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成都街巷志.上册

大城与少城

成都街巷志.上册 袁庭栋 2832 2021-04-06 08:58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大城与少城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所谓城市就是既有“城”又有“市”的较大规模的居民集中区,而“城”又必须是既有“墙”又有“池”(即护城河),高大的城墙与城墙外深挖的护城河都是为了防备外敌进攻而修建的不可分割的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

  隋唐时代成都略图 李思纯1936年绘制 李德琬提供

  成都虽然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金沙文化时期,就是一个有着较大规模的古蜀文化中心,而且很可能就是古蜀王国的都邑。但是从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加以考察,那时的成都还没有修筑有完整的城墙,也就是说还没有一座成都城。关于成都最早修筑城墙的时间,是根据《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与(张)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也就是说,成都最早的完整的城墙是在公元前311年到310年建成的(为了方便,目前成都市的有关城建史资料都将成都的建城时间定在公元前310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主持修城的是战国晚期的秦国蜀郡郡守张若(不少资料都说秦国丞相张仪是成都建城的主持者,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张仪只是修筑成都城的策划者或倡议者,不是主持者,成都修城时他不在成都)。张若在主持修建成都城的同时还主持修建了郫城与临邛城(今天的郫县与邛崃),这三个城市呈鼎足之势,互为犄角,成为西蜀的中心区,所以这三个城市在古时有西蜀“三都”之称。

  前面曾经说过,当时新修的成都城由于地理条件所决定,是一个不方不正的“龟城”。可是这座“龟城”却非常坚固而实用,基本上是一座土石墙。城墙周长为12里,相当于今天的4.94公里;高7丈,相当于今天的17.1米。城墙下面建有仓库,这种仓库一直到晋代还可使用。城墙上面建有城楼和练习射箭的靶场,其中以城西的城楼最为壮观,保存最久,被称为张仪楼。在经过维修之后,到唐代还可以登临题咏。大诗人岑参就有《张仪楼》诗:“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这时的成都城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整个成都城是由大城和小城两个相连的城组成。大城在东,其中有蜀郡的官署,有居民区和手工作坊。小城又称少城或子城,紧邻大城之西,少城的东墙就是大城的西墙。少城的北部主要是成都县的官署区,南部主要是在官署管理之下的集市区。整个城的范围大约相当于今天成都市区东至青石桥一线,南至文庙后街一线,西至长顺街一线,北至羊市街一线。(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学者认为秦代的成都城不是东西二城的结构,而是由大城、北少城、南少城组成的品字形三城结构,北少城是古蜀开明故城,大城和南少城是秦代新筑。这一种说法目前并未流行,但是值得重视。)

  成都城的这种大城之侧接少城的布局形成了成都城的一大特点,汉代以后长期沿袭,以致在一些诗人的笔下把“少城”当作了成都的代称。例如南宋时曾经长期在成都为官的著名诗人范成大在《三月二日北门马上》一诗中就有“十里珠帘都卷上,少城风物似扬州”的名句。当然,在更多的地方所称的少城或子城,则专门指的是与大城相别的小城。如杜甫笔下有“东望少城花满烟”的诗句,而陆游有一首诗就是以《晚登子城》为题。在有些地方,则是直接地将大城与小城分得清清楚楚,例如陆游的《成都书事》中就说是“大城小城柳已青”。

  从有关的历史文献考察,秦代修建成都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防备外敌的进攻,而是为了防在当时要比今天更严重的洪水威胁,所以就没有在城外沿着城墙专门挖建护城河,修城用土主要是在城外寻找适合于筑城的黏土(这种黏土被今天的地质学家称为“成都黏土”,仍然用作建筑材料)。在挖取了大量黏土之后,就形成了几处大的土坑,当时也就因地制宜地把这些大土坑作为水塘,用来养鱼。根据《华阳国志·蜀志》和《水经·江水注》中的记载加以考察,秦汉时期成都城外东有千秋池,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北有龙堤池(龙堤池的位置相对可考,应当就是后世的洗墨池,在青龙街以北),其中最大的一个是万岁池,很有可能就是今天仍有遗迹的北郊磨盘山下的白莲池。

  秦代的成都城的城门情况目前还不清楚,只知道有南边的江桥门、北边的咸阳门和西边的宣明门。有的研究者估计,如果不算大城与小城之间的通道,对外的城门可能是六道。

  汉代的成都十分繁荣,可是城墙并未扩展,只是在城外新增了若干房屋,成为附郭的区域。为了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和便于官家手工业生产,在西南方的外江的南面新建了锦官城,在西南方的外江的北面新建了车官城,成为两个不大的卫星城。

  迄今为止,在成都市的考古发掘中一直未能发现秦汉时期的城墙遗迹。

  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其皇宫的遗址至今未发现。从《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关于“皇帝即位于成都武担山之南”的记载分析,刘备的皇宫应当在今天的北较场以南的位置。根据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蜀汉时期对秦汉以来的大城与少城都没有进行改建。到了隋代统一全国之后,鉴于在东晋时期的战争中曾经对成都的少城有过较大的破坏,成都的大城与少城都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重建,但是秦汉时期的大城接少城的格局未有改变。

  诗圣杜甫到成都后写的第一首诗《成都府》中写道:“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诗圣所“异”的东西不少,其中就有“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曾城”之中布列着很多华丽的房屋,严冬季节还长着苍翠的树木,这使从陕甘地区来到成都的杜甫感到很惊异。这里所说的“曾城”也称为“层城”,就是指的其他地方所没有的紧紧相邻的大城和少城。

  大小二城紧紧相邻的格局,一直到唐代晚期高骈主持修筑罗城时才有了彻底的改变。 成都街巷志.上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