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凤凰联动文库:论文学涵养细节(套装共1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卷三
香的运用,从上古就有了,可以供奉神明,可以使周遭明亮洁净。夏商、周三代举行祭天仪式贡献祭品,最重要的便是要向神明奉香。
凝和诸香
韩魏公[1]浓梅香(又名返魂梅)
黑角沉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小麦麸炒令赤色)、腊茶末一钱、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是)、白蜜一盏,右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器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注释】
[1]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1008—1075),谥号忠献,因曾封为魏国公,故称。
[2]丁香一分:《香乘》作“丁香一钱”。
[3]郁金半分:《香乘》作“郁金五分”。
[4]定粉:即块状的铅粉,定为“锭”之意。可引起铅中毒,产于韶关的名为韶粉。
[5]点:开水冲泡。
【译文】
黑角沉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用小麦麸炒成红色)、腊茶末一钱、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白蜜一盏。
以上各味制成粉末,麝香先研细,用开水冲泡腊茶汤,澄清后取一半与麝香调和,接着加入沉香,再加入丁香,再加入郁金,再加入剩下的茶汤与定粉一同研细,再加入蜜,使其稀稠得度,收藏在沙制的瓶器中,窖藏一个多月取出焚烧,长期窖藏则更佳,焚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香。
嵩州[1]副宫李元老[2]笑梅香
沉香、檀香、白豆蔻仁、香附子、肉桂、龙脑、麝香、金颜香各一钱,白芨二钱,马牙硝二字,茘枝皮半钱。
右先入金颜香于乳钵内细研,次入牙硝及脑、麝研细,余药别入杵臼内,捣罗为末,同前药再入乳钵内研,滴水和剂,印作饼子,阴干用,或小印雕“乾,元亨利贞”字印之佳。
【注释】
[1]嵩州:金代行政区划名,辖境约当今河南嵩县、洛宁和宜阳西部。
[2]李元老:其人不详待考。
[3]白豆蔻仁:姜科植物白豆蔻的种仁。
[4]乾,元亨利贞:《易经》乾卦的卦词。
【译文】
沉香、檀香、白豆蔻仁、香附子、肉桂、龙脑香、麝香、金颜香各一钱,白芨二钱,马牙硝二字,茘枝皮半钱。
以上先将金颜香加入乳钵内研细,接着加入马牙硝及龙脑香、麝香研细,其余的药单独加入杵臼内,捣碎筛罗制成粉末,再与前面的药一齐加入乳钵内研磨,滴水和成一剂,翻脱制成饼子,阴干使用,或制成小印香,雕上“乾,元亨利贞”字样为好。
〔明〕陈录《万玉图》
画作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
笑梅香
榅桲二个、檀香半两、沉香三钱、金颜香四钱、麝香二钱半,将榅桲割开顶子,以小刀子剔去穰并子,将沉、檀为极细末入于内,将元割下顶子盖着,以麻缕系定。用生面一块裹榅桲在内,慢火灰烧,黄熟为度,去面不用,取榅桲研为膏,别将麝香、金颜研极细,入膏内相和研匀。以木雕香花子印脱,阴干烧。
【注释】
[1]榅(wēn)桲(po):蔷薇科植物榅桲的果实。
[2]麝香二钱半:《香乘》作“麝香一钱”。
【译文】
榅桲两个、檀香半两、沉香二钱、金颜香四钱、麝香二钱半,先将榅桲的顶部割下,用小刀子剔去瓤和种子,将沉香、檀香制成极细的粉末加入其内,将最初割下的顶部盖上,以麻绳系定。用生面一块将榅桲裹在内,以慢火烧成灰,烧黄烧熟为止,再去除面块不用,取榅桲研磨成膏。单独将麝香、金颜香研得极细,加入膏内相和,研磨均匀。以木雕的制香花模脱印,阴干焚烧。
肖梅香
韶脑四两、丁香皮四两、白檀二钱、桐炭六两、麝香一钱。
右先捣丁、檀、炭为末,次入脑、麝、熟蜜拌匀,杵三五百下,封窨半月取出爇之。
别一方加沉香一两。
【注释】
[1]白檀二钱:《香乘》作“白檀五钱”。
[2]桐炭: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烧制的炭。
【译文】
韶脑四两、丁香皮四两、白檀二钱、桐炭六两、麝香一钱。
以上各味先将丁香皮、檀香、桐炭捣碎成末,接着加入龙脑香、麝香、熟蜜拌匀,用杵捣三五百下,封藏半月后取出焚烧。
另有一方加沉香一两。
鄙梅香
沉香一两,丁香、檀香、麝香各二钱,浮萍草。右为末,以浮萍草取汁,加少蜜和,捏饼烧之。
【注释】
[1]麝香:《香乘》中麝香用量为五分。
【译文】
沉香一两,丁香、檀香、麝香各二钱,浮萍草。
以上制成粉末,以浮萍草取汁,加少量蜜拌和,捏作饼焚烧。
梅林香[1]
沉香、檀香各一两,丁香枝杖、樟脑各三两,麝香一钱。右除脑、麝别器细研,将三味怀干,为末,用煆过炭硬末二十两与香末和匀,白蜜四十两重汤煮,去浮蜡放冷,旋入杵臼捣软阴干,以银叶衬烧之。
【注释】
[1]梅林香:《香乘》作“默林香”。
【译文】
沉香、檀香各一两,丁香枝杖、樟脑各三两,麝香一钱。以上除龙脑香、麝香外用单独器皿研细,将其余三味温干,制成末,用猛烧过的硬炭末二十两与香末和匀,加白蜜四十两隔水蒸煮,去除浮蜡后放冷却,临用时放入臼中用杵捣软阴干,以银叶衬托焚烧。
〔明〕王谦《梅石图》
梅花最令画家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满树繁花,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浃梅香[1]
丁香百粒,茴香一捏,檀香、甘松、零陵香各二两,脑、麝少许。
右为细末,炼蜜作剂爇之。
【注释】
[1]浃梅香:《香乘》作“淡梅香”。
【译文】
丁香百粒,茴香一捏,檀香、甘松香、零陵香各二两,龙脑香、麝香少许。
以上制成细末,用炼蜜和作一剂焚烧。
笑兰香(一)
白檀香、丁香、栈香、玄参各一两,甘松半两,黄熟香二两,麝香一分。
右除麝香别研外,余六味同捣为末,炼蜜捜拌成膏,爇窨如常法。
【注释】
[1]麝香一分:《香乘》作“麝香二钱”。
【译文】
白檀香、丁香、栈香、玄参各一两,甘松香半两,黄熟香二两,麝香一分。
以上除麝香单独研磨外,其余六味一同捣碎为末,用炼蜜搅拌成膏,按照惯常方法焚烧和窖藏。
笑兰香[1](二)
沉香、檀香、白梅肉各一两,丁香八钱,木香七钱,牙硝半两(研),丁香皮(去粗皮)二钱,麝香少许,白芨末。
右为细末,白芨煮糊和匀,入范子印花,阴干烧之。
【注释】
[1]笑兰香:《香乘》作“笑梅香”。
【译文】
沉香、檀香、盐梅肉各一两,丁香八钱,木香七钱,牙硝半两(研磨),丁香皮(去粗皮)二钱,麝香少许,白芨末。
以上制成细末,将白芨煮成糊和匀,入模子里印成花样,阴干焚烧。
李元老笑兰香
拣丁香(味辛)、木香(如鸡骨)、沉香(刮净去软白)、檀香(脂腻)、肉桂(味辛)、回纥香附子各一钱(如无,以白豆蔻代之,以上六味同末),麝香、片白脑子各半钱,南硼砂二钱(先入乳钵内研细,次入脑、麝同研)。
右炼蜜和匀,更入马勃二钱许,捜拌成剂,新油单纸封裹,入瓷盒窨一百日取出,旋丸如豌豆状,捏之渍酒,名洞庭春。(每酒一斤入香一丸,化开笋叶密封,春三日,夏秋一日,冬七日可饮,味甚清美。)
【注释】
[1]回纥(hé):也作回鹘(hú),维吾尔族的祖先,主要分布于新疆及其周边地区。
[2]南硼砂:一种产自南番的含硼矿物,主要成分为四硼酸钠。
[3]马勃:一种真菌,为担子菌类马勃科菌类马勃。
【译文】
挑选丁香(味辛的)、木香(如鸡骨的)、沉香(刮干净,去掉软而白的部分)、檀香(油脂丰富的)、肉桂(味辛的)、回纥香附子各一钱(如没有就用白豆蔻代替,以上六味一齐制成粉末),麝香、白色片状龙脑香各半钱,南硼砂二钱(先在乳钵内研细,接着加入龙脑香、麝香一同研磨)。
以上各味用炼蜜和匀,再加入二钱左右的马勃,搅拌成一剂,用新的油单纸封裹,放入瓷盒窖藏一百日取出,临用时做成如豌豆状的香丸,捏扁后浸入酒中,酒名洞庭春。(每一斤酒加入一粒香丸,香化开后用笋叶密封,春季密封三日,夏秋季密封一日,冬季密封七日后可以饮用,味道特别清新美好。)
靖老[1]笑兰香
零陵香、藿香、甘松各七钱半,当归一条,豆蔻一个,麝半钱,槟榔一个,木香、丁香各半两,香附子、白芷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炼蜜和捜,入臼杵百下,贮瓷盒地坑埋窨一月,作饼烧如常法。
【注释】
[1]靖老:宋代文人郑嘉(生卒年不详),字靖老,与苏东坡同时。
[2]麝半钱:《香乘》作“麝香少许”。
【译文】
零陵香、藿香、甘松香各七钱半,当归一条,豆蔻一个,麝香半钱,槟榔一个,木香、丁香各半两,香附子、白芷各二钱半。
以上制成细末,用炼蜜搅和,入臼中杵百下,贮于瓷盒内,在地坑中埋藏一月,制成饼状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肖兰香
零陵香、藿香、甘松各七钱,母丁香、官桂、白芷、木香、香附子各二钱,玄参三两,沉香、麝香各少许(别研)。
右炼蜜和匀,捏作饼子烧之。
【注释】
[1]母丁香:《香乘》母丁香用量作七钱。
[2]沉香:《香乘》沉香用量作二钱。
【译文】
零陵香、藿香、甘松香各七钱,母丁香、官桂、白芷、木香、香附子各二钱,玄参三两,沉香、麝香各少许(单独研磨)。
以上用炼蜜和匀,捏作饼状焚烧。
胜肖兰香
沉香拇指大、檀香拇指大、丁香一分、丁香皮三两、茴香三钱、甲香二十片、制过樟脑半两、麝香半钱、煤末五两、白蜜半斤。
右为末,炼蜜和匀,入瓷器内封窨,旋丸爇之。
【注释】
[1]丁香一分:《香乘》作“丁香二钱”。
[2]茴香三钱:《香乘》作“茴香五分”。
[3]麝香半钱:《香乘》作“麝香五分”。
【译文】
沉香拇指大、檀香拇指大、丁香一分、丁香皮三两、茴香三钱、甲香二十片、炮制过的樟脑半两、麝香半钱、煤末五两、白蜜半斤。
以上制成粉末,用炼蜜和匀,放入瓷器内密封窖藏,临用时作成香丸焚烧。
胜兰香
歌曰:“甲香一分煮三番,二两乌沉三两檀。水麝一钱龙脑半,异香清婉胜芳兰。”
【注释】
[1]三两檀:《香乘》作“一两檀”。
【译文】
歌谣道:“煮三次的甲香一分,乌文沉香二两,檀香三两。水麝香一钱,龙脑香半钱,所和之香奇异清婉,胜于芬芳的兰花。”
秀兰香
歌曰:“沉藿零陵俱半两,丁香一分麝三钱。细捣蜜和为饼爇,秀兰香似禁中传。”
【译文】
歌谣道:“沉香、藿香、零陵香各半两,丁香一分,麝香三钱。研细杵捣,用蜜和成饼状焚烧,此秀兰香仿佛宫中流传出来的一样。”
兰远香
沉香、速香、黄连、甘松各一两,丁香皮、紫藤香各半两。
右为细末,以苏合油作饼爇之。
【译文】
沉香、速香、黄连、甘松香各一两,丁香皮、降真香各半两。
以上各味制成细末,用苏合油合成饼子焚烧。
吴彦庄[1]木犀香
沉香一两半,檀香二钱半,丁香五十粒(各为末),金颜香三钱(别研,不用亦可),麝香少许(入建茶清研极细),脑子少许(续入同研),木犀花五盏(已开未离披者,吹入脑、麝同研如泥)。
右以少许薄面糊入所研三物中,同前四物和剂,范为小饼,窨干,如常法爇之。
【注释】
[1]吴彦庄:其人不详待考。
[2]沉香一两半:《香乘》作“沉香半两”。
[3]丁香五十粒:《香乘》作“丁香十五粒”。
[4]离披:凋零的样子。
[5]范:用模子塑形。
【译文】
沉香一两半,檀香二钱半,丁香五十粒(各自制成粉末),金颜香三钱(单独研磨,不用也行),麝香少许(加入建茶清汤后研至极细),龙脑香少许(接着加入麝香中一齐研磨),木樨花五小杯(选择已开放而未凋萎的,吹入龙脑香和麝香当中,一齐研成泥状)。
以上各味,将少许薄面糊加入同研的三种香中,再与前面四物和成一剂,用模子塑成小饼状,窖藏阴干,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木犀香
降真香一两(剉屑)、檀香二钱(别为末作)、腊茶半胯(碎)。
右以纱囊盛降真置瓷器内,用去核凤栖梨或鹅梨汁浸降真及茶,候软透去茶不用,拌檀末窨干。
【注释】
[1]檀香二钱:《香乘》作“檀香一钱”。
[2]凤栖梨:古代的一种名梨,以皮红汁美著称。相传唐太宗时有凤栖于此种梨树之上,因而得名。
【译文】
降真香一两(锉成碎屑)、檀香二钱(单独制成末状)、腊茶半銙(弄碎)。
以上各味,用纱囊盛装降真香末置于瓷器内,用去核的凤栖梨或鹅梨汁浸泡降真香和腊茶,等香彻底变软后去掉茶不用,再拌檀香末窖藏阴干。
桂花香
冬青树子、桂花香(即木犀)。
以冬青树子绞汁,与桂花同蒸,阴干炉内爇之。
【译文】
冬青树子、桂花香(即木樨花)。
以上各味将冬青树子绞出汁,与桂花同蒸,阴干后香炉内焚烧。
桂枝香
沉香、降真各等分。
右劈碎碎,以水浸香上一指,蒸干为末,蜜剂焚。
【注释】
[1]碎碎:零星、细碎。
【译文】
沉香、降真香各自等分。
以上各味劈成细碎状,用水浸香,水位高出香上一指的高度,蒸干后制成末,用蜜和成一剂焚烧。
杏花香
附子、沉、紫檀香、栈香、降真香各十两,甲香(制)、薫陆香、笃耨香、塌乳香各五两,丁香、木香各二两,麝半两,脑二钱。
右为末,入蔷薇水匀和作饼子,以琉璃瓶贮之,地窨一月,爇之有杏花韵度。
【注释】
[1]脑二钱:按照《香乘》所载各香的用量比例,龙脑香的用量为三钱。
〔明〕周之冕《杏花锦鸡图》
此图画奇石兀立,一杏树干老枝遒劲花荣,旁有辛夷伴立;坡有二枝蝴蝶花,迎风招展。有两只锦鸡,一只伫立石端,一立坪地。锦鸡朱腹白羽,尾端上翘,姿态威武。羽毛点染细腻妍媚,生动活泼,体现了画家描绘飞禽和花卉的本领。
【译文】
附子香、沉香、紫檀香、栈香、降真香各十两,甲香(炮制过)、薫陆香、笃耨香、塌乳香各五两,丁香、木香各二两,麝香半两,龙脑香二钱。
以上制成粉末,加入蔷薇水和匀制成饼子,用琉璃瓶贮藏,在地下窖藏一月,焚烧起来有杏花的香韵。
吴顾道侍郎[1]花
白檀五两(细剉,以蜜二两热汤化开,浸香三宿,取出于银盘中,入杉木夫炭内炒紫色,同捣为末),麝香一钱(另研),腊茶一钱(汤点澄清,用稠脚)。右同拌令匀,以白蜜八两捜和,入乳钵槌碎数百,贮瓷器,仍镕蜡固缝,地窨月余可爇矣,久则佳,若合多,可于臼中捣之。
【注释】
[1]吴顾道侍郎:即吴栻(生卒年不详),字顾道,北宋官员,曾任工部、户部侍郎。
[2]入杉木夫炭内炒紫色: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紫色入杉木夫炭内炒”,意不可解。据前文,多有将檀香炒成紫色的炮制方法,故将“紫色”二字后移。
【译文】
白檀五两(用锉刀锉细,将二两蜜用热汤融化开浸泡檀香,三夜后取出香放入银盘中,加杉木炭入内后炒成紫色,一齐捣成末),麝香一钱(单独研磨),腊茶一钱(用沸汤冲泡,待澄清后使用浓稠的茶脚)。以上各味一齐拌和均匀,用白蜜八两搅拌和合,入乳钵中捶几百次捶碎,贮藏在瓷器中,再用融化的蜡密闭缝隙,地下窖藏月余可以焚烧,窖藏得久更好,如果合香的量多,可在臼中捣香。
百花香
甘松(去土)、栈香(剉碎如米)、沉香(腊茶末同煮半日)、玄参(筋脉少者洗净,槌碎炒焦)各一两,檀香半两(剉如豆,以鹅梨二个取汁浸,银器内盛蒸三五次,以汁尽为度),丁香(腊茶半钱同煮半日)、麝香(另研)、缩砂仁、肉豆蔻各一钱,龙脑半钱(研)。
右为细末罗匀,以生蜜捜和,捣百卅杵,捏作饼子,入瓷盒封窨,如常法爇。
【注释】
[1]丁香:《香乘》此方丁香用量为一两。
[2]缩砂仁:姜科植物砂仁的干燥成熟果实。
【译文】
甘松香(去土)、栈香(锉刀锉碎如米状)、沉香(与腊茶末同煮半日)、玄参(选筋脉少的洗净,捶碎炒焦)各一两,檀香半两(用锉刀锉成豆状,将两个鹅梨取汁浸香,盛于银器内蒸三五次,汁尽为止),丁香(用腊茶半钱一齐煮半日),麝香(单独研磨)、缩砂仁、肉豆蔻各一钱,龙脑半钱(研磨)。
以上各味制成细末筛均匀,以生蜜拌和,用杵捣一百三十来下,捏成饼状,入瓷盒中密封窖藏,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野花香
沉香、檀香、丁香、丁香皮、紫藤香(怀干)各半两,麝香二钱,樟脑少许,杉木炭八两(研)。
右以蜜一斤重汤炼过,先研脑、麝和匀入香,捜蜜作剂,杵数百,瓷盒地窨,旋取捏饼子烧之。
【译文】
沉香、檀香、丁香、丁香皮、紫藤香(怀中温干)各半两,麝香二钱,樟脑少许,杉木炭八两(研磨)。
以上各味,将一斤蜜隔水蒸煮炼制,先研磨樟脑、麝香,和匀后加入其他香,用蜜搅拌成一剂,用杵捣数百下,装入瓷盒在地下窖藏,临用时取出捏成饼子焚烧。
后庭花香
檀香、栈香、枫乳香各一两,龙脑二钱,白芨末。
右为细末,以白芨作糊和匀,脱花样,窨烧如常法。
【译文】
檀香、栈香、枫乳香各一两,龙脑香二钱,白芨末。
以上制成细末,将白芨末做成糊和匀,脱成花样,窖藏后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洪驹父荔支香
荔支壳(不拘多少),麝香一个,以酒同浸二宿,酒高二指,封盖饭甑上蒸之,以酒干为度,日中燥之捣末,每十两重加入真麝香一字,蜜和作丸,爇如常法。
【注释】
[1]酒高二指,封盖饭甑上蒸之: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封盖饭上蒸之”,据《香乘》增补。
[2]酒干:四库版《陈氏香谱》无此,据《香乘》增。
[3]日中:四库版《陈氏香谱》作“臼中”,据《香乘》改。
〔宋〕佚名《离支伯赵图》
荔枝的品种更多。据蔡襄《荔枝谱》,福建种植的荔枝品种就多达三四十类,其中最上品叫“陈紫”,是闽中特产。《离支伯赵图》所绘“离支”,即是荔枝。
【译文】
荔枝壳(不论多少)、麝香一个。用酒一齐浸泡二夜,酒高出香面二指,封盖后上饭甑蒸,蒸干为止,捣成末,每十两重的香末加入真麝香一字,用蜜和作香丸,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荔支香
沉香、檀香、白豆蔻仁、西香附子、肉桂、金颜香各一钱,马牙硝、龙脑、麝香各半钱,白芨、新茘支皮各二钱。以上先将金颜香于乳钵内细研,次入牙硝,入脑麝,别研诸香为末,入金颜研匀,滴水和剂,脱花爇。
【注释】
[1]一钱:《香乘》作“一两”。
[2]马牙硝:《香乘》此方马牙硝用量为五钱。
【译文】
沉香、檀香、白豆蔻仁、西香附子、肉桂、金颜香各一钱,马牙硝、龙脑香、麝香各半钱,白芨、新荔枝皮各二钱。先将金颜香在乳钵内研细,接着加入牙硝,加入龙脑香、麝香,另外将其余诸香研磨为末,入金颜香研磨均匀,滴水和成一剂,脱出花样焚烧。
柏子香
柏子实不计多少(带青色未破未开者),右以沸汤焯过,细切,以酒浸,密封七日取出,阴干爇之。
【注释】
[1]焯(chāo):沸水中略微煮过捞起。
【译文】
柏子实不计多少(选带青色没有破损裂开的),以上用沸汤焯过,切细,以酒浸泡,密封七日后取出,阴干焚烧。
酴醿香
歌曰:“三两玄参一两松,一枝楦子蜜和同。少加真麝并龙脑,一架酴醿落晚风。”
【注释】
[1]一两松:《香乘》作“二两松”。
[2]楦(xuàn)子:制鞋帽所用的模型,但此意不通。《香乘》作“滤子”,或为“樝子”之误,译文按樝子译。
【译文】
歌谣道:“玄参三两,甘松一两,樝子一枝,以上用蜜同和,加少许真麝香和龙脑香,烧起来如同一架酴醿花落入晚风之中。”
黄亚夫[1]野梅香
降真香四两、腊茶一胯,右以茶为末,入井花水一碗,与香同煮,水干为度。筛去腊茶,碾降真为细末,加龙脑半钱和匀,白蜜炼令过熟,捜作剂,丸如鸡头实,或散烧。
【注释】
[1]黄亚夫:黄庭坚的父亲。
[2]井花水:清晨初汲的水。
[3]筛:四库版《陈氏香谱》作“莭”,据《香乘》改。
[4]丸如鸡头实:四库版《陈氏香谱》作“丸如鸡头大”,据《香乘》改。
【译文】
降真香四两、腊茶一銙,以上将腊茶制成末,加入井花水一碗,与香同煮,水干为止。筛去腊茶,将降真香碾成细末,加龙脑半钱和匀,将白蜜炼熟,拌作一剂,制成如同芡实的香丸,或者作散烧。
江梅香
零陵香、藿香、丁香各半两(怀干),茴香半钱,龙脑少许,麝香少许(乳钵内研,以建茶汤和,洗之)。
右为末,炼蜜和匀,捏饼子,以银叶衬烧之。
【注释】
[1]龙脑少许:《香乘》此方龙脑香用量为半两。
【译文】
零陵香、藿香、丁香各半两(怀中温干),茴香半钱,龙脑香少许,麝香少许(在乳钵内研磨,以建茶清汤调和,洗去污垢)。
以上制成粉末,用炼蜜和匀,捏成饼子,以银叶衬托焚烧。
蜡梅香
沉香、檀香各三钱,丁香六钱,龙脑半钱,麝香一钱。
右为细末,生蜜和剂爇之。
【注释】
[1]麝香一钱:《香乘》作“麝香一字”。
【译文】
沉香、檀香各三钱,丁香六钱,龙脑香半钱,麝香一钱。
以上制成细末,用生蜜和成一剂焚烧。
〔宋〕老虎洞窑鬲式炉
雪中春信
沉香一两,白檀、丁香、木香各半两,甘松、藿香、零陵香各七钱半,回鹘香附子、白芷、当归、官桂、麝香各三钱,槟榔、豆蔻各一枚。
右为末,炼蜜和饼,如棋子大,或脱花样,烧如常法。
【注释】
[1]三钱:《香乘》作二钱。
【译文】
沉香一两,白檀香、丁香、木香各半两,甘松香、藿香、零陵香各七钱半,回鹘香附子、白芷、当归、官桂、麝香各三钱,槟榔、豆蔻各一枚。
以上制成粉末,用炼蜜和成如棋子大的饼状,或者脱出花样,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春消息
丁香、零陵香、甘松各半两,茴香、麝香各一分。
为粗末,蜜和得剂,以瓷盒贮之,地坑内窨半月。
【注释】
[1]茴香:《香乘》此方茴香用量为二分。
【译文】
丁香、零陵香、甘松香各半两,茴香、麝香各一分。
以上制成粗末,用蜜调和得成一剂,用瓷盒收藏,在地坑内窖藏半月。
〔宋〕修内司官窑鼎式炉
洪驹父百步香(又名万斛香)
沉香一两半,栈香、檀香(以蜜酒汤少许别炒极干)、制甲香各半两(别末),零陵叶(同研,筛罗过)、龙脑、麝香各三分。右和匀,熟蜜和剂,窨爇如常法。
【注释】
[1]三分:《香乘》作三钱。
【译文】
沉香一两半,栈香、檀香(用少许蜜酒汤单独炒至极干)、炮制过的甲香各半两(单独磨成末),零陵叶(一齐研磨,用筛子滤过),龙脑香、麝香各三分。各味和匀,用熟蜜和成一剂,按照惯常方法窖藏、焚烧。
百里香
茘支皮千颗(须闽中来用盐梅者),甘松、栈香各三两,檀香(蜜拌炒黄色)、制甲香各半两麝香一钱(别研)。
右细末,炼蜜和。令稀稠得所。盛以不津器,坎埋之,半月取出,爇之。再投少许蜜,捏作饼子,亦可,此盖裁损闻思香也。
【注释】
[1]来用盐梅者:据《荔枝谱》记载,宋人喜用盐梅卤水泡扶桑花制成的红浆来腌渍荔枝,曝干后荔枝色红而酸甜,可三四年不生虫,称之为红盐荔枝,当时的进贡者和商人都觉得携带这种荔枝蜜饯非常方便。《香乘》作“未间用盐梅者”。
【译文】
荔枝皮千颗(须福建来的用盐梅腌渍过的),甘松香、栈香各三两,檀香(用蜜拌后炒成黄色)、炮制过的甲香各半两,麝香一钱(单独研磨)。
以上制成细末,用炼蜜和,使之稀稠得度。用不渗漏的器皿盛装,挖深坑掩埋,半月后取出焚烧。再加入少许蜂蜜捏成饼状,亦可。这便是减少了香药味数的闻思香。
黄太史四香
沉、檀为主,每沉二两半、檀一两,斫小博骰,取榠查液渍之,液过指许,三日乃煮,沥其液,温水沐之。
紫檀为屑,取小龙茗末一钱,沃汤和之,渍晬时,包以濡竹纸数重,炰之。
螺甲半两,弱磨去龃龉,以胡麻膏熬之色正黄,则以蜜汤遽洗之,无膏气乃已。
青木香末。
以意和四物,稍入婆律膏及麝二物,惟少以枣肉合之,作模如龙涎香状,日暵之。
【注释】
[1]博骰(tóu):骰子。
[2]小龙茗:即小龙团茶,系北宋蔡襄在丁谓始创的大龙团茶基础上,取茶之精者改制而成,当时受到宋仁宗的喜爱。
[3]沃:没于水中浸泡。
[4]晬(zuì):润泽的样子。
[5]濡(rú):沾湿。
[6]数重: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数熏”,据《香乘》改之。
[7]炰(fǒu):蒸煮。
[8]遽(jù):急。
[9]意和:随心意和合。据《香乘》,此香名为“意合”。
[10]暵(hàn):晒。
【译文】
沉香、檀香为主料,每次将沉香二两半、檀香一两,斫成小骰子样,取樝子汁浸渍,液体没过香一指多,浸泡三日才煮,沥去液体,用温水冲洗。
紫檀制成屑,取小龙团茶末一钱,没入汤中调和,待香渍到温润之时,用沾湿的竹纸包裹数重蒸煮。
甲香半两,微微磨去参差不平之处,用胡麻膏熬到色正黄,用蜜汤快速清洗至没有油麻膏的味道为止。
青木香末。
按照自己的意念和合四物,加入少许龙脑油和麝香等二物,用少量的枣肉合香,做成如同龙涎香的模样,每天晒。
意可
海南沉水香三两(得火不作柴桂烟气者),麝香檀一两(切焙,衡山亦有之,宛不及海南来者),木香四钱(极新者,不焙),玄参半两(剉炒),炙甘草末二两,焰硝末一钱,甲香一钱,(浮油煎令黄色,以蜜洗去油,复以汤洗去蜜,如前治法而末之)。婆律膏及麝各三钱(别研,香成旋入)。
以上皆末之,用白蜜六两熬去沫,取五两和香末匀,置瓷盒窨如常法。
山谷道人得之于东溪老,东溪老得自历阳公,多方初不知其所自,始名宜爱,或曰此江南宫中香,有美人字曰宜,甚爱此香,故名。宜爱不知其在中主后主时耶?香殊不凡,故易名意可,使众业力无度量之意。鼻孔绕二十五有,求觅增上,必以此香为可,何况酒款玄参,茗熬紫檀,鼻端已霈然乎。且是得无生意者,观此香莫处处穿透,亦必为可耳。
【注释】
[1]炙甘草末二两:《香乘》作“炙甘草末二钱”。
[2]甲香一钱:《香乘》作“甲香一分”。
[3]窨如常法:四库版《陈氏香谱》无“窨”字,据《香乘》补。
[4]东溪老:指北宋僧人行瑛(生卒年待考),曾任庐山开先寺长老,作有《东溪闲居示众偈》。
[5]历阳公:指北宋官员王安上(生卒年待考),为王安石之弟。
[6]业力:佛教术语,指一个人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
[7]二十五有:佛教术语,指生死轮回的二十五种迷界。
[8]增上:佛教术语,指修行的增加。
[9]何况:四库版《陈氏香谱》作“何沉”,据《香乘》改。
[10]霈然:自我满足的样子。
[11]乎: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平”,据《香乘》改。
[12]且: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直”,据《香乘》改。
[13]主意:立定的心意、办法。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生意”,据《香乘》改。
[14]莫:表示推测、或许、大约之意。
【译文】
海南沉水香三两(点燃不产生柴桂烟气的),麝香檀一两(切细焙烤,衡山也有,似乎比不上来自海南的),木香四钱(选最新的,不焙烤),玄参半两(锉细炒),炙甘草末二两,焰硝末一钱,甲香一钱(用浮油煎至黄色,用蜜洗去油,又用热水洗去蜜,按照前面做法制成粉末),龙脑油及麝香各三钱(单独研磨,香成时临时加入)。
以上各味皆制成粉末,将白蜜六两熬煮后除去泡沫,取其中五两与香末和合均匀,置于瓷盒中按照惯常方法窖藏。
此方乃山谷道人从东溪老那里得来,东溪老从历阳公那里得来,大家全都不知最初从哪来的。此方最早叫作宜爱,有人说这是南唐国宫中之香,有美人叫作宜,很爱此香,所以得名。不知道宜爱是中主时的香,还是后主时的呢?香特别不简单,所以改名为意可,意思是使众生的业力不可限量。鼻孔徘徊在二十五种迷界之中,要寻求修行的提升,一定用此香为好。何况用酒泡玄参、用茶熬紫檀的时候,鼻子已经得到满足了呢。同时,心无定意的人,观摩此香或许能够全面透悟,这想必也是有可能的啊。
〔清〕禹之鼎《乔元之三好图》(局部)
画中乔元之踞榻而坐,后面的案几上书卷堆积如山;左边三个女乐人正吹拉弹唱,而右侧他的妻子和女仆抬出一瓮新酒。书籍、香炉、女乐,充分展示出主人公豪宕放纵,不拘一格的性格特征。
深静
海南沉香二两,羊胫炭四两。
沉水剉如小博骰,入白蜜五两,水解其胶,重汤慢火煮半日许,浴以温水,同炭杵为末,马尾筛,下之以煮蜜为剂,窨四十九日出之,入婆律膏三钱、麝一钱,以安息香一分和作饼子,亦得以瓷盒贮之。
荆州欧阳元老为余处此香,而以一斤许赠别。元老者,其从师也,能受匠石之斤,其为吏也,不剉庖丁之刃,天下可人也,此香恬澹寂寞,非世所尚,时时下帷一炷,如见其人。
【注释】
[1]荆州欧阳元老:北宋人欧阳献(生卒年不详),为黄庭坚好友。
[2]元老: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无老”,据《香乘》改。
[3]从师:跟老师学习。
[4]能受匠石之斤:《庄子》提到有一个郢都人,自己鼻尖上有了污渍,于是让石匠挥动利斧去掉污渍,却面不改色心不跳。“能受匠石之斤”即比喻以诚相托。
[5]不剉庖丁之刃:语出庖丁解牛的典故。据《庄子》记载,由于庖丁能够根据牛的解剖结构来用刀,因此他的刀十九年没有磨过,如同新的一样。“不剉庖丁之刃”即指深谙规律,办事得心应手。
[6]可人:能人。
[7]恬澹:清净淡泊。
【译文】
海南沉香二两、羊胫炭四两。
沉水香剉成小骰子的模样,放入白蜜五两,用水溶解蜜胶,隔水用慢火蒸煮半日多,用温水洗,与炭一起用杵捣成末,马尾筛筛过,放下去与蜜相煮,制成一剂,窖藏四十九日取出。再加入婆律膏三钱、麝香一钱,用安息香一分,和成饼状,也可以用瓷盒贮藏。
荆州的欧阳元老为我制作此香,赠我一斤多香作为临别之礼。欧阳元老,其从师学习,能够诚心受教,其做官,能够按规律办事,是天下的能人啊。此香清净淡泊,给人寂寞的感受,不是世人所推崇的。我每次在帷帐下点此香一炷,都仿佛见到了他。
小宗
海南沉水香一分(剉)、栈香半两(剉)、紫檀三分半(生,用银石器炒令紫色),三物皆令如锯屑。
苏合油二钱、制甲香一钱(末之)、麝一钱半(研)、玄参半钱(末之)、鹅梨二枚(取汁)。
青枣二十枚、水二碗煮,取小半盏同梨汁浸沉、栈、檀,煮一伏时,缓火取,令干,和入四物。炼蜜令小冷,捜和得所,入瓷盒窨一日。
南阳宗少文嘉遁江湖之间,援琴作《金石弄》,远山皆与之应声,其文献足以配古人。孙茂深亦有祖风,当时贵人欲与之游不可得,乃使陆探微画其像挂壁间观之。茂深惟喜闭阁焚香,遂作此馈之。时谓少文太宗,茂深小宗,故名小宗香。(大宗、小宗《南史》有传)
【注释】
[1]紫檀三分半:《香乘》作“二两半”。
[2]炒: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妙”,显误,改之。
[3]宗少文:南朝刘宋时期画家宗炳(375—443),字少文,南阳人。
[4]嘉遁:合乎正道的隐退。
[5]援琴:弹琴。
[6]《金石弄》:古曲名。
[7]茂深:指宗测,南朝萧齐时人,字茂深,为宗炳的孙子。
[8]陆探微(?—约485):南朝刘宋时期画家。
〔清〕《雍正行乐图·竹林抚琴》(局部)
这套行乐图中,雍正皇帝化身各种身份,或为古代文人雅士,或为神话人物:如弹琴的高士、乘槎的仙人、采菊东篱的陶渊明、独钓寒江的老渔翁,等等。可以看出此画中烟雾缭绕,人物悠然自得。
【译文】
海南沉水香一分(用锉刀锉)、栈香半两(用锉刀锉)、紫檀三分半(取生的,用银器或石器炒成紫色),三物皆要使之如锯屑。苏合油二钱、炮制过的甲香一钱(制成末)、麝一钱半(研磨)、玄参半钱(研磨成末)、鹅梨二枚(取汁)。
用青枣二十枚、水两碗同煮,取小半盏与梨汁一齐浸泡沉香、栈香和檀香,煮一昼夜,使火变小,取出干燥。再和入其他四物,用稍放冷的炼蜜拌和到适宜的程度,入瓷盒中窖藏一日。
南阳的宗少文隐居于江湖之间,弹起琴曲《金石弄》,远山皆发出回应的声音,其文献足以与古人相配。他的孙子茂深也有祖父之风,当时的贵人想要与他同游而不可得,于是贵人让陆探微画茂深的画像挂在墙壁上观看。宗茂深只喜欢在封闭的阁楼中焚香,于是贵人制作此香相赠。当时的人称少文为太宗,茂深为小宗,所以此香叫作小宗香。(大宗、小宗《南史》有传)
蓝成叔[1]知府韵胜香
沉香、檀香、麝香各一钱,白梅肉(焙干秤)、丁香皮各半钱,拣丁香五粒,木香一字,朴硝半两(别研)。
右为细末,与别研二味入乳钵拌匀,密器收,每用薄银叶,如龙涎法烧之少歇即是。硝融隔火气,以水匀浇之,即复气通氤氲矣,乃郑康道御带传于蓝,蓝尝括于歌曰:“沉檀为末各一钱,丁皮梅肉减其半。拣丁五粒木一字,半两朴硝柏麝拌。”此香韵胜以为名,银叶烧之,火宜缓。苏韬光云:“每五料用丁皮梅肉各三钱、麝香半钱重,余皆同,且云以水滴之,一炷可留三日。”
【注释】
[1]蓝成叔:南宋官员。
[2]御带:宋代官职,相当于御前带刀侍卫。
[3]每五料: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每五科”,据《香乘》改。
【译文】
沉香、檀香、麝香各一钱,盐梅肉(烤干称重)、丁香皮各半钱,精选丁香五粒,木香一字,朴硝半两(单独研磨)。以上各味制成细末,与单独研磨的两味在乳钵中拌匀,用密封的器皿收藏。每次用薄银叶,按照烧龙涎香的方法烧一会儿即可。朴硝融化,隔绝火气,用水均匀地浇,便又气通而烟弥漫了。此方是御带郑康道传给蓝成叔的,蓝成叔曾经概括成口诀道:“沉檀为末各一钱,丁皮梅肉减其半。拣丁五粒木一字,半两朴硝柏麝拌。”此香韵味优美所以得名,用银叶烧香时,火宜缓。苏韬光说:“每五料药使用丁香皮和梅肉各三钱重、麝香半钱重,其余都相同,并且说,以水来滴,一炷香香气可留三日。”
元御带清观香
沉香四两、金颜香(别研)、石芝、檀香各二钱半(末),龙涎二钱,麝香一钱半。
右用井花水和匀, 石 细,脱花爇之。
【注释】
[1] 石:古代作水闸用的大石。此处可能指用平整的重石来舂压。
【译文】
沉香四两,金颜香(单独研磨)、石芝、檀香各二钱半(制成末),龙涎香二钱,麝香一钱半。以上用井花水和匀,用石细,脱成花样焚烧。
脱浴香
香附子(蜜浸三日,慢火焙干)、零陵香(酒浸一宿,慢火焙干)各半两,橙皮(焙干),楝花(晒干),榠查核、荔支壳各一两。
右并精细拣择为末,加龙脑少许,炼蜜拌匀,入瓷盒封窨十余日取烧。
【译文】
香附子(用蜜浸泡三日,慢火焙干)、零陵香(用酒浸一晚,慢火焙干)各半两,橙皮(焙干),楝花(晒干),榠查核、荔支壳各一两。
以上各味全部精挑细选制成末,加入龙脑香少许,用炼蜜拌匀,放入瓷盒中密封窖藏十几天,取出焚烧。
文英香
甘松、藿香、茅香、白芷、麝、檀香、零陵香、丁香皮、玄参、降真香各二两,白檀香半两。
右为末,炼蜜半斤,少入朴硝,和香爇之。
【译文】
甘松香、藿香、茅香、白芷、麝香、檀香、零陵香、丁香皮、玄参、降真香各二两,白檀香半两。
以上制成末,加炼蜜半斤和少量朴硝,和香焚烧。
心清香
沉、檀各一指大,母丁香一分,丁香皮三钱,樟脑一两,麝香少许,无缝炭四两。
右同为末拌匀,重汤煮蜜,去浮泡和剂,瓷器守窨。
【注释】
[1]丁香皮三钱:《香乘》作“丁香皮三分”。
【译文】
沉香、檀香各一指大,母丁香一分,丁香皮三钱,樟脑一两,麝香少许,无缝炭四两。
以上一齐制成粉末拌匀,将蜜隔水蒸煮,去除浮沫,与香末和成一剂,瓷器中保管窖藏。
琼心香
栈香半两、檀香一分(腊茶清煮)、丁香三十粒、麝香半钱、黄丹一分。
右为末,炼蜜和膏爇之。
又一方用龙脑少许。
【译文】
栈香半两、檀香一分(用腊茶清汤煮)、丁香三十粒、麝香半钱、黄丹一分。
以上制成粉末,用炼蜜和成膏状焚烧。
另有一个方子使用少许的龙脑香。
大真香[1]
沉香一两半,白檀一两(细剉,白蜜半盏相和,蒸干),栈香二两,甲香一两(制),脑、麝各一钱(研入)。
右为细末和匀,重汤煮蜜为膏,作饼子,窨一月烧。
【注释】
[1]大真香:《香乘》作“太真香”。
[2]沉香一两半:《香乘》作“沉香一两”。
【译文】
沉香一两半,白檀一两(用锉刀锉细,与半盏白蜜相和,蒸干),栈香二两,甲香一两(炮制),龙脑香、麝香各一钱(研磨后加入)。
以上各味制成细末和匀,将蜜隔水蒸煮成膏,制成饼子,窖藏一月焚烧。
天真香
沉香三两(剉)、丁香(新好)、麝香木(剉炒)各一两,玄参(洗切,微炒香)、生龙脑各半两(别研),麝香三钱(另研),甘草末二钱,焰硝少许,甲香一分(制过)。
右为末,与脑、麝和匀,用白蜜六两炼,去泡沫,入焰硝及香末,丸如鸡头大,爇之,熏衣最妙。
【注释】
[1]甲香一分:《香乘》作“甲香一钱”。
【译文】
沉香三两(用锉刀锉细)、丁香(选新而好的)、麝香木(用锉刀锉后炒)各一两,玄参(洗后切,稍微炒香)、生龙脑香各半两(单独研磨),麝香三钱(单独研磨),甘草末二钱,焰硝少许,甲香一分(炮制过)。以上制成粉末,与龙脑香、麝香和匀,取白蜜六两炼制,去掉泡沫,加入焰硝和香末,做成如芡实大的香丸,焚烧,熏衣最好。
玉蕊香
玄参半斤(银器内煮干再炒,令微烟出),甘松四两,白檀二两(剉)。
右为末,真麝香、乳香各二钱研,入炼蜜,丸芡子大。
【注释】
[1]玄参半斤:《香乘》作“玄参半两”。
[2]白檀二两:《香乘》作“白檀二钱”。
【译文】
玄参半斤(银器内煮干再炒,令烟微微冒出),甘松香四两,白檀二两(用锉刀锉)。
以上制成末,取真麝香和乳香各二钱研磨,加入炼蜜,做成芡子大的香丸。
庐陵香
紫檀七十二铢(即三两,屑之,蒸一两半),栈香十二铢(半两),沉香六铢(一分),麝香三铢(一钱字),苏合香五铢(二钱二分,不用亦可),甲香二铢半(一钱,制),玄参末一铢半(半钱)。
右用沙梨十枚切片,研绞取汁。青州枣二十枚,水二碗,浓煎汁,浸紫檀一夕,微火煮,滴入炼蜜及焰硝各半两,与诸香研和,窨一月爇之。
【注释】
[1]沙梨: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沙梨的果实。
【译文】
紫檀七十二铢(即三两,研为屑,蒸一两半),栈香十二铢(半两),沉香六铢(一分),麝香三铢(一枚钱舀一字之量),苏合香五铢(二钱二分,不用也可),甲香二铢半(一钱,炮制),玄参末一铢半(半钱)。
以上各味,用沙梨十枚切片,研磨绞碎取汁。取青州枣二十枚,水两碗,煎成浓汁,浸泡紫檀一夜,用小火煮,滴入炼蜜和焰硝各半两。与诸香一齐研磨,和香,窖藏一月焚烧。
康漕紫瑞香
白檀一两(错末),羊胫骨炭半秤(捣罗)。
右用蜜九两,瓷器重汤煮熟,先将炭煤与蜜捜匀,次入檀末,更用麝香半钱或一钱,别器研细,以好酒化开,洒入前件药剂,入瓷罐封窨一月,旋取爇之,久窨尤佳。
【注释】
[1]秤:古代重量单位,一秤为15斤。
【译文】
白檀一两(锉成末),羊胫骨炭半秤(捣碎筛过)。
以上各味将九两蜜在瓷器中隔水蒸熟,先将炭煤与蜜搅拌均匀,接着加入檀香末,再用麝香半钱或一钱在单独的器皿中研细,以好酒化开,洒入前面的药剂中。放入瓷罐中密封窖藏一月,临用时取出焚烧,长期窖藏尤其好。
仙萸香
甘菊蕊(干)、檀香、灵灵香、白芷各一两,脑、麝各少许(乳钵研)。
右为末,以梨汁和剂,作饼子晒干。
【译文】
甘菊蕊(干)、檀香、灵灵香、白芷各一两,龙脑香、麝香各少许(乳钵研磨),以上制成末,用梨汁调和成一剂,制成饼状晒干。
降仙香
檀香末四两(蜜少许和为膏),参、甘松各二两,川灵灵一两,麝少许。
右为末,以檀香膏子和之,如常法窨爇。
【译文】
檀香末四两(用少许蜜和成膏),玄参、甘松香各二两,川零陵香一两,麝香少许。
以上制成末,以檀香膏子调和,按照惯常方法窖藏焚烧。
可人香
歌曰:“丁香一分沉檀半,脑麝二钱中半良。二两乌香杉炭是,蜜丸爇处可人香。”
【注释】
[1]丁香一分沉檀半,脑麝二钱中半良:《香乘》作“丁香沉檀各两半,脑麝三钱中半良。”
【译文】
歌谣道:“丁香一分,沉香、檀香各半分,龙脑香、麝香共二钱,各一半为好。乌香二两,杉木炭,用蜜和成丸,焚烧起来香气可人。”
禁中非烟
歌曰:“脑麝沉檀俱半两,丁香一分桂三钱。蜜丸和细为团饼,得自宣和禁闼传。”
【注释】
[1]禁闼(tà):宫廷。
【译文】
歌谣道:“龙脑香、麝香、沉香、檀香各半两,丁香一分,桂皮三钱,用蜜细和成丸,制成圆饼。此方得自宣和年间,是宫中传出的。”
复古东阁云头香
占腊沉香十两,金颜香、拂手香各二两,蕃栀子(别研)、石芝各一两,梅花脑一两半,龙涎、麝香各一两,制甲香半两。
右为末,蔷薇水和匀,如无,以淡水和之亦可,用石之,脱花,如常法爇。
【注释】
[1]金颜香、拂手香各二两:《香乘》作“金颜香、拂手香各三两”。
[2]梅花脑一两半:《香乘》作“梅花脑二两半”。
[3]龙涎、麝香各一两,制甲香半两:《香乘》此方龙涎香为二两,无麝香、甲香。
【译文】
占腊沉香十两,金颜香、拂手香各二两,蕃栀子(单独研磨)、石芝各一两,梅花龙脑一两半,龙涎香、麝香各一两,制甲香半两。
以上制成末,用蔷薇水和匀,如没有,以淡水调和亦可。用石之,脱出花样,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崔贤妃瑶英香
沉香四两,金颜香二两半,拂手香、麝香、石芝各半两,为细末,上石和,捏饼子,排银盏或盘内,盛夏烈日晒干,以新软刷子出其光,贮于锡盒内,如常法爇之。
【译文】
沉香四两,金颜香二两半,拂手香、麝香、石芝各半两,以上制成细末,石上和匀压,捏成饼子,排列在银盏或银盘内,盛夏时节在烈日下晒干,以新而软的刷子刷出光泽,贮藏在锡盒内,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元若虚[1]总管瑶英胜
龙涎一两、大食栀子二两、沉香十两(上等)、梅花脑七钱、麝香当门子半两。
先将沉香细剉,令极细,方用蔷薇水浸一宿,次日再上三五次,别用石龙脑等四味极细,方与沉香相合,和匀再上石一次,如水多用纸渗,令干湿得所。
【注释】
[1]元若虚:宋代官员,生平待考。
【译文】
龙涎香一两、大食栀子二两、沉香十两(上等)、梅花龙脑七钱、麝香当门子半两。
以上各味先将沉香锉细,用石得极细,再用蔷薇水浸一宿,次日再三五次。单独用石将龙脑香等四味至极细,方与沉香相合,和匀后再上一次石。如果水分多了就用纸浸,使其干湿得度。
韩钤辖[1]正德香
上等沉香十两,梅花片脑、蕃栀子各一两,龙涎、石芝、金颜香、麝香肉各半两。
右用蔷薇水和,令干湿得所,上石细,脱花爇之,或作数珠佩带。
【注释】
[1]钤辖:宋代武官名。
【译文】
上等沉香十两,梅花片脑、蕃栀子各一两,龙涎香、石芝、金颜香、麝香肉各半两。
以上各味,用蔷薇水调和,使之干湿得度,上石细,脱成花样焚烧,或者做成若干珠子佩戴。
滁州[1]公库天花香
玄参四两、甘松二两、檀香一两、麝香半钱。
除麝香别研外,余三味细剉如米粒许,白蜜六两拌匀,贮瓷罐内,久窨乃佳。
【注释】
[1]滁州:今安徽滁州。
【译文】
玄参四两、甘松香二两、檀香一两、麝香半钱。
以上各味除了麝香单独研磨外,其余三味锉成如米粒差不多细,用白蜜六两拌匀,贮藏在瓷罐内,长期窖藏才好。
玉春新料香[1]
沉香五两,栈香、紫檀各二两半,米脑一两,梅花脑二钱半,麝香七钱半,木香、丁香各一钱半,金颜香一两半,石脂半两(好),白芨二两半,胯茶一胯半。
右为细末,次入脑麝研匀,皂儿仁半斤浓煎膏,硬和杵千下,脱花阴干刷光,瓷器收贮,如常法爇之。
〔清〕玛瑙螭纽狮足香炉
【注释】
[1]玉春新料香:《香乘》作“玉春新科香”。
【译文】
沉香五两,栈香、紫檀各二两半,米脑一两,梅花龙脑二钱半,麝香七钱半,木香、丁香各一钱半,金颜香一两半,石脂半两(挑好的),白芨二两半,銙茶一銙半。
以上制成细末,接着加入龙脑香、麝香研磨均匀,皂荚子半斤浓煎成膏,等变硬后与香和,用杵捣千下,脱出花样阴干,刷出光泽,在瓷器中收藏,按照惯常方法焚烧。
辛押陁罗[1]亚悉香
沉香、兜娄香各五两,檀香、甲香各二两(制),丁香、大石芎、降真各半两,鉴临(别研,未详,或异名),米脑(白)、麝香各二钱,安息香三钱。
右为细末,以蔷薇水、苏合油和剂,作丸或饼,爇之。
【注释】
[1]辛押陁罗:宋神宗时期旅居中国的大食商人,曾出任广州蕃坊蕃长。
[2]大石芎:即大食芎,其物待考。
【译文】
沉香、兜娄香各五两,檀香、甲香各二两(炮制),丁香、大食芎、降真香各半两,鉴临(单独研磨,其药不详,或许是别名),米脑(白色)、麝香各二钱,安息香三钱。
以上制成细末,以蔷薇水、苏合油和成一剂,制成香丸或香饼,焚烧。
金龟香灯
香皮:每以烰炭研为细末,筛过,用黄丹少许和,使白芨研细,米汤调胶,烰炭末勿令太湿。
香心:茅香、藿香、零陵香、三赖子、柏香、印香、白胶香。用水如法煮去松烟性,漉上待干,成堆碾,不成饼。已上香等分,剉为末,和令停,独白胶香中半,亦研为末。以白芨为末,水调和,捏作一指大如橄榄形。
以烰炭为皮,如裹馒头入龟印,却用针穿自龟口插,从龟尾出,脱去龟印,将香龟尾捏合焙干。烧时从尾起,自然吐烟于头,灯明而且香。每以油灯心或油纸燃火点之。
【注释】
[1]三赖子:即三奈。
[2]柏香:黑色的松香。
[3]印香:可能是某种印香,也可能有抄误。
[4]成堆碾: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成惟碾”,显误,据《香乘》改。
[5]剉: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挫”,显误,据《香乘》改。
[6]停:妥当,均匀。
[7]龟印:龟形模具。
【译文】
香皮:每次将烰炭研磨成细末,筛过,用少许黄丹调和,再将白芨研细,以米汤调成胶状,烰炭末不要弄得太湿。
香心:茅香、藿香、零陵香、三赖子、柏香、印香、白胶香。用水适当煮柏香,去掉其烟性,上滤网等待晾干,堆成堆来碾,不摊成饼状。以上各味香按照等同的分量,用锉刀锉成末和匀,只有白胶香分量减半,也研磨成末。将白芨制成末,与诸香和水调和,捏成一指大小如橄榄的形状。
以烰炭为香皮,像裹馒头一样塞入龟印,接着用针从龟口穿入,从龟尾处插出,再脱去龟印,将香龟尾部捏合焙干。烧香时从尾部开始,香烟自然从头部吐出,灯光明亮而且散发香气。每次使用此香,以油灯芯或油纸燃火后点香。
瑞龙香
沉香一两,占城麝檀、占城沉香各三钱,迦兰木、龙脑各二钱,大食栀子花、龙涎各一钱,檀香、笃耨各半钱,大食水五滴,蔷薇水不拘多少。
右为极细末,拌和令匀,于净石上如泥,入模脱。
【注释】
[1]迦兰木:参见“伽阑木”条。
[2]龙脑:《香乘》作“龙脑二钱金脚者”。
【译文】
沉香一两,占城麝檀、占城沉香各三钱,迦阑木、龙脑香各二钱,大食栀子花、龙涎香各一钱,檀香、笃耨香各半钱,大食水五滴,蔷薇水不论多少。
以上制成极细的粉末,拌和均匀,在干净的石头上压成泥状,放进模具中脱出花样。
华盖香
脑、麝各一钱,香附子(去毛)、白芷、甘松、零陵香叶、茅香、檀香、沉香各半两,松蒳、草豆蔻各一两(去壳),酸枣肉(以肥红小者,湿生者尤妙)。
右为细末,炼蜜用枣水煮成膏汁,捜和令匀,水臼捣之,以不粘为度,丸如鸡头实,烧之。
【译文】
龙脑香、麝香各一钱,香附子(去毛)、白芷、甘松香、零陵香叶、茅香、檀香、沉香各半两,松上艾蒳香、草豆蔻各一两(去壳),酸枣肉(用小个、肥厚、红色的,湿生的尤其好)。
以上制成细末,将炼蜜用枣水煮成膏汁,与香末拌和均匀,臼中加水捣香,捣至不粘为止,做成如同芡实一样大的香丸焚烧。
宝林香
黄熟香、白檀香、栈香、甘松(去毛)、藿香叶、荷叶、紫背浮萍各一两,茅香半斤(去毛,酒浸以蜜拌,炒令黄色)。
右为末,炼蜜和匀,丸如皂子大,无风处烧之。
【注释】
[1]紫背浮萍:紫萍科植物紫背浮萍。
【译文】
黄熟香、白檀香、栈香、甘松香(去毛)、藿香叶、荷叶、紫背浮萍各一两,茅香半斤(去毛,酒浸后以蜜相拌,炒至黄色)。
以上制成粉末,用炼蜜和匀,做成如皂荚子大的香丸,在没有风的地方焚烧。
巡筵[1]香
龙脑一分,乳香半钱,荷叶、浮萍、旱蓬、风松、水衣、松蒳各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匀,丸如弹子大,慢火烧之。从主人位,以净水一盏,引烟入水盏内,巡筵旋转,香烟接了,去水盏,其香终而方断。
以上三方亦名三宝殊薰。
【注释】
[1]巡筵:循着宴席的座位。
[2]龙脑一分:《香乘》作“龙脑一钱”。
[3]旱莲:指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旱蓬”,据《香乘》改。
[4]瓦松:四库版《陈氏香谱》作“风松”,据《香乘》改。
[5]水衣:即青苔。
[6]去:四库版《陈氏香谱》无此,据《香乘》增。
【译文】
龙脑一分,乳香半钱,荷叶、浮萍、旱蓬、风松、水衣、松上艾蒳香各半两。以上制成细末,用炼蜜和匀,做成如同弹子大小的香丸,用慢火焚烧。从主人的座位开始,以干净的水一盏,引烟入水盏内,循着席上座位转一圈,香烟首尾连接完毕,移去水盏,香燃烧结束,烟气才断。
以上三个香方又名“三宝殊薰”。
宝金香
沉、檀各一两,乳香(别研)、紫矿、金颜(别研)、安息香(别研)、甲香各一钱,麝香半两(别研),石芝(净)、白豆蔻各二钱,川芎、木香各半钱,龙脑(别研,三钱),排香四钱。
右为粗末拌匀,炼蜜和剂,捏作饼,金箔为衣,用如常法。
【注释】
[1]紫矿:紫胶虫科昆虫紫胶虫在豆科植物紫矿树树枝上所分泌的胶质。《香乘》用量为二钱。
[2]麝香半两:《香乘》作“麝香二钱”。
[3]川芎、木香各半钱:《香乘》此二味用量均为一钱。
[4]龙脑:《香乘》用量为二钱。
[5]排香:《香乘》此方无排香。
【译文】
沉香、檀香各一两,乳香(单独研磨)、紫矿、金颜香(单独研磨)、安息香(单独研磨)、甲香各一钱,麝香半两(单独研磨),石芝(干净的)、白豆蔻各二钱,川芎、木香各半钱,龙脑香(单独研磨,三钱),排香四钱。
以上制成粗末拌匀,用炼蜜和成一剂,捏成饼状,以金箔为衣,按照惯常方法使用。
云盖香
艾叶、艾蒳、荷叶、扁柏叶各等分,右烧存性为末,炼蜜和,别香作剂,用如常法,芬芳袭人。
【注释】
[1]扁柏叶:柏科植物侧柏的枝梢及叶。
【译文】
艾叶、艾蒳、荷叶、扁柏叶各自分量等同,以上各味焚烧但保存药性,制成粉末,用炼蜜调和其他的香,制成一剂,按照惯常方法使用,芬芳袭人。
佩熏诸香
笃耨佩香
沉香末一斤,金颜末十两,大食栀子花、龙涎各一两,龙脑五钱。
右为细末,蔷薇水徐徐和之得所,臼杵极细,脱范子,用如常法。
【译文】
沉香末一斤,金颜香末十两,大食栀子花、龙涎香各一两,龙脑香五钱。
以上制成细末,用蔷薇水徐徐调和得当,在臼中杵至极细,脱出模样,按照惯常方法使用。
梅蕊香
丁香、甘松、藿香叶、白芷各半两,牡丹皮一钱,零陵香一两半,舶上茴香一钱。
同咀贮绢袋,佩之。
【注释】
[1]舶上茴香一钱:《香乘》作“舶上茴香五分”。
【译文】
丁香、甘松、藿香叶、白芷各半两,牡丹皮一钱,零陵香一两半,进口茴香一钱。
一齐锉碎贮于绢袋内佩戴。
荀令十里香
丁香半两强,檀香、甘松、零陵香各一两,生脑少许,茴香半钱弱(略炒)。
右为末,薄纸贴,纱囊盛佩之。其茴香生则不香,过炒则焦气,多则药气,少则不类花香,须逐旋斟酌添,使旖旎。
【注释】
[1]贴:同“帖”,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此处作动词,意为包起来。
【译文】
丁香半两稍多,檀香、甘松香、零陵香各一两,生龙脑香少许,茴香半钱略少(稍微炒一下)。
以上制成粉末,用薄纸包起来,放在纱囊内佩戴。茴香若是生的则不香,炒过头了则有焦气,放多了则有药气,放少了则不像花香,必须逐渐慢慢斟酌着添加,使之香气芬芳。
〔清〕改琦《宫娥梳髻图》
画作中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落墨洁净,敷色清雅。画中描画清晨晓妆的情景,一个宫娥披发而坐,另一宫娥正帮她用香油梳头。画中人物的造型、神态活灵活现,富有生活情趣。
洗衣香
牡丹一两、甘松一钱。
右为末,每洗衣最后泽水,入一钱香着衣上,经月不歇。
【注释】
[1]泽:同“释”,排放。
【译文】
牡丹一两、甘松香一钱。
以上各味制成粉末,每次洗衣最后脱水的时候,加入一钱香末在衣服上,一整月香气也不消散。
假蔷薇面花
甘松、檀香、零陵香、丁香各一两,藿香叶、黄丹、白芷、香墨、茴香各一钱,脑、麝为衣。
右为细末,以熟蜜和,拌稀稠得所,随意脱花,用如常法。
【注释】
[1]丁香:《香乘》用量为半两。
[2]藿香叶:《香乘》用量为半两。
[3]黄丹:《香乘》用量为二分。
[4]白芷:《香乘》用量为五分。
[5]香墨:为松烟和入胶汁、香料等加工制成之墨。《香乘》用量为一分。
[6]茴香:《香乘》用量为三分。
【译文】
甘松香、檀香、零陵香、丁香各一两,藿香叶、黄丹、白芷、香墨、茴香各一钱,龙脑香、麝香作最外面的香衣。
以上各味制成细末,用熟蜜拌和至稀稠得度,按照自己的想法脱出花样,按照惯常方法使用。
玉华醒醉香
采牡丹蕊,与荼蘼花清酒拌浥润得所,当风阴一宿,杵细,捏作饼子,窨干,以龙脑为衣。置枕间,芬芳袭人,可以醒醉。
【注释】
[1]浥(yì)润:《香乘》作“浥润”。
【译文】
采牡丹花蕊,与荼花清酒拌和至湿润得度,当风阴晾一晚,用杵捣细,捏作饼状,窖藏干燥,以龙脑香为香衣。置于枕间,芬芳袭人,可以醒酒。
衣香
零陵香一斤,甘松、檀香各十两,丁香皮、辛夷各半,茴香六分。
右捣粗末,入龙脑少许,贮囊佩之,香气着衣,汗浥愈馥。
【注释】
[1]丁香皮、辛夷各半:此处疑有抄误或脱文。《香乘》作“丁香皮五两、辛夷二两”。
[2]茴香六分:《香乘》作“茴香二钱(炒)”。
【译文】
零陵香一斤,甘松香、檀香各十两,丁香皮、辛夷各半,茴香六分。
以上各味捣成粗末,加入龙脑香少许,贮于囊中佩戴,香气沾衣,汗湿后愈加芳馥。
蔷薇衣香
茅香、零陵香、丁香皮各一两(剉碎,微炒),白芷、细辛、白檀各半两,茴香一分。
右同为粗末,可爇可佩。
【注释】
[1]茴香一分:《香乘》作“茴香三分(微炒)”。
【译文】
茅香、零陵香、丁香皮各一两(锉刀锉碎,略炒),白芷、细辛、白檀各半两,茴香一分。
以上一同制成粗末,可以焚烧,也可以佩戴。
牡丹衣香
丁香、牡丹皮、甘松各一两(同为末),龙脑(别研)、麝香各一钱(别研)。同和,以花叶纸贴佩之,或用新绢袋贴,着肉香如牡丹。
【注释】
[1]龙脑:《香乘》用量为二钱。
【译文】
丁香、牡丹皮、甘松香各一两(一同制成粉末),龙脑香(单独研磨)、麝香(单独研磨)各一钱。
以上各味一同拌和,用花叶纸包起来佩戴,或用新绢袋包起来,贴身佩戴香气如牡丹。
宋徽宗《宋代墨宝冊》之《宋徽宗牡丹诗》(局部)
该作品华丽富贵,疏密自然,用笔洒脱,线条粗细有致,笔势圆转流畅,书写时以手腕为轴心,少了点刚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现出了瘦金书体的婀娜之美。
芙蕖[1]香
丁香、檀香、甘松各一两,零陵香、牡丹皮各半两,茴香一分。
右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匀,薄纸贴之,用新帕子裹,出入着肉,其香如新开莲花。临时更入茶末、龙脑各少许,不可火焙,汗浥愈香。
【注释】
[1]芙蕖:即莲花。
[2]茴香一分:《香乘》作“茴香二分(微炒)”。
【译文】
丁香、檀香、甘松香各一两,零陵香、牡丹皮各半两,茴香一分。
以上制成粉末,加入少许麝香研磨均匀,以薄纸将香包起来,用新帕子裹好,出入贴身佩戴,其香气如新开的莲花。临用时再加入茶末、龙脑香各少许,不可用火焙烤,汗湿后更香。
御爱梅花衣香
零陵叶四两,藿香叶、檀香各二两,甘松三两(洗净,去土,干,秤),白梅霜(捣碎罗净,秤)、沉香各一两,丁香(捣)、米脑各半两,麝一钱半(别研)。
以上诸香并须日干,不可见火,除脑、麝、梅霜外,一处同为粗末,次入脑、麝、梅霜拌匀,入绢袋佩之。此乃内侍韩宪所传。
【注释】
[1]藿香叶:《香乘》用量作三两。
[2]白梅霜:日久生霜的盐梅。
[3]麝一钱半:《香乘》作“麝香三钱”。
[4]内侍:在皇帝宫廷侍奉的人,多为宦官。
【译文】
零陵叶四两,藿香叶、檀香各二两,甘松香三两(洗净去土,干燥后称重),生霜盐梅(捣碎筛干净,称重)、沉香各一两,丁香(捣碎)、米脑各半两,麝香一钱半(单独研磨)。
以上诸香都须晒干,不可见火,除了龙脑香、麝香、白梅霜外,一齐捣成粗末,接着加入龙脑香、麝香、生霜盐梅拌匀,放入绢袋中佩戴。此香为内侍韩宪所传。
〔清〕碧玉塔式炉
梅花衣香
零陵香、甘松、白檀、茴香各半两(微炒),丁香一分,木香一钱。
右同为粗末,入脑、麝少许,贮囊中。
【注释】
[1]丁香一分:《香乘》用量为一钱。
【译文】
零陵香、甘松香、白檀、茴香各半两(略炒),丁香一分,木香一钱。
以上各味一同制成粗末,加入龙脑香、麝香少许,放在香囊中。
梅萼衣香
丁香二钱,零陵香、檀香各一钱,舶上茴香、木香各半钱,甘松、白芷各一钱半,脑、麝各少许。
右同剉。候梅花盛开,晴明无风雨,于黄昏前择未开含蕊者,以红线系定,至清晨日未出时,连梅蒂摘下。将前药同拌阴干,以纸衣贮纱囊佩之,馜可爱。
【译文】
丁香二钱,零陵香、檀香各一钱,进口茴香、木香各半钱,甘松香、白芷各一钱半,龙脑香、麝香各少许。以上各味一同锉刀锉细。等梅花盛开的时候,于晴朗无风雨的黄昏来临之前选择含蕊未开的梅花,以红线系定,到清晨日未出之时,连梅蒂一齐摘下。将前面的香药与梅花一同拌和阴干,以纸作衣,贮于纱囊内佩戴,香气馜,惹人喜爱。
莲蕊衣香
莲花蕊一钱(干研),零陵香半两,甘松四钱,藿香、檀香、丁香各三钱,茴香、白梅肉各一分,龙脑少许。
右为末,入龙脑研匀,薄纸贴,纱囊贮之。
【注释】
[1]茴香、白梅肉各一分:《香乘》作“茴香二分(微炒),白梅肉三分”。
【译文】
莲花蕊一钱(选干的研磨),零陵香半两,甘松香四钱,藿香、檀香、丁香各三钱,茴香、盐梅肉各一分,龙脑香少许。
以上制成粉末,加入龙脑香研磨均匀,用薄纸包起来,贮放在纱囊中。
浓梅衣香
藿香叶、早春茶芽各二钱,丁香十枚,茴香半字,甘松、白芷、零陵香各三钱。
右同剉,贮绢袋佩之。
【译文】
藿香叶、早春茶芽各二钱,丁香十枚,茴香半字,甘松香、白芷、零陵香各三钱。
以上各味一齐锉刀锉细,贮于绢袋内佩戴。
裛衣香(一)
丁香(别研),郁金各十两,零陵香六两,藿香、白芷各四两,苏合香、甘松、杜蘅各三两,麝香少许。
右为末,盛袋佩之。
【注释】
[1]丁香:《香乘》用量为一两。
【译文】
丁香(单独研磨)、郁金香各十两,零陵香六两,藿香、白芷各四两,苏合香、甘松香、杜蘅各三两,麝香少许。
以上制成粉末,放入袋中佩戴。
裛衣香(二)
零陵香一斤,丁香、苏合香各半斤,甘松三两,郁金、龙脑各二两,麝香半两。
右并须精好者,若一味恶即损许,香同捣如麻豆,以夹绢袋贮之。
【注释】
[1]许:《香乘》作“诸”,如彼断句则为“若一味恶即损诸香。同捣如麻豆”。
【译文】
零陵香一斤,丁香、苏合香各半斤,甘松香三两,郁金香、龙脑香各二两,麝香半两。
以上都必须精选好的,如果一味较差便要逊色一些,香一齐捣碎如麻豆,用夹绢袋贮放。
贵人绝汗香
丁香一两(为粗末),川椒六十粒。
右以二味相和,绢袋盛而佩之,辟绝汗气。
〔明〕仇英《贵妃出浴图》
画中人物有一股浴后的清新丽质之态,妍雅婀娜之韵。画作描绘了贵妃出浴后,侍女为其献上香粉、香露,供其使用。
【注释】
[1]川椒:川花椒。
【译文】
丁香一两(制成粗末),川花椒六十粒。
将以上二味相和,用绢袋盛装佩戴,可摒除隔绝汗气。
内苑蕊心衣香
藿香、益智仁、白芷、蜘蛛香各半两,檀香、丁香、木香各一钱。
右同捣粗末裹置衣笥中。
【注释】
[1]益智仁: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2]蜘蛛香:败酱科植物蜘蛛香的干燥根茎和根。
[3]檀香、丁香、木香各一钱:《香乘》作“檀香二钱,丁香三钱,木香二钱”。
【译文】
藿香、益智仁、白芷、蜘蛛香各半两,檀香、丁香、木香各一钱。
以上一同捣成粗末,包裹起来,置于纳衣的竹箱中。
胜兰衣香
零陵香、茅香、藿香各二钱,独活、大黄各一钱,甘松一钱半,牡丹皮、白芷、丁皮、桂皮各半钱。
以上用水净洗,干再用,酒略喷碗,盛蒸少时,用三赖子二钱(豆腐浆蒸,以盏盖定)、檀一钱细剉,合和令匀,入麝香少许。
【注释】
[1]甘松一钱半: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甘松钱半”,据《香乘》增。
【译文】
零陵香、茅香、藿香各二钱,独活、大黄各一钱,甘松香一钱半,牡丹皮、白芷、丁皮、桂皮各半钱。以上各味用水洗净,晾干再用,以酒略喷碗上,盛香蒸一小会,再将二钱三奈(用豆腐浆蒸,小碗盖稳)、一钱檀香锉细,与诸香合和均匀,加入麝香少许。
香爨[1]
零陵香、茅香、藿香、甘松、松子(捶碎)、茴香、三赖子(豆腐同蒸过)、檀香、木香、白芷、土白芷、肉桂、丁香、丁皮、牡丹皮、沉香各等分,麝香少许。
右用好酒喷过,日晒干,以剪刀切碎,碾为生料,筛罗粗末,瓦坛收顿。
【注释】
[1]爨(cuàn):灶。
[2]收顿:储存。
【译文】
零陵香、茅香、藿香、甘松香、松子(捶碎)、茴香、三奈(与豆腐一起蒸过)、檀香、木香、白芷、土白芷、肉桂、丁香、丁皮、牡丹皮、沉香各等分,麝香少许。
以上各味用好酒喷过,太阳下晒干,用剪刀切碎,碾作生料,筛滤成粗末,用瓦坛储存。
软香(一)
丁香(加木香少许同炒)、心子红(若作黑色不用)、沉香各一两,白檀、金颜、黄蜡、三赖子各二两,龙脑半两(三钱亦可),苏合油不拘多少,生油少许,白胶香半斤(灰水于沙锅内煮,候浮上晷,掠入凉水搦块,再用皂角水三四盏复煮,以香色白为度,秤二两入香用)。
右先将蜡于定瓷器内溶开,次下白胶香,次生油,次苏合油,搅匀取碗置地,候大温入众香,每一两作一丸,更加乌笃耨一两尤妙。如造黑色者,不用心子红,入香墨二两,烧红为末和剂,如前法。可怀,可佩,可置扇柄把握。
【注释】
[1]心子红:即心红,又名银硃,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鲜红色的粉末,有毒。《香乘》用量为二两。
[2]生油少许:《香乘》作“生油不计多少”。
[3]晷:此处不可解,或为“處 ”之误写。译文略去不译。
[4]搦(nuò):握。
[5]复煮:四库版《陈氏香谱》无此二字,据《香乘》增。
【译文】
丁香(加木香少许,一同炒)、心子红(若做黑色的香则不用)、沉香各一两,白檀、金颜香、黄蜡、三奈各二两,龙脑香半两(三钱亦可)。
苏合油不论多少,生油少许,白胶香半斤(用灰水在砂锅内煮,等香浮上来,快速投入凉水中握成块状,再用皂角水三四盏再煮,到香为白色为止,称二两入香用)。
以上各味,先将黄蜡在定窑瓷器内融化开,接着下白胶香,然后生油,然后苏合油,搅匀后将碗放在地上,等差不多放温了加入众香,每一两香做成一个香丸,再加一两黑笃耨香尤其好。如果制作黑色的香,不使用心子红,加入香墨二两,烧红后制成粉末和入剂中,如同前面的方法一样。可入怀中,可佩戴,可置于扇柄供把握。
软香(二)
笃耨香、檀香末、麝香各半两,金颜香五两(牙子香,为末),苏合油三两,银朱一两,龙脑三钱。
右为细末,用瓷器或银器于沸汤锅内顿放,逐旋倾入苏合油,搅和停匀为度,取出泻入水中,随意作剂。
【注释】
[1]牙子:古代各行商业中的中间经纪人。
[2]龙脑三钱:《香乘》作“龙脑二钱”。
[3]顿放:放置。
【译文】
笃耨香、檀香末、麝香各半两,金颜香五两(贩子卖的香,制成粉末),苏合油三两,银朱一两,龙脑香三钱。
以上制成细末,用瓷器或银器放置在沸水的锅中,渐渐倒入苏合油,搅和均匀为止,再取出泻入水中,随自己的想法做成一剂。
广州吴家软香
金颜香半斤(研细),苏合油二两,沉香一两(末),脑、麝各一钱(别研),黄蜡二钱,芝麻油一钱(腊月者,经年尤佳)。
右将油蜡同销镕,放令微温,和金颜、沉末令匀,次入脑、麝与苏合油同捜,仍于净石版上,以木槌击数百下,如常法用之。
【译文】
金颜香半斤(研磨细),苏合油二两,沉香一两(制成粉末),龙脑香、麝香各一钱(单独研磨),黄蜡二钱,芝麻油一钱(取腊月的,一年以上的尤其好)。
以上各味,将苏合油和黄蜡一同融化,将其稍微放温,与金颜香、沉香末调和均匀,接着加入龙脑香、麝香,与苏合油一同搅拌,再在干净的石板上,用木槌槌击数百下,按照惯常方法使用。
古代香囊
翟仲仁[1]运使[2]软香
金颜香半两,苏合油三钱,脑、麝各一匙,乌梅肉二钱半(焙干)。右先以金颜、脑、麝、乌梅肉为细末,后以苏合油相合和,临时相度鞭软得所,欲色红,加银朱二钱半,欲色黑,加皂儿灰三钱(存性)。
【注释】
[1]翟仲仁:其人不详,待考。《香乘》作“翟仁仲”。
[2]运使:古代官名。水陆运使﹑转运使﹑盐运使等的简称。
[3]苏合油三钱:《香乘》用量作“以拌匀诸香为度”。
[4]脑、麝各一匙:《香乘》此二味用量均为“一字”。
[5]银朱二钱半:《香乘》作“银朱二两半”。
【译文】
金颜香半两,苏合油三钱,龙脑香、麝香各一匙,乌梅肉二钱半(烤干)。
以上各味,先将金颜香、龙脑香、麝香、乌梅肉制成细末,然后用苏合油相和合,临用时要看软硬是否得当,想要红色,加银朱二钱半,想要黑色,加皂荚子灰三钱(烧后存性)。
宝梵院主软香
沉香二两、金颜香半斤(细末)、龙脑四钱、麝香二钱、苏合油二两半、黄蜡一两半。
右细末,苏合与蜡重汤镕和,捣诸香,入脑子更杵千余下。
【注释】
[1]沉香二两:《香乘》作“沉香三两”。
[2]金颜香半斤:《香乘》作“金颜香五钱”。
[3]麝香二钱:《香乘》作“麝香五钱”。
【译文】
沉香二两、金颜香半斤(制成细末)、龙脑香四钱、麝香二钱、苏合油二两半、黄蜡一两半。
以上制成细末,将苏合油与黄蜡隔水蒸煮融化相合,捣碎诸香,加入龙脑香再杵千余下。
熏衣香
茅香四两(细剉,酒洗微蒸),零陵香、甘松各半两,白檀二钱(错末),丁香二钱,白梅三个(焙干取末)。
右同为粗末,入米脑少许,薄纸贴,佩之。
【注释】
[1]丁香二钱:《香乘》作“丁香二钱半”。
[2]白梅: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白干”,据《香乘》改。
【译文】
茅香四两(锉细,酒洗后微蒸),零陵香、甘松香各半两,白檀二钱(锉为末),丁香二钱,白梅三个(烤干取粉末)。
以上一同制成粗末,加入米脑少许,用薄纸包好佩戴。
蜀主熏御衣香
丁香、栈香、沉香、檀香、麝香各一两,甲香三两(制)。
右为末,炼蜜放冷令匀,入窨月余,用如前(见第一卷)。
【注释】
[1]麝香:《香乘》用量作二两。
[2]甲香三两:《香乘》作“甲香一两”。
【译文】
丁香、栈香、沉香、檀香、麝香各一两,甲香三两(炮制)。
以上制成粉末,将炼蜜放冷后和匀,地窖中窖藏月余,按前面所讲方法使用(见第一卷)。
新料熏衣香
沉香一两、栈香七钱、檀香半钱、牙硝一钱、甲香一钱(制如前)、豆蔻一钱、米脑一钱、麝香半钱,先将沉、檀、栈为粗末,次入麝拌匀,次入甲香并牙硝、银朱一字,再拌炼蜜和匀,上糁脑子,用如常法。
【注释】
[1]檀香半钱:《香乘》作“檀香五钱”。
[2]豆蔻一钱:《香乘》此方无豆蔻。
[3]米脑一钱:《香乘》作“米脑四钱”。
【译文】
沉香一两、栈香七钱、檀香半钱、牙硝一钱、甲香一钱(按照前面方法炮制)、豆蔻一钱、米脑一钱、麝香半钱,以上各味先将沉香、檀香、栈香制成粗末,接着加入麝香拌匀,接着加入甲香、牙硝和一字银朱,再将炼蜜拌和均匀,上面洒龙脑香,按照惯常方法使用。
《千金月令》[1]熏衣香
沉香、丁香皮各二两,郁金二两(细切),苏合香、詹糖香各一两(同苏合和作饼),小甲香四两半(以新牛粪汁二升、水三升和煮,三分去二取出,以净水淘,刮去上肉,焙干,又以清酒二升、蜜半合和,煮令酒尽,以物搅,候干,以水洗去蜜,暴干,另为末)。
右将诸香末和匀,烧熏如常法。
【注释】
[1]《千金月令》: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医书。
[2]新牛粪汁二升:《香乘》用量为三升。
【译文】
沉香、丁香皮各二两,郁金香二两(切细),苏合香、詹糖香(与苏合香一起和成饼)各一两,小甲香四两半(以新牛粪汁二升和水三升同煮,煮去三分之二水取出,以干净水淘洗,刮去上面的肉再焙干,又以清酒二升、蜜一升合和,煮至酒尽,用东西搅拌等晾干,用水洗去蜜,再晒干,单独制成粉末)。
将以上诸香末和匀,按照惯常方法焚烧熏衣。
熏衣芬积香
沉香二十五两(剉),栈香(剉)、檀香(剉,腊茶清炒黄)、甲香(制法如前)、杉木烰炭各二十两,零陵叶、藿香叶、丁香、牙硝各十两,米脑三两(研),梅花龙脑二两(研),麝香五两(研),蜜十斤(炼和香)。
右为细末,研脑、麝,用蜜和搜令匀,烧熏如常法。
【注释】
[1]梅花龙脑二两:《香乘》作“梅花龙脑一两”。
[2]麝香五两:《香乘》作“麝香一两五钱”。
[3]“右为细末……如常法”一句:四库版《陈氏香谱》无此句,据《香乘》增。
【译文】
沉香二十五两(用锉刀锉),栈香(用锉刀锉)、檀香(用锉刀锉,加腊茶清汤炒黄)、甲香(炮制方法如前)、杉木烰炭各二十两,零陵叶、藿香叶、丁香、牙硝各十两,米脑三两(研磨),梅花龙脑二两(研磨),麝香五两(研磨),蜜十斤(炼后和香)。
以上制成细末,研磨龙脑香、麝香,用蜜搅拌均匀,按照惯常方法焚烧熏衣。
熏衣衙香
生沉香(剉)、栈香各六两(剉),檀香(剉腊茶清炒)、生牙硝各十二两,生龙脑(研)、麝香各九两(研),甲香六两(炭灰煮二日,洗净,再加酒蜜同煮干),白蜜(比香斤加倍用炼熟)。
右为末,研入脑麝,以蜜捜和令匀,烧熏如常法。
【注释】
[1]生牙硝:《香乘》生牙硝用量为“六两”。
[2]九两:《香乘》作“二两”。
[3]甲香六两:《香乘》作“甲香一两”。
[4]斤:《香乘》作“斤两”。
【译文】
生沉香(用锉刀锉)、栈香(用锉刀锉)各六两,檀香(用锉刀锉,加腊茶清汤炒)、生牙硝各十二两,生龙脑(研磨)、麝香(研磨)各九两,甲香六两(用炭灰煮两日,洗净后再加酒和蜜一同煮干),白蜜(比香的重量加倍,用炼熟的蜜)。
以上制成粉末,研磨龙脑香和麝香加入,用蜜搅拌和匀,按照惯常方法焚烧熏衣。
涂傅诸香
傅身香粉
英粉(别研),青木香、麻黄根、附子(炮)、甘松、藿香、零陵香各等分。
右除英粉外,同捣罗为细末,以生绢夹袋盛之,浴罢傅身上。
【注释】
[1]英粉:糯米粉。四库版《陈氏香谱》作“荚粉”,显误,据《香乘》改。
[2]麻黄根: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茎。
[3]夹袋:随身携带、用来盛放零碎杂物的袋子。四库版《陈氏香谱》误为“夹带”,改之。
【译文】
英粉(单独研磨),青木香、麻黄根、附子(炮制)、甘松香、藿香、零陵香各自等分。
以上各味除了英粉之外,一同捣碎筛罗为细末,以生绢夹袋盛装,沐浴完毕后涂抹身上。
拂手香
白檀香三两(滋润者剉末,用蜜三钱化汤一盏许炒,令水尽,稍觉浥湿,焙干,杵罗细末),米脑一两(研),阿胶一片。
右将阿胶化汤打糊,入香末捜拌匀,于木臼中捣三五日,捏作饼子,或脱花窨干,穿穴线悬于胸间。
【注释】
[1]穿穴:穿洞。
【译文】
白檀香三两(选滋润的锉成末,用三钱蜜化成差不多一盏汤来炒,使水气炒尽,觉得湿了些就焙干,用杵捣筛成细末),米脑一两(研磨),阿胶一片。
将阿胶化成汤打糊,加入香末搅拌均匀,在木臼中捣三五日,捏成饼状,或者脱出花样窖藏阴干,在上面打洞穿线,悬于胸间。
梅真香
零陵叶、甘松、白檀、丁香、白梅末各半两,脑、麝少许。
右为细末,糁衣、傅身皆可用之。
【译文】
零陵香叶、甘松香、白檀香、丁香、盐梅末各半两,龙脑香、麝香少许。
以上制成细末,洒衣、涂身皆可使用。
香发木犀油
凌晨摘木犀花半开者,拣去茎蒂,令净。高量一斗,取清麻油一斤,轻手拌匀,捺瓷器中,厚以油纸,密封罐口,坐于釜内,以重汤煮一饷久,取出安顿稳燥处,十日后倾出,以手沘其清液,收之。最要封闭最密,久而愈香。如此油匀入黄蜡,为面脂,馨香也。
【注释】
[1]泚(cǐ):出汗,此处形容用手来充当滤布,使液体像汗一样流出。四库版《陈氏香谱》作“沘”,显误,据《香乘》改。
【译文】
凌晨采摘半开的木樨花,拣去茎蒂,使之干净。量一斗的花,则取一斤清麻油,用手轻轻将花拌匀,在瓷器中按紧,用厚厚的油纸密封罐口,放在锅里隔水蒸煮一会儿,取出后安置在一直干燥的地方,十天后倒出来,以手滤出清液收起来。最关键是要封闭到最紧,时间越长越香。如果此油均匀加入黄蜡,制成面脂,十分馨香。
香饼
凡烧香用饼子,须先烧令通赤,置香炉内,俟有黄衣生,方徐徐以灰覆之,仍手试火气紧慢。
【译文】
凡用香饼烧香,必须先将其烧至通红,置于香炉内,等外面发黄,才慢慢用香灰覆盖,再用手试火气猛缓。
耐久香饼
硬炭末五两,胡粉、黄丹各一两。
同捣细末,煮粳米胶和匀,捏饼子晒干,每用烧令赤,炷香经久,或以针沙代胡粉,煮枣代粳米胶。
【注释】
[1]硬:四库版《陈氏香谱》作“鞕”,据《香乘》改之。
[2]胡粉:中药名,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为矿物铅加工制成的碱或碳酸铅。
[3]糯米胶:四库版《陈氏香谱》作“粳米胶”,显为抄误,据《香乘》改之。
【译文】
硬炭末五两,胡粉、黄丹各一两。
以上各味一同捣成细末,将粳米煮成胶和匀,捏成饼状晒干,每次使用将其烧红,燃香持久,或者用针沙代替胡粉,煮枣子代替粳米胶。
长生香饼
黄丹四两,干蜀葵花(烧灰)、干茄根各二两(烧灰),枣半斤(去核)。
右为细末,以枣肉研作膏同和匀,捏作饼子,窨晒干,置炉而火,耐久不熄。
【注释】
[1]茄根:茄科茄属植物茄的根。
【译文】
黄丹四两,干蜀葵花(烧成灰)、干茄根(烧成灰)各二两,枣半斤(去核)。
以上制成细末,将枣肉研成膏一同和匀,捏成饼状,窖藏晒干,置炉内点火,可耐久不熄。
终日香饼
羊胫炭一斤(末),黄丹、定粉各一分,针沙少许(研匀)。煮枣肉杵膏拌匀,捏作饼子,窨二日,便于日中晒干,如烧香毕,水中蘸灭,可再用。
【译文】
羊胫炭一斤(制成末),黄丹、定粉各一分,针沙少许(研磨均匀)。煮枣肉杵成膏拌匀,捏成饼状,窖藏两日,便在中午晒干,如果烧香结束,在水中蘸灭,可以再次使用。
丁晋公文房七宝香饼
青州枣一斤(和核用),木炭二升(末),黄丹半两,铁屑二两(造针处有),定粉、细墨各一两,丁香二十粒。
右同捣为膏,如干时再加枣,以模子脱作饼如钱许,每一饼可经昼夜。
【译文】
青州枣一斤(连核一并使用),木炭二升(制成末),黄丹半两,铁屑二两(造针的地方有),定粉、细墨各一两,丁香二十粒。
以上一同捣成膏,若水干的时候再加枣,用模子脱成如钱币大小的饼状,每块饼可持续一昼夜。
香煤
近来焚香取火,非灶下即蹈炉中者,以之供神佛、格祖先,其不洁多矣,故用煤以扶接火饼。
【注释】
[1]蹈:冒险朝某个方向去。
[2]格:“佫”的借字,到达之意。
[3]扶接:帮助。
【译文】
近来焚香取火,不是在灶下就是从火炉中,用其供神佛、迎祖先,是非常不洁的,所以就用香煤来帮助点燃香饼。
日禅师[1]香煤
杉木夫炭四两,竹夫炭、硬羊胫炭各二两,黄丹、海金沙各半两。
右同为末拌匀,每用二钱置炉中,纸灯防烧,候透红,以冷灰薄覆。
【注释】
[1]日禅师:《香乘》作“月禅师”。
[2]竹夫炭:《香乘》用量为一两。
[3]硬:四库版《陈氏香谱》作“鞕”,据《香乘》改。
【译文】
杉木夫炭四两,竹夫炭、硬羊胫炭各二两,黄丹、海金沙各半两。
以上各味一同制成末拌匀,每次用取二钱置于香炉中,用纸灯芯点燃,等烧透红,用冷灰薄薄地覆盖。
阎资钦[1]香煤
柏叶多采之,摘去枝梗净洗,日中曝干,剉碎,不用坟墓间者,入净罐内,以盐泥固济。炭火煆之存性细研,每用一二钱,置香炉灰上,以纸灯点,候匀编。焚香时时添之,可以终日。(或烧柏子存性,作火尤妙。)
【注释】
[1]阎资钦(生卒年待考):北宋儿科医生,字资钦,一生研究儿科名医钱乙的医术,收集钱氏医方及著作,集成《小儿药证直诀》三卷,另撰《重广保生信效方》(已佚)。
[2]盐泥:盐场过滤海水用的泥土,沉积了很高的盐分。
[3]匀编:意不可解,或为“匀遍”之误,译文按“匀遍”译。
【译文】
多采摘一些柏叶,摘去枝梗洗净,中午晒干,用锉刀锉碎,不用坟墓之间的,装入干净罐子内,以盐泥封固。用炭火猛烧柏叶末,但保存其性,再研细,每次使用一两钱,置于香炉灰上,用纸灯芯点燃,等其周身燃烧均匀。焚香时时添加,可以持续整日。(或者烧柏子存性,点燃后特别好。)
香品器
香炉
香炉不拘银、铜、铁、锡、石,各取其便用。其形或作狻猊、獬豸、凫鸭之类,计随其人之当意作。头贵穿窿,可泄火气,置窍不用太多,使香气回薄,则能耐久。
【注释】
[1]狻(suān)猊(ní):狮子的古称。
[2]獬(xiè)豸(zhì):传说中能分辨是非曲直的神兽。
[3]凫(fú)鸭:水鸭。
[4]计:考察。
[5]当:适当。
[6]太多:四库版《陈氏香谱》作“大都”,据《香乘》改。
【译文】
制作香炉,质不拘泥于银、铜、铁、锡、石,各人选取自己方便的使用。香炉的外形,有做成狻猊、獬豸、凫鸭之类的,看制作者适合做什么。随人的喜好去做。香炉顶以穹隆形为好,最重要的是穿孔要能使火气外泄,打孔不用太多,使香气回旋喷薄,则能持久。
〔元〕龙泉窑鼎式炉
香盛
盛即盒也,其所用之物与炉等,以不生涩枯燥者皆可,仍不用生铜,铜易腥渍。
【译文】
香盛即香盒,所采用的物料与香炉一样,只要是较温润的材料都可以,便用看上去较温润的材料,仍旧不用生铜的,铜容易有腥气和污渍。
香盘
用深中者,以沸汤泻中,令其气蓊郁,然后置炉其上,使香易着物。
【注释】
[1]蓊(wěng)郁:浓郁。
【译文】
用内部深的盘子,将沸汤倒入其中,使其水气浓密,然后将香炉置于其上,使香气容易附着在物体上。
香匙
平灰、置火,则必用圆者;分香、抄末则必用锐者。
【译文】
铺平香灰、放置炭火,则一定用圆的香匙;分离香团、抄取香末,则一定用尖的香匙。
香箸
和香取香,总宜用箸。
【译文】
和香与取香,总适合用筷子。
香壶
或范金,或埏为之,用盛匕箸。
【注释】
[1]范金:用模子浇铸金属器皿。
[2]埏(shān):用泥制作陶器。四库版《陈氏香谱》无“土”字,据《香乘》增。
[3]匕:指香匙。
【译文】
或者用模子铸成金属壶,或者用泥制陶来制作香壶,用以盛装香匙和香箸。
香罂[1]
窨香用之,深中而掩上。
【注释】
[1]罂(yīng):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
【译文】
用以窖香,将调配好的香料放入罂肚中,把罂口封住。 凤凰联动文库:论文学涵养细节(套装共1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