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十常侍之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三章
十常侍之乱
“刘先生!请留步!刘先生!”
某日,刘备因故进城要去朱儁府邸登门求见,路过禁门附近时听到有人召唤。
刘备回头一看,原来是郎中张钧。张钧此刻似乎正要入宫。他乘坐随从抬的轿子,一见果然是刘备,于是停轿下来。
“我听到有人招呼,原来是张钧先生!”刘备连忙施礼。
此人曾随同陷害卢植的黄门左丰等人,赴颍川担任督军,巡视战场。他于那时结识刘备,两人还曾共谈国事抱负。因此刘备在此偶遇张钧,颇为高兴:“张先生别来无恙。刘某没想到能在此与先生相见,实感安慰!”
张钧见刘备孤身一人,未带随从,而且身上还穿着过去那套讨贼征袍,形影萧索。他十分不解,问起刘备的情况:“刘先生现在哪里高就?官拜何职?怎么看起来清减了不少?”
刘备对他并不隐瞒,他将自己的情况据实以告。他说义军队伍虽然屡立战功,但自己并无官职,属下兵卒仍为私兵,未曾予以收编。如今三军将士凯旋,而义军却被下令不许入城。此时秋凉风紧,将士们暂无犒赏也就罢了,但分不到一件军衣过冬,实在难挨。刘备今天携带请愿书,打算拜访朱儁,请他开恩,分拨些军服军粮,让城外的兵士们勉强挨过寒冬。
“竟有此事!”张钧闻言,十分诧异,“刘先生,那你至今尚未封官,也未得到朝廷赏赐么?”
“确有此事。官府一直通知我们要静候消息,暂驻城外。可这寒冬将至,将士们衣衫单薄,我无奈之下,只得进城走动,替兵卒们讨棉衣过冬。”
“我听说皇甫嵩将军因军功显赫,立即官拜冀州太守。朱儁将军凯旋回都后也官封车骑将军,拜河南尹。那位吴郡孙坚,也因其在朝内有人,被封为别部司马。若是论军功的话,刘先生完全不在孙坚之下啊。或者说,此次剿灭黄匪的战事中,义军的表现最为优良,对朝廷最为忠义,军功应该是最大的才是!”
“……”
刘备闻言不答,面露忧郁。他一直遵从皇命,奋战杀敌,如今却沦落如此下场,不免心生不平。此番张钧说到他的痛处,他只得咬紧双唇,心中愁苦。
“嗯,我明白了!”张钧一思之下,便了然于胸,他对刘备说道,“刘先生这样的境遇我能体会。即使王师扫荡了地方乱贼,但是只要朝廷之上的社稷之鼠一日不除,则难保四海之内的长治久安。如今这朝中之内,不仅赏罚不公,还有很多可恼可叹之事。刘先生敬请放心,我会将你的情况奏禀于皇上的。这皇恩浩荡,可能不久而至。请你少安毋躁,耐心等待!”
郎中张钧将刘备好生安慰了一番,匆匆别过,入宫觐圣去了。
张钧面圣之时,难得皇帝身边并无闲人。
灵帝端坐龙椅,请张钧回话:“张郎中,你说有要事禀告,朕已经屏退近侍内臣。你有话但讲无妨。”
张钧跪于阶下,奏请皇上:“吾皇圣明,微臣张钧今日斗胆,有一事相奏,唯恐龙心不悦,微臣先行请罪,望陛下容禀。”
“但讲无妨。”
“微臣所奏之事,有关君侧的十常侍。”
一听到有关十常侍,皇帝面色有变,目光移到旁处。
张钧心中明白,皇帝不喜听到有关十常侍之事。但他坚信如实禀告方为忠君之道,于是冒死进言。
“皇上圣明,应该对十常侍的所作所为早有察觉。现在黄巾逆贼之乱已平,天下太平。与此之时,正是清扫君侧,整肃朝纲之良机。待朝堂之上的为乱之人被除,天下百姓才能真正消除忧患,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张郎中啊,你为何今日忽然要参十常侍之事呢?”
“皇上容禀。这十常侍紊乱朝政,使得皇上圣德蒙尘。此等乱状,已非一日。微臣深为忧虑,天下百姓也怨声载道!”
“天下百姓怨声载道?”
“正是!此次平定黄巾之乱的奖惩之事,十常侍也私心安排。倘若无功,只要行贿也可加官晋爵,而真正有功之臣,却因不向他们行贿而不得赏赐,甚至反遭贬官。”
皇帝闻言,脸色阴沉,却始终缄默不语。
这所谓十常侍,实际就是十个宦官近侍。民间称他们为宦官阉党。他们把持了君侧大权,在后宫也有庞大的影响力。这十个人以议郎张让、议郎赵忠、议郎段珪和议郎夏恽等人为中心,抱团制约朝政。所谓议郎,职为可以参议。如今所有朝中政事,甚至枢密大事都需经此十人的裁决。如今皇帝尚幼,这十名老宦官诡计多端,势力庞大,以致朝廷的恶政不绝。
灵帝尚处年幼,他即使察觉恶弊,也无能力应付。因此他虽然被张钧苦谏的热诚所动,却难以立刻做出答复,只得将目光投向宫外,避而不答。
“微臣恭请皇上明察!此时正为良机,请陛下决断!”
张钧满怀忠良,泪洒衣襟。他不断进谏,甚至跪行至龙椅之前,扯住皇帝的龙袍哭诉起来。皇帝颇为矛盾,他问张钧:“张郎中,你倒叫朕如何是好?”
张钧趁机进谏:“请皇上下旨,将十常侍押下大牢,斩首于南郊。再将其罪状公诸天下,昭告百姓。此举一出,必能安定人心。”
正在此时,从龙椅背后的帐中传来一声断喝:“竖子住口!我们倒先要砍了你的头才是!”
只见从龙椅之后冲出十名常侍,他们个个怒发冲冠,对张钧怒目而视,包围过来。
张钧见状大惊失色,竟昏然倒地。
太医奉命抢救张钧,但张钧服下太医之药后,一觉不醒,一命呜呼。
张钧此番冒死进谏,原本凶多吉少。他若不是当场毙命,此番进谏之言被十常侍得知之后,也难保性命。
经过此番变故,十常侍也格外留意:“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又有此等愚忠之人,扰乱皇上圣听。”
他们不仅加强了皇帝周围的戒备,也更加严密地把控内政朝政。
不过,经过张钧的谏言,皇帝也了解到有很多有功之臣未获封赏,处境艰苦,心怀不平。于是下旨,特意重新调查战功赏罚情况,以便进行再次封赏。
十常侍鉴于张钧所奏,对再次封赏之事未加阻拦。他们借机粉饰辞令,将此次封赏又变成自己的功劳。这次补充封赏的众人之中,也加上了刘备。他被封为中山府安喜县尉(今河北省定州市)之职。
这个所谓的县尉,实际相当于乡间的警察局长。既然出自皇命,刘备谢恩之后,即携关羽、张飞走马上任去了。
由于是异地就职,刘备并不能将所率义军将士全部带走。于是,刘备请求洛阳的军府收编他的五百位义军士卒,自己仅率二十人随员赴任。
于是,刘备在任地度过了那年的冬天。
自刘备任职以来,过了仅仅四个月,当地的治安情况就大为好转。不仅盗匪之徒销声匿迹,良民百姓也安于德政,县中太平。
“二弟、三弟,你们才干卓越,可能对现如今的官职境遇并不满意。但我们现在应该安于现状,勤政为民,等候时机才是啊!”
刘备时常安慰两位义弟,其实这些话也是他说给自己宽心听的。而且自上任以来,刘备从未将二人视为属下官吏,反而经常同卧而寝,同甘共苦。
不久,春回大地,新芽初发。此时传来敕令:“天子钦差将来此地巡视。”
皇上有诏曰:
朕闻自平定黄巾之乱后,有虚报军功者,依靠朝廷内戚,私授官爵。又有谎称军功者,在地方州郡恣意妄为。此番严查,此风必止。
此敕令来得很快,刚刚宣了圣旨,督邮就已经抵达安喜县城。
刘备闻讯,立刻率关羽和张飞,迎接督邮。见钦差如见圣上,因此众人拜倒于地,以臣子之礼迎接。
那位督邮大人威风凛凛,他端坐马上,悠悠问道:“这里就是安喜县吗?好一个穷乡僻壤的乡下地方!这里连个像样的县城都没有吗?我问你,县衙在哪?赶快把此地县尉给我叫来!速带我们去客栈歇息。”
他目中无人地四处环视。
关羽和张飞一望便知,这位趾高气扬的督邮,也不是个善茬。他肯定又拿官职压人。他们强压怒火,跟随钦差队伍来到县衙。
很快,刘备更换官服,来到督邮面前请安。
督邮大人令一众随员分立左右,自己则居中坐在堂上,一副居高而傲的样子。
“你是干什么的啊?”督邮故意端着架子,居高临下地明知故问。
“我乃此地的县尉刘备刘玄德。迎驾来迟,请督邮大人恕罪!”刘备上前施礼。
“哦!你就是这儿的县尉啊。我们一路到此,沿路总有衣衫褴褛的百姓靠近车马,指指点点,猥琐不堪。你们到底是怎么安排的?沿路疏于管理,是不是平日就是如此松懈不堪?你们应该沿途接待,让百姓知道皇威浩大才是。”
“遵命。”
“我们歇息的客栈都准备好了吗?”
“乡下条件有限,难免招待不周,还望督邮大人见谅。”
“你们可得准备好了啊。我们最是讲究卫生,注重饮食。虽说乡下这种土地方条件有限,但我们正要看看你们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尽心尽力地招待我们。”
督邮此话其实话中有话,这一点刘备却不能理解。他只道督邮大人是奉旨而来,巡视各地,自然别无他念,诚心诚意地接待。
刘备刚想退下,又听督邮发问:“我说县尉刘备啊,你是本地出身,还是从别处调来上任的?”
“回督邮大人的话,在下本是涿县人氏,家中为中山靖王之后。只因率领义军,参与剿匪略有小功,才被封为县尉,来上任时间不久。”
“岂有此理!”刘备话音未落,督邮突然高声斥责,“好你个小小县尉,竟敢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你好大的胆子!此番皇上特命我们巡察各地,就是因为听说有人谎报军功,狂妄自大,依仗官威,横行霸道。你这安喜县的小小县尉,居然还敢冒充汉室宗亲,欺瞒百姓!实在可恶!我要立即禀告皇上,看怎么处置你们这种狂妄之徒。还不速速退下!”
“大人容禀!”
“速速退下!”
刘备本欲辩解,但只怕多说无益,便不再多言,施礼退下。他心中暗忖:“究竟这是为何?”
刘备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悄悄请来一位督邮的随员,到房间一叙,私下打听为何敕使如此大怒。
随员说得坦白:“你这县尉,要识时务啊!今天初见督邮之时,就该奉上金银财宝,权当孝敬。更要对我们这些当随员的,上下打点一番。这你都不懂,还要我来教你么?督邮大人刚才不是说了嘛,我们要看你们是如何孝敬我们的,看你们的诚意啦。”
刘备哑然无语,只得先行回到住所。
回到住所,刘备仍然闷闷不乐。
“百姓贫寒,赋税深重,县吏又怎么能剥削他们的血汗钱,去贿赂巡察敕使和他们的随从?若要置办金银珠宝,奉上贿赂,必定要搜刮民脂民膏。没想到其他县吏居然能做出如此下作之事!”刘备只得长叹一声。
第二天,督邮见刘备仍没奉上礼物,立刻叫县中小吏:“那县尉刘备居然胆大包天,竟以汉室后人自居。我听此处百姓传言,刘备还常常抱怨,嫌皇室不公。我这就要立刻上本奏禀皇上,我命你赶紧起草诉状。”
县里小吏其实对刘备十分敬重,也想不出他有何罪过。只是被督邮吓得浑身颤抖,不敢应答。
督邮见他不应,又威胁道:“你胆敢不写诉状,我就治你同罪!”
县里小吏迫不得已,只得按督邮所说,写了一纸诉状,编造了许多刘备莫须有的罪名。督邮下令将此诉状急送洛阳,就等着皇上下旨,严惩刘备。
“这日子过得没劲透了!”
一连好几天,张飞都一个人躲着喝闷酒。他这么酗酒要是让两位哥哥知道了,一定责罚于他。但看刘备和关羽这两天的脸色也很阴郁,于是他干脆躲起来喝个痛快。
酒酣饭饱,张飞满面通红地爬上马背,随意溜达。路过的百姓认得他是县上小吏,都客气地点头行礼。而张飞迷迷糊糊地打着瞌睡,在马背上晃晃悠悠的,仿佛一不留神就能掉下来。
“我说!马儿啊马儿,你要驮着我去哪儿啊?”
张飞忽然一个激灵睁开眼睛,有些茫然不知身在何处。他拍着马脖子随意问道。而马儿自然不会回答,只是咔嗒、咔嗒地迈着步子,一路向前。
“咦?这是怎么回事儿?”
张飞这才发现原来已经来到县衙门前,七八十个老百姓聚集在县衙门口。他们都跪在地上,不住磕头,嘴里不知道在嚷嚷什么。
张飞一偏身就下了马,大声问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有何冤屈要来县衙哭诉啊?”
“张大人,你难道还不知道吗?那个巡察的敕使命令县里小吏写了诉状,早就派人送到都城去啦!”
“什么诉状?”
“那个敕使命县吏参了刘备大人一本,说他欺压百姓,榨取赋税,中饱私囊什么的。听说编造了二十多项罪状,已经送往京师洛阳。皇上要是看到这个胡编乱造的诉状,一定会降罪给刘大人啊!我们仰慕刘大人,视他为百姓父母,因此大家商量着到这里来向敕使求情。没想到我们刚到就被小吏们打了出来,如今这县衙大门也关上了。我们这是无奈之下,才在这里长跪不起,求见敕使大人啊!”
张飞听罢,怒气满怀。他紧紧地拧起眉毛,豹眼圆睁,狠狠瞪向紧闭的大门。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