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斥责,但也别过度斥责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放弃斥责,但也别过度斥责
父母过多的斥责、严厉的管束不但会束缚孩子的主动性,也会扼杀其心灵的创造精神。
有一位很好的中学教师。她管教的学生遵纪守法,学科成绩好。她在家中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孩子在家不大叫大吼,吃饭时不许说话,坐在椅子上背必须伸直,家规一套又一套。孩子不留神,稍有过失,她就斥责。由于她长年的这种模式般的训练,孩子虽然是变得听话了,对人也彬彬有礼了,但却也变得拘谨、怕事、被动了。
有一天,她的学校里举行观摩教学,中午她未能回家。孩子中午放学回来,就坐在沙发上等母亲。整整一个中午母亲没有回来,没有给他们做饭,他们也就饿了一个中午。下午放学回来,母亲问他们中午吃些什么,他们说没有吃什么。母亲问那个12岁的姐姐,冰箱里有速食面,为什么不取出来泡了吃。
两姐弟却说:“你没有讲呀!”
同样的情形,有一次那位教师在做菜,发现酱油瓶里没有酱油了。而家里又适逢有客,菜不能马虎,于是她只得叫她的女儿上街去买酱油。不巧,那天杂货铺盘点,关了门,只在门前摆了一个小摊。小摊上没有瓶装酱油,只有塑料袋包装的,半斤一袋、一斤一袋的均有。女孩由于母亲没有吩咐可以买袋装酱油,不敢买,结果空了手回去。
这些学生之所以在多彩的生活面前显得这样无能,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家中常遭父母的斥责,父母管得过严,形成了怕事的被动性格。
这些孩子只知道听从大人的吩咐,自己从没有主见,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和要求。他们既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了。
斥责是父母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不恰当的斥责,往往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在父母看来,斥责孩子是为了管教孩子,而管教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因此经常强迫孩子照父母的话去做,否则就开始声讨。这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被动、依赖,遇事只会等待大人的指令,不敢自行做出判断,唯恐做错事情遭到斥责,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极其不利。
2.伤害孩子自尊心
斥责的语言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父母一次次的斥责声中,孩子会渐渐习惯这些词语,从而变得麻木不仁,缺乏自尊心。这正如有人指出的:“那些被认为没有自尊心的孩子,是外界没有给他们提供使自尊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的自尊心是残缺的,病态的,他们是斥责教育的受害者。”
3.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表面看,遭到斥责的孩子很快会表示服从,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孩子考虑的只是斥责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体验,而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本身却很少自我反思,因此斥责反而会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最糟糕的一点是,不恰当的斥责还可能使孩子变坏。前面已谈到,管教过严或过多的斥责可能引起子女的反感,甚至憎恨。那是危险和可悲的。但是另外还有一种危险,那就是孩子对斥责置之不理,但口头上不反抗,内心却不服。你越骂我越要做;你越不喜欢,我越要做。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曾对父母的责骂是否对孩子成长有所影响进行研究,他把父母责备孩子的不良态度分为下列几种,并且举出了一些会使孩子变坏的责备方式:
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
非难:叫你不要做,你还是要做,真是无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的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就不理你了,你就给我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不要再这样做了,行吧?
贿赂: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一辆自行车。或者只要你得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一百元。
挖苦:洗碗,你就打烂碗,真能干,将来还要成大事哩!
这种恶言恶语、强迫、威胁甚至挖苦,都是一个年轻母亲在气急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训斥子女时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它们通常也是最不能为孩子,尤其是有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强的孩子所接受的。它们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会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孩子不良的影响。至于央求和用金钱来诱惑更是只会把孩子引上邪路。
在日常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近年来发生的子杀父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父亲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略有过失便实施打骂,儿子不堪如此对待,有天下午趁父亲午睡之际,终于拿刀杀死了父亲。由于父母管教方式的不当而产生的类似的悲剧太多了。因而,在这里我想针对上述不好的责备方式,提出一些管教孩子的原则。
这些原则谈起来简单,就是在孩子做得好,做出了成绩时,要及时肯定和适当地赞扬,鼓励孩子继续进步。当孩子做错了事或闯了祸的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静,查明事情原委、弄明事情真相,然后再责备。
为了避免斥责带来的负面效应,父母要尽量少用斥责,确有必要进行斥责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尊重孩子的人格
大人往往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殊不知孩子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会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倾向,也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待他们,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高度自尊心和责任感的人。因此,斥责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分寸,切莫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也不要说粗鲁、讥讽孩子的话。
2.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受斥责
由于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能力有限,因此常常会惹出这样那样的事端来,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讲讲道理,同时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他自我反省。
3.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斥责本身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父母在斥责孩子的同时还要耐心地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最好是暗示,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断,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进。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