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秋风五丈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三十一章
秋风五丈原
魏兵们悠然地躺卧在草地之上,宛如一群马儿一般。
此时正值一年中气候最宜人的凉秋八月,士兵们躺在草地上享受着秋夜的凉风。
忽然,有一人惊呼出声:“咦!那是什么?”
他骨碌坐起身来,伸手指着夜空。其他几人顺着方向望去,也看到了奇特的景象。
“那是流星吗?怎么如此古怪?”
“你没看到吗?刚才的那颗流星,头两次下坠又返回原位,第三次才真正落下,掉进蜀营了。”
“真是怪事!咱们赶紧禀告吧,否则恐被怪罪。”
魏兵连忙跑回营中,向上司禀告了刚才天空中的异象。不久后,这个消息也传入司马懿耳中。
此前便有天象术士送来一份星空异象的报告,报告中说:
长星划过,呈赤红之色。星坠三次,两次返回。坠时光芒极大,回时暗淡无光。最后一次陨落入蜀营。占曰:两军对峙之时,大流星坠入蜀营,终陨军中,乃其军破败之兆。
司马懿发现士兵所见与天象术士的占卜吻合,立刻神采四溢:“快请夏侯霸过来!”
夏侯霸不知何事召唤,匆匆赶来。这时,司马懿已步出帐外仰望星空。一见夏侯霸过来,司马懿立刻下令:“老夫也在观察天象,如今将星失位,恐怕诸葛亮已经命在旦夕,说不准他撑不过今夜。你立即率千骑人马攻打五丈原,倘若蜀军立刻还击,说明诸葛亮的病情尚可。到时候你不必与敌人战斗,及时回来就是。”
夏侯霸领命,立刻召集人马,领兵即时出营。一行人披着星光,急急向五丈原奔袭而去。
当晚已是诸葛亮施行祈禳之法的第六夜。一想到只要本命主灯再亮一晚,便可延寿十二年,诸葛亮便打起精神,欣然说道:
“多谢老天垂怜,孔明的心愿就要实现了!”于是,他再度振作起来,祈祷祭祀。
姜维此时守在帐外,他同样感到胜利在望了。在这六天之中,姜维时时担心诸葛亮的身体坚持不住,生怕他会在祈祷时骤然身亡,因此他不时会偷窥帐内的情形。
他看到诸葛亮披发持剑,背对帐门,步罡踏斗,坚持祭祷。
“丞相如此祭祷,实在是太辛苦了!”姜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他的眼中,诸葛亮已化为忠义的象征。
正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忽然营外不知何故,传来嘈杂的呐喊声,姜维不禁为之一惊。
“快去看看出什么事了!”
他刚派人去打探消息,却迎面跑来一人,与那人擦身而过跑了过来。跑来的正是魏延,他不顾帐外武士阻挡,一把推开姜维,直直闯入帐中。
“丞相!大事不好,魏军夜袭了!司马懿忍不住了,终于出营了!”
魏延一边大喊,一边跑到诸葛亮面前,正要跪下,却身子一晃将祭坛撞倒。祭坛上的祭具供品稀里哗啦都落在地上。
“怎么回事?”
魏延一时狼狈,匆忙起身扶起祭坛,却在忙乱间踩灭了本命主灯。诸葛亮原本稳如泰山地祈祷,见状便弃剑高呼:“生死有命!灯灭了,我也该走了!”
姜维紧跟着冲进帐来,见此情形愤然拔剑吼道:“好你个魏延!该死的是你!”
姜维二话不说,举剑便砍向魏延。
“姜维!你给我住手!”诸葛亮颤抖着喝止道。姜维悲痛欲绝,却不敢抗命,只得扔掉宝剑,“姜维,这主灯熄灭并非人力所为,一切皆是天命。你不要怪魏延了,这与他不相干的。”
说罢,诸葛亮再也支撑不住,倒在地上,气若游丝。此时,蜀营之外鼓角喧天,呐喊连连。诸葛亮缓了口气才勉强支起头来,吩咐魏延道:“司马懿想必是料到我已病危,才派出一支人马试探。魏延,你且前去将他们驱散就是了。”
魏延原本因闯了大祸,垂头丧气地呆立在一旁,得到诸葛亮的命令后,立刻恢复勇猛气概,带兵出营。
魏延一出营,魏军的鼓角声和呐喊声便戛然而止。蜀军锐不可当,魏兵反而被打得四散奔逃。夏侯霸也扬鞭催马,匆忙逃回营去。
自主灯熄灭后,诸葛亮便神色枯槁,难以支撑。到了第二天,他更是每况愈下,于是再度找来姜维,托付道:“姜维啊,我平日已将多年所学撰写成册,不觉间已积累了二十四篇。所有我所言所知,以及兵法计谋皆已写在书中。遍观蜀营之人,除你之外,此书无人可授。请你好生保管,善加利用才是。”
诸葛亮亲手将这些书卷交到姜维手上,之后又说道:“我死之后,诸多事宜都要由你代劳。孔明此生能遇到你,可谓一件幸事。蜀国通往外部的通道皆为天险,你们只需固守便可无忧。我唯一担心的是阴平一处,那里十分薄弱,你需严防死守,否则便会招致亡国大祸。”
姜维眼含热泪,点头答应下来。
诸葛亮又平静地吩咐道:“请杨仪过来。”
杨仪即刻来到榻前,诸葛亮低声吩咐道:“魏延虽然勇猛,但其心性不正。如此之人,留下只会危害社稷。待我死后,魏延必反,到时候你只需打开这个锦囊,自有办法对付他。”说着,诸葛亮递给杨仪一个锦囊。
当晚,诸葛亮的病情逐渐恶化。他反复陷入昏迷,许久后才能苏醒过来。就这样奄奄一息地徘徊在生死边际上。
信使从五丈原赶到汉中,又从汉中赶到成都,期间屡次更换驿马,昼夜疾驰。
对于在五丈原大营等待的人们来说,蜀中竟然如此遥远。
“丞相的时日不多了,朝廷的敕使能否及时赶到?”众人在等待之中,也各自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
此时,后主刘禅已经得到了诸葛亮病危的噩耗,命尚书李福赶去慰问。李福不敢耽搁,日夜兼程赶往五丈原。无奈中间的路途十分遥远,一时难以抵达。
所幸费祎尚未离去,诸葛亮便请他来到病榻前,将身后之事托付于他:“如今后主已经成人,只是他并不知晓先帝创业之艰,而且涉世尚浅,还不能洞察民心。因此,诸位佐政之人务必竭力辅佐,增加主君的德望,固守社稷,时时以先帝遗德为鉴,如此方能保全国家。另外,若有人擅自除旧制,布新政,恐会陷国家于危难。我过去在朝中所用之人,纵有微瑕,请不要轻废。马岱最为忠义,足堪委以兵马重任。你要负责总揽朝政才是。我已将平生所学全部授予姜维,虽然他对于排兵布阵的历练尚浅,但他今后必能承担重任,无须担忧。”
诸葛亮对费祎交代了这些临终遗言后,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神情。
又过了数日,诸葛亮昏迷的时间愈发长了。
忽然一日他清醒过来,仿佛想起了什么,便吩咐左右:“扶我上车。”
随从忙问丞相欲去何处,诸葛亮答道:“我要去巡视营房。”之后,诸葛亮自己起身更衣,准备出发。
诸葛亮临终之前仍然记挂军务,鞠躬尽瘁的精神令在场的大夫和诸将无不感动落泪。
四轮车被推了过来,诸葛亮最后一次乘上那辆曾载他穿越过无数次沙场,在千军万马中往来的车子。他手持白色羽扇,到营中各处一一巡视。
凌晨时分,天气十分清冷。车辙之上也有白露凝结,秋风吹过,更是寒意逼人。
“嗯!营中的旌旗整肃,可见士气不错。我即使不在了,我军仍不会落于败势。”
诸葛亮仔细巡视了一周后,似乎终于放下心来。归途中,他抬头仰望长空,对着清澈如琉璃的苍天叹道:“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之后,他又喃喃自语,不胜感慨:“纵有无限抱负,无奈人世无常。”
他巡视归来便自觉体力不支,登时卧倒了。从那时起,诸葛亮的病情更加严重,他气若游丝,眉目口鼻处也显现出垂死之貌。
最后,诸葛亮再次召来杨仪,恳切交代一番,又依次召来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和吴懿等人,逐一托付身后之事。
姜维始终守护在诸葛亮的病榻左右,日夜不离,悉心照顾起居。一日,诸葛亮吩咐道:“备好几案,焚香,取文房四宝来。”
诸葛亮沐浴净身,坐在几前,提笔写下上奏蜀国天子的遗表。写罢,他再度召来众位亲信,嘱咐道:“我死之后,切记不可发丧,否则司马懿必会趁此良机,全力来攻。我为了提防他,事先已命两个工匠按我的样貌雕了等身大的坐像。你们届时可将坐像放在四轮车上,周围覆上青纱,勿让闲杂人等靠近。这样一来,我军的将士也会误以为我依旧健在。等到你们趁机击退魏军先锋,全军安然撤退之后,才可发丧。如此你们才能安然返回蜀国。”
诸葛亮缓了缓,又接着说道:“护送我尸身的车中,须在座坛前置一盏明灯,将七粒米与少许净水放在我口中,棺柩安放于毡车之上。你们在车旁护卫,肃步缓行。纵使归程千里,可保军中无事。”
之后,诸葛亮又告以退兵之法,最后仍不忘叮嘱:“我只愿你们能一心团结,各领职守,切莫能忘。”
众人皆落下泪来,发誓绝不违背丞相的嘱托。
当日傍晚,诸葛亮再次昏厥。大夫忙以手巾沾水,润其口唇。他许久后才渐渐苏醒,睁开双眼,无力地抬手指着窗外的一颗星星,说道:“你们看,那颗璀璨的将星便是我的星宿。现在它闪闪夺目,正在绽放最后的灿烂。看啊!快看吧,那颗星星很快便要坠落了……”
话音刚落,诸葛亮突然脸色蜡白,紧闭双眼。那两排长长的眼睫毛映在他苍白的脸上,显得尤为浓黑。
大风骤起,乌云密布,遮住了漫天星宿。北斗星也蒙在惨云之后。
一代将星将熄,只闻风声呜咽。
作者插叙:
对于诸葛亮之死,原著《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对此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作者以诗化的表述,对这位稀世奇才的离去,深深地进行了悼念。
诸葛孔明之死,无论是对于自己的国家蜀国,还是敌国魏国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就连《三国演义》的作者似乎都不愿写到他的离去。因此原书中随处可见类似的情节。
例如,在写到诸葛亮最后一次仰望北斗,指着星宿感慨自己即将辞世后,他便昏厥过去。但是,后面又写到当他听到成都使者李福赶到时,诸葛亮竟又睁开双眼,还与李福交谈一番。这样的描写显然不合常理,也可以体现原书作者不忍他就此死去的心情。一千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深深喜爱诸葛亮这个人物,也因此喜爱《三国演义》这本书。于是笔者便将这段情节如实写下,读者也可以体会原作者的感受。
……敕使赶到后,诸葛亮复又转醒,他睁眼望着李福说道:“我误了国家大事,实在惭愧。”
李福问道:“皇上想问丞相的意思,您认为谁可以担任国之大事?”
“我死之后,蒋琬可任丞相。”
李福又问:“除去蒋琬,还有谁可委托?”
“费祎可以。”
李福接着还想追问其他事情,却久久没有回音。众人上前,发现诸葛亮已经气绝而亡。
诸葛亮死于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享年五十四岁。
对于诸葛亮生前的记述,不同书上各有描述。《三国演义》之中对于他的逝世之日以及寿数,则与其他书籍典故记载一致。虽说五十余岁去世并不能算得上短寿,但对诸葛亮而言,众人仍惋惜他英年早逝。
诸葛亮死后,远征至此的蜀军不得不无功而返,蜀国也被迫改变国策。另外,他的故去还对一些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蜀国长水校尉廖立,曾一度恃才自傲,甚至对同僚放言:“诸葛亮不重用廖某,是他无知人之明。”
而诸葛亮不重用他的根本原因,是他刚愎自用,因此才革去官职,让他到偏远的汶山那里反省修行。
当廖立得知诸葛亮的死讯,登时觉得前途黯淡,连连嗟叹:“恐怕我终将老死在这穷乡僻壤,难以东山再起了!”
此外,还有被流放到梓潼郡的李严。他也不住悲叹:“诸葛亮一日在世,我便有希望再被召回。如今他已亡故,我活着还有何意义?”
李严从此积郁成疾,不久后便撒手人寰。
诸葛亮死后,天地也显得更为寂寥。蜀营之中,众人更觉得日月无光,天地同悲,伤悼不已。
姜维、杨仪等人遵从诸葛亮遗命,秘不发丧。蜀军暗中准备,秘密撤军。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