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腊八日与墨池野酌迟丘月渚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腊八日与墨池野酌迟丘月渚

  杨慎

  【题解】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等,新都(今属四川)人,明代著名诗人,“明代三才子”之首。出身官宦家庭,博学多识。正德六年(1511)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为人刚毅直谏。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谪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墨池与丘月渚皆为安宁(今属云南昆明)名士,与诗人交游甚密。这首诗写腊八日诗人一边与杨墨池在郊外饮酒,一边等待丘月渚的到来,二人带给他的慰藉,使他忘记了自己谪居异乡的现状。

  散步谪仙桥,严寒酒易消。

  云容将变朔①,风信已鸣条②。

  只为朋从好,浑忘旅寓遥。

  清吟迟月渚③,剪烛永今宵。

  (录自《杨升庵丛书》第3册,天地出版社2002年版)

  【注释】

  ①朔:天亮。 ②风信:随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鸣条:风吹树枝发出声响。 ③迟(zhì):等待。《荀子·修身》“迟彼止而待我。”

  【评析】

  这首诗记录了诗人寓居安宁时与青年学士过腊八的场景。首联叙事,写诗人与杨墨池在谪仙桥悠闲地散步,腊月的寒冷使得酒意很快消失了。“谪仙桥”在诗人的诗词作品中屡次出现,如《与李葵之段宪卿夜饮》:“梅花普贤寺,杨柳谪仙桥。”将故乡普贤寺与寓居之地的谪仙桥对举;《临江仙》上亦有“谪仙桥上望仙槎”。可见,谪仙桥是诗人安宁生活的一部分。此处“谪仙”双关,一来是桥名,一来暗示诗人亦是谪居世间的仙人,清高傲岸,自由狂放。颔联写天色将亮,云与风都带来了天亮的信息。颈联寓情于理。只因为墨池、月渚等朋辈小友的关心与好意,诗人全然忘了自己寓居异地的身份,也忘记了思念遥远的故乡。《安宁州志·流寓》记载:诗人“喜安宁山水清旷,遂侨寓焉。以诗酒自娱,兴到辄挥笔淋漓,人得其片纸,藏为至宝。从游甚多,若丘月渚、杨墨池、张松霞辈,皆出其门”。可见三人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尾联写诗人浅酌清吟等待月渚的到来,尽情欢乐在今朝。“剪烛”,语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剪烛”指代促膝夜谈。

  【相关链接】

  据《明史·礼志七》记载:“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永乐年间,每逢腊八,君臣同乐,奉天门处觥筹交错,宴乐飘飘。明代诗人吴宽的《腊八日赐宴》记载了皇帝宴请百官的豪华阵容:“诏遣长筵列凤池,人间节序九重知。食传内饔真成例,坐接同官易得诗。雪里高寒瞻玉宇,风前微动识朱旗。十年左掖频分席,深愧黄封酒满卮。”皇家宴席上,除珍馐美馔外,还有一道节日特供,就是腊面。明代的腊面如何烹制不得而知,今天陕西关中等地,还存有腊八节吃面的习俗。

  明代腊八节,腊八粥依然是节日的主角,《光禄寺志》有腊八节英华殿供粥料的记录。根据刘若愚《酌中志》所记,京城官宦人家提前数日就将红枣槌破泡汤,为熬制腊八粥做准备。到了腊八节一大早,人们将粳米、白米、核桃仁、菱角放入红枣汤里煮,然后将煮好的腊八粥置于佛像、圣像前供奉,连户牖园树、井灶之上,也都放一碗粥,可见当时官家还有腊八祭祖敬神的情况。腊八当天,全家人都要吃粥,亲戚朋友间也会互相赠送,并夸赞对方的粥品相精致、色味俱佳。相对而言,百姓人家的腊八粥,从食材到烹制都较为随意,没有那么讲究,“杂五谷米并诸果,煮为粥,相馈遗”(明沈榜《宛署杂记》)。

  除食、赠腊八粥,明朝京城百姓在腊八来临前,先凿好一尺见方的冰块,在节日当天把冰块安置在安定门和崇文门外的冰窖内。冰窖看起来有两丈深,冰块放入后便将其固定成石磴的形状,再封好入口。待到苹果上市后,将苹果放入冰窖内储存。打开冰窖时,冰镇的苹果好似刚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新鲜,而离开冰一段时间后,苹果便软化如泥。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