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还在,识别变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身份还在,识别变了
身份是个人的标识,身份又是社会角色的定位,人必须存在于某个确定的身份中。人在身份的限定中扮演自己,身份是人为划定的边界,身份是人难以脱离的壳。
身份的意义在人类新纪元彻底改变,首先是个人身份信息的数字化记录,个人身份标识有四大内容:一、个人身体状态:包括性别及其他身体具体的医学参数,并记录了身体所有的历史变化;二、个人社会履历:包括所有居留、活动、受教情况及工作岗位等变动信息的记录;三、个人劳动服务:包括个人技能,劳动、创造、服务记录和接受服务及使用资源账目情况;四、个人兴趣爱好及特长:包括个人性格、个人特点、个人思想、个人愿望等记录、介绍与描述。个人身份内容公开化,任何人的身份信息一目了然,而且,由智能网络系统管理所有个人数字档案,并根据个人各种情况,合理匹配相适应的生活、劳动及服务关系。
个人身份不再有社会角色、家庭关系、财富支配等特定性意义,因为感知社会不再有这些关系存在,除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人际之间不再任何其他关系,个人身份只向社会或他人表示自己,由智能网络系统识别,个人服从并接受该系统管理与安排,实现纯粹的感知愉悦生活。
在整体性运作的共同感知社会中,个人的唯一性和特别性是全社会的资源,因此,社会保留个人的独特性。但社会运作有严谨、细致、科学、合理、规范、灵活的运行机制,个人性融合在社会的共同性中,个人与社会目的完全一致,既发挥和保持了个人的作用与个性,又实现了社会生活的共同性和完整性;既保证了个人生活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实现了共同生活的丰富多彩;既有个人自由体验的新鲜感知,又有人类共同体的安全与平衡……个人身份的根本性改变,为感知社会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人与人的关系回归到理性的本来状态。
人不再是一个为自己活着的生命体,人是社会感知共同体的感知体,这是截然不同的身份差别,生命属于个体自己,感知属于感知共同体。这不仅是归属的区别,两者存在目的截然不同:生命在于自我的得失,感知在于共同的感知体验。所以,人身份的改变意味着人的另一种存在。
人类的新存在不仅依赖于人类文明与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关键在于人类新存在理念的更新与确立。发达的文明与科学技术必须依附于人类存在的确定目的,才能有效地服务于人。人身份的根本性改变,指示了世界和人类存在的全新的可能性。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