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联邦调查局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Part Three 噩梦,仍将继续
有迹象显示,“9·11”事件后,“基地”组织似乎已经从原来那种集中训练模式转变为相对松散的自由模式,而伊拉克战争也被视为恐怖组织征召更多成员的难得契机。这些无疑都为美国的反恐斗争增加了难度。联邦调查局也承认,恐怖分子对美国的威胁很大,需要认真对待。
“基地”组织“重获新生”
“9·11”事件已经过去八年多了,但它释放的硝烟仍然弥漫在世界各个角落。恐怖分子在给全世界一个大震惊之后,还想制造一连串的余震。
反恐专家们认为,经过几年的时间,“基地”组织对内部领导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大改组,更换了领导层。2003年5月,一位名叫卡伊斯的男子在发给伦敦一家阿拉伯文报纸的邮件中自称是“基地”的新发言人。他说,该组织已经“完成了领导层的更迭,取代了‘9·11’时的那帮领导层”。“新的领导层将担负起未来的任务。美国情报机构根本无法打进这个领导层。而老的领导层也根本不知道新领导层的任何一位成员的名字。”如果一些成员被杀或者被捕,他们的职责就自动由其他人接管。这个过程从理论上来说就是自我发展,令组织机构能延续下去。
“基地”组织高层头目、“军师”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被媒体称做“基地老三”)的被捕,曾对“基地”组织是个沉重打击。不过,很快就有人取代了这个位置,继续充当恐怖行动幕后总策划的角色。
伊拉克战争被“基地”组织领导人视为征召更多新鲜血液的难得契机,他们加紧招募新成员,再次向西方发出恐怖威胁。这项工作主要由那些阿富汗战争后秘密回到自己国家的“基地”骨干们在当地操作。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在世界上,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引起的反美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基地”招募更多新成员。《纽约时报》称,继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非得到迅速发展后,“基地”组织在苏丹、肯尼亚、车臣等国家和地区又发展了大量新成员。在苏丹甚至有了一个新的恐怖训练营。
“基地”网络重点发展东非分支。“基地”组织虽已转入地下,但仍然拥有完整的财政支持系统和通讯网络,因此从北非的摩洛哥到东非的肯尼亚和苏丹到亚洲的菲律宾,“基地”组织的影响无处不在。
尤其令美国不能容忍的是,2004年以后“基地”组织发布的视频中出现了一名新的“基地”组织发言人。这名名叫亚当·贾丹的发言人是一名美国人。他是“基地”组织中赫赫有名的“宣传骨干”,几年来,他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先后录制了数段含有大量极端反美、反西方内容的英文视频在网上播放,在制造“美国人打美国人”的宣传效果方面声名显赫。前不久一家美国法庭缺席指控亚当·贾丹犯有叛国罪。这也是自二战以后,美国首次有本国公民遭叛国罪起诉,可见美国政府对他的痛恨。
美国国产的基地组织发言人亚当·贾丹
在政府眼皮底下训练“反美”分子
有迹象表明,“9·11”事件以后,“基地”组织似乎已经从原来那种集中训练模式转变为相对松散的自由模式。集中训练自然能够“专业化”地提升袭击能力,但在美国反恐战争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松散状态的“自由联盟”自然更加易于“基地”组织的自我隐藏。因为清理一盘散沙远比打扫一堆沙子要艰难得多。
联邦调查局认为,在美国有40个州隐藏着“基地”组织的人员,他们随时等待命令发动恐怖袭击。现在大约有400名恐怖分子在国外已经接受或者正在接受训练,他们对美国威胁很大,需要认真对待。
2002年,联邦调查局在阿拉巴马州发现一个训练营,这个训练营竟然专门招收“反美”分子,并对这些人进行袭美“圣战”培训。该训练营名为“美国的零地带”,位于马里恩,是联邦调查局在抓获了一个“基地”组织的支持者之后,顺藤摸瓜调查发现的。“美国的零地带”的经营者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武器、城市战争、特种部队和武术的训练。在营地里面,有弹痕累累的警察巡逻车和满载人体模型的校车,而房子里也有弹痕累累的人体模型。联邦调查局已在全美展开调查,试图找出可能参加过培训的疑犯。
政府认为,训练营拥有者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好战分子的同谋。他们提供自动武器、城市战争和武术训练,旨在对抗游击队的袭击。
恐怖组织之所以胆敢在政府眼皮底下训练“反美”分子,梦想“借腹生子”,主要是瞄准了政府的一大严重漏洞——枪支管理制度比较松散。一名伊斯兰极端分子在描述将美国看做绝佳的隐蔽之地的理由时,嚣张地形容:“在美国搞军事训练,就像是出去野餐一样容易。”
谁制造了这些炸弹?
担任国内反恐任务的联邦调查局不得不严阵以待,除了加强反恐演习和日常的训练外,一系列反恐研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目前,专门研究恐怖分子如何制造临时炸弹的调查人员已经掌握全球制造炸弹网络的命脉。他们认为,伊斯兰好战分子在非洲、中东及亚洲所发动的汽车炸弹袭击中所用的炸弹设计方法都如出一辙。
一名专门负责调查此事的专业人士透露:“恐怖分子在不同的大洲都使用相同的炸弹装备。我们认为,他们可能有相同的炸弹制造专家,或不同的炸弹制造者使用了相同的炸弹制造法。”
先前未被公开的情报调查人员已经将调查范围扩展到了2001年12月巴黎开往迈阿密航班的“鞋子炸弹”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现,这种类似的“鞋子炸弹”在着陆的飞机上的爆炸力可以达到方圆两平方英尺的范围。这种在飞机上突发性的灾难也为定期航班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炸弹分析专家已经收集了成千上万的在伊拉克临时炸弹爆炸后的碎片,其中包括大型的小汽车和卡车,以及小型的用空弹壳制成的炸弹碎片,甚至还包括混凝土块。这种做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炸弹的设计,也能更好地为伊拉克官员提供准确信息,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驻伊美军的安全。
但仍然有问题无法解释,包括谁是那些在伊拉克进行的大型自杀性爆炸袭击的幕后主使。情报分析专家认为,随着全球对反恐战役的加强和“基地”中心领导的经济援助和新兵的征募等匮乏,“基地”组织的势力在逐步弱化。但是,对炸弹的调查表明,恐怖主义网络仍然在向新一代全球好战分子传播这种炸弹制造技法。
在20世纪90年代的阿富汗本·拉登训练营,许多炸弹制造者已经学会了怎样制造这种临时炸药,而且这种技法已经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情报分析人士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恐怖分子所发动的致命的大型汽车炸弹袭击是由一个幕后组织进行操纵的。但是他们确定,有许多人已经掌握了大型汽车炸弹的技法。一些反恐专员已经强调对那些声称对大多数爆炸袭击负责的炸弹制造者身份鉴定的必要性。
该项研究是由美国恐怖分子爆炸装备分析中心进行的。联邦调查局是该组织的直接领导。在近5年的调查中发现,针对美国的90%的恐怖袭击都使用了这种临时性炸弹。恐怖分子爆炸装备分析中心的工作先前一直在秘密进行,直到2004年2月中旬,国会的恐怖主义专家才将其公布于众,但是对于谁是伊拉克爆炸袭击的幕后指使仍无定论,大型的、致命的自杀性袭击的案件无一解决。情报分析专家认为,“基地”组织的追随者可能参与了其中的一些爆炸袭击。但是对在伊拉克所使用的炸弹检测显示,目前没有足够的情报表明制造这些炸弹的人的身份。伊拉克每天都有不同型号的炸弹爆炸。因此,恐怖分子爆炸装备分析中心的专家已经开始着手筹建一个恐怖炸弹的数据库。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通过在爆炸碎片上所留下的指纹以及DNA来鉴定谁制造了这些炸弹。 联邦调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