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火山,武田信玄的“孙子兵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精装修订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风林火山,武田信玄的“孙子兵法”
原文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华杉详解
这四句,算是《孙子兵法》在日本影响最大的四句,因为日本战国大名武田信玄,将“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十四个大字,用金泥书写在青色绢布上,作为武田军军旗,称为“孙子旗”。
先看这几句怎么解。
疾如风。
李筌注解说:“进退也。其来无迹,其退至疾也。”
曹操注解说:“击空虚也。”
张预注解说:“其来疾暴,所向皆靡。”
所以“疾如风”,一是进攻,二是撤退,进攻则迅疾如风,撤退则去无影踪。曹操补充说是击空虚也,要能判断虚实,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避实击虚,才能所向披靡,迅疾如风。
徐如林。
指军阵,像树林一样整齐,徐徐而行,无懈可击。
李筌注解说:“整陈而行。”你可以想象整个军队方阵,像树林一样整体移动,静静地、缓缓地前进,那种强大的压迫感。
杜牧注解说:“徐,缓也。言缓行之时,须有行列如林木也,恐为敌人之掩袭也。”
曹操注解说:“不见利也。”与前面说的兵以利动相呼应,就是说还没有看到虚实,没有见到攻击的有利条件,则徐徐而行。
杜佑注解说:“不见利不前,如风吹林,小动而大不移。”
侵掠如火。
进攻的时候就像熊熊烈火。李筌注解说:“如火燎原,无遗草。”加了一个“无遗草”,敌人无处可逃,不可抵御,一个也跑不掉。林彪的猛打猛冲猛追,三猛战术,就是相当于“侵掠如火”。
曹操注解还是一个字:“疾也。”还是快的意思。
不动如山。
曹操注解说:“守也。”不动如山是讲防守。军队不动的时候,就像山一样不可撼动。
《荀子?议兵篇》说:“圆居而方正,则如磐石然,触之者角摧。”坚若磐石,谁来侵犯,哪只角来顶,就叫他哪只角粉碎!
“风林火山”,是讲迅疾和持重。《尉缭子》说:“重者如山如林,轻者如炮如燔。”进退则如风如火,不动则如山如林。
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怎么解呢。
“疾如风”,一是说武田家的骑兵。武田骑兵,日本第一,合战往往是骑兵先冲锋。另一个呢,是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两项,一是烽火台的信息系统,从甲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一套密实的烽火台系统,边境一旦有事,就用不同颜色的狼烟通报,所以武田信玄总能最快速地作出反应,调动军队。二是被称为“棒道”的交通系统,像木棒一样直,就是著名的武田棒道。甲斐国所在是山区,武田信玄为军队行动方便,专门修建九条笔直的棒道,通向主要交战区。有了信息和交通的基础设施保障,他的军队就能疾如风。
“徐如林”,一是指武田的枪兵,每人一支四到六米的长枪,举起来像一片森林一样,徐徐前进,是对付敌军骑兵的利器。二是指军队整体行动的时候,如森林一样肃穆严整。
“侵掠如火”,一是冲锋陷阵,如烈火燎原,锐不可当;二是武田的军队编制组织和指挥系统,指挥起来能够像运用自己的手臂一样自如,指哪打哪。
“不动如山”,首先是说武田信玄自己,无论战况如何激烈,他在高处坐镇指挥,帅旗高高飘扬,他坐在板凳上纹丝不动。即便敌人攻到他脚底下,他也不会起身,自有身边卫士去厮杀。主帅不动,帅旗不动,则军心不动,奋勇杀敌。
其次是说武田的军阵和纪律,排兵布阵,各司其职,稍有违反,就军法从事,所以无论敌人怎么攻击,武田军人都不会动摇,不会受敌军影响,不会离开自己的阵地。从武田信玄,到整个武田军,都是不动如山。
三是在战略上,绝不轻举妄动,也不会回应对方的试探而行动,而是有自己的节奏,其徐如林,不动如山,一旦抓住机会,则迅猛出击,其疾如风,侵掠如火。
风林火山,可以说是武田信玄大大发挥了《孙子兵法》。
武田信玄极为崇拜孙子。在日本NHK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武田信玄》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甲斐国来了一个中国和尚。武田信玄把他请到家里来,对他说:
“その 疾(はや)きこと 风(かぜ)のことく、
その 徐(しず)かなること 林(はやし)のことく、
侵掠(しんぎゃく)すること 火(ひ)のことく、
动(うご)かざることの山やまの”
“用汉语怎么念,您能诵读给我听听吗?”
那和尚温良恭谨,轻声诵读:
“其疾如风,
其徐如林,
侵掠如火,
不动如山。”
武田信玄闭上眼睛,享受这天籁之音。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精装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