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维榕家庭心理治疗系列·解剖原生家庭真实案例(套装8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父与子
在台北一口气见了三个家庭,其中两个都是孩子不肯上课,两个都是十六岁的大男孩。一个是天天与母亲大吵大骂,一个是日夜与父亲不停争辩。后者尤其严重,父子之间往往一发不可收拾,儿子因而数度入住精神病院。这次是由主诊的精神科医师把他们带来接受咨询。
主诊医师自己也是家庭治疗师,他说,与这家庭已经工作了好几个月,不断协助父亲加强管教能力,用合约形式管束儿子。问题是,无论计划怎样周密也没用,孩子已经长得与父亲齐头,孩子不肯就范时,父亲无论有多强硬,也斗他不过,甚至动起刀来,结果只有把孩子送入医院,最长一次住了一整个月。现在连医院也失去它的威力,儿子最近甚至主动要求入院,理由是医院比家里清静。
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是行为管教出了问题,我却想,这可能又是父子过于接近而造成彼此都不能喘气。但这只是我的推测,必须好好探索才知道是否属实。
我们一同会见这家人。年轻人坐在父母的中间,一点都不像形容中的大魔头。他文质彬彬,我的普通话不够用时,他会用英文替我补足。我说:“你英文那么好,一定很用功上学。”他说:“不是的,只认得一些单词。”坐在他身旁的父亲,也一样善于用英文为我解释一些我听不懂的名词。
因为我听不清楚年轻人的名字,便请他给我写下。那是一个很风雅的名字,原来是父亲给他起的。父亲说,起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希望儿子有云一般的自由。我问他们:“做得到吗?真能像云一般自由吗?”
我看儿子夹在父母中间,像皇帝一般被供奉着。叫他把名字写给我,他还没有动,父亲就急着去找白纸,母亲又立即把笔送到他手中,他几乎完全不必动手。当然,他写字时又吸引了父母的全部注意,好像没有人相信他知道怎样写自己的名字。如此备受双亲关注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在放大镜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开父母的观察,连放一个屁,都会有人去研究这个屁有多响、多臭。
我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这种孩子,亚洲地区尤其常见,他们一般都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及行为上的毛病。我问他:“你需要爸爸、妈妈这样帮你吗?”他斩钉截铁地说:“不需要!”我又问:“那么你为什么不对他们说,‘爸爸、妈妈,不必帮我,让我自己来’?”他说:“因为这是他们喜欢做的!”
这年轻人说得不假,这父母亲真的是欲罢不能。我不知道他们怎样变得如此奉承这孩子,他们其实还有一个小儿子,年龄相距大儿子不远,但是没有带来。
我问年轻人:“全部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你真的舒服吗?如果不舒服,就不如坐到我这一边来!”
他真的从父母中间抽身出来,坐到我旁边。我们谈了好一会儿,都是有关他在外面的生活。父母仍然留心观察,尤其是父亲,不停地帮他解释,甚至指出儿子近日心情不好,是为了爱情瓜葛。年轻人并不想谈这件事,问我:“现在不谈这个可以吗?”我答:“当然可以,但是我不明白,你爸爸好像对你很了解,连你的感情生活都知道,怎么会弄得两人如此水火不容?”
他们给了很多不同的解释,大都是两代意见不合、年轻人反叛之类的老生常谈,但是都不能解决我的疑惑。一个是温文尔雅的父亲,一个是谦恭有礼的年轻人,怎么一碰就是火星撞地球?
我想了解他们父子之间的根由,他们却只想解决一项眼前的纷争:原来儿子决定要到台南找朋友,爸爸不让他去。他们只想问我意见,年轻人倒是很有礼貌地问我:“你认为我该去吗?”
问题是,如果我劝他不去,他会接受我的意见吗?他连背包都收拾好了,一直抱在怀中不放手。即使他肯听我的话,无意中也会贬低父亲的权威——年轻人为何要听我而不是听他爸爸?这父亲在儿子面前已经是毫无威力,我怎能再挫他威风。但是这形势实在叫人为难;偏偏父母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我与年轻人讲话,父亲甚至边听边做笔记,还叫老婆要学习我怎样与他们儿子沟通。
如此苦心的父亲,真叫人感叹,而这恰恰就是父亲的死穴。
千万苦心,儿子仍然跑了。我们的会谈还没有完结,他已经赶着上路,留下两个落寞的父母。并非我不想为他们把儿子留下,我甚至邀请他第二天再见面一次,但是他说不成,已经约好朋友,就跑掉了。
第二天,父母反而带了小儿子来。夫妻仍是谈着大儿子的事。母亲认为儿子回来时要罚他,父亲却认为不可,倒是小儿子毫不关心地玩游戏机。我问他为什么父母会完全拿哥哥没办法?他一针见血地回答:“因为爸爸对他太好了!”
爸爸对儿子太好,怎么会是个问题?这个答案,可能没有人比孩子更清楚。趁着大儿子不在,我们希望了解父亲对孩子的执着是怎样形成的。原来这个长子的来临,给家族带来很大的期望,偏偏大儿子自小就是毛病甚多。父亲说一直以来,自己的家族就告诉他,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管得住这孩子。家族人这么说,分明是指他妻子没有用,任何女人听了都不会高兴,但是他的妻子却没有大反应。她说,并非听不出家族人对她的弦外之音,但是一向习惯支持丈夫,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看来她真的是个没有城府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面带笑容,除了对家中三个男人尽心待奉,没有太多自己的要求。
男人说他很欣赏自己的妻子,但是明显地,他对妻子的关注远不如对大儿子那般强烈。事实上,即使大儿子不在场,他的思考仍然被大儿子霸占着。只有谈起大儿子,他的脸上才露出神采。原来父亲并非只是集中在管制孩子,他其实很想与儿子做soul mate,处处想与儿子谈心事。怪不得儿子喜欢哪个女孩及遇到什么挫折,他都了如指掌。
与孩子做朋友,本来是个好主意。问题是,父母、子女都需要有些时候看不到对方,甚至忘记了对方的存在,各有各的生活,不能老捆在一起,尤其是孩子出现了行为问题,如果他视父亲为平辈,就很难受教。怪不得主诊医师努力协助父亲建立权威,都不管用。因为父亲在情绪上太需要儿子的认可,每次都在败得一塌糊涂时才摆出权威来,连小儿子都看得出父亲的死穴。
如何成功地管教年轻人?关键不在年轻人,关键在父母,甚至整个家族。 李维榕家庭心理治疗系列·解剖原生家庭真实案例(套装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