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淯水之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八章
淯水之红
第二天一早,就有属下到贾诩那里密告道:“军师,您听说了昨夜之事吗?”
“你是说曹操吗?”
“正是!”
“哦,我听说他突然撤出宛城里的住处,搬到城外住了。”
“小人所说的并非此事。”
“那是何事?”
“唉,让我怎么说呢,怪不好意思的。”
部下小声将昨夜曹操召来邹氏夫人,到房中留宿一夜的事情说了一番。
贾诩听后,立刻赶往主公张绣的住所。
张绣听到此事之后,立刻心生不悦。他当着贾诩的面,大声咒骂,以解心中郁闷。
“那曹操竟然做出如此下作之事,真是岂有此理!他傲慢自负,但也总该有个分寸。我今日受到奇耻大辱,再也不能屈服于曹操了!”
贾诩为了不刺激张绣,只是静静回答:“那是自然。只不过此事不宜大肆宣扬,毕竟男女之事,旁人不便多言。”
“可邹氏是我的婶娘啊!”
“请将军少安毋躁,我自有办法,让曹操付出代价的!”
于是,贾诩支开闲杂人等,与张绣密谈计谋。
第二天,张绣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来到城外曹操的营中。他对曹操抱怨起来:“曹丞相,我如今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张某无能啊,百姓也不服我这城主,近来城中秩序日益松懈。而我的手下将士更是纷纷四散而去。叫我该如何是好呢?”
曹操闻言露出一丝微笑,似乎认同他确实无能。
“这种小事,何难之有?你只需在四处城门安插哨卡,再派督军在城内巡查。若有士兵偷偷逃走,抓到便以军法处置,立即斩首。只要严加戒备,处理这些不费吹灰之力。”
“丞相所言极是,张某亦有此想法,只不过身为降军,我不便擅自调动原班兵马。还需丞相恩准才是。”
“你想得太过谨慎了。若你自己无法严正军纪,也会给我军带来麻烦的。你自去处理就是!”
张绣闻言,心中暗喜。曹操准他调兵,这正中他的下怀。但他表面不动声色,回到城中后,立刻召来贾诩,暗中相告。
贾诩点头道:“请将军将胡车儿唤来,我自会吩咐他如何行事。”
胡车儿乃是张绣军中第一猛将。他的须发赤红,面貌如鹫。此人乃是一个奇人,据称他可背负五百斤,一日飞驰七百里。
“胡车儿,我来问你!若你和曹操身边的典韦交手,有没有赢的把握?”
贾诩问道,而胡车儿闻言却十分惶恐,他摇了摇头。
“我在这世上谁都不怕,唯独这典韦,我却战他不过!”
“可是,若不先除掉典韦,则杀不了曹操。”
“不过我倒有个法子。那典韦生性好酒,我若想办法把他灌醉,再假意扶他回营,便能混入曹操的大营之中。”
“嗯,此计甚妙!我亦想到若是灌醉了典韦,便可趁机夺戟。若是他赤手空拳而战,想必你是可以战胜于他的。”
“若是这样,我自然能胜!”
胡车儿咧开大嘴笑了起来,露出满口大牙。
典韦总是站在曹操的帐外守护。他瞪大双眼,从不放松,仿佛庙门口的门神一样。
“啊!今日有些困乏。”
这一天闲来无事,典韦在帐外伸了个懒腰,看着翻飞的蝴蝶打个了哈欠。
“看来夏天快到了。”
他百般无聊,在原地来回踱步。手中拎的长戟在此次远征中尚未染血,他不免为之惋惜。
想当初,曹操在兖州起事,广募四方勇士。而典韦应檄而来,投靠在曹操的旗下。他在操练场上施展了一身怪力,被曹操评价为“宛如当代的恶来”。因此有人叫他典韦,也有人称他恶来。
不过,这样天生神力的恶来典韦,如今却整日像看门狗一样守卫,难免会懒散。
“哎!你往哪里走呢?”
典韦忽见有一名士兵跑过来,在走廊边上探头探脑的。于是他大声呵斥一声,以解无聊。
那个士兵吓得立刻跪拜下来,拿出一封书信,问道:“您就是典韦大人吗?”
“是我啊!什么事?”
“我是张绣将军派来送信给您的。”
“哦?张绣送信给我?他要干什么啊?”
典韦展信一看,是张绣给他的一份请柬。上面写着:为解将军寨中无聊,张某特备薄酒,请将军于明天傍晚来城中一聚。
“嗯!我倒是好久没有喝顿大酒了。”
典韦心中暗喜。他算着明天下午没有轮值,于是满口答应下来。他让士兵转告张绣,明日必然赴约。
到了第二天傍晚,典韦就进城赴约。他与张绣一直痛饮到二更时分,才告辞而去。当时他已经烂醉如泥,步履踉跄。
“张将军吩咐我务必将您送回去,请靠着我前行吧。”
上来一个士兵将他架起,动作显得十分亲密。
“哦?你不是昨日来送信之人嘛!”
“典韦将军今天喝得真是尽兴!”
“那是自然!我今天喝了整整一斗酒啊!哈哈哈!现在我满肚子都是酒!”
“那您还要再喝一些吗?”
“不行啦!今天喝得不少啦!不过我说,我也算个大个子的人了,你竟然也这么高,跟我差不多呢!”
“将军!您别这么紧紧勒住我的脖子啊!我都走不动路啦!”
“你这人怎么长得这么奇怪?胡子和头发都是红色的。”
“将军,您不要摸我的脸了。”
“你长得好像个鬼一样,真是太少见了。”
“将军,咱们到了,你的大帐就在那边。”
“哦?我们这么快就走到了?”
典韦在走近曹操大帐时,忍不住紧张了一下。不过距离他明日当值的时辰还有一段时间,于是他一钻进自己的帐内,倒头便睡。
“典将军,您小心着凉。那我走啦。”
典韦一躺下便鼾声大作,将他送回来的士兵使劲摇晃他的身体,但典韦毫无反应。
“哼!睡熟了就好办了!”
这位赤发红须的士兵退出帐外,典韦的大戟不知何时已在他手中。
今晚,曹操又与邹氏夫人共饮美酒取乐。
他忽然放下酒杯,侧耳倾听。
“哪里传来的马蹄声?”
曹操立刻派侍臣前去查看,侍臣不多时回来报告道:“是张绣的队伍,他们为防止有士兵逃走,正在巡逻。”
“哦。”
曹操闻言放心下来。
到了二更时分,只听得中军帐外响起嘈杂的喊声。
“出什么事了?快去看看!”
侍臣连忙前去打探,之后回来复命道:“好像是因为士兵不慎,火把将装运粮草的马车点燃了。大家正在灭火,很快就能扑灭。丞相不用担心。”
“哦,很快能扑灭是吧。”
过了不久,大帐的窗缝之中映出一道红色火光。曹操原本泰然自若,此时也难免吃惊。他连忙推开窗户,才发现大营之中早已燃起滚滚黑烟。呐喊声声,人影攒动。
“典韦!典韦在哪里?”
曹操立刻大声呼唤,可典韦却迟迟不来。
“大事不妙!”
曹操慌忙套上铠甲。
那厢帐中,典韦正在呼呼大睡,不省人事。直到滚滚黑烟将他呛醒,他才赶紧翻身起床。可为时已晚。
只见曹营之中四处火光冲天,他的耳畔又传来阵阵喊杀之声,以及战鼓雷鸣。典韦立刻明白,一定是张绣起兵背叛了曹操。
“糟糕!我的大戟怎么找不见了?”
典韦在帐中上下摸索半天,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自己的兵器。
因天气炎热,他刚才半裸而睡,如今情急之下哪有时间披盔戴甲,只得半裸着身体冲到帐外。
“典韦在那里!那就是恶来!”
一见典韦现身,敌军的步兵士兵立刻四散奔逃。
典韦一把抢过一柄腰刀,随意劈砍,冲入敌阵。
他仅凭一人一刀就夺回了一处寨门。但此时,却冲来一队手持长枪的骑兵,他们驱驰马匹,将步兵替下。
典韦毫不畏惧,他一共斩杀了二十多名敌军的步兵和骑兵。手上的刀被砍断了就去抢来一把枪,枪扎钝了就随手丢掉。后来他干脆两手各抓一个敌兵,打着转将他们扔向敌军,以作武器。
见典韦如此善战,敌军再也不敢靠近,而改为远远围着射箭。一时之间,万箭齐发,齐齐瞄准半裸的典韦。
尽管如此,典韦依然如一尊门神一样,稳稳地屹立在寨门正中。过了好半天,敌军才探头探脑地走上前去,这才发现典韦身上早已插满箭矢,双目瞪天,气绝而亡了。
而在典韦奋力杀敌之时,曹操则暗道:“我命不当绝于今夜!”
于是他跨上战马,夺路而逃。
曹操一声不响地偷偷逃跑,敌我双方都无人发觉。唯有随身伺候的侄儿曹安民一人,赤脚跟在后面。
不多时,敌军就发现曹操逃跑了,于是立刻奋力追赶,不断在他身后放箭阻拦。
曹操的坐骑中了三箭,左肘也被箭射穿了。
徒步逃跑的曹安民没能逃过追兵。他被敌军抓获,最后被折磨致死。
曹操不断鞭打战马,冲到淯水河边之时,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当他奋力冲过河流,正要登岸之时,冷不防射来一箭,正中马眼。战马一声悲鸣,重重倒地。
此时天色漆黑,淯水也显得黑漆漆一片。若是在白天,就能看出河水早已被鲜血染得通红。
曹操如今浑身浴血,他的战马也倒在血泊之中,难以站立。
曹军已经四散奔逃,逃至淯水河边之时,几乎都被敌军追上,砍倒在河岸之上。
曹操只得抛下战马,一人挣扎着爬到岸边。
忽然,黑暗之中响起曹昂的声音:“父亲,是你吗?”
曹昂乃是曹操的长子。他被一群武将保护,历经磨难才逃到此处。
“请父亲上马!”
曹昂立刻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自己则徒步而行。
“啊!我居然能在此处遇到你!真是天助我也!”
曹操一见儿子,大喜过望。他立刻跨上马背,飞驰而去。而曹昂在他身后徒步而奔,尚未跑出百步就被敌军乱箭射死。
曹昂在临死前还大声呼叫:“父亲!你不要管我!赶快逃走!只要你能保住性命,就能替儿子报仇雪恨。你快跑啊!”
曹操心痛不已,懊悔难当。他狠狠地用拳头捶打自己的头,哀号道:“曹某能有曹昂这样的儿子,是我做父亲的福气。可如今他却因我而死,让我何其烦恼!如今我远征在外,只顾怀抱美人,却怠慢了寨中事务,真是可恼啊!如今曹昂竟替我受死,都是我害了他!儿啊儿啊!请原谅你这无能的父亲吧!”
曹操奔回去,抱起曹昂的尸体放在鞍侧,彻夜奔逃。
几天之后,曹军之中逃散的残兵败将才得知曹操无事的消息。他们又慢慢集合起来,围绕在曹操身旁。
正在此时,又有兵士从青州而来,带来坏消息:“于禁谋反,将丞相在青州的兵马夺去。”
青州乃是曹操的股肱之臣夏侯惇的领地,于禁则是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
“于禁趁老夫落难之时,竟然图谋叛乱。是可忍,孰不可忍!”
曹操勃然大怒,立刻率兵征讨于禁。
于禁原本作为前军,负责攻打张绣的一翼。他早已布置好了阵地,此番听说曹操亲自率兵而来,并不慌张。他命令道:“深挖战壕,巩固防备!”
于禁的属下发现此举非比寻常,于是进谏道:“于将军,您为何不向曹丞相阐明事实?如今因那青州士卒进了谗言,才令丞相大怒,带兵来袭。若您执意抵抗的话,不就真的如他所言,变成了叛军么?将军不妨立刻差人,对曹丞相禀明实情,如此可好?”
“不妥!此时哪有时间辩驳!”
于禁执意坚守,不肯变阵。
后来,张绣先率兵攻到于禁的阵地,但由于于禁准备充分,有条不紊,防备有力,最终击退了张绣。
战事暂时停歇之后,于禁登门拜访曹操,并当面禀明真实的情况。他解释道:“青州之军捏造事实,陷害于我。原本是他们趁乱打劫,于禁才前去征讨,结果被他们怀恨在心,这才来到丞相面前造谣生事。”
“既然如此,为何你不事先讲明,而要和我派去的军队对抗呢?”
曹操忍不住质问于禁,而于禁坦坦荡荡地回答道:
“若于某只顾撇清自己,保我一人的身家性命,则容易将心思放在此事之上,又何以抵御张绣之袭?于某认为,既然是自家营中之事,若有误解,之后解开也就罢了。”
于禁回答之时,曹操一直默默审视着他的脸。待于禁解释清楚后,曹操点头说道:“很好!我已听明白了。曹某之前曾对你有所怀疑,现在也统统打消了。”
说罢,曹操紧紧握住于禁的手,对他的言行夸赞不绝。
“你能做到公私分明,临危不乱,非常难得。尤其在我大兵压境之时,仍能抛开个人得失,不顾他人谣言诽谤,坚守阵地,击退敌军。这点更是难能可贵!毋庸置疑,你是一名真正的将帅之才!”
曹操为表彰其功,封于禁为益寿亭侯,并当场赐他一套金器,作为奖赏。
另外,曹操严惩了诽谤于禁的青州士兵,并训斥其主将夏侯惇督导不力之责。
曹操此次远征遭遇大败,险些丧命。但他恢复到三军统帅之位时,立刻能重拾自信,赏罚分明,严整军纪,毫不手软。
待处理完论功行赏,因罪施罚之事后,曹操又架起祭坛,以告慰战死之士的英灵。
曹操在全军祭拜之前,登上香烟缭绕的祭坛。他举起三支香,眼含热泪地说道:“典韦!请受我曹某一拜!”
曹操在祭坛前闭目沉思良久,仍不忍离去。然后他转身面对三军将士,说道:“我曹某人此次远征痛失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但我最为心痛的是失去了爱将典韦。他平日对我忠心耿耿,一直奋战,杀敌至死。每当我想起典韦已死,就难免伤怀啊。”
说话之间,曹操更是潸然泪下。
全军将士肃然而立,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禁为曹操的一片表白而深深打动。大家都觉得,若能为曹丞相奋战杀敌,真是死而无憾!将士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平时要更加效忠丞相,为丞相分忧。
曹操此番战败而归,但是他却利用这个机会,重新收拢军心。他此举效果甚佳。这就是曹操的能力,他总能将情势扭转到对自己有利的局面,甚至在逆境中争取进步。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当回顾曹操的人生时就会发现,每逢处于逆境之际,便是曹操进步之时。
曹操收兵回到许昌之后,徐州的吕布派人给他送来一名俘虏。
使者是老大人陈珪的儿子陈登,而俘虏则是袁术的属下韩胤。
“曹丞相,您想必已经知道,韩胤奉袁术的命令,前往徐州做媒。而吕布将军因受丞相之恩,被朝廷赐为平东将军,因此身怀感激之情。于是吕将军决定撕毁与袁家通婚的前约。而且,吕将军希望与您更加增进亲密往来,于是命在下将韩胤押来都城,以示诚意。”
陈登一通鼓舌,将自己的使命道出。
曹操闻言大悦,他立刻表示:“若曹某能与吕将军永结亲善,则于双方皆有利,更是我之大幸啊!”
他当即下令将韩胤斩首。刑吏立刻将韩胤拉到街上,将他斩首示众。
当晚,曹操在府中设宴,为使者陈登接风洗尘。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