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懂得孩子,才能好到心里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懂得孩子,才能好到心里去

  一个人不懂得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小小的创造力?

  ——陶行知

  懂得,是了解其人、其事,知其心、其意。懂得孩子,才能好到心里去。懂得孩子,需要用心,需要学习、感悟与反思,这也是一个不断修为的过程。

  一、懂得孩子,您是否满怀爱悦纳孩子?

  悦纳孩子的独特性。从世界看,差异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基本样态或基本形式。正是差异性带给世界丰富多彩的状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艺术体。

  从我们常用的“闭目撕报纸”游戏体验不同说起:

  1.游戏开始前,准备好若干份报纸,可以事先处理成正方形的,每张大小一样。

  2.参与该游戏的人数:2人以上。如果是一个家庭,一般是爸爸妈妈与孩子;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团体,多则数十人至上百人。

  3.游戏的主要程序如下:请参与游戏的成员每人手拿一张报纸,闭上眼睛,按照以下指令进行:把正方形报纸对折——撕去右上角——再对折——再撕去右上角……依次类推,总共对折五次、撕去右上角五次。完成以后,请睁开眼睛,并打开撕过以后剩下的报纸形状,即游戏作品。

  4.请每位参与者仔细观察所有的游戏作品。观察结果,不难发现,每个人撕成的作品,各不相同,相似的也是极少数。

  5.请大家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最初报纸的大小、形状一样,大家听到的指令也一样,结果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综合参与者的体验以及咨询师的总结归纳,原因如下:

  A.每个人对指令(对折、撕去右上角等)的理解不同。理解不同,行为就有差异。

  B.每人的习惯不同。比如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撕,而有的人则习惯用左手撕。

  C.闭着眼睛撕报纸,主要凭感觉。而每个人的感觉因人而异。

  D.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对该活动的态度、情绪、心理暗示也存在差异,有的人撕得很认真,有的人不在乎,只当是玩玩而已;有的人性格比较灵活,在对折和撕去右上角过程中往往会变化不同方式,有的人性格比较刻板,始终用单一方式,比如始终顺着一个方向对折;有的人怀着喜悦之心为之,有的人不以为然或勉强为之……

  E.每个人手指灵巧度不同,有的灵巧一些;用的力度不同,有的大,有的小。

  F.年龄的差异可能带来的不同。

  G.性别的差异可能带来的不同。

  H.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做游戏时的环境、意外因素等等。

  6.该游戏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要悦纳不同。一个简单如“对折——撕去右上角”的指令,结果就如此的千差万别,而我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在亲子沟通互动中,会出现多少大大小小的、简单的、复杂的指令,可以想象会出现多少差异和不同啊!孩子对父母指令、要求、期待、引导做出的反应,总是带着孩子的色彩;而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所盼的解读,也总抹不去成人的色彩。如果我们明白不同是常见的状态,明白造成不同的各种因素,当差异出现甚至截然不同时,心中就会坦然很多,求同存异,以宽容之心去悦纳他人的不同,哪怕看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差异。如此,人际交往、亲子沟通都会从容得多、顺畅得多!

  悦纳不同,包括:悦纳孩子的容貌、体态、天赋、能力、性格的差异;悦纳孩子与父母的差异;悦纳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悦纳孩子现在与过去的差异;悦纳孩子现在与未来的差异等等。

  悦纳孩子的不完美。此时,又想起绘本作家幾米的作品《我不是完美小孩》,书中主人公的一段话特别发人深省:“郝完美。这个名字是爸妈为我取的。他们说,我小时候,不管正面看背面看,醒着睡着,或笑或哭,我看起来都好完美。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事情就变了…… 爸妈的要求愈来愈多,学校的要求愈来愈严。我觉得很累,真想大叫:“我不是完美小孩啦!我想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不完美。”孩子的内心呼喊,您听到了吗?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孩子不完美是最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有的孩子像兔子,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可能也比较心急或粗心;有的孩子像小牛,做事很认真仔细,也可能动作比较慢一些;有的孩子擅长文科,英语口语很棒、语文作文很出彩,可数学是短板;有的孩子从小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常有创意之举,可有时候听不见他人的合理建议;有的孩子敏感细腻,却也容易多愁善感、自信不足等等。教育要顺势而为,我们可以立足于孩子的实际,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鼓励孩子在已有基础上成长与进步,而不是一味地苛责孩子,以高标准高要求逼孩子达到大人所谓的完美状态。

  悦纳孩子的独特性,不完美,是智慧之举。悦纳孩子的独特性,满怀喜悦地欣赏孩子,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发现可爱与意趣,坦然接受孩子的淘气与顽皮,坦然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不强求孩子做不适合他的事情,不盲目与别人家孩子比较,鼓励孩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潜能,做最好的自己。请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祝福孩子们有勇气、被支持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不能成为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一颗最闪亮的星星;

  如果不能成为大海,就做一条小溪,一条最清澈的小溪;

  如果不能成为大树,就做一棵小树,一棵最葱绿的小树。

  二、懂得孩子,您是否相信孩子的感觉?

  微回放:“我真的已经吃饱了!”

  中国的家长是最累、最操心的家长,也是最得不到孩子理解的家长。不是好心好意就能带来好效果的。为父母者,常常出于对孩子的爱和过度的关心,而做了不少其实适得其反的事情。可又有多少大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呢?所以,当我和这个女孩对话以后,就有一种写的冲动,说的冲动。

  在给女孩馨馨做注意力训练前,我首先仔细看了她这一星期的家庭表扬单。在表扬单上,她的爸爸妈妈以生动具体的语言,及时地表扬了孩子在这个星期里注意力等方面点点滴滴的进步以及父母由衷的喜悦。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爸爸妈妈希望你对爷爷奶奶的态度更好一些、更尊重他们的意见一些。”

  凭着一种敏感和咨询探索的需要,我在充分肯定女孩进步的基础上,关切地问馨馨:“爸爸妈妈为什么让你对爷爷奶奶的态度更好一些、更尊重他们意见一些呢?你和爷爷奶奶之间发生了什么?”

  “因为我觉得爷爷奶奶很烦,所以就对他们说了一句:‘你们烦死了!’”

  “爷爷奶奶听了你这句话,有什么反应呢?”

  “他们默不作声地走开了,到他们房间去了。”

  “你觉得爷爷奶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他们对我很好,可我对他们大声吼,他们会很伤心。”

  “是的。”

  “你为什么会说他们烦死了呢?”

  “我都已经吃饱了,可是他们还是要我再多吃一些。每次都是这样。”

  “今天早餐,你都吃了些什么呢?”

  “三明治、牛奶。可是爷爷奶奶还一定要我吃鸡蛋。我真的吃饱了,他们又不知道。我和他们说,我吃不下了,他们就是不肯,所以,我忍不住冲他们发火。”

  ……

  随着对话的深入,我已经明白问题所在了。童言无忌,纯真的话语中却也包含了至理,比如女孩那句“我真的吃饱了,他们又不知道”,给我不小的心灵震撼。姑且先不去说,遇到类似情况时,女孩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更好地与长辈进行有效的沟通,我只是想对大人说——俗话说,鱼在水中,冷暖自知。孩子的饥饱,孩子自己最有发言权。而我们的大人,出于爱的关切与呵护,总是担心孩子没有吃饱,总希望孩子再多吃一点,再多吃一点,即使真的已经吃饱了,也还是劝你再多吃一点,结果往往是好心没有办好事情,落得彼此不开心。

  “我真的已经吃饱了!”请相信孩子,多体察孩子的感觉吧!

  如何才能更好地体察孩子的感觉呢?

  A.自觉地观察孩子的表情、言语、情绪、行为表现,及时捕捉细微变化。

  B.对孩子的话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大人的要求。

  C.懂得一些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D.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觉去思考,会有不同的感觉。

  成功的沟通是双向沟通,注重互动。切忌自说自话,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反馈。

  三、懂得孩子,您是否关注孩子的期待?

  微回放:“爸爸妈妈,您能不能……”

  小皓,男孩,小学五年级学生。来咨询训练时,老师、家长的介绍和评价:爱好美术,曾经获得全国一等奖。成绩不错,有一点调皮。整体成绩好,但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学员很乖巧,非常喜欢美术,目前在学习奥数,做题目的时候容易粗心。学员整体成绩还是很好的,基础也很不错,能够自觉学习,独立性很好,需注重注意力方面的训练。母亲对孩子的介绍: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IQ高,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起伏很大。不虚心,对反面意见听不进,而且脸上都表露出来,不会控制情绪,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看自己喜欢的书,能够坐很久。写作业时小动作多,每次大考不错,平时成绩忽上忽下。

  在10次(每次60分钟)心理咨询课程中,小皓与咨询师建立了信任、真诚的关系,谦虚而有涵养,综合表现非常棒:每一次咨询辅导,无论老师讲述哪一方面的内容,他都专心聆听,积极互动;每一份心理作业,都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完成,比如《送自己一棵心之树》《时间饼图》及《时间银行》《挑战极限》《五年后的我》……

  在一次亲子关系的专题辅导中,我安排了一个微型采访:

  请你代表同龄人对父母们说六句你最想说的话。

  小皓如此说:

  1.同样的话或要求能不能只说一遍?

  2.能不能做到每次自己说的话都能兑现?

  3.我自己的房间能不能让我自己来整理?

  4.我自己的课外作业能不能让我自己来布置?

  5.能不能不要总是拿我和别的同学比较?

  6.我的休息时间能不能由我自己来安排?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呵护者,为了孩子,父母付出了很多,也忽略了很多,包括孩子的心理期待。给孩子一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吧,如同放飞孩子飞翔的翅膀。有所不为才有所为。聪明的家长,您是怎么做的呢?

  四、懂得孩子,您是否谨慎使用批评的武器?

  批评与表扬孩子,都是一门教育艺术。批评孩子,要注意什么?曾经向家长朋友们推荐过古人的“七不责”,古人的教育智慧值得我们体会与借鉴。

  古人对孩子“七不责”包括:

  对众不责。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给孩子尊严和尊重。

  愧悔不责。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就不要再责备孩子了。

  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否则,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古人对孩子的“七不责”,不是溺爱孩子,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也提醒我们:责备孩子也要注意时间、地点与场合,更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心境。爱孩子、懂孩子、理解孩子、体贴孩子,也是父母和大人们需要好好学习的功课。我们在教育心理咨询过程中,始终提醒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以鼓励为主,慎重使用责备、训斥,更不要把责备、训斥当成随心所欲发作的坏习惯;以建设性批评代替破坏性批评;在评价孩子时,坚持两个原则:先肯定再指出不足;每次指出不足不要超过两点。并在此基础上,请家长为孩子认真写好表扬单/进步卡,巧做优点瓶与缺点瓶。

  小贴士:在教育孩子时,建设性批评与破坏性批评的比较

  五、懂得孩子,您是否提高有效沟通的技巧?

  善于沟通,是教育的润滑剂。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沟通。沟通是人与人或人与群体之间信息、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包括三大特点:具有一定的目标;沟通信息、思想、情感;达成共识或共同的协议。沟通是情绪的转移,是信息的传递,是感觉的互动。有效沟通,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沟通中的行为主要包括:说的行为,听的行为,问的行为。沟通,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亲子沟通,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亲情融洽的润滑剂。

  “唉,现在的孩子我是越来越不知道他想什么了,很难和他沟通。我们要么一说就吵,要么终日无话可说或者不想和他说。真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如此说。

  “唉,为什么在外面与别人沟通都不难,可在家与父母沟通这么难呢?我们要么一说就吵,要么终日无话可说或者不想和他们说……”孩子如此说。

  70%的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不少家长和孩子都为彼此无法很好地沟通而发生矛盾,闹得彼此不开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一)从微型问卷开始,做一次沉静的反思吧。

  请仔细阅读以下问题,选择最吻合你实际的选项(单选或多选皆可):

  1.你经常主动与孩子沟通吗?( )

  A.经常 B.有时候 C.偶尔 D.从来不

  2.你善于与孩子沟通吗?( )

  A.很善于 B.比较善于 C.一点都不

  3.在沟通中你注意技巧吗?( )

  A.很注意 B.有时注意 C.不注意 D.根据不同的场合而定

  4.你主要从哪里获得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 )

  A.在家里 B.在学校 C.阅读书籍 D.观看影视 E.通过网络

  5.你与孩子沟通信息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

  A.面对面交流 B.打电话 C.发送手机短信 D.网络方式如电子邮件、QQ、微信、博客、微博等 E.其他方式,比如:__________

  6.亲子沟通时遇到的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

  A.心情紧张 B.不知道该说什么 C.当孩子的想法与我不同时很难沟通 D.心里的真实想法无法很好地表达 E.遇到情绪激动时很难控制 F.其他问题,比如:__________

  7.在以下沟通行为中,你在哪方面表现最明显?( )

  A.自己说得多 B.自己聆听得多 C.自己问得多 D.说、听、问都差不多 E.其他情况

  (二)听懂孩子,需要耐心。

  多年前我读过一个故事,并留下很深的印象: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走路到学校去上学。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妈妈在家里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雷声吓到,甚至被雷击到。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

  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而且每次有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问她说:“你在做什么啊?”

  她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听了女孩的话,妈妈也欣慰地笑了。透过迷蒙的雨雾和孩子的笑脸,她感受到了宝贝那颗玲珑美好的心灵。她情不自禁地紧紧地拥抱自己的女孩……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不止一次地分享、回味它带来的美好:童年的天空可以如此的美丽,纯净,小女孩的心灵可以如此的奇趣,大雨倾盆中把闪电打雷当作上帝在拍照。纯真的心,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的对话,堪称沟通的经典。这位妈妈深藏爱心的情怀,善解人意的宽容,淡定耐心的聆听,没有惊扰小女孩抬头望天的微笑,丝毫没有责怪的味道,同样让我们感动。这是多么生动的母女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母子沟通的范儿!

  宽容和理解,耐心聆听,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技巧。沟通中,生动形象的文字,可使沟通情境变得富有意趣、轻松愉悦!

  温馨提示

  耐心聆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A.在聆听时,要听全、听清、听懂;要专心、耐心、细心。这样,获得的信息才是完整的,才能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愿。

  B.在聆听时,切忌随意而盲目地打断对方话语,更不应自以为是地妄加评论。

  C.在聆听时,要善于聆听孩子独特的心声,听懂他们表达内心和世界的方式。因为孩子的世界和大人常常不同。

  D.当遇到蹊跷事情时,不应粗暴指责、怪罪孩子。应设法了解事情的缘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灵、情感伤害。

  (三)美好生动,多点趣味。

  以下这则故事《什么都不会结束》是《读者》杂志2013年第19期的卷首语(原刊于《讽刺与幽默》2013年5月3日,洪敏编译)。这是一个微故事,也像一部微电影,时时呈现在我的眼前:

  金黄色的大太阳已经照了一整天,现在一天就要结束了。

  小男孩看到白天结束非常伤心。

  现在,他的妈妈来向他道晚安。

  “为什么白天必须要结束呢?”他问妈妈。

  “这样,夜晚才能开始啊。”

  “可是,白天结束时,太阳到哪里去了呢?”

  “白天没有结束,它会到别处开始。太阳将会在那里发光,这时夜晚会在这里开始。什么都不会结束。”

  “真的什么都不会结束?”

  “什么都不会,它会在另一个地方以另一种方式开始。”

  小男孩躺在被窝里,妈妈坐在他身边。

  “风停之后,风到哪里去了呢?”他继续问。

  “它吹到别的地方,让那里的树跳舞去了。”

  “暴风雨过后,雨到哪里去了呢?”

  “进入云彩,形成新的暴风雨。”

  “那森林里的树叶变色掉落后呢?”

  “落入泥土,变成新树新叶的一部分。”

  “可是,当树叶落下时,那就是什么东西结束了!”小男孩说,“是秋天结束了?”

  “是的,”妈妈说,“秋天结束,冬天开始。”

  “那冬天结束后呢?”小男孩问。

  “冬天结束,积雪融化,小鸟飞回,春天开始。”妈妈说。

  小男孩露出了微笑。

  “真的什么都不会结束啊。”

  “今天就到这里吧,该睡觉了,明天早上你醒来时,月亮会到很远的地方开始新的夜晚,太阳会到这里开始新的一天。”

  “什么都不会结束”。在这段对话中,心存美好的妈妈,深深地懂得孩子,以慧心,以诗意般的话语,带给儿子美好的信心和发自心底的微笑,孩子于是安心入睡,我相信他的梦也是微笑的。我也相信,这位男孩是幸运的,他有一位如此懂得爱,懂得智慧、懂得美好、懂得表达的妈妈。在这段母子对话中,我们也领略了一种高质量沟通的境界。新颖、美好、生动,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的语言,最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最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也最能达到沟通的预期效果。

  温馨提示

  孩子的心中、眼中,充满着对世界的好奇,对问题的探索,也不乏内心的不安和疑虑。面对这些好奇、探索、不安和疑虑,也给沟通中的大人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A.以同样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探索,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孩子感到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备受重视的,不必担心被责骂被粗鲁打断,从而大胆地、轻松地继续发问。

  B.以开放的心灵和视野,带着思考去呼应孩子的挑战,并在已有知识库中提取出那些最能够回应孩子的提问的知识亮点,与孩子的问题形成新的对接,并有所延伸、拓展。

  C.心存美好,以美好的情怀去点燃孩子心中的明灯,让孩子的心中也充满美好的期待。这是沟通中的情感要素,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D.尽可能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文字方式来表达,比如使用比喻、拟人、联想、故事方式,尽可能新颖、简洁、生动、有趣。

  而要做到这些,平时的学习、积累、思考和当下的有创意的灵巧运用,都缺一不可。这同样也是挑战!

  (四)懂得孩子,绕开忌语。

  微回放:“你怎么又考这么差!你怎么这么笨!”

  童童的爸爸在单位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怀着郁闷的心情回到了家里。童童刚刚考完了期中考试,各门功课虽然都是70多分,但相比以前不及格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童童满脸欣喜地跑到爸爸跟前,期待爸爸能夸他几句,并实现他的诺言。爸爸之前答应童童,期中考试只要有进步就会给童童买喜爱的变形金刚。

  可是爸爸看过童童的试卷,非但没说一句夸奖的话,反而大声训斥道:“你怎么又考这么差!你怎么这么笨!”

  童童被爸爸吓到了,哭着说道:“爸爸说话不算话!你之前说的,我只要进步,你就给我买变形金刚的。”

  爸爸听到孩子顶嘴,火气就更大了,一怒之下接着就动手打了童童,童童哭得更厉害了。童童妈妈见状,一边安慰童童,一边忍不住数落起童童的爸爸,童童的爸爸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不该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说话,更不该动手打孩子。

  童童爸爸错在哪里呢?让我们分析分析吧!第一,他只看到孩子的不足,却没有肯定孩子已经取得的进步;第二,他说话不算数,答应过童童只要有进步就奖励变形金刚的,可出尔反尔,给孩子造成说话不算数的印象,以后很难让孩子相信他;第三,他因自己在单位受领导批评而把气宣泄到孩子身上,还动手打孩子;第四,他对孩子说的:“你怎么又考这么差!你怎么这么笨!”会对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灵伤害,是教育之大忌,也是沟通中的忌讳。

  每个孩子都如同一朵娇嫩的单纯的小花朵,最不应受到伤害又最容易被伤害。弱小而又敏感的他们对大人的评价已经可以形成一种心理反应。你的评价肯定会让他/她心花怒放,你的一句无心的责备,也会在他/她幼小的心里形成难以磨灭的阴影。那么,孩子最害怕听到哪些话语呢?

  1.“真笨、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

  为此,我们可以设想,童童爸爸不妨换一种方式和姿态与孩子沟通:

  童童的爸爸在单位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怀着郁闷的心情回到了家里。

  童童刚刚考完了期中考试,各门功课虽然都是70多分,但相比以前不及格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童童满脸欣喜地跑到爸爸跟前,希望爸爸能够实现他的诺言。爸爸之前答应童童,期中考试只要有进步就会给童童买喜爱的变形金刚。

  爸爸看到童童的试卷后,看到孩子每门功课都是70多分,眉头皱了起来,刚想发火,不过心里又一想,孩子之前考试每门功课都不及格,这次虽然考得不高,但每门功课都及格了,而且考了70多分,已经进步不少了,于是微笑着摸摸童童的头说道:“嗨,儿子,爸爸也觉得你这次考试考得不错嘛,都是70多分,爸爸记得说过只要你能进步,爸爸就给你买你喜欢的变形金刚。爸爸说话算话,咱们周末就和妈妈一起给你买去!”

  童童听了开心地对爸爸说:“谢谢老爸!童童会更加努力,要继续进步!”

  温馨提示

  沟通中,涉及到对孩子的评价时应注意什么呢?

  A.任何时候都把孩子看作是独一无二的,用欣赏的眼光、真诚的态度、愉悦的心态去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

  B.懂孩子,以鼓励为主,尽量绕开“傻、呆、笨、坏”之类的忌语,呵护孩子的自尊。

  C.先肯定再指出孩子的不足,并满怀爱心帮助和引领孩子进步。

  D.学会克制情绪,减少冲突。冲动是魔鬼,稳定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沟通的推进。

  E.沟通的元素中,文字内容占7%,声音、语调占38%,肢体语言占55%。要善于发挥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五)沟通方式,灵巧多样。

  巧用小纸条。有一位母亲,她有一个很可爱的儿子。当儿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这位母亲便开始尝试着给他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她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她的目标。小纸条虽小,却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这位母亲的做法,灵巧而独特,取得了不凡的效果。

  图画是记忆的眼睛,也是沟通的艺术化方式。有一位父亲,无论工作多忙,无论在家中还是出差在外,每天坚持为自己的宝贝女儿画一幅可爱的画作,绘画题材都是女儿的一个个成长片段或生活细节。画作栩栩如生,充满童趣,深受女儿的喜爱,也令无数读者感动。

  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是面谈、聊天、讨论、电话、留言、书信,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其他沟通方式也越来越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且普及开来,比如短信、亲子博客、微博、微信等等,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而变得更自在更轻松。

  温馨提示

  在选择沟通方式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A.从孩子和大人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可行性与实效性。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B.选择沟通的最佳时机:时间、地点、情绪。在轻松幽静的环境中,沟通会更顺利。

  C.如果可能,可以同时灵活使用多种沟通方式,增强沟通效果。对孩子而言,比如言语、肢体语言、电话、小纸条、小活动、小礼物、小卡片、讲故事、绘画、角色扮演、快乐成长记录、家庭辩论赛等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D.在选择沟通方式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孩子、大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做到扬长避短,使沟通变得更顺畅更愉悦。

  沟通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融合的过程,在探索中,沟通的方式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了孩子的成长,请用心对待每一个美好的沟通机会和沟通方式吧!

  六、懂得孩子,您是否及时觉察孩子的委屈?

  微回放:男孩哭得很伤心……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子,在爸爸生日的那天,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咖啡和酒,准备作为礼物送给爸爸一份惊喜。他提着买好的礼品,兴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可不小心把咖啡和酒都掉到了地上,酒瓶碎了,酒洒了一地……回到家里,他如实地把事情经过和爸爸妈妈说了,结果被急性子的爸爸劈头盖脸狠狠批评了一顿,“毛手毛脚的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事先也不知道和我商量,你这小子还真会浪费钱!”男孩很伤心,哭着跑进自己的房间,任谁叫也不理睬。后来爸爸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就和儿子说,你不要难过了之类的话。孩子对爸爸说:“你别这样说,怎么说我都伤心。”如果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情感是敏感的也是比较脆弱的。在这件事情中,父母首先要肯定孩子懂事,会用爸爸生日的机会表示自己的祝贺与感恩;当礼品弄到地上打碎了,孩子已经很难过,因为这也打碎了他精心准备的那份惊喜。如果家长不但没有说安慰的话,还严厉地批评,孩子会觉得非常委屈。如果在肯定的基础上再告诉孩子“不要为被打翻的牛奶哭泣”,但是以后要小心一些,东西要拿稳拿好,也是一种好习惯和本领。这样孩子不仅受到肯定和鼓励,也增长了经验。这又何乐不为呢?

  如果你一不小心做了和这位爸爸一样的沟通,不问三七二十一狠狠责怪儿子一通,那么应该再找一个机会,和孩子重新好好沟通,放低姿态,换个角度和表达方式,可以这样对儿子说:“首先是爸爸让你感到委屈了,是爸爸不对,真对不起!请儿子原谅我好吗?爸爸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会犯错,儿子应该帮助爸爸改正错误。你能够为爸爸送生日礼物,爸爸心里其实很感动,因为爸爸心太急了,就变成责怪你了,不过爸爸真的是想让你以后小心一些。也希望你能够理解爸爸。好吗?”

  温馨提示

  在沟通过程中出现了错怪、误解、误会,孩子明显感觉到委屈时,再次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A.进一步了解缘由,及时向孩子说道歉,真诚请求孩子的原谅。

  B.放低姿势,以平等和气的口吻,以诚恳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

  C.重新肯定孩子在此件事情中值得赞赏和令人感动的地方,让孩子从挫败感中走出来。

  D.可以结合一些肢体语言,比如拥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等,让孩子感觉到大人的爱。

  总之,勇于道歉,有错即改。这是沟通中的消毒剂,即使有误解也能够烟消云散。

  七、懂得孩子,您是否感受到孩子的累与烦躁?

  写到这里,我的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咨询中的若干画面:

  其一: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男孩,曾经对我说:“心雅老师,我都累得快瘫掉了。”说完,闭着眼睛把脑袋耷拉下来,呈现极度疲倦的样子。我让男孩稍作休息后,耐心倾听他的诉说。仔细了解以后知道,孩子除了学校的功课,父母还为他在外面报了书法、围棋、数学、英语等六门各种学科及兴趣班,小小年纪,原本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每天、每周要应付繁多的学习内容,怎能不累“瘫”?我从家长那里也证实了的确有这么多学习内容,家长还埋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一刻,我只感觉很心疼孩子……

  其二:一位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的女孩,刚来咨询时,我让她说说自己的开心事与不开心事。说到不开心处时,她先是声音哽咽,紧接着泪流满面。我递上纸巾:“这里是安全的。你让自己先缓缓,等感觉好点了,再慢慢说。我陪着你。”几分钟以后,女孩情绪渐渐恢复稳定,继续和我说心里话:“心雅老师,说真的,我真心觉得我妈妈不需要给我额外报那么多的课,尤其是外语课,我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一点都没有了。我和妈妈说,我英语一直都挺好也挺稳定的,不需要补这么多。这既让我疲于奔命,又浪费钱……可妈妈说这都是为了我好,好上加好。我宁愿不要这种折腾不堪的好。老师,请您和我妈妈好好说说。”后来,我让女孩罗列一份一周的课业学习清单。清单显示,一周的时间表中,周一至周五放学后每天都有妈妈要求的课外补课,时间1~2个小时不等;周六、周日,就更不用说了,女孩的时间被补课挤压得更厉害了。那一刻,我在心底深深地叹息:望女成凤而盲目的妈妈啊,女儿的泪水,您是否读懂了呢?

  其三:在咨询中,我请孩子们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每天面对校内外繁重的课业任务时,疲惫和累的状态、身体和心理的感觉。且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像沿着那高耸而漫长的石级不断地往上爬;像不停飞翔在空中的小鸟;像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跑啊跑啊;像陀螺不停地飞转;还像司机在马路上不停地开车、开车;像吃草,特别苦;像一台作业的机器,不停地运转运转……此时的感觉又是如何呢?孩子们说:很烦躁,很想发火;很想把作业本、卷子撕了;生气时猛敲桌子;头疼,每天都有黑眼圈,很想趴下,就想能够多睡觉、多玩一会;我每天都被作业绑架了,活动锻炼的时间也少得可怜,也容易生病;作业为什么这么多?很想让作业顿时在眼前消失,可又不得不完成,怕爸爸妈妈生气;唉!每天作业这么多,放学到家后直到睡觉前,时间都花在作业上了,根本没有时间复习,更不用说预习和看我喜欢的课外书了,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也没有办法去补救了……

  其实孩子们一点都不夸张,我让孩子与家长把每天都要做的作业,包括各科练习册、练习卷子摆在一起,同时统计、拍照。那种触动可谓是不小的震撼,在震撼中又倍感心疼:心疼孩子们每天背负着如此多而沉重的作业,心疼孩子知道无奈,可还是尽力去完成而不让家长生气,心疼孩子们的睡眠时间不足,娱乐游戏时间、锻炼身体时间、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为了让家长们深入觉察和体会孩子的累与烦躁、无奈的疲惫,在咨询过程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结合时间管理专题,家长与孩子一起画“时间饼图”,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简洁易懂且印象深刻(详见本书《盘点时间银行:时间去哪儿了?》一文)。

  2.让家长把孩子日常林林总总的作业集中在一起:统计数据(比如每天的作业科目与所需时间、每周的作业量与所需时间);把小山般的练习册、卷子拍成照片,凝视这些作业,体会自己的感觉。

  3.把孩子对累与烦躁的描述、感觉,反馈给家长。

  4.闭上眼睛,在放松后通过意象方法,去看看那个疲惫不堪的孩子。

  5.让家长结合自己的觉察与体验,以“懂得孩子的累与烦躁”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这里摘录部分与大家分享:

  懂得孩子的累与烦躁,才能更好地理解、体谅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相信他的行为是情绪的外化表现,我愿意接纳这些情绪的表达和释放;

  懂得孩子的累与烦躁,我自己的心态会更平静,我愿平静地陪伴孩子,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

  懂得孩子的累与烦躁,会缩小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让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顺畅;

  懂得孩子的累与烦躁,我会理解孩子承受了我们小时候从未遇到过的信息量与压力,我更愿接受他在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

  懂得孩子的累与烦躁,会让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更能从孩子的角度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懂得孩子的累与烦躁,我能更加相信孩子的力量,相信他能够处理好自己碰到的困难,并给予坚定的支持。

  懂得孩子的累与烦躁,我会主动提醒孩子要注意休息和放松,不再给他加大压力了。

  ……

  当看到、感觉到家长已觉察到孩子的累和烦躁时,我的心也释怀了很多,同时也把这段话(在咨询中不止一次地对家长们说过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我心疼孩子的累与无奈,也理解家长的初衷与无奈,可我还想说:孩子的学校作业已经很多了,就不要再额外给孩子增加大量的课外负担吧!好好呵护孩子学习的胃吧,撑坏了就难以修复了。在关注学习、作业的数量的同时更应重视质量。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身心健康与良性成长更重要,不要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作为发展的沉重代价——剪断了孩子的翅膀,却怪孩子不会飞翔!” “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