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十一、主持人要正确认识双向交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十一、主持人要正确认识双向交流

  主持人形式的出现,是传播发展历程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把以传者主动,受者被动单向传播的模式转变成为传者—受者两者角色互动的双向交流。

  自语言产生以后,人类就利用语言沟通情感,学习知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认同群体……这一切都源于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双向交流。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进程,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地得到增强,并不断强化着主体的作用。于是,在传播系统中,传统的“我说你听”、“我传你受”的传者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

  受众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它对于已经形成的观点或立场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趋势,根据自身固有的价值取向、功利需求和心理定势,对传者的信息辨识、分类、筛选,有选择地收取或放弃。

  选择性心理是受众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受众接受信息的防卫圈。受众是否能够接受与交流主持人提供的信息,必须穿透受众的三重选择,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所以,虽然受众的“受”有被动接受的含义,但是事实上,完整的传播系统,并非传播者控制的系统。传统的重“传”轻“受”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一直处在一个误区之中,漠视了“受控者”存在的意义,漠视了传播效果的深层内涵,进而导致了许多无效传播和弱效传播。

  传播学的现代发展,使人们在重新审视传统新闻理论的同时,也使这种错误的认识得到了反省、分析和改变,也对受众进行了重新的认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新的定位口号的提出,实质上是在强调着受众的存在价值。

  主持人,既是新闻舆论的传导者、传播者和代言人,又是媒体沟通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利用语言传播信息,沟通群众,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过程中,从观念认识到语言的运用上,主持人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双向交流意识。

  通常情况下主持人的交流对象分为话筒(镜头)前和话筒(镜头)后两类,即现场的受众和现场以外的受众。随着人们对主持人节目的认同和该方式是双向交流的最佳途径意识的确立,目前,许多节目在话筒(镜头)前,即现场设置受众交流对象,目的正是为了增强交流感,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这就使得从前的主持人—受众的线性模式变成了主持人—交流—第一受众—第二受众的环形模式。

  传播模式和主持人交流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受众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受众对于传播者的关注和交流程度,传播效果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在以往的综艺性节目、娱乐性节目、竞赛性节目中,主持人的交流对象往往是多个化、多样化,而目前的新闻类节目、服务类节目、体育类节目中都出现了话筒(镜头)前的交流对象。主持人的传播,如果只有“传”和“播”,只求“传”的过程,不求目的,那么,传播还讲什么效果,还有什么意义呢?传播只有达到并产生效用,才有意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又只有双向交流才能知道是否达到了预定的传播效果。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