

  平心而论,这也怪不得这些可怜的先生。英国人说“马是一种文雅的动物”,这句话很难译成孟加拉语,译成“马是神圣的动物,马是非常珍贵的动物,这种动物很漂亮”,都不确切。碰到这类句子,只得含糊其词地搪塞过去。我们刚开始学英语,听到的那些含混的解释,若排队的话,一眼望不到头。小时候我们学英语,内容那么少,错误那么多,还谈什么品尝艺术趣味!对于英语教学,其实谁也不抱希望。先生和学生都心安理得地说,一篇文章,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就算打赢一场战役。只要通过考试,就业之路就铺平了。桑格尔贾尔查这样描绘英语教学:

  认定单词的含义没有含义,

  里面没有快乐没有真实。

  除此之外,命运之神为孩子们还安排什么?学习孟加拉语,意味着读《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不想读了就去玩耍:爬树、纵身跳进河水、摘花,无休止地跟自然母亲捣乱,这样快快活活,身体反倒长得壮实,儿童天性的要求得到满足。硬着头皮学英语,到头来英语学不好,游戏也得放弃,进入自然王国的良机丧失殆尽。

  身心内外有两个宽广的游乐场,人性在那儿积累生命力和健康;繁丽的色彩、形态、馨香,奇异的跃动,歌曲、情谊和欢愉,时刻波澜起伏地冲醒我们全身的感知,使我们的身心得以健壮。难道非得从这片美丽的土地放逐不幸的儿童,给他们戴上锁链,押往外语的监狱?

  一个个年龄段像一层层阶梯。不消说,成熟了的少年便成为青年。青年人一步跨进工作领域,不可能马上有工作所需的才华。支撑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像手和脚,与我们的年华一起增长。它们不像制成品,需要的时候,可以完整地从市场上买回来。

  毫无疑问,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人生旅途中两种宝贵资本。换句话说,想成为人才,这两种资本缺一不可。小时候不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走上工作岗位,它不是唾手可得的。这可谓经验之谈。

  所以,不要只关注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要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去最大限度地扩展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死背书,如同从早到晚只用犁耕地,只用耙弄碎土块,如同只舞棍弄棒,如同只付一种押金,这对于人生这片沃土是远远不够的。不停地翻耕的同时,保墒不容忽视,因为土壤的湿度适宜,庄稼才长得秆粗叶茂。此外,在某个节气,稻田需要下场大雨。过了这个节气,下一千场雨,稻粒也不会饱满。同样,童年,对于确保富于朝气和崭新想象的人生的成熟和丰润,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年龄段,从文学的天空落下的绵绵细雨,会带来五谷丰登。当萌发的心灵之芽初次在黑暗的土壤里仰首观察广阔大地和无垠的蓝天,之后行至幽秘的来世的门前,初识外部世界,带着新的惊奇、兴趣和爱意翘首四望,这时如果和风吹拂,阳光普照,从天国乐园飘落祝福的甘霖,人生到时就充盈甜汁,结满硕果;这时如果只有干土、灼烫的黄沙,只有枯燥的语法和外语词典,密密匝匝地将它覆盖,以后纵然大雨倾盆,欧洲文学中新鲜生动的真理、奇特的想象和高尚的情操散落在它的周遭,也不能结果,文学蕴含的生命力不会顺利地在它的生活中表现出来。

  我们人生的大好时光在单调乏味的教育中消度。我们从幼年步入少年,从少年步入青年,扛着文字的包袱。在艺术女神的王国,我们是苦力,脊椎骨压弯,人性得不到充分展示。我们走进英国人的思想王国,不能轻松地漫步,也不能将他们的思想观点融入心灵。

  一直到二十二岁,我们学到的书本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未起化学反应,思想呈现畸形。学到的一些概念,用糨糊粘贴在一起,时间久了,一块块剥落。就像有些粗俗的人文身,扬扬得意,不知道遮住了人体天然的亮泽和肌肤的美色。我们也把英国书中的知识抹在身上,趾高气扬,其实它与我们的真实生活鲜有联系。又如有些缺乏审美情趣的土司,身上缀挂英国便宜的彩色玻璃片、玻璃球,乱用英国服饰,不晓得这一身打扮多么古怪可笑,我们也采集英国一些闪光的语言,把自己装饰得五光十色,常在不适当的地点滥用至理名言,浑然不知在不自觉地上演一幕绝伦的丑剧,见人窃笑,当即援引欧洲历史上的事例,妄图证明自己的正确。

  印度的教学之雨,洒落在离我们生活的根须几百尺的地面上,渗透阻挠,接近根须的水分,不足以消释生活的干燥。我们一生接受的教育,只能让我们当一名秘书或商人。专装办公室里用的叠得整齐的缠头巾和披毯的大箱子里,又装进学到的全部知识,日常生活中虽不经常使用,按照教学大纲却非学不可。

  这怨不得印度学生。他们的书本世界和栖居世界相距甚远,连接的桥梁是语法和词典。于是出现一种怪现象:通晓欧洲哲学、科技和伦理学的学者,极力维护陈旧的传统习俗。他们一面鼓吹自由的光辉理想,一面时刻用千百张奴性的蜘蛛网罩住自己,软化自己。他们一面独自享受感情丰富奇妙的文学精品,一面却不愿将生活置于情感的高峰。他们的心思全放在如何发财上面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他们的知识和为人之间,横亘着穿不透地道的屏障,两者从未密切结合。

  我们为之耗费三分之一的年华的教育,如果永远脱离现实生活,如果我们总被剥夺接受其他教育的机会,我们靠什么力量去发现真理呢?

  促使教育与生活结合,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