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九章

  流萤彷徨

  何进的幕僚——中军校尉袁绍怀抱何进的首级,怒瞪着青琐门,暗将钢牙咬碎:“你们欺人太甚!”

  另一位何进部下,吴匡也怒发冲冠,骂道:“这是你们自作自受!”

  于是他们下令火烧宫门,又率五百精兵闯入大内。

  “杀死十常侍!”

  “烧死那帮宦官!”

  转瞬之间,愤怒的士兵们攻占了整个皇宫。刚刚太平几日的洛阳皇城又似被一阵旋风所席卷,充斥着火焰、黑烟,以及无数人的哀号和流箭呼啸之声。

  “太监纳命来!”

  “杀的就是你!”

  将士们发现一个宦官模样的人,就立刻当场处死。反正这些士兵并不认得十常侍的面容,于是所有无须男子,或女气的内官都难逃一死。这些人一旦被发现,就会被愤怒的将士们立斩于当场。

  十常侍中的赵忠和郭胜逃到后宫翠花门,却被弓箭逼得寸步难行。他们吓得匍匐在地,被追赶上的兵士砍成肉泥,任凭翠花门顶的乌鸦啄食。他们的脑袋则被扔进西苑的湖水之中。

  一时之间,禁门内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

  嫔妃女眷所住的后宫也响彻哀号之声,不绝于耳。

  十常侍的首谋张让、段珪二人,从一片混乱之中找到新帝、何太后和新帝之弟皇子协(新帝即位后被封为陈留王)。他们打算挟持人质,逃出北宫翡翠门,以寻生路。

  这时一员老将,策马而来。此人正是中郎将卢植。他一听闻宫门有变,又看到皇宫内黑烟滚滚,便立刻提戈着甲,飞奔而至。

  “恶贼!休走!你们携着皇帝和太后,打算逃到哪里去?”

  卢植断喝一声,策马追逐。而张让等人早就驾着新帝和陈留王的马车逃之夭夭。他只救下何太后一人。

  这时,刚好遇到曹操正在指挥部下,拼命扑灭宫中的各处大火。卢植与曹操二人同请何太后道:“我等立刻前去救驾,请太后在新帝回来前,暂时执掌大权。”

  他们立刻下令,派兵四处搜寻新帝和陈留王的身影。

  这宫中大火逐渐蔓延到洛阳街巷之中。百姓们生怕被兵乱波及,于是都携家带口地出门逃难。一时之间,城中乱成一团。在如此人仰马翻的拥挤之中,张让等人拼命逃窜,载着新帝和陈留王的马车一路不顾行人,横冲直撞,肆意碾压,终于逃出城门,来到郊外。

  可是,马车已跑得散了架,张让等人的坐骑也身受重伤。一行人不得不弃马下车,徒步而逃。

  “唉!”新帝踩着泥泞而行,心灰意冷,大声嗟叹。

  入夜时分,回望洛阳,只见黑烟滚滚,天空都被火光染红。

  “再坚持一下。”

  张让等人挟着天子,以保性命。他们是决计不会放皇帝离开的。

  他们一路逃亡,直到能在草原尽头隐约望见北邙山的轮廓。在夜半三更之时,忽闻一队兵马追来。张让听到马蹄之声时,就知道追兵已到。

  “我命休也!”

  张让万念俱灰,投河自尽。

  如今只剩新帝与皇弟陈留王两人。他们藏在茂密的芦苇之中,相拥瑟瑟发抖,只听得兵马之声渐行渐近。

  追兵正是河南中部掾史闵贡率领的兵马。

  他们策马渡河,急如骤雨一般,却丝毫没有发现躲在一旁的新帝和陈留王。这队人马很快又消逝在夜色之中。

  “……”

  “呜呜……”

  新帝终于再也忍不住,在草丛里抽泣出声。

  皇弟陈留王连忙安慰皇兄。他小小年纪却装作镇定:“皇兄,你肯定是饿了吧。臣弟也从一大早到现在滴水未进。咱们一路奔波,人生地不熟的,想起来就忍不住发抖呢。”

  他又安慰着新帝。

  “咱们可不能一直待在这里。河边露水重,要是被露水打湿,怕是会生病的。咱们向前走走吧,说不定能碰到民家借宿。”

  “……”

  新帝微微点头答应。

  于是两人将衣袖挽在一起,说着:“咱们俩可千万别走散了。”

  于是两个小兄弟摸黑前行。

  黑暗之中的草丛满是荆棘,还有好多草刺儿扎脚。新帝和陈留王自幼生活在宫中,从未体验过如此窘境,简直苦不堪言。

  “看!那有萤火虫!”陈留王忽然叫道。

  只见不远处,有一大群萤火虫飞过,点点微光,让兄弟二人略有慰藉。

  他们几乎跋涉了一夜,直到凌晨时分,两人再也走不动了。

  新帝腰酸腿疼地跌倒在地,难以起身。陈留王也瘫软成一团。两人又累又乏,饥寒交迫之中昏昏沉沉地迷糊过去。直到有人将他们叫醒。

  “小孩儿,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听到有人询问,他们抬头,才发现不远处一道土墙圈着一座老旧的房舍,这人可能是当地住户。

  “你们是谁家的孩子呀?”

  陈留王喉咙干咳,勉强发出声音,介绍道:“那是刚即位登基的皇帝陛下。只因十常侍之乱,胁迫出宫,又与侍臣失散,不知方向。我们二人一路奔波,才来至此处。”

  那人大惊,圆睁大眼,道:“那你又是谁啊?”

  “我乃皇弟陈留王。”

  “竟然如此?!”

  那人赶紧将两人扶起,架到旁边那所老房子之中,稍事休息。

  “请容我介绍。我是前朝的司徒崔烈之弟,名叫崔毅。只因那十常侍之流妒贤嫉才,频施暴政。我不愿与之为伍,于是辞官归野,来到此处。”

  崔毅以君臣之礼相待,又赶紧拿出水和干粮,给二人充饥。

  黎明时分,十常侍之中的段珪,不顾张让投河而死,自己慌张逃亡。闵贡的搜寻队伍发现他时,质问皇上的行踪,他竟答不知。闵贡大怒,骂道:“你这个不忠不义的家伙!”

  闵贡在马上挥刀,将他立斩于马下。之后把他的首级绑在鞍上,对士兵说道:“看来皇上确实到过这附近,肯定走不太远。”

  闵贡命众人分头寻找。他自己也催马前行,在草丛间细细分辨,搜寻皇上的下落。

  崔毅赶紧埋火造饭,不多时烟囱里冒出阵阵炊烟。

  为了慎重起见,他暂将皇帝和陈留王二人藏在茅屋里面。待做好饭后,送来这里,歉然说道:“乡下地方,照顾不周,我这里仅有些热粥,请两位殿下凑合喝些吧。”

  新帝和陈留王虽然委屈,却不推辞,端起热粥就喝。

  崔毅看着不免辛酸落泪,他见二人困乏,于是告退:“请两位殿下在此歇息片刻。我会在外面负责看护。”

  崔毅退出茅屋,负责地一直在院外守望。忽闻树林后面,传来阵阵马蹄之声。

  “来者是谁?”

  崔毅佯作镇定,挥着扫帚,假装扫地。

  “劳驾!这位老乡,能不能讨碗水喝?或者有没有吃的东西?”

  崔毅抬头,原来来者正是闵贡,他马鞍上还挂着一颗人头。于是答道:“吃的倒有!只是这位大人,您马上挂的人头究竟是谁?”

  “这个嘛,乃是段珪的首级。他与张让一伙,被称为十常侍,是盘踞朝野、祸害天下的乱贼。”

  “是么?那你又是何人?”

  “我乃河南掾史闵贡,自昨夜以来,一直搜寻皇帝陛下。”

  “原来如此!”

  崔毅扔下扫帚就往院子里跑。闵贡见状奇怪,便下马追了进去。

  “陛下!陛下!是自己人!他们来接驾啦!”

  新帝和陈留王正依偎在稻草上打盹,听到崔毅此言大喜过望,宛如还在梦中。他们冲出茅屋,看到闵贡时,更如见亲人,喜极而泣。

  帝非帝,

  王非王,

  千乘万骑走北邙,

  草野夏茫茫。

  这首歌谣自夏初就在洛阳孩童中流行。看来居然是天意,以这无心的童谣,来预言今日之事。

  “国不可一日无主。请两位立刻随我回京!”

  崔毅听到闵贡此话,立刻牵出一匹瘦马献给新帝。闵贡则请陈留王骑自己的马,他徒步而行,牵着两匹马的缰绳,出门招呼四散的兵士。

  大约步行了两三里,校尉袁绍驰马奔来:“万幸万幸!皇上平安无事!”

  不久之后,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等众将官各率数百骑兵马赶来接驾。一见皇帝,众人皆是喜极而泣。

  “御驾还朝一定要隆重,以安洛阳百姓之心!”

  于是先用快马将段珪首级送回洛阳,当街示众。同时公告天下,皇帝平安,即刻还朝。

  当皇帝的御驾一行走到郊外之时,忽见对面山后掀起漫天红尘,大队兵马迎面而来,挥舞的旌旗遮天蔽日。

  “来者何人?”

  随驾的将士百官都大惊失色,呆立当场。

  “莫非是敌人?”

  “这究竟是何人的军队?”

  新帝及护驾众人皆不知所措,一阵惊慌。

  袁绍一马当先,来到前方大喝:“前方军队是何人领兵?如今御驾还朝,竟敢挡路,真是胆大包天!”

  “噢,是我领兵!”

  对面军中传来一声犬吠般的回应。只见旌旗翻滚,队伍分开,一匹骏马扬起前蹄,人立而出。骑马的乃是一个彪形大汉,他策马而来,转瞬就来到袁绍跟前。

  来人正是西凉刺史董卓!他原本驻军在洛阳郊外的渑池一地,任凭何进再三催促也始终不肯入城。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氏。据说他身高八尺,腰壮十围,肉脂丰重,眼睛细长,智慧如豺,目光似针。

  袁绍却不识他,大声叱道:“来者何人?还不报上名来!”

  董卓并不理会于他。他一边驱马向前,一边傲慢地反问道:“天子何在?”

  皇帝一时惊骇,难以出声。众人畏缩,不敢言语。就连袁绍也被董卓的气势所迫,一时未及阻拦。

  这时,只听得皇帝御驾后面有人冷冷地训斥一声:“还敢造次!”

  这凛凛之声使得董卓勒住缰绳,他瞪眼问道:“什么?是谁在说话?”

  “你先报上名来!”

  人群中一人策马上前,原来是一个威严的俊美少年。

  “啊!原来是皇弟陈留王殿下。”

  董卓看到竟然是陈留王,赶忙在马上行礼。

  陈留王则始终昂首挺胸,沉声问道:“正是本王!你是何人?”

  “臣乃西凉刺史董卓。”

  “董卓,我来问你!你此番前来,究竟是来恭迎圣驾的,还是来劫持皇上的?”

  “这个……”

  “还不速速回话!”

  “臣是来恭迎圣驾的。”

  “既来迎驾,天子在此,你怎能还安坐于马上!岂有此理,还不下马!”

  陈留王虽然年幼,身材矮小,但气势威严。董卓一时动摇,匆忙下马退到路旁,对着皇帝车驾行跪拜之礼。

  陈留王见董卓跪拜于地,就代替皇帝赐他平身,说道:“此乃大仪。”

  之后皇帝的队伍一路顺利回到京师洛阳。而董卓暗中感叹,这少年陈留王颇有天子威仪,不怒而威,令人不得不服。

  “看此情形,我倒不如废掉新帝,改立陈留王为帝。”

  董卓的野心,已从此时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了。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