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爱养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章
享乐和发展
◣人在游戏时脑电波处于α状态,这是与禅修催眠相同的状态。
◣玩游戏可以预防心理问题,也可应用于心理治疗。
◣幼年期缺乏游戏的经验将导致成年后的社会适应不良。
◣幼儿在游戏中享受的程度越高,对自由的体验越强烈,由游戏所带来的发展收益就越大。
◣自然游戏渐渐远去,带走的不仅是纯粹的快乐,还有健康的身体、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合作、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接触。
◣自然游戏中成为“老大”的人物,需要综合素质和魅力,并非仅靠“级别高”就能受人仰视。
◣现在缺的是什么游戏?自然游戏与非自然游戏的七大“对决”。
人人都离不开游戏
研究表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都有游戏行为。比如我们日常可见小狗喜欢玩球,小猫喜欢玩线团,猴子喜欢玩荡秋千。而且研究还发现,懂得玩复杂游戏的动物,其大脑也比较发达。比如海豚、黑猩猩、鹦鹉、大象、北极熊等,它们的游戏相对比较复杂,这表明它们智商较高。此外,一些必须依靠群体狩猎捕食的动物,如狼、狗、狮子等,它们组织内的个体之间的联系相对比较密切,它们玩游戏也玩得精彩。
动物的游戏是浪费精力和时间的吗?绝对不是。
动物玩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排练或演习,有利于它们从小熟悉未来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以及它们未来在动物社会中将结成的各种关系。正是在游戏中,动物们知道了自己能力的高低,知道了自己在种群中可能达到的地位,如,猴子通过多次的跳跃游戏,弄清楚了自己究竟能够跳过多远的山沟。
同时,动物天生有娱乐精神。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天性越强。这种天性是动物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因为通过游戏活动,动物能在紧张的竞争生活中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调剂。
此外,动物在游戏过程表现出的创造性、自我限制能力、谋略行为……十分让人费解,动物学家们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如两头幼狮在搏斗厮打,一头幼狮斗败而逃,另一头则紧追不舍,猛扑上去,把对手压倒在地,露出利齿,像要撕咬对方的喉咙……其实它会控制自己的力度,使其仅限于游戏,而不会置对方于死地。它如何做到如此自制,科学家也不知道。
所以,“玩”是包括人在内所有脊椎动物的专利。人更懂得玩,更能玩出花样,人类游戏的意义当然也是基于以上所说的,但同时更为深远复杂、更有创造性。
人类游戏的范围极其广泛,如正规的竞赛类活动(足球赛、乒乓球赛等)、日常的规则游戏(捉迷藏、抢椅子、下棋等)、休闲活动(爬山、旅游等)、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亲子游戏、和孩子一起疯等)、消遣活动(打牌、打电脑游戏等)、节庆活动(赛马会、泼水节等)及其他兴趣类活动(听音乐、自由绘画等)。
游戏的功效
人在游戏时的脑电波
当你累了,躺在床上休息,进入了一种放松的状态,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状态虽能让我们远离外界信息的干扰,但它谈不上专注;而当你埋头考试或工作时,你会进入全神贯注、高度专注的状态,此时你神经紧张无法深度放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它出现于“心跳、呼吸频率和脑波流畅地同步之时,此时身体是放松的,而头脑注意力集中并准备接收新的信息。”
——心理学家罗扎诺夫
但如果我要你同时进入这两种状态呢?既想深度放松同时又高度专注,这听起来有些矛盾吧?
是的,在生活中很多时刻要想两者兼而有之,使这两种情况完美地同时呈现,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但矛盾事物总有统一的时候,这就是下面我要描述的。
我们在游戏时,就能进入这听起来似乎不甚相容的境界,这时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特别放松的状态,这种放松并不是准备去睡觉时的昏昏然,反而是一种“放松的觉知”。此时我们大脑活跃,灵感不断,脑电波处于α波状态。
这个α波状态是对学习最有利的“频率”,要想轻松高效地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使每个人在“适当的波长”上学习。
处于α波状态时,脑内分泌“脑内吗啡”,让人觉得愉快,并且会提高神经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速率和效率,人的身心一体。这种信息传递的变化也会影响体内免疫细胞,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内外融为一体,现在和过去连为一体,人的思路变得特别流畅,神经细胞之间常常催生新的连接,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条件。
同时,脑的各部分处于协调工作的状态,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消除了阻隔,人成为一个完整的存在,所以游戏也能催生人的潜能喷涌的状态。
大量的研究课题显示,为了有效地学习,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将大脑调到α波频,而听音乐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
美国纽瓦克工程学院(现为新泽西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曾调查了在市场推出热门商品的企业负责人,并将其推出热门商品的来龙去脉做成报告。报告结果指出,开发出畅销产品的负责人,大多数是私底下借由自我控制法或是冥想法来达到α波的强化者,或是传授强化α波方法的研讨会的参加者。
与游戏相通的禅修和催眠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在游戏状态中,我们同样可以品出禅修的意味。
禅修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境界,不是诸佛或上师由外界安插到我们内心的某种东西,也不必耐着性子紧绷身体在那儿打坐,一味地执着于静坐静修。
我们所有人都拥有禅定的能力,它已然存在于心,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应用它而已。就像一个开悟的禅师入圣之后,仍然必须过一个平凡人所过的生活,做平常人所做的事,而不是四处施展他的“神迹”。
大珠慧海禅师与源律师的对话
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思虑);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所以不同也。”
律师杜口。
所以,禅意不在别处,就在日常起居当中。只要是做到专注一境不散乱,保持放松而且敞开心扉的状态,那么一切行、坐、住、卧,都可以成为禅定状态。甚至我们专注地工作,有觉性地做事,那也是禅修。
由此可见,禅定指的是一种深度放松又高度专注的状态,只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无论静动,都是禅定。禅定正是在进入状态时与游戏相通。
还有一个状态也与游戏相通,那就是催眠。没有人能完全说清楚催眠术到底是什么,但不影响我们去用它。催眠状态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给人一种专注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带领我们进入潜意识,而不像平时那样,大部分时间由意识主导。意识会对自我有要求,而潜意识才是内心真实所在。
催眠,可以改变脑电波状态,让人从清醒状态即β波状态,进入α波状态,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当你看见一个天真孩童心无杂念地投入游戏,他就是在禅修,这就是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一个简单的游戏状态,就有如此多的内涵,居然能和貌似神秘的禅修、催眠、冥想等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如此,孩童的游戏状态更因其纯真天然,不着一丝污迹而益发显得珍贵。
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尽情地投入游戏的世界呢?
当然,游戏不仅会让孩子有处在α波的良好状态,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也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强大的推力。
一般人认为,坐禅、瑜伽时的冥想才是真正的冥想。但是东方医学所说的冥想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大脑“必须入静”那样的困难。
大脑自由想象,自觉“心情舒服”,这也是冥想。例如,老年人想孙子,想自己最喜欢的人,也属于冥想。令人感动的事情、美丽的景色、音乐绘画等艺术、小溪的潺潺流水、婉转动听的鸟鸣、大海的涛声、风声……都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有的人听机场、海港的噪声也觉得心情愉快。能够导致产生α波的东西都是冥想的材料。泡在澡盆里感觉心情舒服也是一种冥想。
午休的时候,想着令人高兴的事进入蒙蒙眬眬的状态也和冥想一样。我所创造的冥想与小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入迷的状态非常接近。
——日本学者春山茂雄 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