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学在台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君子之心:不计得与失,做人坦荡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倘若是个君子,那必然具备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自己的错误,更能容忍别人的错误,在生活工作中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相反,那些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甚至可以称之为小人。
由此可以看出,坦荡是一种大度宽容的胸怀。古语有云:“泰山不避细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说得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做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坦荡做事快乐多。人生冷暖,世事无常。丢掉那份虚伪,摒弃那些顾虑,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勤勤恳恳,坦坦荡荡,乃做人之大智慧。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典故,疑邻盗斧,“人有亡鈇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 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这个典故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有一个丢失了斧头的人,总是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自己的斧子,因此觉得对方的走路姿态、脸上神色、语言谈吐都是很可疑的,看起来非常像偷斧子的人,等到有一天他的斧子找到了,便觉得邻居儿子的各个方面都不像是那个偷窃斧头的人。
从表面看上,这段话告诉世人:在生活中千万不能就轻易怀疑别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就最好不要直接去怀疑别人,因为怀疑通常是一种感觉,而感觉往往都是靠不住的。可是我们仔细一思量就会发现,真正让我们做出轻易就怀疑别人的举动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不够坦荡,经常会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错误。试想一下,如果疑邻盗斧中的那个人在发现斧子丢失之后就胸怀坦荡荡地直接去邻居家询问,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乱怀疑别人的事情呢?就算邻居真的偷了斧子,他去问又不告诉他,那又能怎么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就可以坦坦荡荡的去寻找邻居偷盗斧子的证据了,不用整天疑神疑鬼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坦坦荡荡的胸怀,总是疑神疑鬼,千小心万谨慎,害怕自己被别人算计了,最终导致自己总是接二连三地犯“疑邻盗斧”的错误,成为同事朋友眼中的戚戚小人,落得一个坏名声同时还让自己的人脉圈越来越小。所以,我们要想生活在梦想的幸福生活中,就必须不计较,看淡得与失,无论在何事何物中都能保持一种平衡,不受世间风云繁杂种种所羁绊,如此才能让我们迷茫中看到灯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来。
【国学智慧】
胸怀坦荡的人必定拥有丰富的人生,因为坦荡里面有“玄机”,它能够让一个失意人的突然顿悟,心里豁然开朗,发现人生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黑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顿悟,说得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另外,胸怀坦荡不但能够让我们正确地面对“得与失”,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好方法,因为你的坦坦荡荡,所以大家对你也是肝胆相照。 国学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