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断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天性?教养?
龙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超常的攻击性。关于攻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一直众说纷纭。偏重生物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攻击行为与雄性激素的分泌及遗传因素有关,或强调攻击是人的本能冲动;社会学习论认为个体经由观察学习和模仿产生攻击行为;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攻击行为是受挫折、情绪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攻击性带有天性的成分,不易扭转,这听起来多少让人感觉悲观。但研究发现,人的攻击性倾向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遗传基因也影响个体的兴奋水平。攻击性幼儿的父母中有73.7%具有好动性急的性格特征。
在对龙龙的治疗中,我了解到他父母的脾气都暴躁易怒,每次吵架的动静都曾让年幼的他感到害怕。他清楚地记得读幼儿园时,有一次他站在门口目睹了父母在卧室激战的全过程。一番唇枪舌剑后,妈妈将枕头和被子恶狠狠地全扔向爸爸,之后她仍不解气,动作麻利地把蚊帐支棍唰地从床上抽出来,猛地朝床另一边的爸爸甩去。爸爸头一偏,棍子撞在墙上又弹回到地上。差点儿受伤的爸爸怒火中烧,将床往妈妈那边使劲一脚踹过去,结果床腿给踹断了,床倒下来。“可怜”的床惨遭毒手散了架,和着妈妈的尖叫一并发出刺耳的噪声。
无论是由于父母的基因,抑或是由于在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学习,龙龙在最初的成长中都无法避免受到影响。
所幸有能让我们乐观起来的事实:攻击性的成因除了遗传原因外,还有一部分是环境的影响。遗传的作用根深蒂固,环境的作用则相对有可能被改变。攻击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那些先天气质暴躁的儿童可能始终具有较高的攻击性,因此总会引发他人的消极反应;而这些消极反应又反过来助长其敌意行为的产生。所以,我们不能把青少年的敌对行为简单地归因为先天遗传。遗传的确会影响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从而最终影响社会行为,但它几乎不能决定行为。
社会行为通常反映了他人对儿童遗传特征的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是不适宜的,也会相应促使不适宜行为的增加。也就是说,遗传特征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环境对行为的反馈又会进一步塑造行为特征。
龙龙的行为从幼儿时就不能符合大人的要求,因此没少被妈妈用拳头教训,而且妈妈对龙龙的要求很多,甚至犯一点细小的错误都必须改正。妈妈希望龙龙能够按照她的想法行动,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只许说一不二地执行。她将孩子的活跃或正常的自主性理解成不尊重或拒绝,在教养方式上比较依赖严厉的惩罚措施。
小时候,龙龙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守妈妈制定的规则,就会挨揍,有时被扇耳光,有时被扫帚抽。龙龙开始还会嗷嗷大哭,后来居然能够忍受疼痛,不流眼泪了,因为妈妈会边打边说:“我打你的时候,不许哭!!你越哭我打得越厉害!男孩不许流泪!!”从此以后,妈妈是看不见他的眼泪了,但有一次龙龙闯祸了,从未打过他的姥姥动手打了他,龙龙痛哭了一场。
作为一个小孩,因被打而哭泣是多么自然的情感流露,但是母亲的呵斥让他感到这种情感流露的可耻。龙龙要为流泪感到羞愧,要为克服令人羞愧的“脆弱”而努力。“男儿有泪不轻弹”是我国屡见不鲜的家庭教育。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儒家思想中崇尚理性、贬抑情感的价值观数千年来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理性由此已上升到与人格尊严相等的地位。但从本质而言,这种教育是对情感的一种扭曲。
虽然爸爸从来不打龙龙,但他的情绪极不稳定,有时好喝两口酒,喝醉了就发脾气砸东西,家里不少东西都被他破坏了。但在爸爸高兴的时候,会带龙龙出去玩,这是龙龙最开心的时刻。遗憾的是,爸爸的情绪太容易变化,龙龙不敢奢望也无法把握爸爸的好心情能持续多长时间。
爸爸给予龙龙的爱,就像骤冷骤热环境下的玻璃器皿,布满了没有安全感的裂纹。
妈妈的专制使龙龙的情感十分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往往会通过较为激烈的方式宣泄而出,因此龙龙会采取一些攻击和破坏的极端行为来表达对妈妈的不满。同时,孩子还会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孩提时龙龙就学会了:暴力是对待挫折的一种常见方式。另外,由于龙龙的行为不能符合大人的要求,而外界环境又给他过高的压力与过多的批评指责,导致龙龙自身状态与环境之间出现冲突,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情绪问题。 断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