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三国5:巨星陨落

第八章 挥泪斩马谡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5:巨星陨落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八章

  挥泪斩马谡

  司马懿抵达长安后,立刻谒见魏帝曹叡,奏道:“臣已将陇西各郡敌军全部肃清,但是蜀军的兵马仍然留在汉中,倘若我军就此罢休,恐怕难以确保大魏的安泰。若陛下再降敕命,臣虽不肖,愿领举国之兵马攻入蜀地,以绝后患。”

  魏帝十分赞同司马懿的意见,但是尚书孙资却竭力规劝:“想当初,太祖武皇帝收服张鲁时,便曾告诫群臣:南郑之地实为天狱,其中五百里斜谷道皆为石穴,非用武之地。陛下倘若打算兴兵涉险,攻入蜀国的话,只怕东吴会乘虚而入。臣以为,我们不如分兵坚守各地,趁机充实国力。待吴蜀两国自行瓦解时,再出兵不迟。”

  魏帝觉得两者的说法都十分有道理,便又问司马懿:“仲达,你怎么看?”

  司马懿并未反对孙资的说法,只是答道:“这么做也未尝不可。”

  于是,魏帝便采纳了孙资的做法,命郭淮、张郃留下镇守长安,又分派诸将镇守魏国各处关口。布置好后,曹叡便摆御驾还幸洛阳去了。

  另一厢,诸葛亮已回到汉中。此番他初尝战败的滋味,觉得十分苦涩,却不得不继续整顿各军,做好退兵之后的工作。

  此时,基本上所有的蜀军部队都已撤回汉中,唯有殿后的赵云、邓芝之军尚未赶回。

  “他们怎么还不回来?”

  诸葛亮惦记他们两人的安危,整日茶饭不思。

  后来,直至全军都安全返回汉中后,赵云、邓芝才平安抵达。这支最后回来的殿后队伍满身征尘,可以想见他们一路历经艰辛和困难。

  诸葛亮听说赵云的队伍回来了,亲自到营外迎接,并赞许道:“赵老将军,听说您让邓芝的队伍先走,自己亲自殿后御敌,才令全军顺利归来。您实在是老而弥坚,堪称表率!您才是我们蜀军之中最了不起的大将啊!”

  诸葛亮当即便要犒赏赵云,命人立刻从库中取出黄金五十斤和绢绸一万匹,但是赵云却坚辞不受,并回绝道:“丞相,此番出兵三军未立寸功,若检讨起来,我等诸将尚是负罪之身。丞相若此时封赏赵某,倒可能被人批评您赏罚不明。请您黄金绢绸暂且收回库中,待到冬季各军有所需要之时,再行分发为好。到时候,各军在严寒之中便能体会到丞相一番情义之暖。”

  诸葛亮听罢,十分感动。他不禁想起先帝刘备一直重用、信任赵云,此人果然是栋梁之材。

  此外,诸葛亮又想起一件亟待解决的难题,那就是该如何处置马谡。

  “请王平过来!”

  有一天,诸葛亮终于以沉重的语气下令,他要正式追问街亭战败之责。

  王平立刻来到诸葛亮帐中,虽然他并不是街亭失利的罪魁祸首,但他作为副将辅佐马谡,有义务将前线的详情陈述清楚。

  “王平,你来将街亭的战况如实说来,不得隐瞒!”

  诸葛亮首先命王平发言。

  王平不敢隐瞒,如实说道:“您在我们去街亭出发前,已经详细指示应该如何布阵,因此末将以为只要按丞相的方法布阵定能万无一失。但是,马谡作为主将,并不听从我这个副将的告诫,不肯按丞相的方法布阵。”

  王平自知今日的审判,后果将关乎军法处置,因此不敢包庇马谡。之后,他继续陈述道:“我们抵达街亭时,马谡不知何故,坚持要上山布阵。我虽然反复劝阻,应按丞相的命令,在要道布阵把守,但是马谡非但不听,反而大怒。无奈之下,我只得自己率领五千人马,在山脚以西十里布阵。后来,当魏国大军攻来之时,这五千人马根本难以抵抗。与此同时,马谡所率的主力部队被敌军围在山上,切断水源,一连数日,士兵断水绝粮之下纷纷投降魏军。末将十分清楚,街亭之地事关整个战局,一旦此处失利,就算魏延、高翔等各部赶来援救也无济于事,丞相可以询问他们了解情况。我自认为从始至终严守丞相的命令,也算得上尽心尽职,这一点我可以对天发誓。”

  “好吧!王平,你且退下!”诸葛亮听完王平之言,又分别请来魏延、高翔了解战况。最后他才下令:“把马谡带来!”

  马谡跪在帐前,神情极为沮丧。

  “马谡!”

  “末将在!”

  “你自幼便饱读兵书,精通战法,才华出众。我惜你之才,也亲自督导。此番命你防守街亭之前,我万般叮嘱还授予布阵之法,为何你不肯听我的命令,反而铸成如此弥天大错?”

  “我错了……”

  “你休得多言!那街亭乃是我军的咽喉要冲。你临行之前我再三告诫,哪怕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坚守此地,不得有误,是也不是?”

  “我……无颜见人。”

  “马谡啊马谡!你乳臭未干,却如此狂妄自大!我本以为你已长大成人,却没想到你竟如此不堪重用!”

  马谡见诸葛亮如此怅然长叹,不禁又恢复到平日恃宠而骄的态度。他涨红了脸大叫道:“是不是那个王平胡说八道?当时魏军人多势众,无论派何人驻守街亭,都难以抵挡!”

  “你还不住口!”诸葛亮狠狠瞪着马谡,厉声叱道,“你休怪王平!他英勇奋战,与你的败北有天壤之别。他在山脚构筑小寨,在我军全线溃败之后,仍能保持实力,令敌人不敢造次。正因有他这一军的策应,其他的蜀军才不至于全军覆没。而你呢?你不仅不肯听我的命令,也不肯听副将的劝谏,只知道一意孤行,居然要在山上布阵。你简直是愚蠢至极!”

  “可是,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难道兵书错了吗?”

  “你实在是个蠢材!”诸葛亮气得浑身颤抖,直欲捂住双耳,“你这个奴才!你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我如今对你再也无话可讲。马谡,在你死之后,我会为你照顾遗族。我要……你……我只能将你斩了!”

  说罢,诸葛亮便别过脸去,对一旁的武士下令:

  “将马谡拖出帐外,立刻处斩,将其正法!”

  马谡听到此言,浑身一抖,放声大哭:“丞相!丞相!马谡知错了!您今日斩我,可以明大义,我死而无憾!”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诸葛亮听到马谡此言,也忍不住淌下热泪。

  而帐中武士却毫不容情,他们得令后便立刻将马谡从地上拉起,押至辕门之外,便要处斩。

  “刀下留人!”

  这时忽听一人高喊,原来是刚从成都赶来的使者蒋琬。蒋琬刚刚抵达,便见到马谡被押到辕门外斩首,他连忙喝止武士,冲入营中规劝道:“丞相!请刀下留人啊!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若是将马谡这样的能人处斩,岂不是对国家有失?”

  “蒋琬,你竟然为马谡求情,我却实在没想到。治天下者,更需要法度严明。如今四海纷争,纲纪紊乱,正是亟待推行法度之时,否则何以正世?你在求情之前,不妨想清楚。”

  “我只是觉得,马谡实在是个人才,将他斩首未免可惜啊!”

  “马谡确实是一个人才,但其罪不可恕,倘若今日我徇私枉法,并不杀他,恐怕才是一条大罪。我确实怜惜马谡之才,但却不得不杀他!传我的命令,立刻将马谡斩首,不得有误!”

  诸葛亮又派左右到辕门外,督促行刑。于是,马谡被立刻处斩,首级被送入帐中检验。诸葛亮一见之下,不禁以袖掩面,倒地痛哭。

  “只怪我当初用人不慎!这都是孔明之错啊!”

  时为蜀国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夏五月,马谡年仅三十九岁。

  之后,马谡的首级被送到蜀军各阵示众,诸葛亮同时重申严肃军纪。

  马谡的首级示众后,诸葛亮命人将他的首级与躯干缝合起来,加以厚葬,其遗族也得到善待。但是,马谡之死一直久久郁结于诸葛亮心中,他总认为是自己派马谡去守街亭的,每每想到他,便难以释怀。

  “其罪在我!”

  每当诸葛亮想到蜀国的情势危急,自己难以完成先帝的遗托,便觉得责任重大。他一方面为马谡之死而心如刀割,另一方面又觉得未完成皇上之命而自责得欲死不能。在百般为难之下,诸葛亮写就一封奏表,托蒋琬捎回成都,代呈蜀帝。

  在诸葛亮的奏表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他首先向皇上认错,承认此次征讨魏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用人不当。同时,他也认为是由于自己才令蜀国遭到巨大的打击,消耗了大量的军事资源,向皇上告罪。他在奏表中写道:

  臣亮位居三军之首,因此不能由他人代为加罪责罚。自请官贬三等,请皇上收回丞相之职,乞留亮一命,以报国恩!

  蜀帝得知远征军大败的消息后,非常痛心。待他读完诸葛亮的奏表,更是烦恼。考虑再三,便派敕使回复:“丞相乃是国之重臣,纵然有失,岂能随意贬斥?请您留任原职,继续鼓舞士气,治理国家为盼。”

  诸葛亮答奏道:“臣已将马谡斩首,以表严肃军纪之心。倘若不治臣的罪,如此暧昧不清,臣今后便难以肃正军纪、治理国政。还望陛下准奏。”

  蜀帝见诸葛亮执意坚持,只得遵照他的意愿,将丞相一职革去。将诸葛亮改任右将军,依旧总督兵马,诸葛亮这才恭谨领命。

  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若是遭遇国难,难免士气低迷,民心涣散。但是,蜀国在与魏国对战中虽然战败,但士气反而更加高涨,全国上下都燃起了同仇敌忾的斗志。

  “蜀国绝不服输!”

  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更以他的死警醒了蜀国民众。

  后人在《襄阳记》中记载道:“……时二十万兵闻此皆垂泣。”

  一般的败军总会呈现涣散的情形,但正是由于诸葛亮此举,整肃了军纪。再加上诸葛亮自请贬官,自担责任,更让全军将士激情澎湃:“这败仗是全军打的,为何只治丞相一人之罪?魏国之仇,我们来日定要加倍奉还!”

  因此,马谡之死,没有枉费。

  另外,诸葛亮又继续按照战功犒赏众将。除已犒赏老将军赵云之外,还因王平在街亭之战中严守军令,特提拔为参军。

  一日,费祎作为敕使来到汉中。他安慰诸葛亮道:“听说有大批西城县的百姓,因仰慕阁下的贤德,特意远迁至汉中。咱们蜀国民众闻讯,都感到十分高兴啊!”

  诸葛亮闻言,却并不感到高兴,反而痛心地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您如此说法,倒显得我蜀国的国威尚不足了。”

  “请您不要多虑了。听说您还收了一员大将,名叫姜维。皇上也替您感到骄傲。”

  “我不过得到一个姜维罢了,却无法弥补街亭大败的事实。此番伐魏之战,还折损了蜀国的大批将士,我实在于心有愧啊!”

  诸葛亮在战后一直对自己充满责备,在旁人眼里,他对自己的批评过于苛责了。

  还有一次,有人问诸葛亮:“阁下有神机妙算之才,您想必已经做好再次出兵伐魏的打算了吧?您若再度出兵,定能报前次之仇!”

  “不!时机未到!”诸葛亮却摇头道,“带兵打仗并非仅靠计谋便能够取胜。另外,上次我军对魏国的大战中,虽然我军的兵力远胜对方,却依旧大败,由此可见,能否取胜并不在于计谋的高低和兵力的多寡。”

  之后,诸葛亮又闭目沉思了片刻,才继续说道:“因此,若想在大战之中取胜,与其增加兵力,不如精减人员,加强训练。另外,尤其需要整肃军纪。如果我有不当之处,请大家一定要直言相告,这才是真正的忠君忠国之道。如果能做到这些,我相信我军定能战胜魏国,一雪前耻。”

  后来,汉中的军民得知了诸葛亮的这些言论,大家都深受感动,并时时自勉。一时之间,蜀国上下皆修心练武,只盼能战胜魏国,东山再起。

  诸葛亮也抱有再度卷土重来的信念,因此他一直留在汉中,孜孜不倦地做好各项准备。

  蜀国军民皆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更加勉励自己奋发图强。因此,蜀国的士气不仅没有萎靡不振,反而更加旺盛。真正的失败并非对魏军的一时战败,而是自己内心认输。如今蜀国上下万众一心,国家便重新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国5:巨星陨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