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门附通惠门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成都街巷志.上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通惠门附通惠门路
由于清代的西门在满城之内,位置又太靠北,就使得清代的成都人(包括满城内的满蒙同胞)要向西南方向出城十分不便,特别是去青羊宫赶花会,城内的民众都得从老南门或是北门出城之后,顺着城墙绕一个大弯子。正如清同治年间一首《竹枝词》所说的:“武侯祠畔路迢迢,迂道还从万里桥。转向青羊宫里去,明天花市是花朝。”民国初年,满城的城墙被拆,从城内的西南方向出城就有了可能。为了方便城内的居民出城到青羊宫赶花会,1913年的四川督军胡景伊就下令在西较场外向二仙庵、青羊宫方向的西城墙处新开了一道城门,以《左传·闵公二年》“务财训农,通商惠工”之句取名通惠门,就是寓意着流通互惠、便利工商的意思。通惠门的开通一下子大大方便了群众。正如清人在一首《竹枝词》中所写的:“捷径分开通惠门,往来舆马若云屯。手车载得如花貌,碾起红尘十丈奔。”
民国时期通惠门城门洞 刘永禄提供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惠门内的金河 胥昌同提供
生长于成都的著名文史学家唐振常先生曾经在两篇回忆家乡的文章中说过,通惠门建成之时,曾经在城楼之上高悬着在清末四川新政之中多有建树的周善培先生所写的十六个大字:“既丽且崇,名曰成都。文明建设,今有古无。”这件事在笔者所见到的有关成都掌故的文章都没有记载,但却可见当年主事者的城建方略。
老一辈的成都人一般将通惠门称作新西门,而把原来的西门称为老西门。
今天的成都没有了城门,当然也就没有通惠门,但是还有一条通惠门路。当年在通惠门修成之后在通惠门内形成了一条通道,并逐渐形成了街道,就叫作通惠街。新中国成立以后,街名仍旧。1981年地名普查时改名为通惠门街,东起同仁路口,西到十二桥。蜀都大道建成之后分段命名时,命名为通惠门路。
通惠门路南侧就是清代的西较场,是当年的满蒙八旗进行操练的场所,民国时期也一直为军队所用,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为成都军区后勤部(今联勤部)驻地。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中央军逐渐进入四川,在这里设有军事委员会特务团,连同斜对门的将军衙门,共同成为国民党宪兵特务系统在成都的大本营。为了在市民面前为自己涂脂抹粉,西较场的大门上刻有仿当年广州黄埔军校大门上的一副早期名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成都市民对于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径嗤之以鼻,有人将这副对联改了几个字,改为“升官发财,请走此路;贪生怕死,快入此门”,成为当年的一席笑谈。
成都解放前夕,胡宗南部下的第三军军长盛文在这里成立了“成都防卫总司令部”,颁布了镇压人民群众的“十杀令”(实际上是12条),在全城疯狂镇压与屠杀一切他们认为的可疑者,公开在春熙路上杀人示众,故而成都人民把当时的西较场称为“人肉案桌”(“案桌”是成都方言,即肉铺中摆放与切割猪肉的大桌子)。也就是在这个“人肉案桌”中,盛文秉承蒋介石与胡宗南的旨意,部署了两个团的兵力打算将成都全城炸毁,而且已经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只是由于中共地下党成功策反了这两个团,才使得成都免除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民国初年的通惠门外十二桥 杨显峰提供 成都街巷志.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