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十五、腊八

  蜡日

  陶渊明

  【题解】

  这首诗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诗人“蜡日”饮酒赏梅,即景言情,表达了超外物而意足、悠然自适的心境。

  风雪送余运①,无妨时已和②。

  梅柳夹门植③,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④,酒中适何多⑤!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⑥。

  (录自《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

  【注释】

  ①余运:岁暮,一年将尽的时段。 ②和:温暖,暖和。汉王逸《九思·伤时》:“风习习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 ③夹门:门前两边。 ④唱:吟诗。得:投合,投契。明梅膺祚《字汇·彳部》:“得,又合也,人相契合曰相得。” ⑤适:适意,惬意。 ⑥章山:山名。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章山,(临江)府治西偏。晋时有章明者隐此,因名。山周二里许,两江环其阳,萧水绕其阴,南连瑞筠山,北接白牛冈诸山,郡城之西皆枕山麓,盖郡之镇山也。”

  【评析】

  世人皆知陶渊明爱菊,此处收录的恰是一首咏梅诗。诗的开篇交代时令,承题中“蜡日”,同时也为整诗奠定了明亮的基调。风雪中已近年终,但是温暖的时节还是来到了。门的两侧栽种了梅树与柳树,梅树的一条枝杈上有花绽放。正如庄子所说:“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佳”意为美、好,是诗人对初绽梅花的评价,也为下文诗人与梅花对话做好了铺垫。“我唱”“尔言”,写诗人与梅花之间的唱和。“得”字说明,人与花在沟通上默契投合。当诗人沉醉自适之时,景物不再是景物,而幻化为友人,诗人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自然之中,打破了人与花的对立,将自己的性情投射到景物中,才有了“得”字的浑融为一,营造出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而“得”又加深了酒中趣的程度。“何多”为赞叹,极言对酒当歌之乐。这种乐趣莫可名状,用言语是说不清楚的。“章山”句,既收束全诗,又有宕出远神之感,使想象由近及远,韵味悠长。这首诗清新明丽,可谓“无我之境”(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审美境界的典范。

  【相关链接】

  腊八源自腊祭,而腊祭由“蜡祭”而来。蜡祭是上古人感谢神之赐予、祈求五谷丰登、消灾避疫的祭祀活动,农历岁末飨田神赏农务,合祭众神。夏、商、周三代,蜡祭均有更名,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言:“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可见,汉代以“腊祭”来代替上古“蜡祭”,且祭祀的对象也由“众神”转为“先祖”。汉代延续上古年终祭祀的惯例,将正式祭祀的日子称为腊日,所在的月份称为腊月。因“腊”在年终岁尾,该字也被赋予新意:“腊,接也,新故交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时受佛教的影响,荆楚地区已经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腊月初七夜,民间以傩礼驱鬼辟邪;腊八日沐浴转除罪障,荆楚人民用猪肉与酒祭灶神。腊日祭灶在汉代史书中便有记载:汉宣帝时,有个叫阴子方的人,至孝有仁恩。腊日早上点炉灶时,灶神出现在他面前。子方向灶神拜了两拜并接受福泽,用家里的黄羊祭祀灶神,此后暴至巨富。子方的子嗣们也繁荣昌盛,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进献黄羊(《后汉书·阴识传》)。今日民间祭灶或在腊月二十三或在腊月二十四,腊八节俗中不再出现。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