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介书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五章
一介书生
吴使程秉仓皇逃回东吴,据实禀报。孙权闻讯后,只得再次召集群臣议事。东吴的文武百官这才真正体会到蜀国的决心,个个吓得瑟瑟发抖。
“各位,你们因何会如此惧怕?蜀国有攻城之将,东吴也有栋梁之材。我们何须惧怕他们?”发言之人名叫阚泽,字德润。
孙权一听,连忙问道:“哦?我东吴还有这等人才,我竟不知!值此危难之际,正需要栋梁之材,我甘愿为他提靴。”
阚泽答道:“不是别人,正是镇守荆州的陆逊是也。”
众人闻言,不禁一阵骚动,还有人出言讥讽。
“原来是他?”
孙权不发一言,众臣皆连连反对,而张昭和顾雍也苦笑着摇头。
“东吴的栋梁之材,首推周瑜,次为鲁肃,而后吕蒙继之。他们三人的威望已经无人能及。如今,这三公皆已故去,大难当头,你竟会将陆逊那个黄毛书生推举为栋梁,简直是在开玩笑!”
顾雍也接着张昭的话说道:“陆逊不过是一介书生,对领兵作战一窍不通,况且他少不更事,又怎能率领吴军力挽狂澜?如果我们临危而胡乱用人,也恐难服众,俗话说‘不服则生乱’。此时想凭借陆逊来击败蜀军,简直是痴心妄想!”
虽然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孙权还是力排众议,下令道:“传陆逊速回建业!”
于是,立刻有快马驰去荆州传令。阚泽则以身家性命担保举荐:“倘若此人不能获胜,阚某愿以人头来换!”
孙权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是因他忽然想起吕蒙生前常对陆逊推崇有加。他心想:“这个书生陆逊虽然资历不足,但吕蒙都愿拔擢他替自己守荆州,至少说明其必有过人之处。”
另一厢,陆逊接到命令后,立刻赶回建业谒见吴王。当孙权欲将统兵的任务交给他,问他有无自信时,陆逊如此回答:“临危受命,臣万死不辞,谨遵授命。”
他的回答之中颇有自信之意,之后陆逊又接着说道:“大王虽亲口下诏,但臣希望您能召集文武群臣,举行一个庄严的授命仪式。并请大王在众臣面前,向臣授予宝剑。”
孙权立刻命人日夜赶工,在建业城北筑台。授权仪式当天,东吴的文武百官列于台下,仪仗队伍十分威严。之后,陆逊登上高台,从吴王孙权手中庄严地接过宝剑,以及白旄、黄钺、印绶、兵符。孙权庄重地向全国上下宣告:“拜陆逊为大都督,护军镇西将军。从今日起,陆逊掌管东吴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
当陆逊被拜为东吴大都督的消息传来,前线的吴军将士纷纷觉得不满,大家议论道:“陆逊不过是一介黄口书生,怎能担任咱们东吴的大都督?”
“一介书生也要带兵打仗?他有什么能耐?”
“大王究竟是何意?莫非是建业城中那帮贪生怕死的小人给出的烂主意不成?”
大家心中纷纷表示不服,甚至觉得东吴的气运将尽了。
就在军心浮动的状况下,新任大都督陆逊到任了。
陆逊一到任,便首先召集荆州各路兵马,以及丁奉、徐盛等诸将,首先在中军营将帅旗立了起来。但是,那些原本在前线作战的东吴大将,却人人态度傲慢,无人前来拜贺。
陆逊对这些前线大将的倨傲态度毫不介意。他选定一天,发出通告,命各营部将前来共商军机。
当日,众人纷纷前来之后,陆逊便登上将台,高声宣布:“陆某从建业出发之时,吴王亲自授我宝剑和印绶,并下令,‘城门以内,孤主之;城门以外,将军制之。’吴王还吩咐,军中但凡有不从之人,可以先斩后奏。陆某承蒙吾王之信任有加,甘愿赴汤蹈火,为东吴尽忠。”
陆逊当众一番慷慨陈词,立刻杜绝了军中的谣传。他又继续说道:“军中自有法度,所谓‘王法无亲’。陆某望各位能严守军纪,如若不然,在攻敌之前,必然先斩以肃军纪!”
众人闻言,皆沉默不语。唯有周泰冲到台前,高叫:“之前,吴王的义侄孙桓曾在前线与敌人恶战。他如今被困在夷陵城中,内无兵粮,外无救援。幸得大都督到此,如果将孙桓救出,一来可安吴王之心,二来可提高士气。请问大都督,您有何妙计吗?”
陆逊似乎根本不在意孙桓的死活,他只说:“夷陵之困并非关乎我军生死存亡的困难。只要孙桓知人善用,必会死守,因此现在无须分兵解救。只要陆某攻破蜀军的中枢,待蜀军瓦解后,夷陵之围便可迎刃而解。”
诸将闻言,心中暗笑陆逊无谋,纷纷散去。而韩当和周泰二人却十分担忧:“哎呀!大王怎么拜了这么一个大都督!我军恐怕撑不下去了!”
他们满面愁容,却束手无策。
第二天,陆逊下了大都督令,命各营盘严守隘口,不得擅自出战,也禁止单人匹马出阵迎战。
众将得令后,都气得围拢到中军帐中,纷纷指责道:“大都督,我等从军之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盼能为国杀敌。如今您如此下令,实在荒唐!咱们吴军,怎能只是坚守不出,坐以待毙?咱们心中不服,特来向您请愿!”
诸将之中,韩当和周泰带头说道:“大都督,您如此消极避战,如何取胜,为吾王分忧?”
陆逊见众人围拢过来,纷纷发难,立刻拔出尚方宝剑,斥道:“虽然陆某只是一介书生,你们难免不服,但要记住,我身为东吴大都督,掌管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陆某下的命令,即是吴侯的命令!胆敢违抗者,格杀勿论!”
众人只得散去,但心中的不满情绪却愈发强烈,愈发不服气。诸将愤懑之下,对陆逊冷嘲热讽:“哼!陆逊刚当上大都督,就耍派头,摆威风!啊呸!”
吴军这厢闭关不出,而蜀军那厢却士气正盛。刘备在猇亭到川口一带的广大区域里,设下了足足四十余处营寨。蜀军阵中白天旌旗如云,夜晚烛火通红。
刘备听说吴军换了大都督时,便问左右:“这个吴军的新都督陆逊,朕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你们可晓得他的情况?”
马良答道:“这个新都督陆逊我倒听说过。他原本默默无名,本是江东一个书生,不过听说吕蒙曾十分敬重他,还奉他为师。此人善于谋略,绝非等闲之人。”
“既然此人如此出众,为何东吴之前却不曾用他?”
“说不定这个陆逊一直被众人小看,就连自己的至亲好友也不知道他的才能究竟如何。不过吕蒙独具慧眼,启用此人一举攻破荆州,打败关将军,听说背后陆逊出了不少主意。”
“哦?看来陆逊也是杀害我义弟的仇人?”
“正是。”
“你们怎么不早说?既然仇家就在对面,朕又岂能容他?传令立刻发兵攻打!”
“陛下,您且慢出兵。这个陆逊之才,恐怕不输于吕蒙和周瑜,咱们还是谨慎应对才好。”
“什么?难道朕用兵还比不过他那个小书生?”
刘备大怒,不听马良的劝阻,立刻下令全军阵地向前推进。
吴军诸将见蜀军的来势汹汹,连忙聚集到陆逊的中军帐中,等待陆逊分派任务。但陆逊仍是吩咐:“各营固守阵地,不得擅自行动。”
之后,陆逊又突然想起:“韩当是不是在对面山上防守?他的杀气太重,我需亲自去提醒他注意。”
于是陆逊立刻骑马来到韩当营中,直接下令:“韩当,你部不得擅自下山。”
韩当本已准备好人马,正打算立刻下山迎敌。如今被陆逊阻拦,韩当愤而高喊:“大都督!你看那里,刘备正在对面的黄罗伞盖下端坐。咱们凭借着这么好的地形,不一举冲下山和敌人交锋,还守个什么劲儿?”
“不错,刘备确实貌似近在眼前。但你需想清楚,刘备行军打仗多年,怎会愚蠢得将自己暴露在咱们的枪口之下?咱们现在若是贸然下山,岂不是自投罗网?如今恰逢盛夏的大暑天,只要我军坚守不出,蜀军便会在旷野之中,烈日之下白费力气。待蜀军被晒到口干舌燥,难以忍耐之时,便会转移到山林阴凉之处。到那时,咱们只要一声令下,冲出营寨便可将敌人歼灭。韩将军,陆某早有考虑,您只管放心。我军在山上正凉快,而敌人在骄阳下暴晒,终究谁胜谁负,我们很快便可知晓。倘若敌人来骂阵,你也无须理会就是了。”
韩当无奈,只得握紧双拳,在山上坚守不出。而蜀军则整日在山下骂阵,极尽侮辱之词,令山上吴军恨得咬牙切齿,却只能忍耐。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