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丝路望长安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7章
谢文元一行进城时天色已晚,鞍马劳顿一路风寒,谢母强打精神依旧被心痛病折磨得疲惫不堪,吩咐说:“儿啊,先找个客栈住下,明日再去农官府拜见魏老爷。”
翌日,谢文元身着素净长袍马褂,头戴黑缎子帽,脚穿厚底青布鞋,一条过腰的大辫子又黑又粗,英俊挺拔,引得路人回眸。一路走一路打听来到农官府,一座古色古香的二进府邸立于眼前。递上名帖,守门的老人家说:“老爷下乡察看新修的水利去了。”
光绪年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无地农民沦为佃农、雇农,高额的地租使他们食不果腹、衣不暖体。魏继业深感官场水深火热,税赋徭役沉重,民生艰辛。为了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他鼓励兴修水利,对落后的种植法进行改良,优选种、增肥效、适灌溉,推广高产的苞米、番薯种植。为提高农民的收入,他又鼓励农民种桑养蚕,种植从西域引进的长绒棉、缫丝、纺纱织布,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魏继业得到了农户的拥戴,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同僚的嫉妒。
谢文元问道:“魏老爷何时能归?”
老人家答道:“说是三两天,若是顺利,午后也应回来了,要是有事绊着,就说不定了。听相公的口音不是本地人?”
谢文元说:“在下谢文元,西安府临潼人士,家父与魏老爷是故交,有事相扰。”
老人家说:“那请相公客房饮茶。”
谢文元说:“多谢眷顾,在下午后再叨扰。”谢别老人家,谢文元信步前行。肃州城经纬分明,街市繁华。但见一座宏伟建筑,雄踞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之中,建筑之精妙实属罕见。他知道这就是著名的肃州鼓楼。
谢文元步入鼓楼内,四根粗大的通天红柱直贯顶层,雕花窗扇嵌在十二根撑柱之间。登楼东望,云雾迷茫,想起父亲,恍若隔世……看着太阳西倾,快步来到农官府,老人家说老爷还没有回来。谢文元担心母亲着急,留下客栈地址,急急回到客栈。
谢忠正在门口张望,见谢文元匆匆归来,迎上去说:“哥,娘心痛病又犯了,我急得没办法。”
谢文元忙进屋说:“母亲忍一忍,儿这就去请郎中。”
谢母一边呻吟,一边问道:“见到魏老爷了吗?”
谢文元说:“魏老爷下乡未归,儿请郎中给母亲瞧了病,傍晚再去。”
谢母说:“扶娘坐起来,拿丸药吃上,忙正事要紧。”
谢文元伺候母亲吃了药说:“母亲,您吃饭了吗?”
谢母说:“娘不想吃,让谢忠去吃,他要等你回来,你俩去吃吧。”
谢文元说:“母亲不吃饭儿子怎么吃得下去?我让店家给母亲熬些小米稀饭如何?”
谢母深知儿子心焦,便应:“也好,儿也快去吃。”
谢文元说:“儿让谢忠去买些锅盔、咸菜回来,跟母亲一块儿吃。”
谢母说:“我儿这一路就没吃上顿可口的饭,都是娘拖累的,儿瘦了,娘心疼啊,出去吃些好的。”
谢文元说:“母亲身体好,儿子就好。”
黄昏,谢文元又去了农官府。魏老爷还没回府。由于母亲有病不敢耽误,正要离开之际,看见魏继业一行骑马归来,忙迎上前去。
魏继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说:“莫非真的是文元来了?”
谢文元倒地便拜。
魏继业下马让文元起来,说:“文元怎么也不书信相告,你父怎么没来?”
谢文元眼泪汪汪地说:“我父为赈灾,染上瘟疫,命丧黄泉。小婿奉父命千里相投,还望保全。”
魏继业听了如雷轰顶,晃晃悠悠地就要倒下去,慌得谢文元、随从忙把他扶着。魏继业老泪纵横地说:“痛哉吾兄,悲哉恩公,惜哉知己!”
魏继业情绪稳定下来后立刻让文元带路,直奔客栈。
谢文元先通报母亲。谢夫人打起精神迎了出来说:“亲家,家中逢难,前来打扰,深感不安。”
魏继业说:“亲家母出此言,我深感惭愧。亲家母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家一般,从今往后你我两家休戚与共。”
谢文元奉上茶说:“岳父大人请用茶。”
魏继业说:“贤婿,你母亲有病在身,身体虚弱,得抓紧疗治。快快收拾,我们回家。”
魏继业吩咐家人快马回去通知。结了账,魏家的车轿也赶来了。魏继业说:“亲家母请上这辆车。”
谢夫人说:“我还是坐来的车,这车亲家你坐为好。”
魏继业说:“我骑马,这车是为亲家母准备的。”
魏继业让谢文元把他母亲扶上车。一行人一同回王子庄去了。 丝路望长安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