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元好问
【题解】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自幼聪慧,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曾任内乡令、南阳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翰林知制诰等职,金亡后被囚数年,晚年回故乡隐居不仕。
张纬文,号愚斋,以文章知名当世。金亡后居燕京(今北京),与元好问交情深厚。诗人癸卯年(1243)九月与老友在燕京一遇,归家后收到老友书信,节日里怀念故人而作此诗。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①。
明月高楼燕市酒②,梅花人日草堂诗③。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④。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录自《元好问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版)
【注释】
①平明:指天刚亮时。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②燕市:燕京的街市。张纬文时居燕京。 ③草堂:杜甫晚年在成都所居之处,名为浣花草堂,杜甫曾在草堂作《人日》诗两篇。此处借指诗人的居所。 ④青红:青红锦,蒙古戎服以青红锦制者为多。元张昱《辇下曲》:“只孙官样青红锦,裹肚圆文宝相珠。”
【评析】
金亡后,诗人隐居故里,年逾半百的诗人在人日这天写下此诗,以诗代简,怀念远在燕京的老友。首联扣题,老友的来信使这颗怀思之心暂时得到了安慰。时光渐老,思念渐浓,相别多日,诗人嘴角的胡子又白了几根。颔联“高楼燕市”与“梅花草堂”形成对比。忆旧日,燕京一聚,二人高楼赏月,举杯畅饮,气度豪迈,情致高昂;而今天,诗人闲居故里,梅花绽放,香飘几缕,清幽的夜色中独自吟诗感怀。此句亦构成场景的对比,诗人臆想出老友在热闹的燕市高楼畅饮的画面,与自己当下的处境形成对照。颈联上接人日之景转入人日之思,感慨时序更迭,世事变迁。时移世易,时光景物呈现出千姿百态,后辈一代的年轻人或许已接受了蒙古人的服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尾联系从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咏史》)化出,勉励自己也劝勉友人不随世沉浮,保持晚节,不仕元人。即使身处卑微也要孤傲地活着,像“涧底松”一样高大伟岸,饱含深情地看着枝条在严寒风霜中挺立不凋。这首诗轻快流美,又不失高洁气节,词采清丽而意蕴凝重。《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其诗:“兴象深邃,风格遒上。”
【相关链接】
金元时期,人日设假被取消,《辽史》尚有人日的记载,但官方文书已不再提及。从官方到民间,人日节俗规模与境况也不及唐宋,出现衰微的趋势。虽不列为法定假日,人日的旧俗还是逐一被保留下来。《辽史·礼志六》有:“人日,凡正月之日,一鸡、二狗、三豕、四羊、五马、六牛、七日为人。其占,晴为祥,阴为灾。俗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
金代的文人仍保留着人日登高饮酒赋诗的雅趣,“明月高楼燕市酒”“山僧送客不关门”(赵秉文《人日游西山寺观谢章壁画山水》)。人日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南朝刘宋郭缘生的《述征记》记载:“魏东平王翕,七日登寿张县安仁山,凿山顶为会望处,刻铭于壁,文字犹在。铭云:‘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登高是为了“人”,为了消灾避祸、祈福保生。人日登高,在高爽的地方眺望,“在于祓除现在及未来发生的不祥。七日的登高,正值年初,可以说是祓禳一年的不祥”([日]中村乔《中国古岁时记之研究》),这一点与重阳登高是相同的。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