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学在台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塞翁失马: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引自《淮南子·人间训》
在靠近边塞地区的百姓中,有一个非常精通卜算的人,他家养的马无缘无故地跑到了北方胡人的领地去了。对此,很多的人都来安慰他,结果他却说:“这怎么就不能看作一件好事呢?”几个月之后,之前跑失的马竟然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群胡人的骏马。这个时候,人们又纷纷上门道贺,他却一反常态地说:“谁又知道这不是一件祸事呢?”他的家里养了很多的马,儿子也非常地喜欢骑马。一次,儿子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下来,直接摔折了腿,成了一个跛子。在人们又一次上门安慰他的时候,他再一次说:“这怎么就不能看一件好事呢?”一年之后,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地区,当地的壮年男子都被征召去打仗,只有这个人的儿子因为是个跛子而没有应征,父子俩得以保全性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传播了千百年,上至街头的老妪下至学堂的幼童,几乎都听过这个故事。可是,又有多少人在遭遇“塞翁失马”的境况之时能有“焉知非福”的心态。很多时候,人们在遭遇挫折困境或喜乐之事的时候,不是悲观失意就是洋洋得意,根本看不到现实遭遇的背后隐藏着的悲与喜。所以,人们总是在逆境中表现得无比悲观,在顺境中又因为失去风险意识而遭遇灾祸。
古时候的台湾,有一位乐观又有智慧的书生,在生活中遭遇了坏事的时候,都会劝勉自己要向好的方向看。后来他做了县太爷的幕僚后,衙门里一旦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他都会告诉县太爷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情。久而久之,县太爷觉得这个书生简直就是个庸才,觉得他是个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
一天,县太爷外出办案被匪徒袭击受了重伤,整个县衙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件坏事儿。可是,这位书生还是像之前一样,说县太爷受重伤在当前来看是一件坏事儿,可未来就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儿。书生的话很快就传进了县太爷的耳朵里了,县太爷闻听此言后大怒,觉得这位书生不怀好意,幸灾乐祸。于是,县太爷下令,将书生关进了大牢。
书生被关进大牢一个月后,巡抚大人下来视察,看到在办案中受了重伤的县太爷,觉得这个知县是个好官,马上给他官升一级。这位县太爷已经做了十年的知县了,一直都在为如何升官而发愁,没想到就此因祸得福而官升一级。
县太爷升官后想到了那位已经被关进大牢的书生,马上派人把他放出来,并且擢升他为自己的首席幕僚,薪俸增加了一倍。书生被放出来后,县太爷向他表示歉意。结果书生说:“你把我关进大牢去,也不是一件坏事啊。”县太爷吃惊地问道:“你就因为一句话就进了大牢,还怎么不是坏事呢?”书生笑着说:“我如果不进监狱,怎么能成为您的首席幕僚呢?”
书生说罢,两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好事情和坏事情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冷静去面对生活,面对一切的不如意,面对一切可让我们兴奋得失去清醒头脑的事情,都要保持足够的理智,时刻谨慎面对,才能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出现太大的失误,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国学智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得,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忘记了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更要时刻保持冷静,对于好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注意风险,千万不要乐极生悲,而对于坏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忧心忡忡,甚至万念俱灰,换个角度看问题,没准就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人生在世,就好比江上行船,遇到风浪的时候不要恐惧,顺风顺水的时候也不要掉以轻心,只有时刻向着正确的方向,时刻为成功靠岸去做准备,才能让自己一辈子都一帆风顺。 国学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