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杯乐(禁漏花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倾杯乐(禁漏花深)
柳永
【题解】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行七故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人,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永初为上元辞,有‘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之句,传禁中,多称之。后因秋晚张乐,有使作《醉蓬莱辞》以献,语不称旨,仁宗亦疑有欲为之地者,因置不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词人自此不复进用,整日沉溺于“倚红偎翠”、繁华旖旎的都市生活,潦倒终生。
这首《倾杯乐》,即是传入宫中、深得仁宗赞赏的上元词。此词对元夕佳节北宋都城汴京华灯烛彩的景象,进行了铺陈渲染。
禁漏花深①,绣工日永②,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③,元宵三五,银蟾光满④。连云复道凌飞观⑤。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茜。翠华宵幸⑥,是处层城阆苑⑦。 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⑧,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抃⑨。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录自《全宋词》第1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
【注释】
①禁漏:宫中的铜漏,即皇宫里的计时器,此处借指时间流逝。 ②绣工:刺绣精美,此处比喻春色如绣。 ③都门十二:汉代长安城门,共计十二座,此处指代汴京的城门。 ④银蟾:月亮。神话谓月中有蟾,故月亮又称蟾宫、银蟾。 ⑤复道:高楼之间的通道。 ⑥翠华:帝王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此处指代帝王。 ⑦层城:神话传说中神仙居所,常喻指高大的城楼、建筑。 ⑧两籍神仙:指宋朝宫廷乐府左右教坊的歌伎。神仙,唐宋时对歌伎的称呼。 ⑨万井:万民。鳌抃(biàn):本意为海中巨龟欢欣鼓掌,常喻指臣民向天子欢呼。
【评析】
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描写都城汴京元宵节庆的繁华,歌颂北宋初年的隆盛。词的上片先以春日铺陈起兴。“花深”“绣工”“蕙风”,勾勒出皇城温暖和煦的旖旎春光。继而,词人以“韶景”二字过渡,上承春天美景,也是对元宵美景的概括。“变”字与“禁漏”遥相呼应,说明时序交替,冬去春来。“都门十二”,以汉唐盛世的长安比大宋王朝的汴京,“元宵三五,银蟾光满”点明主题。接下来词人着力描写了汴京殿宇的雄伟壮观,一个“凌”字,将静态的楼阁写活了,凌空欲飞似蛟龙。在这一片富丽堂皇中,皇帝驾临,与民同乐。“是处层城阆苑”,以借喻的方式总束全片,帝都汴京到处城阙高耸、楼宇巍峨,如天庭仙境一般。词的下片写“翠华宵幸”后的情景。词人以汉代“乐府”、唐代“梨园”将仁宗与汉武帝、唐玄宗类比,极具颂圣的味道。这首词用赋体铺叙的方式,展示了汴京的宏丽富庶,也将元宵节仁宗与民同乐的热闹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难怪“传禁中,多称之”。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