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古代史上“文郎国”的虚实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探秘蓝色星球【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越南古代史上“文郎国”的虚实
国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了国家形成的历史阶段。然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形成概况,多缺乏可靠的信史记载而仅据传说记述。传说,有虚有实,有真有伪,因此后人的看法也难免大相径庭,肯否不一。越南古代史上"文郎国"的虚实,即为一桩众说纷纭、悬而待决的千古之谜。
"文郎国"相传是越南最早的国家。最早提到"文郎国"的越南史籍,是成书于14世纪后期的《越史略》,著者不详。这是越南流传至今的最古的编年史。关于"文郎国"的情况,书中是这样记述的:"昔皇帝既建万国,以交趾远在百粤之表,莫能统属,遂界于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宁、军宁、嘉宁、宁海、陆海、汤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怀欢、九德。皆禹贡之所不及。至周成王时,越裳氏始献白雉。《春秋》谓之厥地,《载记》谓之雕题。至周庄王时,嘉宁部有异人焉,能以幻术服诸部落,自称雄王,都于文郎,号文郎国。以淳质为俗,结绳为政,传十八世,皆称雄王。"
另一部提"文郎国"的越南正史,是吴士连于1479年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书中云:"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即而南巡至五岭,接得婺仙女,生(泾阳)王。王圣智聪明,帝明奇之,欲使嗣位。王固让其兄,不敢奉命。帝明于是立帝宜为嗣,治北方;封王为泾阳王,治南方,号赤鬼国。王娶洞庭君女,曰神龙,生貉龙君。......君娶帝来女,曰妪姬,生百男,是百粤之祖......封其长子为雄王,嗣君位......(雄王)建国号文郎国。"
根据上述记载,现代越南史学界大多认为"文郎国"实有其国。阮灵等在《雄王问题和考古学》中认为:越南"在三四千年以前就建立了一个具有独特的青铜文化的文郎社会,这个民族显然是一个具有非凡力量的民族"。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纂的《越南历史》断言:"在青铜器发展的时代,越南的历史进入了雄王时期--文郎国时代",至今已"经历了4000年悠久的历史"。
但是,也有一些越南史家对"文朗国"是否确实存在表示怀疑。史学家陈重金认为:越南旧史所载"文郎国存在2622年,经历了18世雄王"之说不足为信,因为若取长补短,平均计算,每位君王在位约150年。虽系上古时代之人,也难以这么多人如此长寿。"陶维英等一些当代史家十分赞同陈重金的观点:认为"文郎国"可能是后人伪造的,他在《安阳王和瓯雒国》一文中指出:"文郎一名只能是后人杜撰的", "我们不能拘泥于国字而就认为雄王所辖的地方是一个具有今天含义的国家。"明峥在1956年出版的《越南史略》中,也认为"文郎"不是一个国家,他说:"文郎"这个名称,很可能是一个最初到红河岸和带江以及今天的富寿、永安和山西的积江沿岸河谷生活的部族。"他在《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一书中,进一步明确地作了这样的结论:"越南历史上最早的部族是文郎部族。"
我国学者对"文郎国"的真伪,也存在着迥然相异的看法。陈修和先生在《中越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的文化交流》一书中,称"文郎国"是"越南最古的国家"。认为文郎国"传18世纪,皆称雄王的记载是比较正确的。"因为"我国周庄王时代,正当公元前7世纪,传至周末,也恰为18世。"但是,我国大多数史学工作者对"文郎国"是否确实存在,均持否定态度。理由是:
其一,越南最早的古籍没有"文郎国"的记载。《越志》是越南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籍,系黎文休所修。此书虽然未能传下来,不详其说,但黎文休还著有一部《大越全书》吴士连在《〈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序》中说黎文休的《大越史记》记述的是"自赵越帝(即赵佗)以下至李昭皇(公元1225年)"。《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二保存在着黎文休对赵佗的评论:"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其功可谓大矣!"可见黎文休是把赵佗作为越南的开国皇帝的,没有提及"文郎国"。因此可知他所撰修的《越志》也一定是以赵佗为开国皇帝而会记有文郎国。越南人所著的《安南中略》,是又一部较早的史籍,在该书所记的越南世家中,也把"赵氏世家"放在首位,未有"文郎国"的记述。上述两部古籍,其成书年代均早于《越史略》和《大越史记全书》,因而后者所述"文郎国"的传闻是不能凭信的。
其二,我国史籍对"文郎国"亦无确切记载。我国最早记有"文郎"的书,是约成书于5世纪的《林邑记》,它记载了朱吾县(今越南广平省洞海县)南文狼人的情况:"朱吾以南有文狼人,野居无室宅,依树止宿。渔食生肉,采香为业,与人交世,若上皇之民矣"。郦道元作《水经注》时,抄录《林邑记》这段文字,并加注释:"县南有文狼究,下流径能"。"究"即川和水的意思。"文郎究"可能是因文狼人而得名,但是《林邑记》和《水经注》都讲的是文狼人,而没有"文郎国"。后来,杜佑在著《通典》时参考了前书中有关文狼人、文狼水、文狼城的记载,结合古代对国字含议的理解(古代"国"字指城邑、城邦即地域、区域的意思)把文狼说成国名,改狼字为郎字,又将其地点移到经济发达的峰州(今越南富寿省越池县南),便把唐代峰州说成是古代文郎国的地方。杜佑的《通典》比《水经注》成书约晚300年,他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不仅在此之前我国史籍无法说,而且与杜佑同时代或后来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如作《元和郡县志》的李吉甫,作《旧唐书》的刘日旬,作《新唐书》的欧阳修等,都没有采用杜佑的提法。而比《通典》晚400多年成书的《越史略》和《大越史记全书》,可能就是根据杜佑的说法,编织了"文郎国"的故事。因此,通过对我国史籍记载的考察,可以断定越南古代只有文狼(郎)人或文狼(郎)部落,不会有"文郎国"。
其三,从"文郎"本身的含义考察,也可以认定当时不可能产生国家。"文"即"文身",这是许多古代民族在早期社会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种风俗习惯,即用针在人体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动物或几何图形。"狼"是部落崇拜的图腾。"文狼(郎)"名称可能来源于原始人类的部落习俗和图腾崇拜。古越人濒海而居,渔猎十分方便,生产劳动以渔猎为主,而从事这项生产的主要是男子,他们认为将身上绘成水怪或龙的形状,可以避免水中害人动物的攻击。因此"文身"的习俗最初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后业随着文化的进步,"文身"虽然失去了图腾崇拜的含义,却作为一种习俗和传统保留下来,成为当地人们身上的一种美术装饰。但是,由于他们的"文身",后人就把他们居住地域称为"文郎国"了。
"文郎国"问题,也引起苏联、法国、日本等国研究学者的注目,但多认为越南古代没有"文郎国"。前苏联的穆克里诺夫、德勒勃萨夫等人在《东南亚各民族》一书中认为:"雄王时代的社会性质是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正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还没有阶级统治的国家。法国学者H·司马帛洛在《文郎国》一书中,也对"文郎国是阶级社会的国家"的说法表示怀疑。日本的河原正博教授、杉本直汉郎博士、山本达郎博士都是长期从事越南史和中越关系史研究的专家,他们认为公元10世纪前越南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河原正博教授在其著的《丁部领即位年代考》中指出:越南独立国家的开创时间,应在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之乱",统一红河下游地区,自称"大胜王"时代。1977年台北再版的吕士朋撰写的《北属时期的越南》一书,也认为越南远古时代不存在"文郎国家"。 探秘蓝色星球【富媒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