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美冠纯美阅读书系·中国卷(共18本)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美冠纯美阅读书系·中国卷(共18本)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半年

  导读

  《半年》发表于1935年7月15日,刊于《新小说》2卷革新号,1936年入选短篇小说集《四三集》。

  这篇小说描写了“我”的求学生活,通过描写小主人公半年转了两次学,以后学习的机会渺不可知,反映了在抗战爆发前夕,教育混乱,大批学生求学生活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家对战争的痛恨和对教育的深切关心。

  小说运用了含蓄委婉的讽刺艺术,通过简单的对话塑造出了张先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讽刺了她的势利和师德的缺失。同时,小说通过“我”求学的波折,也剖视了社会的动荡给百姓造成的苦难。

  半年里头,我进了两个学校。下半年进哪一个学校,现在还不知道呢。

  年头上,我家搬到上海来,爸爸妈妈送我进文明小学。那个学校里的同学,有许多是包车送来的,中午吃饭,下午放学,也是包车来接。又有十来个同学,来回都是汽车。娘姨坐在旁边陪着,不然就是男佣人。有几辆汽车,汽车夫旁边坐着罗宋人,头发同黄牛毛一样颜色。我家离学校近,不用坐什么车,不是爸爸就是妈妈带着我,一会儿就到了。过了十来天以后,我可以独个儿来去,不用爸爸妈妈带了。

  那个学校里只有校长是男先生,以外都是女先生。我在二年级,女先生叫张先生,披着一头曲头发。她自己每天穿新衣服。她也喜欢我们穿新衣服。谁穿了新衣服到校,她就“趣呀”“漂亮呀”说上一大堆,拉住他的手,把他抱在怀里。她常常对我们说:“你们家里有新衣服,不要舍不得穿。小朋友个个都穿新衣服,我们的学校才好了。”

  一天放学的时候,她对我说:“你这件棉袍子,袖口都破了,还舍不得换一件吗?明天再不要把它穿来了。最好不要穿袍子,穿袍子没有精神。最好像江成他们那样,穿一身小西装,又好看,又有精神。”

  她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棉袍子不好看,江成他们的小西装好看。回到家里,就把她的话告诉妈妈,我说我要一身小西装。

  妈妈说:“一身小西装,哪有这么容易?我给你把袖口缝一缝吧。”

  我说:“张先生说过,明天再不能把它穿去了。小西装不容易,换穿一件别的衣服去吧。”

  妈妈说:“缝好了袖口,就没有什么了。现在天气还冷,不穿棉袍子穿什么呢?”

  我说:“随便什么新衣服都好。”

  妈妈拍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你哪里有什么新衣服?”

  我着急了,心里好像压了一块砖头。当天晚上我做了梦。梦见张先生抱住我,“趣呀”“漂亮呀”说上一大堆。我看自己身上,正是一身小西装,比江成他们的都好看。不知道怎么一来,我的小西装忽然没有了,骇得我拉直了喉咙哭起来……

  第二天早上,妈妈还是叫我穿那件棉袍子。我真想赖学,可惜没有名目,身上不发烧,嗽也不咳一声。爸爸说:“上学去吧。”我只好跟着他走。

  张先生看见我了,立刻拉住我的肩膀,骂我说:“怎么还是穿这件棉袍子!昨天不是关照过你,叫你再不要把它穿来了吗?”

  她的脸很可怕,像《图画故事》里的凶恶的狮子。我不敢看,看着地板,回答她说:“妈妈说的,现在天气还冷,只有穿棉袍子。袖口破的地方,她给我缝好了。”我把手举起来,让她看袖口。

  她把身子转过去,不要看我的袖口。她狠狠地说:“真要命!一件衣服都换不出,还读什么书!”她走开了。

  几个同学站在我旁边笑。我很难过,只想躲到什么地方去。

  过了两三个星期,张先生叫我们捐钱买飞机。她说,谁捐满两块钱,就有一个很好看的徽章,金黄的底子,刻着一架小小的飞机。我回家就告诉爸爸妈妈,我也要捐两块钱。他们说:“我们不想捐。”我没有法子想,只好让别人去得到那很好看的徽章。我又想,说不定那徽章并不真好看,比我的嵌花玻璃球差得多呢。

  许多同学都捐了钱。有的是今天四角,明天四角,一天天加起来。有的是一回就是两块三块。李克修最多,他一回捐了六块钱。张先生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小黑板上,下面写捐钱的数目,李克修的名字上头特别加上三个圈。她每天报告说:“今天又有几个小朋友捐了钱,我很欢喜。”她又说:“谁能像李克修那样捐得多,我就更欢喜了。”

  捐满两块钱的都得到了徽章,真好看,比我的嵌花玻璃球好看得多。一架小小的飞机正在斜飞,开飞机的人都看得清楚。金黄的底子好像布满太阳光的天空。一条短链条也是金黄色。只要用一只别针,就可以挂在衣襟上。我在学校里跑来跑去,时常碰见挂上徽章的衣襟。我的衣襟上也要有一个徽章才好呢。

  我又对妈妈说了:“每天捐一角钱两角钱,捐满了两块钱就不捐,好不好?”

  妈妈说:“爸爸说过不捐了。我想,捐不捐本来随便的,你不捐也没有什么要紧。”

  唉,妈妈不知道我的心!我要一个好看的徽章,我要得到一个徽章挂在衣襟上。

  可巧张先生问到我了。她说:“你为什么一个钱也没有捐?你看,许多小朋友差不多都捐了。今天回去问一声你爸爸妈妈,到底捐多少。明天就把钱带来。”

  我高兴得很,跑到家里撞见爸爸,就对他说:“张先生叫我问一声爸爸妈妈,到底捐多少钱。”

  爸爸说:“我老早说过了,我们不想捐。你就这么回答张先生好了。”我说:“不,张先生叫我明天带钱去呢。”

  爸爸笑了。他说:“我们不捐,带什么钱去!”

  唉,爸爸也不知道我的心!我要一个好看的徽章,我要得到一个徽章挂在衣襟上。

  我想到张先生的狮子样的脸,又巴望能赖学。但是我没有真个赖,第二天还是到了学校。我不敢让张先生看见,她走过来,我就避开。

  上课的时候可避不开了。她走进教室,第一个就问我:“今天把钱带来了没有?”

  我只好老实说:“爸爸说的,我们不想捐。”

  狮子样的脸果真出现了。她大声说:“吓,一点儿爱国心都没有,还读什么书!”

  我把她那句话念熟了,回家背给爸爸听。爸爸说:“那就不要到这个学校读书吧。待我打听打听,送你进别的学校去。”

  我就此不做文明小学的学生了。想起那徽章实在好看,可惜爸爸不肯捐钱,没有弄到一个挂在衣襟上。

  不多几天,爸爸打听到一个学校了,叫进化学校,有小学,也有中学,就把我送进去。那一天下雨。走进门,一个小操场上全是鞋印,每一个鞋印积着一片水,我们用脚尖踮过去,皮鞋头沾了厚厚的一层泥。

  校长叫王先生,一个大胖子,脸好像一直在那里笑。爸爸付给他学费,他说了不知多少声的“谢谢”,然后把钞票放进一个小皮夹里。他对我们说,二年级的级任叫小王先生,是他的儿子。

  小王先生年纪很轻,叫他先生,还不如叫他哥哥。他上课总给我们讲故事。老雄鸡的故事讲完了,大家叫唤:“小王先生,再讲一个!”他就再讲老母鸡的故事。有时候叫得他动怒了,他就走过来,举起教鞭,好像要打的样子。真打的时候也有,教鞭落在胳臂上肩膀上或者手上。我没有给他打过。不是我不叫,不过叫得轻一点,他没有听清楚。

  那个学校里的桌子椅子,比文明小学差得远了。木板裂了缝,黑漆退了色。时常听得“拔达”一声,抽屉掉下来了,书纸笔墨散了一地。我同一个塌鼻子的同学合坐一把椅子。椅子脱了榫,那个塌鼻子的同学没有一刻停的,我就好像一直坐在电车里。

  那个学校里,同级的同学比文明小学少得多,只有三十一个,文明小学有五十八个呢。别级的同学也并不多,我站在别级的教室门口看看,总有十来把二十来把空椅子。进校的第一天,王先生对我爸爸说过:“今年年成不好,中学小学一共只有两百多学生。前年最好,有到四百五十三个呢。”

  文明里有花园,有放在花园旁边的绿色小长椅,有秋千架,有浪船,有小图书馆。这些东西,进化里都没有。文明里好玩。进化里一点儿没有好玩的,散了课只好在小操场上乱跑,雨天就靠在廊柱上看一条条的雨线。不过张先生变起狮子样的脸来,我真害怕。小王先生要打人,但是他并不打我。他待我很好,说我清洁,又说我功课好,读书写字都是个“优”。我有点儿喜欢文明,也有点儿喜欢进化。

  一天,学校里出事了,大的同学小的同学在操场上挤成一堆,大家喊说:“我们不上课了!”小王先生把我们二年级生招到教室里去,还是给我们教“国语”。外面的声音闹得厉害,谁还有心思听他讲什么。他没有办法,只好说:“你们回去吧,今天不上课了。”

  我提了书包走回去,听同学在那里讲,才知道王先生欠了几位先生的钱,拿不出来,几位先生要他拿出钱来才上课,他躲起来了,几位先生也就不上课了。

  第二天,我到学校里去,小王先生也不见了,只见大的同学小的同学还是在操场上挤成一堆,预备室里几位先生在那里抽香烟。

  一个穿青色衬衫的大的同学忽然喊起来:“我们拥护我们的教师!我们要向校长算账!”

  许多同学跟着喊起来:“我们拥护我们的教师!我们要向校长算账!”

  我想课是上不成了,也没有人来叫我做什么,我就回到家里。妈妈说:“明天也不必去了。哪一天上课,总会来通知的。”

  过了三四天,邮差送来两封信,都是进化学校的信封,里面的信都是油印的。我想是来通知上课的日子了。妈妈看了,告诉我说:“不是的。一封是校长写的,他说实在拿不出钱来,并不是有意欠教员的钱。一封是教员写的,把校长大骂一顿,说若不拿出钱来,请他吃官司。”妈妈又说:“我们又不是他们的上司,拿这些话来告诉我们做什么!”

  通知上课的信一直不来。爸爸看了报,知道校长还是躲在什么地方不露脸,教员把他告到教育局里去了。我想起校长好像一直在那里笑的脸,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那里笑。

  一个新办的学校的招生信倒寄来了。叫维新小学,在逢源里,就是进化的几位先生办的。信里说,他们不愿意让进化的学生没有书读,所以办起这个学校来,进化的学生如果去报名,学费可以特别便宜。

  爸爸妈妈看了信,差不多一齐说:“再说吧。少读几天书也没有什么要紧。”

  维新小学的信接连来了四五封,在后的几封,爸爸妈妈看都没有看,就丢在字纸篓里。他们的意思,要把我送进一个好一点儿的小学去。如果距离远,预备搬一回家。

  但是问了两三个好一点儿的小学,都说眼前是不收,下半年收不收,要看有没有空额。爸爸对他们说:“让我先报个名吧。”他们把我的名字记在一本簿子上。

  就是这样,半年里头,我进了两个学校。哪一个好一点儿的小学有空额,下半年让我进去,现在还不知道呢。 美冠纯美阅读书系·中国卷(共18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