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感怀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立春日感怀
于谦
【题解】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历任兵部右侍郎、山西巡抚等职,官至少保,人称“于少保”。天顺元年(1457),被诬“谋逆”遭冤杀。
这首诗作于诗人击退瓦剌入侵后的一个立春,又逢佳节,诗人感时伤怀,思念亲人。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①?岁月无情不贷人②。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③。
(录自《于谦诗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注释】
①关河:即关山河川,指关塞、关防。底事:何事。 ②贷:宽恕,饶恕。《宋史·刑法志》:“每具狱上闻,辄贷其死。” ③五辛:五种辛味的蔬菜,蔬菜种类说法各异。《本草纲目》记“五辛菜”为葱、蒜、韭、蓼蒿和芥菜。
【评析】
诗开篇点题。立春时节,诗人新增了白发,不变的是一年又一年的马上往来劳碌。“年去年来”,既表达出辞旧迎新之意,又饱含着诗人对时序更迭却壮志未酬、国运毫无起色的无奈。下句的“又”字加强了无奈的意味,同时这一句说明立春时节诗人仍在军中守关,不能归家与亲人同贺新春。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诗人一心报国又思念双亲,无法平衡的矛盾让他在征途中不禁发问:“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问一叹,足见欲归不得的伤感。诗人复杂的内心活动与最终羁留边关的选择,传达出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也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刻画得情深意长。尾句承接“思亲”,正因孤独感激烈难平,才有了对节日礼俗“漫”的随意。
【相关链接】
明朝时,宫廷将立春节庆活动交托给顺天府尹办理,由顺天府代表皇家共迎春天、与民同乐。
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尹率队在东直门外五里的春场迎春,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赴春场跑马,以比较优劣。春场内设有春亭数十座,大多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府尹谢杰建造的。场中还罗列市肆诸物,备极繁华。远近的百姓都跑来“看春”,将场外的街巷堵得水泄不通。迎春仪仗队的官员们都穿着朱红色的衣服,佩戴着春旛胜,队伍由旗帜先导,府上下衙役骑着马,丞尹坐着车,自春场返回府中。这天,府里还会派人塑春神句芒和土牛,由京兆生抬着送入朝中,先后向皇帝、皇后、皇子拜春。拜毕,百官着大典礼服贺春。
立春之日,顺天府县官吏穿上公服,祭拜句芒,并各自手持彩仗一遍遍地鞭打土牛,意为劝耕。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