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丛书校勘记 征仪刘毓崧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船山遗书(全1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王船山丛书校勘记 征仪刘毓崧撰
校勘记自序
衡阳王氏船山丛书,其目录可考者七十五种,稿本访得者六十一种。湘乡爵相及介弟爵帅捐俸授梓,自甲子春至丙寅夏,刻成五十三种。此三年中,延致诸同人,或校稿本,或校写本,或校刻本,毓菘亦在局中,专司覆校稿本。合计已刻未刻各书,除未经覆校者六种,《说文广义》《相宗络索》《夕堂八代诗选》《四唐诗选》《明诗选》《词选》。余五十五种,皆检其所引原书、所用故实,为之校勘。就中似误非误者,固不当增改删移。《书经稗疏》卷二解黑水云:“以黑水在肃州,而雍之西界应在亦集乃。”今按:亦集乃系海子之名,并无脱误。亦毋庸疏通解释,若夫旧刻本有臆改之误。《诗经稗疏》卷一云:“《广雅》谓之牛茎。牛茎,牛唇之转也。”据《广雅》,两‘茎’字皆‘荎’字之讹。荎音迟。唇、迟一声之转。阅者知荎有跌音,不知有迟音,疑其与唇音不近,遂臆改为茎耳。《诗广传》卷三云:“文饶无犬戎之饵,则吉、闵之机不发。”据《史》《鉴》,文饶乃李德裕之字,吉、闵即李逢吉、李宗闵。德裕官兵部尚书时,杜悰与宗闵为隐语,目为大戎,欲饵以御史大夫之职。犬戎乃大戎之讹。至于唐时,吐蕃虽有犬戎之称,然维州渠帅自愿来降,并非赞普以此饵唐,且使果指争维州之事,亦不当舍牛僧孺而言逢吉、宗闵。此必阅者疑“大”字为误,臆改为“犬”耳。新钞本有传写之误。《春秋家说》卷三上云:“童子之手抟秦,莫与批之,固不可得而夺矣。”“秦”乃“黍”之讹。手抟黍,谓手持抟黍。犹《记》言手弓《传》言手剑。此兼用弃百金取抟黍及葛伯要夺童子黍肉也。《宋论》卷七云:“七年而始降末征。”又云:“以不相侵于末征之降。”末与未皆木字之讹。木征乃西羌青唐酋长,熙宁七年降于王韶者也。王氏原本有检阅之误。《春秋稗疏》卷上云:贯,“范宁注音古乱反。”又云:厉,“公羊注音赖是已。”今按:何、范皆无音切。范宁注当作《谷梁释文》,公羊注当作《公羊释文》。此因注疏与释文合刻,检阅时误采书名也。亦有记忆之误,《周易外传》卷六云:“杨亿披缁而辱逮于死。”杨亿乃王旦之误。《尚书引义》卷三云:“若夫陆子静、杨诚斋、王伯安之为言也。”诚斋乃慈湖之误。《诗广传》卷三云:“刘裕终广固之役,建业虽虚,甫旋兵而孙恩已溃。”孙恩乃卢循之误。《读四书大全说》卷四云:“道安立雪断臂。”道安乃慧可之误。《读通鉴论》卷四云:“况仇士良之以家奴而门生天子乎!”仇士良乃杨复恭之误。卷二十八云:“李山甫、李振之流皆以不第而生其怨毒。”山甫乃巨川之误。卷末云:“李存勖三垂冈之叹。”存勖乃克用之误。《姜斋文集》卷三《读陈书书后》云:“鲁悉达之言违于俄顷,玄武之溃应如鼓钟。”鲁悉达乃萧摩诃之误,玄武乃朱雀之误。初拟悉仍其旧而胪列于《校勘记》中,同人有谓词义显然不必存疑者,于是刻本内此等遂多改易。惟误处须引证而后明,以及改之有碍于上下文者,则未尝改。爰即此类次第编辑,成《校勘记》二卷。诸同人按语,就其签记之存者,并为录焉。
前此新化邹叔绩汉勋校刻丛书,于经书《稗疏》五种多所点窜,就中能订抄本之讹者,固宜择善而从,《周易稗疏》卷四引《史记·龟筮传》校本改筮为笑。《诗经稗疏》卷二引《集传》云:“姚崇遣使捕蝗,夜中投火,火边掘坑。”校本改投为设。惟原稿间有引证颇疏而邹改较密者,《书经稗疏》卷四下解“锾”字云:“孔氏六两之说为得其中,然又不知其所本。”邹刻改末句为:“盖本于《尚书大传》一锾六两之文也。”虽补苴罅漏,不为无功,然断鹤续凫,究非庐山真面。《春秋稗疏》卷上解“公次于滑”云:“盖今大名之滑县,纪在鲁东南。”邹刻改为滑亭,在睢州西北,纪在鲁东北,固属有据。然下文云:“帅师以西,次于曹、郑之间”;又云:“郑之东向纪也,亦不北径于滑”;下条解“纪鄣”云:“纪国在齐、莒东南,今日照、安东之间。”是王氏之意,固以纪为齐东南,不以为在齐东北也;固以滑为大名滑县,不以为雎州滑亭也。邹刻删去“郑之南向纪也”二句,改“曹、郑之间”为“宋、郑之间”,改“齐、莒东南”为“齐东莒北”、“日照、安东”为“寿光、临淄”,虽考订较密,然非王氏真本矣。且有既经增改转不及原本者;《春秋稗疏》卷上云:“晋文登有莘之墟乃伊尹所耕之地,在河濮之间,汉为阳平县,今东昌之莘县是。”邹刻于“汉”上增“在今陈留东北,卫杀公子伋之地”十三字,意谓莘墟在陈留。其说虽非无本,然晋文登有莘之墟在城濮战前一日,贾注、杜注皆谓城濮为卫地,则莘墟自当相近,故王氏以为在东昌莘县,即公子伋被杀之地,以视指城濮在濮州、莘墟在曹县者,持论虽异,亦可存参。若郑邑陈留,则距城濮太遥,于时地不合。如谓城濮亦系郑地,则与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避三舍,事迹更不相符。盖晋文伐卫入曹之后,仍屯曹、卫之间,但拘宛春于卫,并不进兵救宋,子玉自由宋进兵,会前此救卫之师以逼晋。及楚师既败,然后晋师临郑,盟于衡雍耳。有另改他说,与原本迥异者;《四书稗疏》解长府为泉府,邹刻改为僭王者之府。今考《读四书大全说》卷六云:“为长府,改钱法也,详《稗疏》。”似此者,万无改理。有设为问答之说,一似原本自难自解者;《书经稗疏》卷四上言:“《金滕》一篇可疑者十三,今为胪辨之如右方。”邹刻改为:“《金滕》一篇,解者瞀惑,故多召疑,今就疑者之辞而为之申释如右方。”有别立一说,反指原本为或说者;《诗经稗疏》《取厉取锻》《锡尔介圭》两条。《四书稗疏》《葬于鲁》条,邹刻所谓“或说”,据原本,即王氏之说。有袭取诸儒之说羼入原本者;《周易稗疏》解《坚多心》为多刺,暗用《揅经室集》;《书经稗疏》斥孔传为伪,暗用《古文尚书疏证》;《诗经稗疏》谓纪即杞、堂即棠,暗用《经义述闻》;又言太原即今固原州,暗用《日知录》;《春秋稗疏》引《水经注》“谓之举洲”,改“洲”为“口”,暗用戴氏校本;《四书稗疏》言“狼藉”乃“落错”叠韵,暗用焦氏《孟子正义》;皆原本所无,邹刻所增。就中亭林、潜邱与王氏同时,然未经相见,未必曾见其书,即使果见其书,亦断不肯袭取。有改从近时地名为原本所不应有者;《春秋稗疏》卷三云:“敖者,敖山也。在今河阴县。”邹刻改河阴为荥泽,下文两河阴亦改荥泽。今按敖山本在河阴县境,乾隆二十九年裁河阴并入荥泽。王氏卒于康熙三十一年,下距裁并之岁七十二年,安得豫知其事?此与《书传》托名孔安国所作而中有昭帝时金城郡名何异?凡此之类,定从原稿,不参以邹氏之言。邹氏夙称绩学之士,而箸述不传。与邹氏厚善者,能就五种《稗疏》中录其自抒已见之说,选择付刊,仍还其名于邹氏。亦复可传。所谓离之则双美也。《校勘记》亦不逐条声明,以省繁冗。
至于王氏原稿最精者,确凿不磨,足以接武昔贤,为来者先路之导。邓氏显鹤《船山著述目录》附识云:“诸家所著,有据为新义,辄为先生所已言者,《四库总目》于《春秋稗疏》曾及之。以余所见,尤非一事,盖未见其书也。”而卷帙既广,利钝互陈,间有叙述参差,由于考订未确;李邺侯居相位时,陆宣公方居母忧,《读通鉴论》卷二十四言邺侯不荐宣公,又言宣公不进言,盖未核其年月也。种氏为将者,放之从子世衡,从孙诂、谔、谊,从曾孙师道、师中,皆在放后。自放以前,未尝为将。《宋论》卷三言放世为边将,起家阀阅,盖未核其家世也。注解率易,由于意见有偏。《檀弓》之申祥,即《孟子》之申详,自来皆以为子张之子,《礼记章句》以为子张门人。《乐记》之子夏,自来皆谓退老西河,寿逾百岁,《礼记章句》谓文侯所师之子夏,必非圣门之卜子,以字同而流传失之。此撰述繁富者之常情,无须深讶。更有不满于前人,然实为明人而发;张孚敬之议大礼,妄拟于欧阳文忠。光时亨之沮迁都,窃附于李忠定。王氏不满于文忠,为孚敬发也;不满于忠定,为时亨发也。不孚乎公论,而非其定论所存。《姜斋诗集》《五十自定稿》有《为晋宁诸子说春秋口占》诗云:“腹借征南库,灯邀汉寿光。”据此,知书中于关侯有疑词者,皆未定之论也。《书经稗疏》卷二云:“熙丰间,王安石倡为回河之邪说,而始终力主顺河自流之议者,惟苏氏兄弟也。洛闽诸贤迁蜀党之怒,暗中安石之毒而不察。”《读通鉴论》云:“无罪可加,而苏轼以文词取祸。”《宋论》卷七云:“苏子瞻海外初还,欣然就道,夫固有不可恝于君臣之际者。知其有不可恃而欣跃以从,亦君子宅心之厚与!”据此三条,知书中于东坡多毁词者,皆有激之言也。此特一时感慨于衷,借论古以发抒独见,而立言之大指,未尝强天下以必从,犹赋诗者断章取义,说易者无事达占,故不自讳其矛盾之词,以明未尝执一。《读通鉴论》卷末《叙论》云:“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有自相跖盩者矣,无强天下以必从其独见者也。”是在阅者尚论作者之世,心知其意而弗泥于寓言。凡别有寄托者,置之不议,斯则善体也。故举其大略,以质世之读是书者。
同治丙寅夏四月仪征刘毓菘识。
王船山丛书校勘记卷一
周易内传
卷二下
颐
虎视耽耽 耽耽,垂耳貌。虎怒,耳竖耽耽,顺而有求也。
耽耽,本作“眈眈”,从“目”非从“耳”。释为垂耳者,盖沿俗本之误。
周易稗疏
卷二
涣
涣奔其杌 杌者,伐木不尽之茎干。
各本《周易》皆作“机”,无作“杌”者。船山《周易内传》正文亦作“机”。注云:或作“杌”者,伐木而留其本也。未知何据。此条上文云,程传以“杌”为“机”,似所据者,即朱子本义。然本义亦作“机”。其或作“杌”者,乃坊刻之误。俞氏《集说》作“杌”,注云尊者所凭之物,亦机之误。
周易外传
卷二
蛊
则且有伪周已革,而张说之涕犹零。
以《新、旧唐书》及《通鉴》考之,中宗复辟后,武后迁居上阳宫,群臣中呜咽流涕者,乃姚崇,非张说。是时崇正知政事,说流于钦州,尚未还京也。《春秋世论》卷二:武曌已革,而张说泣。张说亦当作姚崇,皆记忆之误。阳湖周梦渔世澄曰:世论下文云:流及其子,且戴巨贼以快心于唐之子孙,则谓说子均、垍受安禄山之伪职也。
书经稗疏
卷一
尧典
妫汭 《汉郡国志》云:南流者妫,北流者汭,异源同归,混流西注,而入于河。
按:《汉郡国志》无此文。南流者妫,北流者汭,二语本于《史记正义·引〈地记〉》。《地记》:妫上汭下,皆有水字。异源同归以下,本于《水经·河水篇注》。《水经注》无而字。盖误合两书为一书耳。
卷四下
召诰
牛二 郑康成以谶纬释经,析为二,谓:禘为祭天皇大帝,主北辰而配以喾郊,为祭耀魄宝等之五帝而配以稷。
按:康成礼注谓:耀魄宝,即天皇大帝在五帝之上灵威仰,为周家感生帝,列五帝之首。邹叔绩校刻本“耀魄宝”作“灵威仰”是也。
尚书引义
卷一
大禹谟一
拖雷北返,而似道奏功。
拖雷,乃元世祖之父,追尊为睿宗者。以《宋史》《元史》及各书考之,宋理宗开庆景定之间,元世祖以皇太弟督兵攻鄂,闻宪宗之讣,班师北返,贾似道虚报大捷。其时睿宗之殁已久。拖雷,当作忽必烈。
卷六
文侯之命
录文侯之命,于书以东周之不王下,有不肖之子,而平王已尽乎人。
上文云延及桓王,又云此桓王之所以不王。此处所云不肖,即指桓王。然桓王乃平王之孙,子当作孙,下文坏于子而功不得就子,亦当作孙。
诗经稗疏
卷一
召南
委蛇 《后汉书》:委蛇大如车轮,亦谓大蛇也。
《文选》张平子《东京赋》:斩蜲蛇。注善曰:《庄子》蜲蛇,其长若辕。蜲与委通用。长若辕与大如车轮语亦相近。特《后汉书·张衡传》未载此赋耳。
邶风
荼 而韩保升言:香蓼宿根重生可为生菜。苏颂谓:春初,以壶卢盛子水浸透,挂火上使暖生红牙,取为蔬,以备五辛。
以《本草》考之,苏颂当作寇宗奭,《纲目》列寇说于苏说之后,引用时未细检耳。
郑风
勺药 则是今花似牡丹,根堪入药之芍药。钱惟演为之作谱者也。
钱惟演,当作孔武仲惟演,尝为牡丹谱,未尝为芍药谱也。
豳风
斯螽莎鸡蟋蟀 若莎鸡,唯在豆叶上者,为红娘子;在王不留行者,为王不留行;虫在葛上者,为葛上亭;长在芫花叶上者,为芫青;其翅具杂采者,为螌蝥。
以诸家《本草》核之,在豆叶上背色黄黑者,为螌蝥;在樗树上翅具五色杂采者,为红娘子。当前后互异。
鸱鹗 自郭璞以鸱鹗为鸱类。《禽经注》又误以为伯劳。
《禽经注》当作遯斋间览此。因《本草纲目》并列二说,致有误引。《禽经注》以鸱鹗为鸺鹳,此条下文始引集传鸱鹗鸺鹳之说。故知此处书名误,而伯劳二字不误。
卷二
小雅
漆沮 《水经》所谓北洛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祋栩北,东入于河,是已然沮水过祋祤而不径入河。则《水经》之疏也。
据《水经》两河字并当作洛。然下文云“禹贡言谓东过漆沮入河,是漆沮合渭,而后入河,则原稿固作河也。
坻 刘熙曰:小沚曰泜。
据《释名》:泜,当作坻。然上文云:若水中高地曰泜,从水从氐,与坻字不同。下文云:水中小小洲渚平薄无几,则原稿固作泜也。
卷三
大雅
堇荼如饴 盖草之名。堇者,其类不一也至乌头苗五也,一名孩儿菊。
据木草,孩儿当作鸳鸯。
黄流在中 按《说文》:郁,芳草也。十叶为贯,二十贯为筑。筑者,二百叶也。
南汇张啸山文虎曰:《说文》本云十叶为贯,百廿贯筑以煮之为郁。《周礼》:郁人注百二十贯下衍为字,贾公彦遂以筑字属上为句。然云不知所出。又云筑鬻见肆师职注。盖亦疑之。今检彼注云:筑郁草煮之则为字衍,而筑字下属可决。《段氏说文》注中纠之,又云十叶当作千叶,引百字解十百为贯,以证甚确此。云十叶为贯,二十贯为筑,筑者二百叶也。又误中之误,然上下相应,自是王氏元文非脱百字。下又引煮百草之英,二百叶以成郁,亦非许氏文而仍作二百叶,知王氏意如此。不必从邹刻本补,盖即如邹本补仍误也。下文引诗含神雾曰:郁,二百叶,钞本百下衍十字。邹本改二百为百二十。疑元稿仍作二百,否则自相矛盾矣。
其菑其翳 与周礼弊田仪礼弊旌之弊同。
周礼大司马述四时田猎之法,有火弊、车弊、罗弊等语。此弊田二字,所本至于仪礼乡射有偃旌。坐东面偃旌兴而俟举旌以宫偃旌以商。无弊旌,当是记忆之误。
钩膺镂锡 臧哀伯曰:锡鸾和铃昭其鸣也。
据《左传》:鸣,当作声。然下文云锡,盖铃属动则鸣者。又云则是以器假人而鸣不昭矣,似原稿固作鸣也。
卷四
周颂
鳣 《续汉书》及干宝《搜神记》:鳣,误作鳝云云。鳝,本音徐林切。《后汉书》注云,口在颔下,大者长七八尺,则鳝即今之鲟字。郭璞、陆玑所云者,鳝也非鳣也。
《续汉书》《搜神记》述鹳雀衔鱼之事,皆作鳝;然鳝字与鲟字迥别,自来并无徐林切之音。《后汉书·马融传》云:鲂鲟鳊章怀注云:,音徐林反,口在颔下大者,长七八尺,盖船山所见《后汉书》,误为鳝也。
商颂
天命玄鸟 故《天问》亦曰:“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胎,女何喜?”
张啸山曰:邹刻本胎作诒,与《天问》合。然下文言致云者,若或致之而非燕卵之为胎元也,则元文固作胎矣。
诗广传
卷三
小雅
祭遵之以雅歌殪也。
据《后汉书》及《通鉴》等书,遵征隗嚣时以疾薨于汧营,并非伤亡。此盖误记,同时将帅岑彭来歙遇刺客之事属之于遵也。
礼记章句
卷三十一
中庸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若富贵无忧勤之心,患难无冰渊之戒,夷狄无羞恶之志,忻然自得,则亦小人而无忌惮矣。
钱塘汤衣谷绤曰:本文四层并列。船山衍释,断不遗去贫贱一层。“富贵无忧勤之心”下当有脱句。
春秋稗疏
卷上
庄公
郿 按《尔雅》:水草交曰郿,通谷者,微微之为地,下临济水。盖泽薮也,则微郿互称有自来矣。
归安杨见山岘曰:《尔雅》释水曰郿,作为湄。
僖公
缘陵 缘陵,营陵也。而薛瓒曰:营邱,即临淄营陵,非是。
《汉书》北海郡营陵,或曰营邱。瓒注曰:营邱,即临淄也。营陵,《春秋》谓之缘陵,是薛氏未尝合营邱、营陵为一也。然邹刻本径改为营邱,与营陵本二地。瓒说是也。则与船山之本意不符矣。
梁 梁国所在,杜氏失注。
杜氏注:桓九年传梁伯云:梁国在冯翊夏阳县,故此后梁国不更注,非失注也。然邹刻本径引杜注,而不标明桓九年,传一若即此僖十八年,传注则又误矣。
卷下
襄公
邢邱 杜氏于“宣六年,赤狄伐晋,围怀及邢邱”。注云:今平皋是已乃又以为郑地之邢亭至何杜氏之不审而无定论也。
此条次第在莒人灭郐之后,已亥同盟于戏之前。所释邢邱、盖即襄八年、传之会于邢邱。杜氏已注于宣六年,故是年不注,未尝言郑地邢亭。邹刻本以郑地邢亭之说归诸说文于引证则得矣。然非船山之指也。
哀公
句绎 《汉书》东海下邳县注云:峄山在西。《后汉书》谓之葛峄山云本峄阳山。
《汉书·地理志》下邳县自注:峄上有葛字,与《续汉志》同。船山所见《汉书》脱去葛字耳。
春秋家说
卷一下
僖公
厚吴之亡而赵鞅惋恨于莫恤。
此条论齐桓会江黄而以赵简子会吴黄池为证。据《左传》:越围吴时,筒子已卒,惋恨于莫恤者,乃襄子无恤也。
献公卒克奔郑,未尝立于二孺子之庭至是以正里克之弑,而不得以出亡辞。
《春秋传》《史记》等书无里克奔郑之事。
卷二上
文公
晋襄在位十有三年,而秦晋之兵争也八春秋,举之无遗词至河曲以后,秦之所有事者,不数见于《春秋》。
晋文公以鲁僖三十二年十二月薨。襄公以次年即位。僖三十三年。至鲁文公十二年,秦晋战于河曲,兵争者九。僖三十三年,晋败秦于殽文。二年春,战于彭衙。冬,晋人伐秦。三年,秦人伐晋。四年,晋侯伐秦。七年,战于令狐。八年,秦人伐晋。十年,秦伐晋。十二年,战于河曲。只言八者,盖以文八年,秦人伐晋,不书于经也。然襄公薨于文六年,其在位仅七年,与秦兵争仅五次,至于后六年中三战,则是灵公在位时事。
卷二下
成公
宋许同之云云,则宋许因是而不忌云云,宋许不忌云云。
此条论成十二年传:宋华元克合晋楚之成,晋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盟于宋西门之外。是时,与会者有宋,无许。杜注云:二子,楚大夫。据宣十二年传:许偃御右广,则偃确系楚大夫,非许大夫也。
春秋世论
卷三
宣公
幸哉,盾之速亡,而林父兴受其败,犹知悛也,故收功于狄。
据《左传宣八年》晋郤缺为政,盖赵盾实卒于是年矣。十一年,会狄于函,犹是郤缺为政十二年,邲之役,荀林父始为政,故楚伍参谓晋之从政者,新是继盾执政者,为缺,非林父也。上文言灵公死,后盾争郑者四。两盟诸侯实则前之争郑者二。宣三年,晋侯伐郑。五年,晋荀林父救郑。盟诸侯者一,七年,盟于黑壤。在盾执政时后之争郑者二。八年,晋隙缺帅师救郑。十年,晋宋卫曹伐郑。盟诸侯者一,晋宋卫郑曹会子扈。则缺执政时矣。
卷五
昭公
顿胡沈之仅有其国云云。请命于晋,而晋无能也,于是三国遂亡云云。楚安坐而收其国云云。
三国之中,顿胡为楚所灭,晋不能救,若沈为蔡所灭,则因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伐而灭之,非楚灭之也。下文论定公时,召陵之会,亦云首祸于沈,晋启其禁以授蔡,此条偶未审耳。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卷下
弗获已而遏于其流,若李晟之立斩术士犹庶几也。
李西平拒参佐宾介荧惑退舍之说,固未尝斩人,亦与术士无涉。若奏原桑道茂系不斩术士,非立斩术士也。至于斥丁琼狡兔三窟之说,曰尔安得不祥之言,执以闻然琼之所言近于蒯通之说。韩信乃策士,而非术士,且亦未尝斩也。
四书考异
予之足 ,尺氏切,别也,多之字,予之手当同。
《说文》:下云离别也。船山删去离字者,盖考异各条虽根据《说文》然与注释说文有间,故,或括大义,或约举其词,非一字不增损也。读若《论语》:跢予之足。段注云:跢,当是启,误。或曰当作哆予之足。哆,犹开也。今按:跢字为《说文》所无字,训离别,哆字训张口,皆可引申为开,然究非本义。潜研堂答问谓:启即启予足之启,最为精确。盖启训省视较启开为尤切近,当是正字,许君所见《论语》或有作哆之本,亦系假借。后之传写者改“哆”为“跢”。船山所见之本,又讹跢为哆耳。
读四书大全说
卷四
为政篇
况如子张者,高明而无实故,终身不仕,而一传后流为庄周。
自来皆言庄周师田子方,子方师子夏,是一传之后流为庄周者,系子夏,非子张也。
公治长篇
其对宣公之词曰: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又曰:于舜之功二十之一。
上系季文子语,下系史克语。此一概以为文子语,盖蒙上而未加分析也。
卷五
述而篇
陈氏所谓万里明澈至万里明澈则乐有片云点染,便觉闷顿。
陈氏原文云:欲知乐之实须到万理明彻,则里当作理,澈当作彻。船山盖据误本,因以“万里明澈”与“片云点染”相对立论。下文云:若必万里明澈而乃以得乐,则且厌风云憎雷雨若将凂焉,亦此意也。
卷六
子路篇
辄逃而君卫者,犹有灵公之嫡孙疾在而不必郢,此中子之所以君孤竹也。
据《左传》:疾乃辄之子,于灵公为曾孙,非嫡孙,辄果逃则疾亦义不容立矣。船山盖误记“疾”为“辄”之昆弟也。
卷七
阳货篇
好勇而不好学,如刘穆之、王融,只是勇于有为,便不复顾名节,故其蔽乱。此刚勇之别,体用各异,不可紊也。
乱下原本当论“好刚而不好学,其蔽也狂”,亦引史传古人为证,传写脱去耳。
卷八
公孙丑上篇
内里有个义作骨子。义即缩也,故曰义以直内。
周梦渔曰:“《易》文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此作“义以直内,”殆记忆之误。
滕文公上篇
虎虽匪人,然其面诋齐侯而辞其禄。
据《左传》,面诋齐侯,似鼠乃不与田,系臧武仲事,非阳虎事。
卷十
告子上篇
《集注》已未免堕在《北溪》,更添上一段描画至正《北溪》所谓:“亡不是无,只是走作逐物去也。”
亡,不是无,只是走作逐物去。系朱子语,非《北溪》语。
《王船山丛书校勘记》卷一终
王船山丛书校勘记卷二
读通鉴论
卷二
汉文帝
仁宗之宽厚,李祭酒之刚直,且荷校而不能引退。
李时勉官祭酒而荷校国学门在英宗时。此言宽厚,则是仁宗,非英宗矣。然仁宗朝时,勉虽尝下狱,且为金瓜扑折胁骨而无荷校之事,且彼时以翰林改御史,尚未为大司成也。
卷五
汉平帝
张说之泣武曌。
张说当作姚崇。详见卷一《周易外传》。卷二十一唐中宗条内云:武氏迁于上宫,姚元之涕泗呜咽。元之即崇之改名可证。船山偶然误记。
卷十二
晋惠帝
刘渊虽挟桀敖不逞之材至渊匪茹而逞不再世,而子孙宗族及其种类骈死于冉闵,无孑遗焉。
刘渊之族至刘粲时,大半为靳准所杀。其仅存者,至刘熙时,复为石虎所杀。靡有孑遗,非骈死于冉闵也。冉闵所杀者,石虎之子孙宗族。
卷十七
梁武帝
睿以景宗之下已而让使先己告捷,景宗乃以睿之不伐而变卢雉以自抑。
湘潭欧阳晓岑兆熊曰:掷卢作簺系韦睿事篇中,属景宗误。
卷十九
隋炀帝
杨广之不道,而见弑于宇文化及,许善心、张仲琰亢贼以死。
与善心同抗化及而死者,乃仲琰之弟琮,非仲琰也。仲琰殉难于上洛,其兄季珣殉难于箕山,弟琮殉难于江都。兄弟三人,皆隋之忠臣义士,特殉难之时地不同耳。
卷二十一
唐中宗
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尚书令、仆左右、相侍中、同平章事,皆辅相之。任为国心膂者也,而乍进乍退尸其位者,四十三人。
按下文所数人名共得四十有三: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高季辅、张行成、李绩、韩瑗、来济、杜正伦、刘仁轨、上官仪、刘祥道、李义府、许敬宗、宇文节、柳奭、崔敦礼、辛茂将、许圉师、窦德玄、乐彦玮、孙处约、姜恪、阎立本、陆敦信、杨弘武、戴至德、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郝处俊、来恒、薛元超、高智周、张大安、崔知温、王德真、郭待举、岑长倩、魏玄同、裴炎、刘景先、郭正一。然唐高宗朝宰相征诸《唐书·高宗纪宰相表》并《资治通鉴》,除所数之外,尚有任雅相、卢承庆、李敬元、李义琰四人。此未言及者,盖检阅之误。
卷二十二
唐睿宗
姜皎与诛逆之功,玄宗闻宋璟之谏,放之归田,下制曰:南阳故人以优闲自保其于刘幽求钟绍京胥此,道也徇国,亦为其所可为者而已,过此未有不召憎恶于明主者。
欧阳晓岑曰:“道也下徇国”上疑有脱误。
卷二十四
唐德宗
高帝斩丁公光武,诛彭宠之奴,岂不念于我有功哉?
光武封彭宠之奴为不义侯,虽以不义寓贬词,然既封为侯,则不但不诛,而且加重赏,宜权文公议其失也。此言诛者,盖因窦建德曾诛王轨之奴。误记为光武事耳。
为德宗谋,为敬舆谋,固未可遽相敬舆也至董晋、窦参、苗晋卿所不敢,相排以相夺者徒邺侯耳。
晋卿卒于代宗永泰初,不及事德宗。至于邺侯宣公之为相,更不及见此。必因宣公曾为晋卿及其诸子辨明诬谤,遂误记为晋卿犹在也。
卷二十六
唐穆宗
李德裕自以门荫起家至其知贡举榜发、而有相将“白日上青天”之誉,迨其贬窜而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之思。
据《新、旧唐书》及唐《摭言》等书,杜悰曾劝李宗闵以德裕知贡举而未果,其所以致“八百孤寒”之感者,则因当国数年,颇为孤寒开登进之路耳。至于相将“白日上青天”之诗作于李逢吉知贡举之时,与德裕无涉。
李逢吉之恶夫人而恶之德裕不与协比正也,而忽引所深恶之牛僧孺于端揆,而睦于僧孺无定情矣。
欧阳晓岑曰:李德裕无引牛僧孺于端揆事篇,内疑有误。
按《通鉴》云:时僧孺与李德裕皆有入相之望,德裕出为浙西观察使八年不迁,以为李逢吉排己引僧孺为相,由是牛李之怨愈深。此言逢吉引僧孺于端揆,非言德裕引僧孺于端揆。船山误会其意,故移逢吉之事于德裕,此检阅之疏也。
卷二十七
唐懿宗
传及僖宗,侯昌业、孟昭图、张道古皆死焉。
据史鉴,张道古在昭宗时官左拾遗,乾宁四年上疏称国家有五危二乱,贬施州司户。据《北梦琐言》,道古后入蜀为王建所害,非死于僖宗时也。周梦渔曰:僖宗杀三谏臣侯昌业、孟昭图、常浚也。张道古乃常浚之误。
唐僖宗
故言乡团保甲者,皆唐僖宗、韦保衡之徒也。
此即上文所言,天下乡村各置弓刀鼓板也。事在僖宗乾符三年正月。其时宰相乃郑畋、卢携、李蔚、崔彦昭等人。若韦保衡已于懿宗咸通十四年十月赐自尽。是岁七月,僖宗即位。其时保衡摄冢宰至九月,即罢相贬官下距置弓刀鼓板之事二载有余。此记忆之误。
卷二十八
五代上
女真之陷汴,张珏、郭药师之使之也。蒙古之灭宋,吕文焕、刘整之使之也。
张珏虽反覆于辽金之间,然降宋之后,因金人索取,宋人斩首送金至陷汴之时。珏死已久,其末路与郭药师、吕文焕、刘整判然不同。此误记赵良嗣之事为珏事也。
卷二十九
五代中
李从珂屏侍臣于便殿,与冯赟、卢文纪密谈而敬瑭速反。
冯赟系离间从珂之人,闵帝时为安从进所杀,未及见从珂即位。《通鉴》叙便殿召对宰相之事,在清泰二年七月。彼时与卢文纪同相者有姚凯、张延朗,无冯赟也。
卷三十
五代下
李升于是而几于道矣,当其时,石敬瑭虽不竞至即令幸胜石氏而北,受契丹之勍敌,东启钱之乘虚南召马殷之争起。
此系论南唐不伐石晋之事,彼时吴越王为钱元瓘,楚王为马希范,镠与殷皆已没矣。
刘崇方挟契丹以入至德光且留不去。
北汉王刘崇挟契丹与周战于高平之时,德光久殁。契丹主乃兀欲也。
宋论
卷六
神宗
王莽进汉宫而言周公。
“宫”当作“公”。进汉公,谓进爵安汉公。彼时即有省安字,而但称汉公者如《杨子法言·孝治篇》云:周公以来,未有汉公之懿也。宋咸注云:汉公王莽也是其证矣。
卷十四
理宗
而贾似道之罪不可胜诛,非但其纳款拖雷而背之召寇也。
拖雷,当作忽必烈。说详卷一《尚书引义》。
卷十五
度宗
夫以韩魏公之公忠而两朝定策引退不遑,岂可望之史贾之流者乎?孝宗嗣而娄寅亮、张焘之赏不行,小人怀惠而天下随倾亦烈矣。
上下文皆言贾似道张定策之功。所谓小人,即指似道。盖以孝宗比例度宗,而以娄寅亮、张焘针对似道绎其词意,不行之下、小人之上当有数句转折,传写者脱去耳。
莲峰志
卷二
沿革
自唐大历,韩子登南岳,望蓝岭挥涕焉。
昌黎生于大历三年,至大历末年,年甫十二岁,其时无登南岳之事。大历当作元和。
卷三
名游
乾道丁亥至洪觉范在峰。
洪觉范即惠洪,一名德洪,系北宋末年僧人。南宋建炎中卒。乾道丁亥上距建炎末年庚戌已三十七年,觉范焉得尚在此?传闻之误。
文敏公讳贞吉。
上文言赵文敏。据《明史》赵贞吉谥文肃,此作文敏,盖传闻异词。《船山明诗选》亦作文肃。
五十自定稿
六言
咏史
堕泪曲江秋燕,白头小范 黄花。变雅三年破斧,续骚一部《怀沙》。
此诗以张曲江秋燕诗比《楚骚》《怀沙》。范希文西征元昊比东山破斧。然黄花晚节香之语,本于韩稚珪。此误记韩事为范事也。
郗鉴生怜逆子,沈充死愧贤孙。桂蠹何伤芳树,兰芽不染浦根。
郗愔乃郗超之父,不知其子之恶。沈劲系沈充之子,不盖其父之愆。此以愔为鉴。鉴,乃愔之父超之子。又以劲为充孙,皆记忆之误。
遣兴诗
直方莫打龟山谱,西席逢迎只蔡京。
据史传及宋人笔记,蔡京家西席劝京荐用杨龟山者,姓张名觷,字柔直,非字直方也。
鼓棹初集
贺新郎 用韵寄题翠涛山居
画骏不临松雪谱,自宝思陵鹰爪。
自注云:翠涛家藏宣和画鹰。宣和系徽宗年号,然徽宗称佑陵,若思陵乃高宗也。
《王船山丛书校勘记》卷二终
《王船山丛书校勘记》终 船山遗书(全1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