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凤凰联动文库:论文学涵养细节(套装共1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凤凰联动文库:论文学涵养细节(套装共1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卷四

  古代圣人对“香”的恭敬和推崇是十分深厚的,置办宝物的方法有着无穷的精妙,被世世代代敬奉香火的人忠守,几乎没有一日间断。

  香珠

  香珠

  香珠之法,见诸道家者流,其来尚矣。若夫茶、药之属,岂亦汉人含鸡舌之遗制乎?兹故录之,以备闻见,庶几免一物不知之议云。

  【注释】

  [1]庶几:或许可以。

  [2]一物不知: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译文】

  香珠的制作方法,见于诸道家流派,其来由很久了。像茶、药之类的东西,难道也是含鸡舌香的汉代人遗留下来的吗?所以这里记录下来,以备闻见,或许可以免去知识有欠缺的议论吧。

  孙廉访[1]木犀香珠

  木犀花蓓蕾未开全者,开则无香矣。露未晞时,先用布幔铺地,如无幔,净扫树下地面,令人登梯上树,打下花蕊,收拾归家,择去梗叶,须精拣花蕊,用中样石磨磨成浆,次以布复包裹,榨压去水。将已干花料盛贮新瓷罐内,逐旋取出于乳钵内,研令细软,用小竹筒为则度筑剂,或以滑石平片刻窍取则,手握圆如小钱大,竹签穿孔置盘中,以纸四五重衬,借日傍阴干。稍健,百颗作一串,小竹弓絣挂当风处。次至八九分干取下,每十五颗以净洁水略略揉洗去皮,透青黑色,又用盘盛于日影中晒干。如天气阴晦,纸隔之于幔火上,焙干,新绵裹,以时时取观,则香味可数年不失,其磨乳圆洗之际,忌秽汚妇女、银器、油、盐等触犯。《琐碎录》云:“木犀香念珠,须入少西木香。”

  【注释】

  [1]廉访:廉访使,宋元时期官名,主管监察事务。

  [2]晞(xī):干燥。

  [3]中样:中等。

  [4]则度:模子、范式。

  [5]筑:捣。

  [6]絣(bēng):张开。

  【译文】

  选蓓蕾没有完全开放的木樨花,开了便没有香气了。露水未干之时,先用布帐子铺地,如果没有布帐子,将树下地面打扫干净,让人爬梯子上树,打下花蕊,收捡回家,择去茎叶,须要精心挑拣出花蕊,用中等石磨磨成花浆,接着再用布包裹起来榨压去水。将干燥后的花料盛装存贮在新瓷罐内,等用时逐步取出,在乳钵内研得细而软,用小竹筒做模子捣成一剂,或将平展的滑石片凿孔作为模子,用手握成像小钱大小的丸子,竹签穿孔,放在盘中,用四五层纸垫衬,在阳光旁边阴干。稍硬一些后将百颗香丸制成一串,用小竹弓绷着挂在当风的地方。然后,晾至八九分干取下,每十五颗香丸用洁净的水微微揉洗去皮,露出青黑色,又用盘子盛装在太阳影子里晒干。如果天气阴晦,用纸隔着香丸在慢火上焙干,用新丝绵包起来,以便时时可取出察看,这样香味可以数年不失。磨洗乳丸的时候,切忌不洁妇女、银器、油、盐等人或物触碰。《琐碎录》载:“木樨香做念珠,须加入少量西木香。”

  龙涎香珠

  大黄一两半,甘松一两三钱,川芎一两半,牡丹皮一两三钱,藿香一两三钱,三奈子一两三钱(以上六味,并用酒发,留一宿,次五更以后药一处拌匀,于露天安,待日出晒干用),白芷二两、零陵香一两半,丁香皮一两三钱,檀香三两,滑石一两三钱(别研),白芨六两(煮糊),均香二两(炒干),白矾一两三钱(二味另研),好栈香二两,秦皮一两三钱,樟脑一两,麝香半字。

  右圆,晒如前法,旋入龙涎、脑、麝。

  【注释】

  [1]甘松一两三钱:《香乘》作“甘松一两二钱”。

  [2]牡丹皮一两三钱:《香乘》作“牡丹皮一两二钱”。

  [3]藿香一两三钱:《香乘》作“藿香一两二钱”。

  [4]三奈子一两三钱:《香乘》作“三奈子一两一钱”。

  [5]丁香皮一两三钱:《香乘》作“丁香皮一两二钱”。

  [6]滑石一两三钱:《香乘》作“滑石一两二钱”。

  [7]均香:此味未知其香,或有抄误。

  [8]白矾一两三钱:《香乘》作“白矾一两二钱”。

  [9]秦皮一两三钱:秦皮,中药名,为木樨科植物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香乘》作“春皮一两二钱”。

  【译文】

  大黄一两半,甘松香一两三钱,川芎一两半,牡丹皮一两三钱,藿香一两三钱,三奈子一两三钱(以上六味,都用酒发其性,留一晚,然后五更以后在一处拌匀,于露天安放,等日出晒干用),白芷二两、零陵香一两半,丁香皮一两三钱,檀香三两,滑石一两三钱(单独研磨),白芨六两(煮成糊),均香二两(炒干),白矾一两三钱(以上二味单独研磨),好栈香二两,秦皮一两三钱,樟脑一两,麝香半字。

  以上各味制成丸子,按照前面方法晒干,临用时将樟脑、麝香加入龙涎香珠。

  收香珠法

  凡香环、佩带、念珠之属,过夏后须用木贼草擦去汗垢,庶不蒸坏,若蒸损者,以温汤洗过晒干,其香如初。

  【注释】

  [1]木贼草: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

  【译文】

  凡是香环、佩带、念珠之类,夏天过后须用木贼草擦去汗垢,几乎不会蒸坏,如果蒸坏了,用温汤洗后晒干,其香如初。

  香药

  丁沉煎圆

  丁香二两半,沉香四钱,木香一钱,白豆蔻二两、檀香二两,甘草四两。

  右为细末,以甘草熬膏和匀,为圆如鸡头大,每用一丸,噙化,常服,调顺三焦,和养营卫,治心胸痞满。

  【注释】

  [1]噙(qín):含在口里。

  [2]营卫:中医术语,营气与卫气。营气即营养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卫气是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

  [3]痞满: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出现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

  【译文】

  丁香二两半,沉香四钱,木香一钱,白豆蔻二两,檀香二两,甘草四两。

  以上制细末,将甘草熬成膏状,和匀,制成如芡实大小的香丸,每次使用一丸,用口含化,常服可调顺三焦,调养营气和卫气,治疗心胸痞满。

  木香饼子

  木香、檀香、丁香、甘草、肉桂、甘松、缩砂、丁皮、莪术各等分。

  以上制莪术醋煮过,用盐水浸出醋,水浸三日,为末,蜜和,同甘草膏为饼,每服三五枚。

  【注释】

  [1]莪(é)术(zh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

  [2]水: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米”,据《香乘》改。

  【译文】

  木香、檀香、丁香、甘草、肉桂、甘松香、缩砂仁、丁皮、莪术各自等分,莪术用醋煮过后,用盐水浸出醋,浆米浸泡三日,制成粉末,以蜜相和,同甘草膏一起制成香饼,每次服三五枚。

  香茶

  经进[1]龙麝香茶

  白豆蔻一两(去皮),白檀末七钱,百药煎五钱,寒水石五分(薄荷汁制),麝香四钱,沉香三钱(梨汁制),片脑二钱半,甘草末三钱,上等高茶一斤。

  右为极细末,用净糯米半升煮粥,以密布绞取汁,置净碗内放冷,和剂不可稀软,以硬为度,于石版上杵一二时辰,如粘黏,用小油二两,煎沸,入白檀香三五片,脱印时以小竹刀刮背上,上令平。

  【注释】

  [1]经进:曾经进呈皇帝御览。

  [2]寒水石五分:《香乘》作“寒水石五钱”。

  [3]麝香四钱:《香乘》作“麝香四分”。

  [4]片脑二钱半:《香乘》作“片脑二钱”。

  [5]高茶:精品茶。

  [6]硬:四库版《陈氏香谱》作“鞕”,据《香乘》改。

  [7]小油:据《广群芳谱》记载“脂麻炼熟,与小油无异”,小油应是与芝麻油接近但原料不同的一种油。

  【译文】

  白豆蔻一两(去皮),白檀末七钱,百药煎五钱,寒水石五分(用薄荷汁炮制),麝香四钱,沉香三钱(梨汁炮制),片脑二钱半,甘草末三钱,上等高茶一斤。

  以上各味制成极细的粉末,用半升净糯米煮粥,以密布绞粥取汁,置于干净碗内放冷,和成一剂,不能稀软,以硬为合适,在石板上用杵捣一两个时辰,煎沸的小油二两,加入三五片白檀香,脱花模时用小竹刀将油刮在模具里面,敷平。

  事类

  香尉

  汉雍仲子进南海香,拜洛阳尉,人谓之“香尉”。(《述异记》)

  【注释】

  [1]雍仲子:四库版《陈氏香谱》作“仲雍子”,据《洪氏香谱》《海录碎事》改。

  [2]洛阳尉:《洪氏香谱》《海录碎事》作“涪阳尉”。

  【译文】

  汉代的雍仲子进献南海香,拜为洛阳尉,人们称他为“香尉”。(《述异记》)

  香户

  南海郡有采香户。(《述异记》)

  海南俗以贸香为业。(《东坡文集》)

  【译文】

  南海郡有采香的人家。(《述异记》)

  海南习惯上以卖香为业。(《东坡文集》)

  宋徽宗《听琴图》

  画面正中一枝苍松,枝叶郁茂,凌霄花攀缘而上,树旁翠竹数竿。松下人物抚琴轻拢慢捻,另二人坐于下首恭听,一侧身一仰面,神态恭谨。画上仅用松竹石表示庭院环境,清幽的香气、悠扬的琴韵在松竹间流动。

  香市

  南方有香市,乃商人交易香处。(《述异记》)

  【译文】

  南方有香市,是商人交易香的地方。(《述异记》)

  香洲

  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往往有不知名者。(《述异记》)

  【注释】

  [1]朱崖郡:古代在雷州半岛和海南设置的行政区。

  [2]洲:水中陆地曰洲,香洲即今海南岛。

  【译文】

  朱崖郡的岛上出产各种异香,往往有不知道名字的香。(《述异记》)

  香溪

  吴宫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濯袚于此溪上源,至今犹香。

  【注释】

  [1]濯袚(fú):古代除灾求福的祭祀仪式。

  【译文】

  吴王宫有香水溪,俗称西施沐浴之处,又称为脂粉塘,吴王宫里的人在这条溪的上游源头处举行濯袚之礼,至今仍有香气。

  香篆

  镂木为篆纹以之范,香尘然于饮食或佛象前,有至二三尺径者。(《洪谱》)

  香蔼雕盘。(《坡词》)

  【译文】

  将木头镂刻出篆纹作为模具,在吃饭时或于佛像前燃烧香尘,有直径达二三尺的。(《洪氏香谱》)

  香烟氤氲在雕花的盘子上。(《苏东坡词》)

  香缨

  诗:“亲结其褵。”注云:“褵,香缨也,女将嫁,母结缨而戒之。”

  【注释】

  [1]褵(lí):古代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

  [2]缨: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

  【译文】

  诗经:“双亲为她结褵。”注释说:“褵,即香缨,女儿将要出嫁的时候,母亲结缨并进行告诫。”

  香囊

  晋谢玄常佩紫罗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自戏赌取香囊焚之,玄遂止。

  又古诗云:“香囊悬肘后。”

  后蜀文澹生五岁,谓母曰:有五色香囊在杏林下。往取得之,乃澹前生五岁失足落井,今再生也。(并本传)

  香囊

  【注释】

  [1]杏林: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否林”,显误,据《香乘》改。

  [2]本传:传记文的一种,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等,与“别传”相对。

  【译文】

  晋代的谢玄时常佩戴紫罗香囊,谢安对此很担忧,但又不想伤谢玄的心,自己便戏言与谢玄打赌,赢取香囊后烧掉,谢玄于是停止了这项爱好。

  又有古诗说:“香囊悬肘后。”

  后蜀的文澹五岁时对母亲说:“否林下有五色的香囊。”母亲过去,取得了香囊。这是因为文澹的前世五岁时失足落井,现在再世转生了。(都来自其本传)

  香童

  唐元宝好宾客,务于华侈器玩,服用僭于王公,而四方之士尽仰归焉。常于寝帐床前,刻镂童子,人捧七宝博山香炉,日暝焚香彻曙,其骄贵如此。(《天宝遗事》)

  【注释】

  [1]元宝:指唐代商人王元宝(生卒年不详),靠贩运琉璃发家,富可敌国。

  [2]务:追求。

  [3]僭(jiàn):超越。

  [4]暝:日落。

  【译文】

  唐代王元宝喜好宾客,追求奢华的器具玩物,服饰和用度超越自己的身份,比肩王公,而四方之士都景仰归附。王元宝常常刻镂一个童子放在寝帐床前,童子手捧七宝博山香炉,黄昏时焚香一直到天亮,是如此骄傲显贵。

  香岩童子

  香岩童白佛言:“我诸比丘烧水沉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得阿罗汉。”(《楞严经》)

  【注释】

  [1]意:六根之一,指知觉器官所有的知觉能力。

  [2]销:同“消”,消失。

  [3]发明:创造性地阐发前人不知的义理。

  [4]无漏:没有烦恼。在佛学中,漏为烦恼之别称。

  [5]阿罗汉:佛学用语,指断绝烦恼的人,也称罗汉。

  【译文】

  香岩童子对佛称:“我看见比丘们烧沉水香,香气悄然而至,来到我的鼻中。那香气不是因为木头,不是因为空气,不是因为烟,也不是因为火,没有去处,也没有来处,于是意根消失,发现了新的义理,除却了烦恼,成了断绝烦恼的罗汉。”(《楞严经》)

  宗超香

  宗超尝露坛行道,奁中香尽,自然满溢,炉中无火,烟自出。(《洪谱》)

  【注释】

  [1]露坛: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供检阅军队和祭祀之用。

  [2]行道:修道。

  【译文】

  宗超曾经在露坛上修道,匣子里的香燃尽之后自然变满,香炉中没有火,香烟自然生出。(《洪氏香谱》)

  栈槎

  番禺民忽于海旁,得古槎,长丈余,阔六七尺,木理甚坚,取为溪桥。数年后,有僧过而识之,谓众曰:“此非久计,愿舍衣钵,资易为石桥,即求此槎为薪。”众许之,得栈香数千两。(《洪谱》)

  【译文】

  番禺的百姓,忽然在海边得到一个长一丈有余的古代木筏,宽六七尺,木头的纹理十分坚硬,便拿来建造溪上的桥。几年后,有僧人路过认出来,对众人说:“这样造桥并非长久之计,我愿意舍去我的衣钵,卖成钱建造石桥,只求这个筏子当柴烧。”众人答应了,僧人由此得到了数千两栈香。

  披香殿

  汉宫阙名。长安有合欢殿、披香殿。(《郡国志》)

  【译文】

  汉代宫殿的名字。长安有合欢殿、披香殿。(《郡国志》)

  采香径

  吴王阖闾起响屧廊、采香径。(《郡国志》)

  【注释】

  [1]响屧(xiè)廊:春秋时吴王宫中的廊名。屧,木鞋子。

  【译文】

  吴王阖闾建造了响屧廊、采香径。(《郡国志》)

  柏香台

  汉武帝作柏香台,以柏香闻数十里。(《本纪》)

  【注释】

  [1]柏香台:《史记》作“柏梁台”。

  【译文】

  汉武帝建柏香台,用柏木造,香气数十里可闻。(《本纪》)

  三清台

  王审知之孙昶袭为闽王,起三清台三层,以黄金铸像,日焚龙脑、薰陆诸香数斤。(《五代史·十国世家》)

  【注释】

  [1]王审知(862—925):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

  [2]昶(chǎng):王继鹏,后改名王昶,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

  【译文】

  王审知的孙子王昶袭闽王之位,建造三层高的三清台,用黄金铸像,每天焚烧龙脑香、薰陆香等各种香数斤。(《五代史·十国世家》)

  沉香床

  沙门支法有八尺沉香床。(《异苑》)

  【注释】

  [1]沙门:古印度对出家人的总称。

  [2]支法:支法存,晋代医僧,其先辈为胡人,后移居广州,所著有《申苏方》五卷,后佚。

  [3]《异苑》:南朝宋刘敬叔(生卒年待考)所撰志怪小说集。

  【译文】

  沙门支法存有八尺沉香床。

  沉香亭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李白集》)

  敬宗时,波斯国进沉香亭子,拾遗李汉谏曰:“沉香为亭,何异琼台瑶室?”(本传)

  【译文】

  开元年中,宫中开始看重木芍药(即今天的牡丹),得到红色、紫色、浅红和通白四株,皇帝于是移植到兴庆池东的沉香亭前。(《李白集》)

  唐敬宗时,波斯国进献沉香亭子,拾遗李汉进谏称:“沉香木造亭子,跟琼台瑶室有什么分别?”(本传)

  沉香堂

  隋越国公杨素大治第宅,有沉香堂。

  【注释】

  [1]杨素(544—606):隋朝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灭陈后封越国公。

  【译文】

  隋朝越国公杨素大修宅第,有沉香堂。

  〔五代〕徐熙《玉堂富贵图》

  画中上方玉兰初吐芳华,海棠飞艳溢彩,秀石之后,几丛牡丹姹紫嫣红,一只野雉正徜徉其间。从整幅图中来看,画中所有画面被牡丹、玉兰、海棠、禽鸟和假山石充溢,十分紧密,有明显的装饰性,使观者一望而生富丽之感。

  沉香火山

  隋炀帝每除夜殿前设火山数十,皆沉香木根。每一山焚沉香数车,以甲煎沃之,香闻数十里。(《续世说》)

  【注释】

  [1]《续世说》:北宋孔平仲(1044—1111)所撰逸事小说集,仿《世说新语》体例,主要记南北朝至唐五代朝野逸事。

  【译文】

  隋炀帝每到除夕之夜,在殿前设置数十座火山,皆是沉香木根。每座山要焚数车沉香,再用甲煎覆盖,香气数十里可闻。(《续世说》)

  沉香山

  华清温泉汤中,叠沉香为方丈、瀛洲。(《明皇杂录》)

  【译文】

  在华清池温泉汤中,将沉香木叠作方丈洲和瀛洲。(《明皇杂录》)

  沉屑泥壁

  唐宗楚客造新第,用沉香红粉以泥壁,每开户则香气蓬勃。(《洪谱》)

  【注释】

  [1]宗楚客(?—710):唐代大臣,宰相,诗人。

  【译文】

  唐代的宗楚客造新房,用沉香红粉作泥壁,每次开门便香气蓬勃。(《洪氏香谱》)

  檀香亭

  宣州观察使杨牧造檀香亭子,初成,命宾落之。(《杜阳编》)

  【注释】

  [1]落: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祭礼。

  【译文】

  宣州观察使杨牧造檀香亭子,刚建成,命宾客为之举行仪式。(《杜阳杂编》)

  檀槽

  天宝中,中官白秀贞自蜀使回得琵琶以献,其槽以沙檀为之,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李宣古诗云:“琵琶声亮紫檀槽。”

  【注释】

  [1]中官:宫内之官。

  [2]李宣古(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李宣”,显误,补之。

  [3]琵琶声亮紫檀槽:此句出自李宣古《杜司空席上赋》。

  【译文】

  天宝年间,宫中官员白秀贞从蜀地出使回宫,得琵琶进献,其弦槽用沙檀制作,温润如玉,光耀可鉴。

  李宣有诗道:“琵琶声亮紫檀槽。”

  麝壁

  南齐废帝东昏侯涂壁皆以麝香。(《鸡石集》)

  【注释】

  [1]东昏侯:即南朝齐第六位皇帝萧宝卷(483―501)。

  [2]《鸡石集》:其书不详。

  【译文】

  南齐废帝东昏侯涂抹墙壁都用麝香。(《鸡石集》)

  麝枕

  置真麝香于枕中,可绝恶梦。

  【译文】

  将真麝香放置于枕中,可以断绝噩梦。

  龙香拨

  贵妃琵琶以龙香板为拨。

  【译文】

  杨贵妃的琵琶是用龙香木料制成的拨子。

  香阁

  后主起临春、结绮、望春三阁,以沉檀香木为之。(《陈书》)

  杨国忠尝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槛,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阁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于此阁上赏花焉。禁中沉香亭远不侔此壮丽也。(《天宝遗事》)

  【注释】

  [1]《陈书》:唐朝人姚思廉(557—637)所著纪传体史书,记南朝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史实。

  【译文】

  《陈书》载:“陈后主修建临春、结绮、望春三阁,以沉檀香木为之。”(《陈书》)

  《天宝遗事》载:“杨国忠曾用沉香木造楼阁,用檀香作栏槛,用麝香、乳香、筛土和成泥装饰阁壁。每到春天木芍药盛开之际,将宾客聚于此阁上赏花。宫中的沉香亭远远比不上此阁壮丽。”(《天宝遗事》)

  香床

  隋炀帝于观文殿前两厢为堂十二间,每间十二宝厨,前设五方香床,缀贴金玉珠翠。每驾至,则宫人擎香炉在辇前行。(《隋书》)

  【注释】

  [1]厢: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

  [2]宝厨:即宝橱,一种收藏、放置东西的家具,前面有门。

  [3]辇(niǎn):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皇家坐的车子。

  【译文】

  隋炀帝在观文殿前的两厢建造了十二间堂屋,每间堂屋置十二个宝橱,宝橱前设五方香床,贴上金玉珠翠作为点缀。每当皇帝驾到,宫人便手擎香炉在辇车前行走。《隋书》

  五香席

  石季伦作席,以锦装五香,杂以五,编蒲皮缘。

  【注释】

  [1]石季伦:西晋文学家、官员石崇(249—300),字季伦,以生活豪奢著称。

  [2](cǎi):彩色的绸子。

  【译文】

  石季伦制作席子,用锦来装五香,杂以五种彩色绸子,蒲皮编好后用此锦作为边缘。

  七香车

  梁简文帝诗云:“丹毂七香车。”

  【注释】

  [1]梁简文帝:南朝梁朝皇帝、文学家萧纲(503―551)。

  [2]毂(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

  [3]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此句诗出自梁简文帝《乌栖曲四首》其三:“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帏翠帐向君低。”

  【译文】

  梁简文帝有诗道:“丹毂七香车。”

  明朝国宝级名作《出警入跸图》中所绘的七香车。

  椒殿

  唐《宫室志》有椒殿。

  【译文】

  唐代的《宫室志》中记载有椒殿。

  椒房

  应劭《汉官仪》曰:“后宫称椒房,以椒涂壁也。”

  【注释】

  [1]应劭(约153—196):东汉学者,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著作。

  [2]《汉官仪》:应劭所撰,成书于东汉末年,因当时战乱不已,旧章湮没,应劭便缀集旧闻成书,作为朝廷典章制度之参考。此书宋后大部亡佚,今本两卷,为后人辑本。

  【译文】

  应劭《汉官仪》载:“后宫称为椒房,因为用花椒来涂抹墙壁。”

  兰汤

  五月五日以兰汤沐浴。(《大戴礼》)

  浴兰汤兮沐芳。(《楚词注》云:芳,芷也。)

  【注释】

  [1]《大戴礼》:即《大戴礼记》,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德(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公元前1世纪)所撰。有现代学者认为成书时间应在东汉中期,很可能是当时大戴后学为传习《士礼》(即今《仪礼》前身)而编订的参考资料汇集。

  [2]《楚词注》:即《楚辞补注》,宋代官员洪兴祖(1090—1155)所撰,此书系在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的基础上补作。

  【译文】

  五月五日以兰草煮的汤沐浴。(《大戴礼记》)

  沐浴兰草和芷草煮的汤。(《楚辞补注》说:“芳,芷草”。)

  兰佩

  纫秋兰以为佩。(《楚词注》云:佩,饰也。《记》曰佩帨、茞兰。)

  【注释】

  [1]纫(rèn):捻缀。

  [2]佩,饰也:四库版《陈氏香谱》仅作“佩也”,据《楚辞补注》增“饰”字。

  [3]《记》曰佩帨(shuì)、茞(chǎi)兰:帨,佩巾。“佩帨、茞兰”出自《礼记·内则》,全句为“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茞兰”。

  【译文】

  捻缀秋兰,佩戴在身。(《楚词补注》说:佩,饰物。《礼记》说是指佩巾、芷草和兰草。)

  兰畹

  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同上)

  【注释】

  [1]滋:栽种。

  [2]畹(wǎn):古代面积单位,十二亩为一畹,一说三十亩为一畹。

  [3]树:种植。

  【译文】

  已经栽种了兰草九畹,又种植蕙草百亩。(同上)

  兰操

  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幽兰云。(《琴操》)

  【注释】

  [1]隐谷:幽静的山谷。

  [2]援:持执。

  [3]鼓:弹奏。

  [4]《琴操》: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133—192)所撰,全书共两卷,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作品最为丰富而详尽的专著。原书已佚,经后人辑录成书。

  【译文】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在幽静的山谷中,看见香兰独自茂盛,喟然叹气道:“兰应当为王者之香,今日竟然独自茂盛,而与众草为伍。”于是停车,持琴弹奏,自伤生不逢时,以《幽兰》一曲相托。(《琴操》)

  〔明〕文征明《兰亭修禊图》此图描绘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人在浙江山阴的兰亭溪上焚香修禊的故事。图中以清丽的笔法,描绘了一群士人"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一情景。

  兰亭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逸少《叙》)

  【注释】

  [1]王逸少《叙》:即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

  暮春之初,在会稽山北面的兰亭聚会。(王羲之《兰亭集序》)

  兰室

  黄帝传岐伯之术,书于玉版,藏诸灵兰之室。(《素问》)

  【注释】

  [1]《素问》:即《黄帝内经·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以黄帝与岐伯等上古医学家问答的形式撰写,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译文】

  黄帝传承了岐伯的医术,记录在玉石版上,收藏在灵兰之室。(《素问》)

  兰台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风赋》)

  龙朔中改秘书省曰兰台。

  【注释】

  [1]楚襄王:楚顷襄王熊横(?—前263),芈姓,熊氏,名横,楚怀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298—前263年在位。

  [2]《风赋》:战国末期文学家宋玉创作的文学作品。

  [3]龙朔: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61—663)。

  [4]秘书省:古代典司图籍的官署。

  【译文】

  楚襄王在兰台宫中游览。(《风赋》)

  龙朔年间改称秘书省为兰台。

  椒兰养鼻

  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前有泽芷以养鼻。

  兰槐之根是为芷。注云:“兰槐,香草也,其根名芷。”(并《荀子》)

  【译文】

  芬香的花椒和兰草,是用来滋养鼻子的。

  前面有泽兰和芷草来滋养鼻子。

  兰槐的根就是芷。注释说:兰槐,是一种香草,它的根叫作芷。(均出自《荀子》)

  焚椒兰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杜牧之《阿房宫赋》)

  【注释】

  [1]《阿房宫赋》: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通过描写秦朝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

  【译文】

  烟斜雾横,是在焚烧花椒和兰草。(杜牧的《阿房宫赋》)

  怀香

  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汉官仪》)

  【注释】

  [1]尚书郎: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尚书省”,《太平预览》《汉官六种》均作“尚书郎”,故改之。

  [2]趋走:古礼。小步疾行,以示庄敬。

  [3]丹墀(chí):宫殿的赤色台阶或赤色地面。

  【译文】

  尚书郎怀中有香,手握兰草,小步疾走在宫殿的赤色台阶上。(《汉官仪》)

  啖香

  唐元载宠姬薛瑶英,母赵娟幼以香啖,英故肌肉悉香。(《杜阳编》)

  【注释】

  [1]元载(?—777):唐朝宰相。

  【译文】

  唐代元载宠姬薛瑶英的母亲赵娟,自薛瑶英年幼时,就以香喂养她,所以薛瑶英肌肉都是香的。(《杜阳杂编》)

  【延伸阅读】

  据《杜阳杂编》记载,元载的宠姬薛瑶英,自小攻读诗书,能歌善舞,玉质香肌,体轻如仙女,连赵飞燕都不能与之相比。元载将薛瑶英纳姬后,她睡的是金丝帐,盖的是“却尘褥”。却尘褥出自勾骊国,据说是却尘兽的兽毛制成的,色泽殷鲜,光软无比。穿的则是龙绡之衣,衣服的重量不到一二两,揉成一团单手握着还有富余。这是因为元载觉得,体轻的瑶英不能承受重衣,特地到国外寻求的。

  薛瑶英非常会巧笑献媚,元载沉湎在她的妖娆美色之中,宰相的政务也懒得去处理。而且,薛瑶英的父母和哥哥交替出入相府,收索贿赂。他们跟贪官污吏互相勾结,不论提出什么要求,元载从来没有不点头的。当时,希望通过贿赂谋求官职的人,都依仗元载的势力,将薛家的人当作媒介和阶梯,直到元载被朝廷处死。元载死后,薛瑶英就嫁给了平民人家。

  贡香

  唐贞观中,勅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谢玄晖诗云“芳洲采杜若”,乃责坊州贡之。(《通志》)

  【注释】

  [1]度支:户部度支使,唐代官名,掌国家财政收支。

  [2]省郎:实指度支郎。尚书省各部郎官统称省郎。

  [3]谢玄晖: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谢(464—499),字玄晖,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4]坊州:州名,治今陕西黄陵东南。此所记事,讥省郎以“芳洲”与“坊州”谐音,即令坊州贡进杜若。唐人记坊州回报说:“坊州不出杜若,应由谢朓诗误。”太宗闻之大笑,罢度支郎官。

  【译文】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嘱咐下面的度支使寻找杜若,度支郎因为谢玄晖有诗说“芳洲采杜若”,于是责令坊州贡之。(《通志》)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画作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宫中缤妃生活和佳丽百态。画中宫人,一位手持箜篌,一位配拍板,轻快的乐声都能从画中传过来了。右侧的栏杆处有一件黑色描金高束腰条桌,桌上摆有香炉、书籍等物。

  赐香

  元宗夜宴,以琉璃器盛龙脑香数斤赐群臣。冯谧起进曰:“臣请效陈平为宰。”自丞相以下悉皆跪受,尚余其半,乃捧拜曰:“钦赐录事冯谧。元宗笑许之。”

  【注释】

  [1]元宗: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玄宗”,实为“元宗”之误。元宗指南唐中主李璟(916—961),元宗为其庙号。

  [2]冯谧:指五代南唐文学家冯延鲁(生卒年待考),一名谧,词人冯延巳的异母弟。

  [3]陈平(?—前178):西汉丞相。

  [4]宰:宰杀牲畜并分肉的人。陈平所居的村子举行社祭,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

  [5]录事:职官名。隋初以为郡官,相当于汉时州郡主簿,唐宋因之。

  【译文】

  南唐元宗举行夜宴,用琉璃器皿盛装龙脑香数斤赐给群臣。冯谧起身进言道:“臣请求效法陈平代为分配。”丞相以下的官员全都跪受后,香还剩余一半,于是冯谧捧香上拜说:“请陛下赐给录事冯谧。”元宗笑着答应了。

  熏香

  庄公束缚管仲,以予齐使而以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注云:以香涂身曰衅,衅为熏。(《齐语》)

  魏武帝令云: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熏香。(《三国志》)

  【注释】

  [1]比:等到。

  [2]三衅三浴: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

  [3]《齐语》:即《国语·齐语》。《国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史实的时间,上起西周周穆王征犬戎(约公元前976年),下至韩、赵、魏灭智伯,共约五百年间的历史。

  【译文】

  鲁庄公将管仲捆绑起来交给齐国使者,使者接受后告辞。等到了齐国,国君为管仲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注释说:以香涂身叫作“衅”,“衅”就是“熏”。(《齐语》)

  魏武帝曹操下令道:天下初定,我就禁止家里熏香。(《三国志》)

  窃香

  韩寿,字德真,为贾充司空掾。充女窥见寿而悦之,因婢通殷勤。寿逾垣而至。时西域有贡奇香,一着人,经月不散。帝以赐充,其女密盗以遗寿。后充与寿宴,闻其芬馥,计武帝所赐惟已及陈骞,家余无,疑寿与女通,乃取左右婢考问,即以状言,充秘之以女妻寿。(《晋书》本传)

  【注释】

  [1]韩寿(?—300):西晋时期官员。

  [2]贾充(217—282):魏晋时期大臣。

  [3]掾(yuàn):副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4]因: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目”,据《香乘》改。

  [5]陈骞(201—281):西晋太尉、大司马。

  【译文】

  韩寿,字德真,是贾充司空的副官。贾充之女偷偷看见韩寿,心里喜欢他,于是依靠婢女传达衷情。韩寿翻墙而至。当时西域贡献奇香,一挨着人,香气整月不散。皇帝将奇香赐给贾充,贾充之女秘密盗取送给了韩寿。后贾充与韩寿同席,闻到这种芬香,思量武帝所赐给的人只有自己和陈骞啊。家里的香也没有剩余的了,便怀疑韩寿与女儿私通,于是拿左右的婢女拷问,婢女立即说出了情况。贾充对此事秘而不宣,将女儿嫁给了韩寿。(《晋书》本传)

  爱香

  刘季和性爱香,常如厕还,辄过炉上。主簿张坦曰:“人名公俗人,不虚也。”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为我如何?坦曰:丑妇效颦,见者必走,公欲坦遁走耶?”季和大笑。(《襄阳记》)

  【译文】

  刘弘特别爱香,每回如厕之后回来,都要从香炉边过。主簿张坦说:“别人说您是俗人,果然不假呢。”刘弘便说:“荀彧拜访人家,席上坐过的地方都要香三天呢,我这样做又怎样呢?”张坦便说:“丑妇人效法美人皱眉头,看见的人就都跑开了。您也要让下官跑开吗?”刘弘大笑起来。(《襄阳耆旧记》)

  天女擎香

  夫子当生之日,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征在房,因梦而生夫子,夫子当生时,有天女擎香露自空而下,以沐浴征在。(《拾遗记》)

  【注释】

  [1]自天而下: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旦而下”,据《拾遗记》改。

  [2]征在:即颜征在(前568—前537),孔子的母亲。

  [3]香露:四库版《陈氏香谱》仅作“香”,据《拾遗记》补“露”字。

  【译文】

  孔夫子当出生之日,有两条苍龙从天而下,盘附于征在的房子上,征在因此做梦而生夫子,夫子出生时,有天女手擎香露从空中降下,用香露沐浴征在。

  三班吃香

  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千余人,莅事于外,其罢而在院者常数百人。每岁乾元节,醵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京师语曰“三班吃香”。(《归田录》)

  〔宋〕米芾《焚香帖》

  《焚香帖》又作《海岱帖》,草书九帖之九,为米芾知涟水军时所写之尺牍,以帖中有“焚香”二字,故取之以名。

  【注释】

  [1]三班院:宋官署名。北宋前期特有的人事管理机构。

  [2]便臣: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

  [3]莅事:视事,处理公务。

  [4]乾元节:当朝皇帝的生日。

  [5]醵(jù):凑钱。

  [6]饭僧:施舍饭食给僧人。

  【译文】

  三班院所统领的官员,有八千余人在外办事,事毕归来在院的日常有数百人。每年的乾元节,都要凑钱施舍饭食给僧人,进献香盒来庆祝皇帝的生日,称为“香钱”,京师话叫作“三班吃香”。(《归田录》)

  露香告天

  赵清献公抃,衢州人,举进士,官至参政。平生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九拜手,告于天,应不可告者,则不敢为也。(《言行录》)

  【注释】

  [1]赵清献公抃:赵抃(1008—1084),北宋名臣,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谥号“清献”。

  [2]露香:在露天焚香。

  [3]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4]应:认为是。

  [5]《言行录》:全称《宋名臣言行录》,南宋朱熹、李幼武所编,其中朱熹撰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续集八卷、别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该书汇编了散见于笔记、碑传、行状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

  【译文】

  清献公赵抃,衢州人,举进士,官至参政。平生所为之事,赵抃夜里必定穿戴衣冠,在露天点香,九行拜手礼,上告于天,认为不可告天的事,则不敢做。(《宋名臣言行录》)

  焚香祝天

  后唐明宗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为众所共推戴,愿早生圣人,为生民主。”(《五代史》帝记)

  初废帝入,欲择宰相于左右。左右皆言卢文纪及姚顗有人望,帝乃悉书清要姓名,内琉璃瓶中,夜焚香祝天,以箸挟之,首得文纪之名,次得姚顗,遂并相焉。

  【注释】

  [1]后唐明宗: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867—933)。

  [2]祝:祷告。

  [3]某:自称,代替“我”。

  [4]废帝: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885—936),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

  [5]左右:近臣。

  [6]卢文纪(876—951):五代时期官员。

  [7]姚顗(yǐ,866—940):五代时期官员。

  [8]清要:高显而重要的政务。

  【译文】

  后唐明宗每天晚上在宫中焚香,向天祷告说:我被众人共同推选和爱戴,希望圣人早日出生,成为生民的主人。(《五代史》帝纪)

  废帝最初入主宫中,想从左右近臣中挑选丞相。左右近臣都说卢文纪和姚顗有名望。废帝于是将重要官员的姓名全部写下来,放进琉璃瓶中,夜晚焚香,向天祷告,用筷子夹取。第一个得到的是卢文纪的名字,而后得到的是姚顗的名字。于是他俩都做了宰相。(《五代史》本传)

  焚香读章奏

  唐宣宗每得大臣章奏,必盥手焚香,然后读之。(本纪)

  【注释】

  [1]唐宣宗: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忱(chén,810—859),846—859年在位。

  【译文】

  唐宣宗每回拿到大臣的章奏,一定要洗手焚香,然后阅读。(本纪)

  焚香读《易》

  公退之暇,戴华阳巾,披鹤氅衣,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王元之《竹楼记》)

  【注释】

  [1]公退:公务完毕,离开官厅。

  [2]华阳巾:道士所戴的一种帽子。

  [3]鹤氅(chǎng)衣:鸟羽制成的裘,用作外套。

  [4]王元之: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其《竹楼记》全名《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译文】

  没有公务的闲暇之际,戴上华阳巾,披上鹤氅衣,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静坐,消解世俗的焦虑。(王元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焚香致水

  襄国城堑水源暴竭,石勒问于佛图澄,澄曰:“今当勅龙取水。”乃至源上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数百言。水大至,隍堑皆满。(载记)

  【注释】

  [1]襄国:后赵都城,今河北邢台。

  [2]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

  [3]佛图澄(232—348):西域得道高僧。

  [4]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5]隍堑:城壕。

  [6]载记:史书体裁之一,记载不属于正统王朝的割据政权的事迹。此处指《晋书·石勒载记》。

  【译文】

  襄国城的城壕水源突然枯竭,石勒问计于佛图澄,佛图澄说:“现在应当令龙取水。”于是到水源上,坐绳床,烧安息香,念咒语数百言。水大量出来,城壕都满了。

  〔清〕费丹旭《焚香抚琴图》

  香充满灵性,可静气,使人集中精神,洗涤心灵,有助于操琴者进入状态。焚香、洁身、宽衣、静心,可助操琴者达到修心的境界。

  降香岳渎

  国朝每岁分遣驿使赍御香,有事于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循旧典也。广州之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南海祝融之庙也。岁二月,朝遣使驰驲,有事于海神。香用沉檀,具牲币使初献,其亚献、终献各以官摄行。三献三奏乐,主者以祝文告于前,礼毕,使以余香分给。

  【注释】

  [1]赍(jī):把东西送给别人。

  [2]四渎: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的总称,即长江、黄河、淮水、济水。

  [3]扶胥:扶胥镇,位于黄木湾的古港口,宋代广州外围八大镇之一,在今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

  [4]驰驲(rì):驾乘驿马疾行。驲,古代驿站专用的车。

  [5]牲币:牺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泛指一般祭祀供品。

  [6]摄行:代理行使职权。

  【译文】

  国朝每年分别派遣驿使分发御赐的香料,供奉五岳四渎、名山大川,乃遵循传统的制度。广州到南海,途经八十里,在黄木湾的扶胥港,有南海祝融庙。每年二月,朝廷遣使驾乘驿马疾行,来供奉海神。祭祀的香使用沉香和檀香,准备好牺牲和币帛进行第一次献祭,而后第二次、最后一次献祭则各有官员代行。献祭三次奏乐三次,司仪在前方领头,以祷文上告于天,祭礼完毕,使者将剩下的香分给各人。

  焚香静坐

  人在家及外行,卒遇飘风、暴雨、震电、昏暗、大雾,皆诸龙神经过,宜入室闭户,焚香静坐避之,不尔损人。(温子皮)

  【注释】

  [1]飘风:旋风。

  [2]震电:电闪雷鸣。

  [3]不尔:否则。

  【译文】

  人在家及外出,突然遇到旋风、暴雨、电闪雷鸣、天色变暗、起大雾,都是各龙神经过,应该进入室内关闭窗户,焚香静坐以躲避,否则对人有害。(温子皮)

  烧香勿返顾

  南岳夫人云:“烧香勿返顾,忤真气,致邪应也。”(《真诰》)

  【注释】

  [1]返顾:回头看。

  [2]《真诰》:南朝道士陶弘景所撰道教经书,内容庞杂,介绍了道教上清派的历史、传记和方术等,对道教其他派别也有所涉及。

  【译文】

  南岳夫人说:“烧香不要回头看,使真气逆行,导致感应邪气。”(《真诰》)

  烧香辟瘟

  枢密王博文每于正旦四更烧丁香,以辟瘟气。(《琐碎录》)

  【注释】

  [1]枢密:枢密院,唐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

  [2]王博文(975—1038):北宋官员。

  [3]正旦:农历正月初一。

  [4]瘟气:疫疠之气。

  【译文】

  枢密院王博文每到正月初一的四更就烧丁香,以辟除疫疠之气。(《琐碎录》)

  烧香引鼠

  印香五文、狼粪少许,为细末同和匀,于净室内以炉烧之,其鼠自至,不得杀。(戏术)

  【注释】

  [1]戏术:民间戏法、魔术。

  【译文】

  印香五文、狼粪少许,制成细末一同和匀,在干净的室内以香炉焚烧,老鼠自己过来,不得杀之。(戏术)

  求名如烧香

  人随俗求名,譬如烧香,众人皆闻其香,不知薰以自。焚尽则气灭,名立则身绝。(《真诰》)

  【注释】

  [1]立: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文”,据《香乘》改。

  【译文】

  人若随波逐流追求功名,便如同烧香,众人皆闻到香气,却不知从哪里薰过来。香焚尽则香气灭,功名立则身体亡。(《真诰》)

  五色香烟

  许远游烧香,皆五色香烟出。(《三洞珠囊》)

  【注释】

  [1]许远游(生卒年待考):东晋道士。

  【译文】

  许远游烧香,冒出的都是五色香烟。(《三洞珠囊》)

  香玉辟邪

  唐肃宗赐李辅国香玉辟邪二,玉之香可闻数里,辅国每置之坐隅。一日,辅国方巾栉,一忽大笑,一忽悲啼,辅国碎之。未几,事败为刺客所杀。(《杜阳编》)

  【注释】

  [1]李辅国(704―762):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后为唐代宗派人刺杀。

  [2]坐隅:座位旁边。

  [3]巾栉(zhì):巾和梳篦,引申为盥洗。

  【译文】

  唐肃宗赐给李辅国两块辟邪香玉,玉的香气数里内可闻,李辅国时常将其放置在座位旁边。一日,李辅国刚刚盥洗完毕,一块玉忽然大笑,一块玉忽然悲泣,李辅国将其粉碎。没多久,李辅国所做的罪事败露,被刺客所杀。(《杜阳编》)

  香中忌麝

  唐郑注赴河中,姬妾百余尽熏麝,香气数里,逆于人鼻。是岁,自京兆至河中所过之地,瓜尽一蒂不获。(《洪谱》)

  【注释】

  [1]郑注(?—835):唐代大臣。

  [2]京兆:京兆尹,唐代行政区,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

  【译文】

  唐朝时郑注赴河中府,一百多名姬妾全部熏麝香,香气飘过数里,回旋于人鼻中。这一年,从京兆尹至河中府郑注所过之地,瓜蒂没有一个有收获的。(《洪氏香谱》)

  被草负笈

  宋景公烧异香于台,有野人被草负笈,扣门而进,是为子韦,世司天部。

  【注释】

  [1]宋景公(?—前469):春秋时期宋国国君。

  [2]野人:农人。

  [3]笈(jí):书箱。

  [4]子韦(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宋国人,担任宋景公的“司星官”,即观察天象的国师。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子常”。

  [5]天部:二十八宿在天空之部位。

  【译文】

  宋景公在台上烧异香,有农人披着草背着书箱,叩门进来,正是世代掌管天象的子常。(《洪氏香谱》)

  逆风香

  竺法深、孙兴公共听北来道人与支道林瓦棺寺讲《小品》。北来屡设疑问,林辨答俱爽,北道每屈。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何以都不言?”深笑而不答。曰:“白栴檀非不馥,焉能逆风?”深夷然不屑。

  波利质色香树,其香逆其风而闻,今返之曰白栴檀非不香岂能逆风,言深非不能难,正不必难也。

  【注释】

  [1]竺法深(生卒年不详):东晋僧人。

  [2]孙兴公:即孙绰(314—371),字兴公,东晋诗人、书法家。

  [3]支道林:即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

  [4]《小品》:《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5]上人:僧人的尊称。

  [6]逆风家:赞誉德才超卓的人,谓其名声逆风远播。

  [7]曰:据《世说新语》,后文乃支道林所说。

  [8]逆风:佛家认为自然界的香气仅能顺风熏(旃檀亦不例外),只有佛家谨持戒法、具有戒德者,方能逆风熏。此处意为支道林认为竺法深不足以称“逆风家”。

  [9]夷然:平静镇定的样子。

  [10]不屑:认为不值得。

  [11]难(nàn):争辩。

  【译文】

  竺法深、孙兴公一起听北来道人与支道林在瓦棺寺讲《小品》。北来道人屡次设下疑问,支道林都轻松辩答,北来道人每次都理亏。孙兴公问竺法深:“上人当是德才超卓的人,为什么都不说话呢?”竺法深笑而不答。支道林说:“白栴檀并非不芳香,但哪里能逆风呢?”竺法深平静镇定,不予理睬。

  波利质色香树的香气逆风可闻,这里反过来说白栴檀并非不香怎能逆风,是说竺法深不是不争辩,恰是不必争辩。

  戒定香

  释氏有定香、戒香,韩侍郎《赠僧》诗云:“一灵今用戒香薰。”

  【注释】

  [1]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

  [2]定香、戒香:均为佛教“五分香”之一。“五分香”是佛教以香所比喻的五种功德法,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和解脱知见香。定香指禅定,指当下心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被外境困扰。戒香指戒律。

  [3]韩侍郎:指韩偓。

  [4]一灵:人的灵魂。

  [5]今:四库版《陈氏香谱》作“令”,据《全唐诗》改。

  【译文】

  佛家有定香、戒香,韩侍郎《赠僧》一诗道:“今日用戒律之香来熏爇我的灵魂。”

  结愿香

  省郎游花岩寺岩下,见老僧前有香炉,烟穗微甚,僧谓曰:“此檀越结愿香尚在,而檀越已三生矣。”

  陈去非诗:“再烧结愿香。”

  【注释】

  [1]省郎:中枢诸省的官吏。

  [2]烟穗:烟缕。

  [3]檀越:指施主,即施予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

  [4]结愿:了结心愿。

  [5]三生:三世,三次轮回。

  [6]陈去非(1090—1138):即陈与义,字去非,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词人。

  【译文】

  省郎游花岩寺岩下,看见老僧面前有一香炉,烟缕十分微弱。老僧人对他说:“这是施主前世烧的结愿香,香尚在,而施主已经经过三世了。”

  陈去非诗道:“再烧结愿香。”

  被中香炉

  长安巧工丁缓作被中香炉,亦名卧褥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缓始更为之。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于被褥,故以为名,今之香球是也。(《杂记》)

  【注释】

  [1]房风:即防风氏,传说中远古防风族的首领,后为大禹所杀。

  [2]《杂记》:即《西京杂记》。

  【译文】

  长安巧工丁缓制作被中香炉,又名卧褥香炉,本出防风氏,其制造方法后来失传,慢慢又开始重新制作。机环运转于四周,而炉体总保持水平,可以放置在被褥中,所以得名,即今天的香球。

  〔清〕铜胎内填珐琅鼎式炉

  薰炉

  尚书郎入直台中,给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指使从直。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以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汉官仪》)

  【注释】

  [1]入直:亦作“入值”,官员入宫值班供职。

  [2]侍史: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亦作“侍使”。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

  [3]指使:差遣。

  [4]护衣:披在衣服上的外罩。

  【译文】

  尚书郎入宫到尚书台值班,配给女侍从二人,皆选择面容端正的供差遣陪同值班。女侍史手执香炉烧香熏爇,跟着到尚书台中,侍史配给护衣。(《汉官仪》)

  麒麟

  晋仪礼:大朝会节郎,镇官以金镀九尺麒麟大炉,唐薛逢诗云“兽坐金床吐碧烟”是也。

  【注释】

  [1]大朝会:百官朝见天子,每逢岁首举行,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

  [2]节:四库版《陈氏香谱》作“郎”,为“节”之繁体“節”的抄误,据《香乘》改。

  [3]薛逢(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4]兽坐金床吐碧烟:诗出薛逢《金城宫》。

  【译文】

  晋代礼仪:“大朝会期间,镇官用金镀九尺麒麟大炉,即唐代薛逢诗中所说的‘兽坐金床吐碧烟’。”

  鹊尾香炉

  宋玉贤,山阴人也,既禀女质,厥志弥高,自童年及笄,应适外兄许氏,密具法服登车,既至大门,时及交礼,更着黄巾裙,手执鹊尾香炉,不亲妇礼。宾主骇愕,夫家力不能屈,乃放还,遂出家。梁大同初,隐弱溪之间。

  《法苑珠林》云:“香炉有柄可爇者曰鹊尾香炉。”

  【注释】

  [1]厥:其。

  [2]及笄(jí):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古代的一种簪子)插发,故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到了结婚年龄。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及笲”,显误,改之。

  [3]适:出嫁。

  [4]密具:偷偷准备。

  [5]法服:僧、道所穿的法衣。

  [6]交礼:婚礼中的交拜礼。

  [7]大同: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年号(535—546)。

  [8]《法苑珠林》:唐总章元年(668)道世(?—683)所著,为佛经索引,全书概述佛教之思想、术语、法数等,博引诸经、律、论、纪、传等,具有佛教百科全书之性质。

  【译文】

  宋玉贤,山阴人,既已禀受女性性别,其志向更加高远。从童年到了出嫁的年龄,宋玉贤要嫁给其外兄许氏,偷偷准备了法服登上婚车,已经到了大门,至行交拜礼的时候,换上黄巾裙,手执鹊尾香炉,不近妇礼。宾客和主人十分惊愕,夫家使用强力不能使之屈服,于是放其回家,之后宋玉贤便出了家。梁朝大同年初,宋玉贤隐居于弱溪之间。

  《法苑珠林》说:“有柄可以焚烧的香炉,叫作鹊尾香炉。”

  百宝炉

  唐安乐公主百宝香炉长二丈。(《朝野佥载》)

  【注释】

  [1]安乐公主(684—710):即李裹儿,唐中宗李显之女。

  [2]《朝野佥(qiān)载》:唐人张鷟(zhuó,约660—740)所撰笔记小说集,记载朝野逸闻,尤多武后朝事。

  【译文】

  唐代安乐公主的百宝香炉长两丈。(《朝野佥载》)

  香炉为宝子

  钱镇州诗虽未脱五季余韵,然回环读之,故自娓娓可观。题者多云“宝子”,弗知何物,以余考之,乃迦叶之香炉,上有金华,华内有金台,即台为宝子,则知宝子乃香炉耳。亦可为此诗,但圆若重规然,岂汉丁缓被中之制乎?(黄长睿)

  【注释】

  [1]钱镇州:即钱惟治(949—1014),宋代诗人,擅长写回文诗(举任何一个字为起点,顺读、逆读都押韵成诗)。

  [2]五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

  [3]回环:循环。

  [4]故自:尚自。

  [5]娓娓:言词动听。

  [6]题者:题名之人,即作者。

  [7]迦叶:摩诃迦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8]重规:规(画圆的工具)与规相重。

  [9]黄长睿(1079—1118):北宋官员,文人。

  【译文】

  钱镇州的诗虽然没有脱去五代的余韵,但是循环读起来,尚还动听可观。题诗者多称“宝子”,不知是何物,据我考证,乃是迦叶的香炉,上面有金花,花内有金台,台上即为宝子,便知宝子乃香炉。宝子也可以做回文诗,只是圆如重规的样子,难道是汉代丁缓被中香炉的制式吗?(黄长睿)

  香炉堕地

  侯景呼东西南北皆谓为厢。景幕床东无故堕,景曰:“此东厢香炉那忽下地?”识者以为湘东军下之征云。(《南史》)

  【注释】

  [1]侯景(503—552):北魏军阀,后投降梁武帝,公元551年篡位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史称“侯景之乱”。

  [2]幕:古代战争期间将帅办公的地方。

  [3]湘东:即梁元帝萧绎(508—555),曾封湘东王,平侯景之乱后称帝。

  【译文】

  侯景把东西南北都称为厢。侯景幕床东边的香炉无故坠地,侯景问:“此东厢香炉为什么忽然落地呢?”知道的人认为这是湘东王军队到来的征兆。(《南史》)

  熏笼

  晋《东宫故事》云:“太子纳妃,有衣熏笼。”当亦秦汉之制也。(《事物记原》)

  【注释】

  [1]《事物记原》:即《事物纪原》。

  【译文】

  晋《东宫故事》载:“太子纳妃,有熏衣笼。”应该也是秦汉的制度。(《事物纪原》)

  传

  天香传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所以达蠲洁。三代禋享,首惟馨之荐,而沉水、熏陆无闻焉。百家传记萃芳之美,而萧、芗、郁鬯不尊焉。

  《礼》云:“至敬不享味,贵气臭也。”是知其用至重。采制初略,其名实繁而品类丛脞矣。观乎上古帝皇之书,释道经典之说,则记录绵远,赞颂严重,色目至众,法度殊绝。

  西方圣人曰:“大小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又曰:“千万种和香,若香、若丸、若末、若涂,以至华香、果香、树香、天合和之香。”又曰:“天上诸天之香。又佛土国名众香,其香比于十方人天之香,最为第一。”仙书云上圣焚百宝香,天真皇人焚千和,黄帝以沉榆、蓂荚为香。又曰真仙所焚之香皆闻百里,有积烟成云,积云成雨。然则与人间所共贵者,沉香、熏陆也。故经云:“沉水坚株。”又曰:“沉水香,圣降之夕,神导从,有捧炉香者,烟高丈余,其色正红,得非天上诸天之香耶?”

  《三皇宝斋》香珠法,其法杂而末之,色色至细,然后丛聚杵之三万,缄以良器,载蒸载和,豆分而丸之,珠贯而曝之,且曰此香焚之,上彻诸天。盖以沉香为宗,熏陆副之也。是知古圣钦崇之至厚,所以备物宝妙之无极,谓奕世寅奉香火之笃,鲜有废日。然萧茅之类,随其所备,不足观也。

  佚名《观世音菩萨像》

  画中观世音菩萨呈羸弱清高之态,开相端庄安详,体态丰盈婀娜,被香气环绕,为绘画中的经典之作。

  【注释】

  [1]蠲(juān)洁:清洁,明洁。

  [2]禋(yīn)享:禋,燔柴升烟以祭天;享,贡献祭品。

  [3]荐:进献。

  [4]萃芳:百花。

  [5]萧、芗、郁鬯:萧,艾蒿;芗(xiāng),紫苏类香草;郁鬯(chàng),古代祭祀用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6]至敬不享味,贵气臭(xiù)也:出自《礼记·郊特牲》。原句作“至敬不郷味,而贵气臭也。”意思是:最尊贵的神不享用食物的味道,而是看重其香气。

  [7]丛脞(cuǒ):繁杂琐细。丛,众多、繁杂;脞,原义为碎肉,引申为琐碎。

  [8]赞颂严重:赞美称颂之词严谨持重。

  [9]色目:种类。

  [10]法度殊绝:使用法则差别极大。

  [11]西方圣人:释迦牟尼。

  [12]以上出自《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本文所论沉香,即列为诸天之香的一种。

  [13]此句出自《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

  [14]仙书:道教论神仙之书。

  [15]上圣:有大智慧的人。

  [16]天真皇人:道教信奉的前劫修真获得极道的远古仙人。

  [17]千和:千和香。

  [18]沉榆、蓂荚:黄帝以沉榆为香在《拾遗记》中有记载:“(黄帝)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沉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蓂荚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草,从每月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

  [19]耶:四库版《陈氏香谱》作“非”,据《香乘》改。

  [20]《三皇宝斋》香珠法:即《太上三皇宝斋神仙上录经》,记载了上元香珠的合成方法。“用沉香三斤,熏陆一斤,青木九两,鸡舌五两,玄参三两,雀头六两,詹香三两,白芷二两,真檀四两,艾香三两,安息胶四两,木兰三两。凡一十二种,别捣,绢筛之毕,纳乾枣十两,更捣三万杵,纳白器中,密盖蒸香一日。毕,更蜜和捣之,丸如梧桐子,以青绳穿之,日曝令乾,此三皇真元之香珠也。”

  [21]色色:种种。

  [22]缄:封。

  [23]豆:古代计重单位。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24]奕世:累世。

  [25]寅:敬。

  [26]笃:忠实。

  【译文】

  香的运用,从上古就有了,可以供奉神明,可以使周遭明亮洁净。夏商周三代举行祭天仪式贡献祭品,最重要的便是要向神明奉香,而此时沉水香和熏陆香还没有听说。各家著述记载了百花的香美,而萧草、芗草和郁鬯酒却未被推崇。

  《礼记》载:“最尊贵的神不享用食物的味道,而是看重其香气。”这是知道香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简单初步的收集整理,香的名称确实繁杂,品种也多而琐碎。查阅上古帝皇的书籍和佛道经典的学说,有关香的记录十分悠久,赞颂之辞严谨持重,所载品种极多,用法亦差别极大。

  佛祖说,“大千世界到处充满了各种香”,又说“有千万种和香,比如原料香、丸香、粉末香、涂抹香,还有花香、果香、树香等自然合成的香”,还说“有天上诸天界的香,还有一个名叫众香国的佛国,其香与十方人界天界的香比起来,是最最好的”。仙书载:“上圣焚的是百宝香,天真皇人焚的是千和香,黄帝则以沉榆、蓂荚作香。”又说:“真仙焚的香百里之内都能闻到,冒出的烟聚集成云,聚集的云又降落成雨。然而仙人与人间均引以为贵的,是沉香和熏陆香。”所以经书上说沉香坚固。又说沉香是“圣人降临之夜,有神导跟随,其中有手捧炉香的,烟高丈余,其色正红”。这不正是天上护法诸神之香吗?

  《三皇宝斋》记载了香珠合成方法,方法复杂,要将种种原料磨到最细,然后汇聚到一起,用杵子捶三万次,再用好的器具密封,又是蒸又是和,每粒按一豆的重量分好制成丸,再像佛珠一样串起来晾晒。又说焚燃此香,香气可上达诸天。所以人们都以沉香为主,以熏陆为辅。由此可知古代圣人对沉香的恭敬和推崇是十分深厚的,置办宝物的方法有着无穷的精妙,被世世代代敬奉香火的人忠守,几乎没有一日间断。然而萧、茅这类植物,则置备随意,不值得留意了。

  〔宋〕黄庭坚《制婴香方帖》

  《制婴香方帖》亦称《药方》,行草书,纸本。该帖无书写时间,从笔法、书风判断,应是早年所书,大约书于北宋元祐年间。钤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等印记。

  祥符初,奉诏充天书扶持使,道场科醮无虚日,永昼达夕,宝香不绝。乘舆肃谒则五上为礼。(真宗每至玉皇、真圣、祖位前,皆五上香也)馥烈之异,非世所闻,大约以沉香、乳香为末,龙香和剂之。此法累,禀之圣祖,中禁少知者,况外司耶?八年掌国,计两镇旄钺,四领枢轴,俸给颁赉,随日而隆,故苾芬之著,特与昔异。袭庆奉祀日,赐供内乳香一百二十斤(入内副都知张继能为使)。在宫观密赐新香,动以百数(沉、乳、降真等香),由是私门之沉乳足用。

  有唐杂记言,明皇时异人云:“醮席中,每爇乳香,灵皆去。”人至于今惑之。真宗时,新禀圣训:“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圣,百灵不敢当也。无他言。”上圣即政之六月,授诏罢相,分务西洛,寻迁海南。忧患之中,一无尘虑,越惟永昼晴天,长霄垂象,炉香之趣,益增其勤。

  【注释】

  [1]祥符初:“大中祥符”的省称,是宋真宗的第三个年号(1008—1016),祥符初年即1008年。

  [2]天书扶持使:宋真宗在“天书”运动中封予丁谓的官号。祥符元年,北宋皇宫有黄帛现于宫门,上书“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即宋真宗赵恒)”等文字,被认为是天书现世。随后,真宗一朝围绕天书开展了泰山封禅、祭拜老子等一系列盛大的祭祀活动。“天书”运动实为真宗及部分官员自编自导,多受世人诟病,但客观上在重振本土宗教、增强北宋皇室合法性以及从文化上震慑契丹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3]科醮(jiào):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

  [4]虚日:空闲的日子。

  [5]乘舆: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借指帝王。

  [6]肃谒(yè):恭敬地谒见。

  [7]禀:承受。

  [8]圣祖:即财神赵公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追尊他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

  [9]中禁:禁宫以内。

  [10]司:政府机构。

  [11]旄(máo)钺(yuè):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丁谓曾任平江军(今苏州)节度使和保信军(今合肥)节度使,此为“两镇旄钺”。

  [12]枢轴:机关运转的中轴,喻指相位。丁谓曾两次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后升任枢密使(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此为“四领枢轴”。

  [13]赉(lái):赐予。

  [14]苾(bì)芬之著:对香的了解。苾,馨香。著,明了。

  [15]袭庆奉祀日:再次庆祝奉祀成功的那天。袭,重、又。祥符二年春,宋真宗为庆祝封禅成功,犒赏群臣,载于《宋史本纪卷七·真宗二》:“二年春正月癸亥,以封禅庆成,赐宗室、辅臣袭衣、金带、器币。”

  [16]张继能:《四库》本作“张淮能”,据《香乘》改。

  [17]醮席:为祭祀或祈祷神所设的台。

  [18]灵(qí):天地诸神。灵为天神,为地神。

  [19]圣训:皇帝的诏令。

  [20]高天上圣:即玉皇大帝。

  [21]上圣:指宋仁宗。丁谓贬至海南时,宋真宗已驾崩。

  [22]永昼:漫长的白天。

  [23]长霄:长天云霄。

  [24]垂象:显示征兆。

  [25]趣(cù):同“促”,急促。此处不宜释为“趣味”,因前文“永昼”“长宵”等词常见于表达负面心绪。

  [26]勤:辛劳。

  【译文】

  祥符初年,我奉召担任天书扶持使期间,皇宫设立道场做法事,一日也不间断,每天从早到晚,供香不绝。陛下恭敬地谒见诸圣,则施行五上之礼(真宗每到玉皇大帝、真圣和祖先牌位前,都要上五次香),香气浓烈异常,是世人所没有见识过的,大体是将沉香乳香制成粉末,以龙脑香加以调和。其繁复的方法乃承自圣祖赵公明,禁宫中知道的人都很少,更何况禁宫外的各个机构呢?我主持国政八年,两度执掌军权,四次受命于宰相之位,俸禄赏赐予日俱增。所以对香的了解,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当再次庆祝祭祀活动成功的那天,陛下赐给内供的乳香有一百二十斤(入内副都知张继能担任使者)。陛下又常在宫观内私下赐些新制的香品,动辄数以百计(沉香、乳香、降真香等),从此沉香和乳香便足够自家使用了。

  有唐代的杂记称,唐明皇时一位奇人曾说:“在祭坛上只要焚起乳香,天地诸神仙都会离开。”人们至今对此疑惑不解。真宗在位时,我领受他的圣旨是:“沉香、乳香两种香,是用来供奉玉皇大帝的,百神自觉承受不起。没有其他的解释了。”当今圣上即位当年的六月,颁布诏书令我罢去相位,分派西京洛阳,不久又贬任海南岛。处在贬谪的忧愁患难中,完全没有俗事可考虑。于是晴朗的白昼变得漫长,星象垂现的夜晚亦为漫漫。炉上的香烧得很快,更添忧苦之情。

  玉香炉

  素闻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于闾里间,十无一有假,板官裴鸮者,唐宰相晋公中令公之裔孙也,土地所宜悉究本末,且曰:琼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然取之有时,售之有主,盖黎人皆力耕治业,不以采香专利。闽越海贾惟以余杭船即市香,每岁冬季,黎峒俟此船,方入山寻采。州人従而贾贩,尽归船商,故非时不有也。

  香之类有四:曰沉、曰栈、曰生结、曰黄熟。其为状也十有二,沉香得其八焉。曰乌文格,土人以木之格,其沉香如乌文木之色而泽,更取其坚格,是美之至也;曰黄蜡,其表如蜡,少刮削之,黳紫相半,乌文格之次也;曰牛目与角及蹄,曰雉头洎髀若骨,此沉香之状,土人别曰牛眼、牛角、牛蹄、鸡头、鸡腿、鸡骨。曰昆仑梅格,栈香也,此梅树也,黄黑相半而稍坚,土人以此比栈香也。曰虫镂,凡曰虫镂其香尤佳,盖香兼黄熟,虫蛀及攻,腐朽尽去,菁英独存者也。曰伞竹格,黄熟香也。如竹色黄白而带黑,有似栈也。曰茅叶,如茅叶至轻,有入水而沉者,得沉香之余气也,燃之至佳,土人以其非坚实,抑之黄熟也。曰鹧鸪斑,色驳杂如鹧鸪羽也,生结香也,栈香未成沉者有之,黄熟未成栈者有之。

  凡四名十二状,皆出一本,树体如白杨、叶如冬青而小。肤表也,标末也,质轻而散,理疏以粗,曰黄熟。黄熟之中,黑色坚劲者,曰栈香。栈香之名相传甚远,即未知其旨。惟沉香为状也,骨肉颖脱,芒角锐利,无大小,无厚薄,掌握之有金玉之重,切磋之有犀角之劲,纵分断琐碎而气脉滋益,用之与臭块者等。鸮云:香不欲绝大,围尺以上虑有水病。若斤以上者中含两孔,以下浮水即不沉矣。又曰,或有附于柏枿,隐于曲枝,蛰藏深根,或抱贞木本,或挺然结实,混然成形:嵌如岩石,屹若归云,如矫首龙,如峨冠凤,如麟植趾,如鸿铩翮,如曲肱,如骈指。但文理密致,光彩明莹,斤斧之迹,一无所及,置器以验,如石投水,此宝香也,千百一而已矣。夫如是,自非一气粹和之凝结,百神祥异之含育,则何以群木之中,独禀灵气,首出庶物,得奉高天也?

  【注释】

  [1]市:买。

  [2]闾(lǘ)里:泛指民间。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也称一里。

  [3]板官:大臣自己聘用的属官,在木板上写聘书,谓之“板官”。

  [4]晋公中令公:即裴度(765—839),中唐政治家、文学家,因讨伐割据势力封晋国公,后又因拥立唐文宗有功,进位中书令。

  [5]琼管:宋代琼州府的别称。

  [6]贾(gǔ):商人。

  [7]即:靠近。

  [8]峒(dòng):古代黎族的社会组织。每一宗姓为一峒,类似于村。

  [9]俟(sì):等待。

  [10]従(cóng):同“从”,跟随。

  [11]曰乌文:曰为助词,无意义;乌文,指条纹乌木,一种柿属乔木,心材黑或栗褐色,间带浅色条纹。

  [12]黳(yī):黑。

  [13]雉(zhì)头洎(jì)髀(bì)若骨:雉头和雉腿和雉骨。雉,野鸡。髀,大腿。“洎”“若”此处均取“及”义,与前句“牛目与角及蹄”相对应。

  [14]兼:胜过。

  [15]伞竹:也叫伞草、风车草,因其叶子的形状如同张开的伞骨而得名。

  [16]标末:树梢。

  [17]骨肉:喻指树木心材。

  [18]颖脱:颖,锥尖。将锥放在囊中,终将全部脱出,故颖脱比喻内在精华将充分显露。

  [19]益:古同“溢”,溢出。

  [20]臭块:可能为香块的别称。香块即块状香。

  [21]水病:水肿病。

  [22]“若斤……不沉矣”句:四库版《陈氏香谱》作“若斤以上者合两以下者,中浮水即不沉矣”,据《香乘》改。此处“浮水”意为“潜水”。

  [23]柏枿(niè):枿,树木被伐后重新生出的东西。柏枿,指柏枝受到伤害后长出的树瘤,此处泛指树瘤。

  [24]抱贞木本:在树干中保持着本性,意为沉香藏在树干中不外露。

  [25]挺然结实:凸出来像结了果实的样子。

  [26]嵌:岩石张开的样子。

  [27]峨冠:高帽。

  [28]植趾:使脚直立。

  [29]铩(shā)翮(hé):翅膀受伤。铩,损害。翮,翅膀。

  [30]曲肱:弯着的胳膊。

  [31]骈(pián)指:并排的手指。

  [32]自非:假如不是。

  [33]一气:太一浑然之气。

  [34]庶物:万物。

  【译文】

  平素听闻海南岛出产香料非常多,便命人在市井之间购买,买十个也没有一个假的。我的板官裴鸮,是唐代宰相裴度的后裔,土地出产什么他都考察得一清二楚。他说琼州之地有黎母山,四方部落酋长的领地都靠近山麓,香大多产自此山,品质为天下第一。不过,当地人取香有固定的时间,售卖则有固定的买主,这是因为黎族人民皆以努力耕作为业,而不通过采香来专门谋利。福建、浙江一带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只有余杭船过来买香。每年冬季,黎族的村民等此船到来,才进山寻找采集沉香。琼州人随之购买,并全部卖给船商,所以不到固定时间是没有香的。

  香的种类有四种:沉香、栈香、生结香、黄熟香。形状有十二种,沉香占了其中的八种。乌文格,是当地人比照乌文木的特性来进行归类的,不仅因为这种沉香颜色和光泽如同乌文木,更因其有坚实的品质,这是最好的一种。黄蜡,其表面如蜡,刮削少许,则一半黑色一半紫色,仅次于乌文格。牛目、牛角和牛蹄,雉头、雉髀和雉骨,这些形状的沉香当地人分别称为牛眼、牛角、牛蹄、鸡头、鸡腿、鸡骨。昆仑梅格,属于栈香,这种梅树色半黄半黑,质地较为坚固,当地人用其来形容栈香。虫镂,凡叫虫镂的香都特别好,香气胜过黄熟香,经过虫子的蛀蚀加工,树木腐朽的部分全部去除,只剩下了精华。伞竹格,属于黄熟香,其形如竹,颜色黄白而带有黑色,有的接近栈香。茅叶,像茅叶一样极轻,也有入水下沉的,这是得沉香余气的缘故,燃起来极好。但当地人认为其不够坚实,将其贬为黄熟香。鹧鸪斑,颜色斑驳错杂如同鹧鸪的羽毛,属于生结香,有的是未结成沉香的栈香,有的是未结成栈香的黄熟香。

  所有四种品名和十二种形状,都出自同一种植物。沉香树体如白杨,叶如冬青但较小。沉香树的皮表和树梢质地轻散,纹理疏粗,是黄熟香。黄熟香里面黑色而坚硬的是栈香。栈香的名字流传已久,现已不清楚其意思。至于沉香的形状,则心材显露,棱角锐利,无论大小厚薄,握在掌中皆如同金、玉一般重,切磨起来则有犀角的坚劲,即使分割零碎,亦香气横溢,用起来和香块差不多。裴鸮说:香不需要非常大,围起来超过一尺的就要担心患有水病,如果超过一斤的香中间有两个洞,那么将它放在水中就不会下沉了。裴鸮又说,有的香附着在树瘤中,隐匿在弯曲的树枝中,潜藏在根部的深处,有的在树干里保持着本来的样子,有的像结了果实一样凸出来,不知不觉形成各种形状:有的像岩石一样张开,有的如行云一样高耸,有的若抬头之龙,有的同顶冠之凤,有的仿佛直立的麒麟,有的貌似翅损的鸿雁、弯着的胳膊或又如并拢的手指。只要纹路致密,有着明亮莹洁的光彩,没有一丝斧斫的痕迹,放在器皿中检验如同石头投入水中,那便是宝香了,千百个沉香中也只有一个啊。如此宝香,若不是凝聚了太一浑然之气的精纯和美,若不是得到吉祥神妙的各路仙灵之涵养和培育,怎么可能从群木之中独自禀受灵气,在万物之中脱颖而出,并得以供奉上苍呢?

  占城所产栈、沉至多,彼方贸迁,或入番禺,或入大食。大食贵重沉栈香,与黄金同价。乡耆云:比岁有大食番舶,为飓风所逆,寓此属邑,首领以富有自大,肆筵设席,极其夸诧。州人私相顾曰:“以赀较胜,诚不敌矣,然视其炉烟蓊郁郁不举,干而轻,瘠而焦,非妙也。”遂以海北岸者,即席而焚之,其烟杳杳,若引东絙,浓腴湒湒,如练凝漆,芳馨之气,特久益佳。大舶之徒,由是披靡。

  生结者,取不俟其成,非自然者也。生结沉香,品与栈香等。生结栈香,品与黄熟等。生结黄熟,品之下也,色泽浮虚,而肌质散缓,然之辛烈,少和气,久则溃败,速用之即佳,不同栈、沉,成香则永无朽腐矣。

  雷、化、高、窦亦中国出香之地,比海南者,优劣不侔甚矣。既所禀不同,而售者多,故取者速也。是黄熟不待其成栈,栈不待其成沉,盖取利者,戕贼之深也。非如琼管,皆深峒黎人,非时不妄剪伐,故树无夭折之患,得必皆异香。曰熟香、曰脱落香,皆是自然成者。余杭市香之家,有万斤黄熟者,得真栈百斤,则为稀矣;百斤真栈,得上等沉香十数斤,亦为难矣。

  【注释】

  [1]贸迁:贸易运输。

  [2]番禺:今广州。

  [3]乡耆(qí):乡里年高德劭的人。

  [4]比岁:近年。

  [5]肆筵设席:铺列竹席,设立座位,指置办酒席。肆,陈列。筵,竹席。席,座位。

  [6]夸诧:奢侈夸耀。夸,奢侈。诧,夸耀。

  [7]赀(zī):价格。

  [8]蓊(wěng)郁:浓郁。

  [9]瘠:瘦薄。

  [10]杳(yǎo)杳:幽暗深远的样子。

  [11]絙(gēng):绶带、衣带。

  [12]浓腴(yú):浓厚肥美。

  [13]湒湒(jí):水沸腾的样子。

  [14]练:白绢。

  [15]披靡:士气低落而四散。

  [16]浮虚:华而不实。

  [17]然:同“燃”。

  [18]溃败:散乱腐败。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渎败”,据《香乘》改。

  [19]雷、化、高、窦:雷州、化州、高州和窦州。在宋代,此四州辖境约相当于今广东省茂名市和湛江市。

  [20]侔(móu):相等。

  【译文】

  占婆国出产的栈香和沉香是最多的,那里的货物运输,有的到广州,有的到大食。大食人认为沉香和栈香非常贵重,可与黄金同价。乡里的老人说:几年前有大食来的外国船被飓风阻逆,留宿在琼州下面的属县上。大食的首领借着富有而自大,办起酒席来奢侈浮夸到了极致。州里有人私下瞧了说道:“以价格定胜负的话,确实是比不上的。然而看那香炉冒出的烟,颜色浓郁又升不太高,干而轻虚,薄而枯焦,不怎么好。”于是带着海南岛北岸所产的沉香,入席焚之,只见其烟幽暗深远,犹如牵着衣带飘向东方,烟质浓厚肥润似水翻腾,仿佛漆料凝干的绢缎,香气芬芳远闻,时间长了更佳。大食船上的人于是纷纷服输。

  生结香,不待结香完满便取之,不是自然形成的。生结的沉香,品质和栈香相等。生结的栈香,品质和黄熟香相等。生结的黄熟香,则为下品,色泽华而不实,木质疏散宽松,燃起来气味辛烈缺少调和,时间一长就会朽败,尽早使用为好。不像栈香和沉香,只要成香便永远不会腐朽。

  雷州、化州、高州、窦州也是国内产香之地,与海南所产比较优劣,差得就太多了。先天条件已然不同,又销售得多,那么取香就快了。所以黄熟等不及成为栈香,栈香等不及成为沉香,可见谋利者伤害之深。不像琼州,取香的都是深山村里的黎人,不到时间不随意砍伐,树木没有夭折之祸,所以得到的一定都是特别好的香。熟结香、脱落香都是自然天成的。余杭来买香的商家,万斤黄熟香中,能得一百斤真栈香的,是极少数了。一百斤真栈香里,要得到十几斤上等的沉香,也是很难的。

  熏陆、乳香长大而明莹者,出大食国。彼国香树连山络野,如桃胶松脂,委于石地,聚而敛之,若京坻香山,多石而少雨,载询番舶则云:“昨过乳香山下,彼人云:‘此山不雨已三十年。’”香中带石末者,非滥伪也,地无土也。然则此树若生于涂泥,则香不得为香矣,天地植物其有旨乎?

  赞曰:“百昌之首,备物之先。于以相禋,于以告虔。孰歆至德?孰享芳焰?上圣之圣,高天之天!”

  【注释】

  [1]委:集聚。

  [2]京坻(chí):京,高丘。坻,水中的小块高地。京坻连用,形容丰年堆积如山的谷物。

  [3]载询番舶:登上外国商船打听。

  [4]涂泥:湿润的泥土。

  [5]旨:意志。

  [6]赞:文章结尾对主题的评论性文字,以颂扬为主,是传记文体常见的格式。

  [7]昌:生物最重要的。

  [8]歆(xīn):祭祀时魂神享受祭品的香气。

  【译文】

  身形长大、明亮光洁的熏陆香和乳香出自大食国。在那个国家,香树漫山遍野,如同桃胶和松脂堆积在石地上,聚集起来,像丰年如山的谷堆。香树生长的山上多石而少雨,到外国商船上打听,船上的人说:“过去我们经过乳香山,那里的人说:‘那座山已有三十年不下雨了。’”香中若夹带有石头粉末,不是假货,而是地里没有泥土。但是这种树如果长在湿润的泥土里,那么就不能成为香了。天地之间的植物难道也有意志吗?

  有赞文称:人世间草木的元首,置办器物是要先备下祭祀器物,用以焚烧祭天、上告诚虔。谁喜欢崇高品德?谁享用芳香火焰?是至圣的圣神,是最高的上天。

  【延伸阅读】

  上古以来,“香”便承担着一种神秘的功能,作为连接人和天的法器,它是地上的人向至高的神发送的信号。那时人们以为:神住在人类无法企及的天界,唯有香气可以乘烟而上,向天帝报告人间的行为和祈愿。除了可以叩响天帝神的门,香还能够禀明祭祀者的德行,因为古人笃信上苍能通过气味辨识出人间的状况。例如五谷象征着丰收,向天帝祭献五谷意在表明人间君王励精图治,带领臣民勤劳奋发,故而能向上苍供奉“稷黍馨香”。所以“芳焰”和“至德”是同一的,表面上是在传播一种气味,实际表达的却是人类各尽其职的德行。相反,如果人间充斥酒池肉林的熏味,上天便会像对待商纣王那样降下惩罚。

  因此,尽管后来香的运用逐渐形式化,但在“民—君—天”的世界结构中,香始终占据着“备物之先”的重要地位。也基于此,烟气能否致高闻远上达天听,香气是否中正淳厚以表人德,成为鉴香者非常重视的标准,因为那关系香能否胜任天人使者的角色。

  敦煌壁画(局部)

  序

  和香序[1]

  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燥虚,詹糖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捺多和罗之属,并被于外,固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蒙,甲馢浅俗,非惟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増于尤疾也。

  此序所言,悉以比类朝士。麝本多忌,比庾仲文;枣膏昏蒙,比羊玄保;甲馢浅俗,比徐湛之;甘松苏合,比慧琳道人;沉实易和,盖自比也。

  【注释】

  [1]和香序: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后汉书》。

  [2]捺多和罗:其香待考。

  [3]被:及,到达。

  [4]昏蒙:昏暗模糊,引申为糊涂。

  [5]甲馢:即甲煎。

  [6]非惟:非但。

  [7]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8]麝本多忌:四库本《陈氏香谱》作“麝木多忌”,据上文改之。

  [9]庾仲文:四库本《陈氏香谱》作“庾憬之”,据《南史》改。

  [10]羊玄保(371—464):南朝刘宋官员。

  [11]徐湛之(410—453):南朝刘宋官员。

  [12]慧琳道人(生卒年不详):南朝刘宋时僧人,受宋文帝赏识参与朝廷机要,权势极大,时人以其着黑色僧衣称之为“黑衣宰相”。四库本《陈氏香谱》作“惠休道人”,据《南史》改。

  【译文】

  麝香本来忌多,过量一定有害。沉香确实平易温和,超过一斤也没有坏处。零陵香、藿香干燥轻虚,詹糖香黏湿。甘松香、苏合香、安息香、郁金香,捺多和罗之类,都来自海外,原来不取自中土。而枣膏昏暗模糊,甲煎浅俗,非但无助于香气久远,而且使香气消失得更快了。

  此篇序言所提到的香,都是用来比喻朝廷官员的。麝本多忌,比喻庾仲文;枣膏昏蒙,比喻羊玄保;甲馢浅俗,比喻徐湛之;甘松苏合,比喻慧琳道人;沉实易和,则是作者自比。 凤凰联动文库:论文学涵养细节(套装共1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