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学在台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不食无主之梨:做人必须有原则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元史·许衡传》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许衡很小的的时候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他七岁的时候就进入私塾读书。老师教他读书写字,他便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老师说:“为了考试能够中举。”许衡说:“难道我们仅仅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对他的答案暗暗称奇。每次老师给他讲解书籍,他总是问老师其中的具体含义。时间长了之后,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真是太聪明了,悟性比一般的孩子高多了,总有一天,他会超过其他人,我已经当不了他的老师了。”虽然父母尽力挽留这位老师,但还是没能够留住。
就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都是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教不了许衡了。许衡渐渐地长大了,他比之前更酷爱读书了。然而,他身处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家庭贫穷,且没有书读,只能暗自伤叹。一次,他跟随一个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见那人家有《书》(疏义,对经的注释),于是就请求住在他家里,用手抄好后才回家。后来,他逃到徂徕山,才得到王辅嗣说的《易经》。当时正在兵荒马乱之中,许衡日夜思考背诵,身体力行去实践,一言一行必要合乎礼仪,然后才行动。曾经在夏天经过河阳,许衡口渴极了,恰好路边有棵梨树,周围人都争着摘梨吃。这时候,只见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好像根本没有看见那棵梨树似的。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梨吃,他说:“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却去拿,这是不对的。”别人说:“世道这么乱,这些梨早没有主人了。”许衡说:“就算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做人必须要有原则,做人没有原则就不能被称之为人,因为没有原则的人通常都不懂得自律,而这样的人往往只会给社会带来害处,不会为社会带来一丝一毫的益处。所以,我们就应该向许衡学习,不食无主之梨,努力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国学智慧】
“原则”两个字说来很虚无,因为谁也不知道它具体是一个什么东西,既非有形之物可以观其形状,又非有声之物可以辨其音。但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原则”,存在于我们的心底,折射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做人之道,我们的处事方式,都与它有关系,是它让我们傲然屹立于世界。 国学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