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持人要正确认识电视和广播媒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七章
主持人要心有现场
主持人要成功完成自己的使命,发挥自己“喉舌”的作用,离不开大量资料。要获得第一手资料,自然离不开采访。采访就会有现场。在现场中,当然会有声、光、色,当然也离不开生动的人。主持人要想信步现场,自当心系现场,充分发挥各种能力,以期尽展风采。
一、主持人要正确认识电视和广播媒介
主持人这一职业在我国产生的时间还不长,这是因为其具有媒体的限制性,即就目前的情况看,只有广播和电视节目才设置主持人。由此所决定,主持人采访同一般记者采访,特别是同文字记者采访的最大区别在于有设备条件的要求,主持人采访是一种“人机协同”的采访。其采访难度与对主持人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同一般记者采访不一样的。所以主持人要有不同于一般记者的现场意识。具体说来,作为主持人对于广播和电视是有很大区别的。
1.广播
广播是以电声为媒介的现代传播工具,现代技术使它具有了传统的纸质媒介无法企及的优势。但在建立起这一优势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它的劣势,这也是由事物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它的传播特点也是在这种辩证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广播主持人必须明确和遵循媒体自身的特点,这也是保证自己工作质量的基础。
(1)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的易逝性
广播是以电波为载体的,而电波是自然界中“跑”得最快的物质,每秒能够运行30万千米。以这个速度来计算,每秒钟就可以绕地球7周半。所以,几乎是在广播电台发出信息的同时,受众就能够接收到了。
但是,另一方面,声音是瞬间即逝的,而且一经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就使得广播在获得“快”这一优势的同时,也极大地缩小了受众的思考余地,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深奥的问题,受众难以及时理解。
(2)传播的广泛性与收听的随意性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只要能够听懂这一语言的人,就能够利用广播这一信息媒介,这使它具有最为广泛的受众。另一方面,广播的接收工具是收音机,其体积小,价格低廉,便于携带,而电波本身又具有极强的穿透性,这就使得收听广播不受时空的限制。
广播受众的信息接收是一种个人行为,但由于广播是在规定时间里进行信息传播的,广大受众也是在同一时间里进行同一信息的接收的,这种同时出现的个人行为进而成为一种共同的社会行为。行为的共同性容易形成传播效果中强调的一致性群体意识,唤起共同的社会心理,从而形成共同的社会舆论。
但是,广播的这一优势也导致了收听随意性的产生。收听广播的行为往往是同个人的另一行为同步进行的,或者说,受众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进行信息接收的。
(3)内容的丰富性与接收的被动性
广播由于信息传播的迅速、节目的循环周期短,而各广播电台又都办有数套节目,播音时间每天累计往往多达数十小时,甚至上百小时,这就使广播成为了大容量的信息传播渠道。
但是,广播是线性传播,受众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够接收到一种节目,而且必须按照传播者的意图,逐条收听,在获得了节目选择权的同时,失去了具体内容的选择权。
(4)声音的传真性与信息的变异性
广播是借助于声音进行信息传播的,而声音本身具有极强的张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声音能够传情,能够获得言外之意的效果,或者说,声音具有煽情性。无论对象是谁,当其用声音表述某一事实过程时,都会融入自己对于事实的理解,表现出对于事实的某种情感,而导致声音上的各种变化。这种包含了强烈感情色彩的声音,具有比文字更强的亲近性,并激发起受众感情上的共鸣。特别是当人的声音是以实时的现场声音为背景时,相比文字的间接传播又获得了直接传播的效果,而产生出更强的逼真性与可信性,感情的感染效果也就更加突出。
但是,声音在获得传播优势的同时,又因为其表达方式的惟一性,使受众只能依靠听觉接收信息。加上声音的易逝性,以及受众是在注意力分散的状态下被动地接收信息的,很容易造成受众出现误听的现象,导致信息的变异。
2.电视
电视是运用电子技术对图像、声音和文字做同步传递。它通过光电变换,使图、声和文字即时重现在远距离外接收机的屏幕上。随着技术手段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微波中继系统与同步定点卫星技术的相继应用,使电视的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电视信号传递与接收的同时性,使传、受双方处于共享信息符码的同一状态中。这就意味着,在技术条件具备的条件下,电视能够实现信息的全球传播。而这种技术性,就决定了电视传播的潜能与优势。电视的整个传播过程——决策、采摄编播、传递、接收和受众反馈这五个环节,都以其独特的威力,证实着这种技术本性。
关于电视的传播特点,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与把握。
(1)从一般的传播学的角度
从一般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可以做下面5个方面的归纳。
其一,电视的信息通道是电磁波,其传递的速度能够达到30万千米/秒,这就构成了电视传播信息的即时性,这在直播节目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其二,电视的信息符码由图像、音响与文字三元素构成,这是其他传播媒介所无法相比的。电视集多种符码于一身,各显其长,形成互补,无论是信息的含量,还是受众的接收,都大大地超过了“传统”的传播媒介。
其三,电视具有即时性,对于正在发生的各种事态,可以即时“报告”给广大受众,这就拥有了现场感,并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参与感。所以,擅长展示现场实况和人际交流,就成为了电视的一大特色。
其四,电视使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成为可能。电视的发展速度之快,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电视接收机走入千家万户,建立起了庞大的信息传递网络终端,成为广大受众赖以同时接收信息符码的媒体,使受众获得无比的亲切感与交流感。
其五,电视传递信息是按照时间流程有序地送到各网络终端的。首先,电视传播是顺时态的线性结构,不具备自动录像设备的家庭,必须按时收看某一节目,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一旦养成收视习惯,就会成为固定的生活内容。这种双重效应能够形成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动力。其次,电视的线性传播必须是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串连,应该根据一定的传播方针与传播意图和受众的需要去设置栏目、编排节目,以充分发挥电视连续、定期、有序的编播潜能。再次,电视受众分散在信息网络的各个终端,自由收看电视节目,由于受众分别处于不同的知识层面,所以,对于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产生出不同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方面表现为电视自身,另一方面表现为同其他媒介的差异。
(2)从新闻的角度
从新闻的角度来看,电视也有具传播特征。所谓特征,是指某一事物所特有的性质。根据黄匡宇的归纳,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主要表现在下面5个方面。
①新闻现场的证实性。新闻现场的证实性是指电视在展示新闻事实时所传送的关于事实现场的视觉因素,证明事实内容准确无误所产生的心理认同效应。
②信息传播及时性。对于新闻来说,时效是第二生命(第一生命是真实)。所谓时效,是指信息从“信源”(新闻发生)到“信宿”(受众)之间的传递速度。“快”是人们对于信息的共同心理欲望。以传递信息为使命的新闻媒介,在其竞争的过程中,必须以其有效的传播速度,激发起受众的接收热情,引起受众对于媒体的注意,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求新、求快的心理欲望。
电视传播有视听两个信息传递通道,对于“非常性”传播内容,可以由叠加屏幕文字的方式及时传递有关信息,不必中断“正常性”的传播。这样,受众就可以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及时获得最新信息。
③信息内容的易受性。任何传播媒介都是以受众为最终信宿的,新闻价值与传播效果的实现,也是以受众为最终标准的。所以,新闻内容一旦确定之后,其传播效果如何(即新闻价值的体现),又同传播形式与传播符号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易受性,是指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拥有众多的传播符号,使受众在接收信息时,“费力程度”最小。电视新闻运用图像、音响、文字与解说声画符号,形声兼备,图文并茂,而信息内容的易受性,正是建立在这一优势之上的。电视新闻的易受性,主要体现在多通道同时感知的综合效应之中。多通道输入同一信息,各单位通道的信息负荷相对减轻,受众的接受心态不易紧张,从而扩大了信息的输入量。此外,电视新闻是以“图画”为主要形象特征的,并将事物的现场气氛、人物的感情态度进行同步传递,使受众在“看”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样式”来,而直观具象则大大减化了由抽象符号所带来的思维转换,提高了对信息内容的理解程度。
④画面情节的不完整性。所谓电视新闻画面情节的不完整性,是指画面在新闻节目中呈不连贯状态,不具备叙述事实的变化与经过的能力。
⑤新闻要素的忌干涉性。电视新闻也必须遵守新闻规律,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保持各新闻要素的准确无误,并最终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真实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画面中的任何内容,都容不得半点虚假。画面真实(即现场真实),将直接同事实的本质真实联系在一起。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