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章

  南风竞吹

  两人一路奔波无话,终于抵达了曹操的故乡。

  曹操故乡位于河南陈留。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南方的文化气息更加积极进取,这一点与北方的务实厚重有所不同。这里的人们更加机敏、灵活,擅长寻找机会。

  “父亲大人,请一定要助我一臂之力。”

  曹操回到家后,将洛阳所发生的一切都对家人和盘托出。他请家人给予协助,不容拒绝的样子好似向大人要糖吃的孩子一般。

  “我已下定决心,要举兵起义。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动摇的。”

  曹父曹嵩一时震撼不已,他喃喃说道:“你竟然要做如此大事!”

  他并未责备儿子,因为曹操是他最疼爱的孩子,于是问道:“如此大事,你要我如何帮你?”

  “我首先需要军费物资。”

  “这军费么,咱们家的财产有限,恐怕养不起几个兵啊。”

  “这倒无妨!儿子已经想好了,只要父亲能出面介绍几个富豪给我就可以了。咱们曹家虽然资产有限,但是名门之后,既远承夏侯氏血脉,又身为丞相曹参之后。我可以利用这个关系,向大富豪们借来军费。”

  “如此说来,我可以问一问卫弘。”

  “卫弘是何人?”

  “他可是本地一流的富豪啊。”

  “如此甚好!那就烦劳父亲设一桌酒席,再将他请来。儿子好去会一会他。”

  “你想向卫弘借钱,哪是一桌酒席就能办妥那么简单的事?”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不行?说不定就会一举成功呢。”

  于是父子商议好对策,摆下酒席,请卫弘前来赴宴。

  宴席之上,卫弘看到曹操便说道:“许久未见你回来。我听说你在京师洛阳做官,看来你已经长大出息了。”

  曹操在席间殷勤地招待卫弘,伺候得他很高兴。曹操又瞅准时机,将自己心中的计划和壮志宏图讲了出来,希望得到卫弘的帮助。

  曹操此次设宴的目的明确,他竭尽全力鼓动唇舌,争取卫弘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也早已暗下决心,若是卫弘不同意出资,则不会让他活着回去。因此在言谈话语之间,曹操虽然态度恭谨,但目光锐利,宛若刀锋。

  谁知卫弘闻听了曹操的一席话之后,当即拍板应道:“说得好!你这忧国忧民的忠义情怀实在难得,我不妨就助你一臂之力。现如今这天下大乱,我却只能袖手旁观,空为嗟叹。而你却能有胆有识,毅然举兵起义,实在难能可贵。这样吧,你告诉我需要多少军费,我来帮你筹措资金。”

  曹操闻言大喜。

  “实在痛快!承蒙您的厚爱!既然军费已有,我就可以立刻招兵买马,准备起来。”

  “好好干吧!不过你一定不能妄自冲动而打败仗啊!尤其是做大事,你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才有胜算。”

  “您放心吧!只要不愁军费,我定能办成大事!到时候我们举义的士兵将遍布河南,您可静候佳音。”

  在父亲曹嵩的眼中,曹操不论年纪多大都始终是自己的儿子。因此他听到曹操的一番豪言壮语时,反倒有些担心。他怕曹操过于自信,也担心卫弘过于乐观。不过,当他目睹曹操的行事能力之后,才越来越放心了。

  曹操首先广招壮丁,又做了两面旗帜,一面上书“义”字,另一面上书“忠”字。他还宣称:“我是奉了朝廷密诏,来到此地招募义兵的。”

  曹家虽然现在只是地方上的普通乡绅,但毕竟是名门之后。曹操又是个不俗的风流才子,因此他的名声也远近皆知。

  “曹某是奉密诏而来的。”

  曹操首先以这个说法打动了一些附近乡村的壮丁和乡绅。

  “陈宫,现在我们招来的义兵只是一些乌合之众。我们该如何打动最有实力的各州刺史或太守呢?”

  曹操时常与陈宫共商对策,陈宫建议道:“我们目前只是将‘忠’‘义’二字写在旗上,这恐怕力量还是不够。我们应该更加打动人心,将忧国忧民的情怀抒发出来。”

  “如此甚好!那我们该如何抒发情怀呢?”

  “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广发檄文于天下。”

  “这个主意好!就由你来起草檄文吧。”

  “也好。”

  陈宫很快就拟好了檄文。

  他原本就是一位真正的忧国忧民的志士,因此他写的檄文发自肺腑,众人读之无不深受感动。

  “果然是篇好文章!若我是某郡太守,读了你这篇檄文,一定会带兵来投的。”

  曹操满心感动,立即派人将檄文飞传到各州郡。

  英雄若仅仅是一个人,很难成大事。而成就霸业者必须同时具备三样东西:天时,地利,人和!

  这三样缺一不可。

  曹操发放的这篇檄文,正可谓占了天时。

  不出数日,就有各地的英雄才俊源源不断地前来投奔,大家都被招至曹操的“忠”“义”大旗之下。

  有人单枪匹马而来:“在下生于卫国,名叫乐进,字文谦,特来投奔,愿加入义军,共讨逆贼董卓。”

  也有人带兵来投:“我们兄弟乃是沛国谯郡人,名叫夏侯惇、夏侯渊。今日率手下兵马三千来投义军。”

  想当初曹家还在谯郡时,这对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是曹家抚养长大的养子。因此他们见到檄文,就第一个赶来投奔义军。而其他精兵强将也络绎不绝地赶来,每天军簿花名册上都登记得满满的。

  前来投奔的还有很多大人物,比如山阳巨鹿人,名李典,字曼成;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北海太守孔融等手握重兵的众臣。他们各自率领成千上万的将士前来响应。

  曹仁和曹洪,这两位曹操的堂兄弟也来到他的帐下。

  另一方面,曹操特意从卫弘所提供的军费之中,划拨了一大部分给这些前来投靠的将士,供给他们充实武器和粮饷。

  “既然曹操的军费如此丰厚,他的檄文就绝非一纸空文。或许他手中真握有朝廷密诏。”

  有些人之前犹豫观望,但眼见曹操的势力如此扩张,军备如此丰厚,都不免觉得:“事不宜迟!我也要早点去投曹操的义军,否则晚去一天就是自己的损失。”

  于是,又有更多的人员兵马,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

  “让河南遍布义军!”

  这句曹操曾信誓旦旦对卫弘许下的诺言,如今早已不只是一句美好的空想了。

  富豪卫弘见状,更加信任曹操,他毫不吝惜地投入了全部的身家财产,用以支持曹操举义。另外,还有很多大富豪大地主都不请自到,主动奉上金银财宝:“敬请义军笑纳!”

  而此时,曹操已经坐拥一众将士追随左右,能够泰然自若地稳坐中军帐中。当有士兵来报,又有富豪前来献上财物之时,曹操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也好,那收下就是了。”

  他根本不去接见。

  曹操的檄文飞送到了袁绍手里。渤海太守袁绍是最先反对董卓的,他被迫逃出京师洛阳,如今在偏远一隅坐着冷板凳,不被朝廷重视。

  “曹操发来檄文,欲举兵起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为妙?”

  袁绍立刻召集心腹,商量对策。

  他的帐下聚集着很多年轻气盛的大将,还有一些年轻将校,比如田丰、沮授、许攸、颜良,还有审配、郭图、文丑等,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谁来将檄文给大家念一念?”

  颜良应了下来,大声读起檄文:

  檄文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剿戮群凶。望携义师,前来会忠烈之盟,上扶汉室,下救黎民。檄文到日,其速奉行。

  “此篇檄文,慷慨激昂!此乃我们志同道合之人久盼之音。太守大人,我们必定要前去助曹讨贼,时不我待啊!”

  众将官闻听此檄文都纷纷摩拳擦掌。

  袁绍依旧显得有些踟蹰犹豫:“曹操是怎么得到密诏的?”

  “这有何要紧的!他行的乃是忠义之事,有否密诏并无大碍!”

  “此话有理!”

  袁绍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凭借自身实力,以及多年人望,很快就集合了三万兵马。然后他率领众将官以及这三万骑兵,共赴河南陈留。

  当袁绍来到陈留,目睹了曹营的盛况,不禁大为震撼。他亲自提笔在军籍花名册上签到,同时翻阅前面的签到情况,发现来投奔义军的阵容颇为壮观:第一镇即为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此外,还有济北相鲍信,字允诚;西凉马腾;北平公孙瓒,以及四海之内数之不清的名将猛士,他们纷纷云集于此。而袁绍率领的三万骑兵也按抵达的顺序,被编为第十七镇。

  “幸好袁某此番前来,也不落人后。”袁绍暗自庆幸,另外他也对时局的紧张程度,感到十分震惊。

  这些从第一镇排列到第十七镇的诸位将军,皆为率兵万人以上的大军统领。他们之中藏龙卧虎,有不少举世闻名的英雄豪杰。

  尤其是在第十四镇的部队里,还有潜在深渊的蛟龙,在伺机勃发。

  第十四镇为北平太守奋武将军公孙瓒所率的军队。他接到檄文后,立刻率一万五千余骑去投义军。队伍行进到冀州平原县(今山东省,津沪线平原)附近时,忽闻有人大声呼唤:“且慢!公孙将军请留步!”

  “是何人召唤?”

  待他们回头查看之时,只见路旁有人打着两三面旒黄旗,正分开桑田向队伍赶来。

  “咦?来者何人?”

  公孙瓒正在纳闷,只见来了十几个人,为首的三人率领众人来至他的马前,单膝跪下说道:“公孙将军,我等不才,拟率众随从加入义军,为国尽忠,讨伐逆贼,供将军驱驰。我们已经恭候将军多时了。”

  公孙瓒刚开始还以为他们都是附近的乡民,但他觉得其中一人似曾相识,便试探着问道:“来人莫不是刘备刘玄德?”

  “正是!难为公孙将军还记得在下,我正是刘备。”

  “果然是你!”公孙瓒颇感惊讶,“自当年黄巾之乱后,你我曾在洛阳城外匆匆一见,不知你现在官居何职啊?”

  “此事说来惭愧。刘某无功无业,只能当一个小小县令。”

  “如此太过委屈你的才能了!那这二位又是何许人也?”

  “容我介绍,这两个人是我的结拜兄弟。”

  “原来如此!”

  “这位名叫关羽,字云长,另一位叫张飞,字翼德。”

  “他们的官职为何?”

  “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这二人目前身无官职,只是兵卒。”

  “实在屈才了!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却只能做个地方小卒。既然大家志向相投,就请各位加入我军,一同投奔义军去吧。”

  “承蒙公孙将军恩准!”

  “哪里哪里,能得三位英雄相助,乃是在下之幸。”

  “我们誓讨逆臣董卓,以正朝纲。”

  刘备和关羽一同感谢公孙将军,再拜起身,却听见张飞独自唠叨:“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当年董卓在颍川讨黄巾匪人之时,我本可以将他杀死。可当时哥哥们都不让。若我当时得手,也不会有今天这些乱子了。”

  刘备制止他道:“三弟!休得胡言乱语!你快随大军一起动身吧。”

  说完刘备也加入了队伍之中靠后的位置,一同前往投奔义军而去。

  到目前为止,曹操的义兵阵营已经初具规模。他的布阵、战略皆已具备。

  共计十八路诸侯齐聚曹操麾下,兵力达到数十万之众。从第一镇到第十七镇,兵营阵地绵延长达二百余里。

  曹操择选吉日,筑坛设祭,屠牛宰马,以供祭祀。誓师仪式举行得庄严肃穆。众人共立誓言:“我等起义,誓讨汉室逆贼董卓!”

  仪式上有诸将提议道:“既然我们已兴义兵,讨伐逆贼,便应推选一位三军盟主,统一指挥,以便调遣。”

  “必当如此!”众人异口同声,赞成通过。

  “如此,当推举何人为首将?”

  大家都互相谦让,无人承认自己可胜任,也无人自荐。

  曹操于是指名道姓地提议:“不如推举袁绍如何?他本乃汉朝名将之后,父祖四代位列三公要职,门下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四方。曹某认为无论名望或地位,袁绍必可胜任盟主之位。”

  袁绍闻言,连忙谦让:“岂敢岂敢!在下惶恐。”

  在众人一致的推举之下,他谦让再三,已显示了礼仪。最终袁绍表示接受大家的厚爱,甘当此职。

  第二天,仪式场地上高筑三层祭坛,遍插五方旗帜。众将列队,手捧白旄、黄钺、兵符、印绶等物。袁绍整理衣冠,佩剑登坛,大声宣布:“今日,诸位将士齐聚于此,结成赤诚同盟。我等在此立誓,清除汉室逆贼,拯救天下黎民。袁绍不才,受众望所推担任指挥。唯愿皇天后土,祖宗神灵,共仰明鉴!”

  之后焚香祭天,待到礼成之时,众将士无不感然落泪。大家纷纷说道:“时机到啦!”

  “咱们终于盼到黎明啦!”

  “我们誓将洛阳逆贼一扫而光!”

  将士们人人摩拳擦掌,慷慨激昂。待典礼结束之时,山呼万岁之声经久不绝,直冲九霄。

  袁绍接受诸将之拜后,下达了第一道命令:“不才在下既被推为三军盟主,袁某必当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军法处置。希望诸位将领严格律己,约束部下,切勿怠以职守。”

  “万岁!万岁!”

  三军山呼海应,震动山河。

  袁绍又下了第二道命令:“吾弟袁术略有理财之术,因此命袁术总管粮草,负责各地营寨的运输军粮,以及诸将部队的调拨补给。”

  大家纷纷表示同意。

  “我军即刻踏上征途。请问诸将谁愿打头阵,一举攻破汜水关(今河南省,汜水)?”

  “我愿先往!”

  一人应声而出,自报姓名。正是那长沙太守孙坚是也。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