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逻辑模式到感知逻辑模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从生存逻辑模式到感知逻辑模式
一
这之前并没有两个模式的比较,人只知道生存为己任,人一生为了生命的存在,一生属于生命。生命就是活着,活着干什么?活着就是努力地、小心翼翼地,不讲条件地让自己活着。活着最怕的是死亡,死亡是生命努力的彻底失败,但人必然要死亡,死亡是对生命状态的否定,死亡是生命不能接受的结果。人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却要坚持活着;人知道活着很不容易,却要排除万难活着。知道活着的结果是死亡却还要活着的理由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人不是不想弄明白,是怎么也弄不明白。
人既然活着,就得遵循活着的逻辑模式,就得对自己的一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得根据公约生活的要求,做一个符合基本标准的人,做自己该做的事,取得自己那一份恰如其分的生活。不是人要这么选择,是人必须得这么做,每个人都得这么做。不是人自觉这么活着本身有什么意义,是因为有他人的同样存在,活着的意义就产生出来了:比他人活得好、活得舒服、更有财富、更有名誉地位……这些比较,就成了人生的现实意义。人在生命存在找不到绝对意义的前提下,在生存活动中自找相对意义,并将这些意义玩弄到极致。人与人互相争斗,建立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从争斗和复杂关系中乐此不疲地生存下去,完全忘记了“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根本问题,如果不是痛苦与死亡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所有的人,人完全可能会在生活游戏中一去不返,不会质疑人生。
但生活并不是自在的,生存竞争使每个人都背负着压力,物质利益争夺、配偶争夺、名誉地位争夺、话语权争夺、控制权争夺……人的生存不是一场劫难和挣扎,便是随波逐流的漂泊。人的一生遭遇既偶然又多变,人一生的命运既必然又盲然,死亡等候在时间的某处,轻易就将人的生存意义一笔勾销。无论人在生活中有多么成功或多么失败,无论人充当的是什么生活角色,以生存为中心的逻辑无法解释死亡对人意味着什么?而人世的纷争对于死亡又有什么意义?
人理解到生活实在的虚幻性,人并非不想获得生存的真正意义,但一旦脱下生活角色的包装,一旦放弃了公约生活的规则,本质的人在生活中获得了什么?其实生存给予人最后结果就是感知,人所感知到的一切归结为最终的感受。人这才发现,匆忙的生活中真正感知到的方方面面原来是如此慌张、如此惶恐、如此难堪、如此不尽人意、如此不堪忍受、如此不该、如此后悔……无论是获得还是失去,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从所有的感知归结而来的感受,才是人得到的真正实在,而真正的实在感受完全与生活表象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人为什么不能尽力让自己一生都获得绝对的良好的感知感受?
人的所受其实是拜奉行的竞争生存逻辑模式所赐,人从动物的生存形态中承袭下来的生存模式左右了人的行为和结果。人虽然有智慧的产生和智能的进化,但却丝毫不能改变生存模式,浩大的思想理论也撼动不了人竞争生存的核心理念,而且,根本没有打算去撼动,无论哲学、科学、宗教、文化、伦理、道德、社会都是在这个模式下运行和发展的,这早已成为默认的基本生存模式。人们不是没有怀疑这个模式的问题,人类社会一开始就试图校正和改变,不过从原始共产社会至今,人的所有努力都收效甚微,无论什么主义什么信条,无论什么信仰什么理想,都改变不了人的基本生存模式,生命竞争生存的核心理念将人死死摁在现在。人也曾试图挣脱这绝望的处境,但聪明的爱因斯坦说过:在提出问题的思路上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可谓是一语成谶。
二
如果设想在竞争生存的模式下去实现生命的解放和自由,从个人生命的存在立场出发去追求愉悦、幸福、理想的生活,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数千年人类社会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一种社会、没有一种信仰、没有一种思想、没有一种主义能沿着现存的生存理念去实现世界及人类的理想存在。而且,现在的人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世界及人类社会的理想的形态,人们至多是作些科幻式的构想——能源、财富、环境、智能、地外生存等等的极端状态。人呢?人的意志,人的竞争、人的自我,人的关系,人的意义……这些人的问题,科学与哲学大都避而不论,其实是作不出确定和最终的的结论。
竞争生存模式已经决定了生命个体的单独存在,这种存在的方式决定了存在的基本形态,这个方式与形态决定着事实的发生和遭遇的问题,不改变这个根本的方式与形态,只改变发生的事实和解决遭遇的问题是无济于事的,违背人意愿的事实和遭遇仍然会不断发生,要想真正作出改变,除了放弃现有生存模式的核心理念,没有别的出路。
感知存在的逻辑模式就是一种全新的存在理念,它将原来认为的生命行为过程——感知,更正为生命存在的目的,并将原有的客观存在更正为感知存在,这不是对原有存在观念的修正,这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新世界观。确立感知存在世界观将就此改变事物、生命、人的存在基础和存在关系,生命感知世界的方式取代了客观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人的认识将改变出发点,人的生命立场也将就此改变。至关重要的是:生命从存在的目的改变为服务于感知的目的,生命的感知才是世界存在的方式与存在的目的。这以后,生命存在的疑惑豁然消解,人生的意义也豁然明朗,物质的来历也豁然清晰,感知方式是一切存在的核心。
谁在感知?生命在感知,人在感知。人从生命体回归到感知主体的位置,生命是感知存在的条件,并不是感知存在的目的。人作为最高级的感知主体,承担着最重要的感知义务,生命感知中的最高级形态实现于人,世界存在的最高级形态依赖于人的感知,人的感知是世界存在的最高级形式。
生命与人都服务于感知,由此生发的伦理逻辑将得出新的存在模式,生命是变化且不断生灭的感知动力源,生命的生灭正是源于感知更新和活力的需要。人的生命体是感知接力过程中的承载者和动力源,以感知及相应的感受为目的,这是人生的共同性,这个共同性取消了私有源头,消解了人的自私本质。感知资源取消了生命资源的独享性,感知的本质将生命连缀成感知共同体,生命的姿态由相向转为相同,人的利益形成一致。人之间分享感知、共享感知和互享感知,人与人的关系彻底改变,矛盾与冲突不会再发生,人与人的竞争变成人与人的需要,人的生命体成为最宝贵的感知体。每个人都是感知动力源也是感知的资源,人的生命从生存的压迫下解放,每个人都在感知活动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感知中存在,这才是人生的自由与自在。生存中没有利益的争夺,生存中没有死亡的威胁,生存中没有苦难的折磨,人在感知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人在愉悦的感知中生存。
人和物质的关系也有根本性的改变,物质因感知而存在,也服务于人的感知,人强调物质的感知性,也不再将其另作他用。事物从人盲目的客观观念中解脱出来,只存在于为人感知的事实中。物质的能量将大为节省,其稳定性、可持续性将大大加强。人只从感知角度看待和解释事物,不但为事物找到了产生及存在的理由,也确定了事物存在的目的,这将大大地提高事物的有效性和利用率,人与物的对立关系由此结束,物质是人的感知存在目的地。
人再也不会遭遇到竞争生存模式下的问题,人在全新的感知伦理逻辑模式中建立理想的社会生活。当人的生命不再是最终的目的之后,生命的平等、生命的幸福、生命的意义才得以实现,那时候,所有人的生命都是感知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而对于自己,他人就是感知的利益所在。
感知存在的理念能否成为人的基本理念?不存在是与否的选择,因为人们没有别的选择,关健在于时间和实践方法,还在于人们有什么理由等待很久?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