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寒食①
韩翃
【题解】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及第,初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僚,后随侯希逸回京,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擢驾部郎中知制诏,累官至中书舍人。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之日京城长安的风光。唐孟棨《本事诗》记载,此诗深得德宗李适喜爱,并因此擢升诗人为驾部郎中知制诏。
春城无处不飞花②,寒食东风御柳斜③。
日暮汉宫传蜡烛④,轻烟散入五侯家⑤。
(录自《全唐诗》卷245,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释】
①寒食:一作寒食日即事。②春城:指春天里的长安城。 ③御柳:宫苑中的柳树。唐曹松《长安春日》:“御柳舞着水,野莺啼破春。” ④汉宫:汉代宫殿。传蜡烛:寒食节俗,指宫中钻新火燃烛,并赐予贵戚近臣。《西京杂记》:“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 ⑤五侯:《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汉桓帝封单超等五个宦官为侯,“五人同日封,世谓之五侯”,此处泛指权宦高官。
【评析】
此诗以“春城无处不飞花”句最为著名。“春城”点明时间,同时概括了寒食日长安景色的性质。“飞花”既包括漫天飞舞的杨花,又包括随风飘摇的落花。“无处不”双重否定以示强调,简简单单三个字,写尽了暮春时节的长安城。诗人开篇描写整个长安的春景,继而镜头推进,将焦点放在宫苑。“寒食”扣题,“东风”即春风,承接上句,“御柳斜”描绘出皇城中春风拂柳的画面。“日暮”二字完成了时间的切换,由起首两句的日景,转入夜景描写。全国禁火的夜晚,一列列宫人在宫中行走,将燃起的烛灯送至各权臣勋戚家中,以示恩宠。禁火为寒食节之要义,宫廷传烛五侯近臣,体现了皇家所享有的绝对统治地位,因此这首诗也被认为是春秋笔法的政治讽刺诗。喻守真在其《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评说此诗“四句不说别处,偏飞‘五侯家’,则是明指宦官之得宠,而能传赐蜡烛。寓意深刻,不加讥刺,而已甚于讥刺”。
【相关链接】
唐代朝廷明文规定寒食节禁火三天,并要求全民严格执行,“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唐沈佺期《寒食》)。唐代统治者对寒食节较为重视,最初设置了四天假期,后因寒食与清明时间接近,双节连休,假日延长至七天。《唐会要》“休假”条下记有从开元二十四年(736)至贞元六年(790)敕令中关于寒食节日安排的变化。
除了休假,唐朝宫廷还会举行寒食内宴,宴席上陈设的虽然都是冷食,但宴会的气氛相当热烈。诗人张籍在《寒食内宴二首》中写道:“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周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行由。”
寒食节一过,需要重新点燃火种,称之为“改火”。是日,皇帝会命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榆木、柳木取火,将新火种分赐给臣僚。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