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
2009年10月25日德育中心举办第一次“海宝一代”书稿策划专题讨论会,正式启动书稿设计、编撰工作。
2009年11月26日德育中心举办“海宝一代”书稿第一轮咨询会,向复旦大学党校陈郭华、时任市教委教研室教师周敬山等部分专家研讨书稿定位、内容特质等规划性意见。
2009年11月28日德育中心举办“海宝一代”书稿第二轮咨询会,与交大、华师大、上外、东华、财大、上师大、中医药、上外贸等八所高校团委负责人商讨书稿素材要件及获取路径。
2009年12月1日德育中心正式课题立项《“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
2010年3月20日德育中心举办“海宝一代”书稿第三轮咨询会,与上海市教委学生处处长(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刘玉祥、东北大学姜宇飞等部分专家探讨利用放大书稿基础素材的方式方法及创作要义等。
2010年4月27日德育中心举办第一次“海宝一代”书稿策划专题讨论会,进一步落实书稿基本定位、核心理念与大致框架,明确各研究团队的职能分工。
2010年6月24日德育中心举办书稿编撰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就递交的首批基础素材稿件进行研讨,交流研究路径、明确素材要求,并进一步确定书稿的逻辑架构。
2010年9月1日德育中心举办“海宝一代”课题成果研讨会,在八个分报告和三个主报告的基础上,明晰本书稿鲜明定位,研析各报告修改要点。
2010年9月德育中心相关同志与“海宝一代”课题主要负责人走进世博园,与世博服务管理一线同志及志愿者同学广泛接触,展开系列调研,丰富素材思路。
2010年10月13日历经5次较大幅度的修改,书稿定稿,确认出版进程。
以80后为主体的“鸟巢一代”开朗、自信和服务的精神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奥运会让年轻的80后有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形象的平台。以90后为主体服务上海世博会的“海宝一代”也将他们青春、友谊、奉献的形象绽放世博园。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人们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用不一样的方式让中国的发展在新的平台上展开,也见证他们在逐步延续和发展着的“中国梦”。本书的酝酿策划、课题研究和正式出版,将试图首次以某种不一样的方式(一种介乎理论推演和社会调研之间的定位)和不一样的触角(一种既敏感又不失理性、既铺陈又不失简约的笔触)向您诠释一个在世界面前集体亮相的特殊的“90后”群体形象。我们坚定地认为,这对于挖掘“海宝一代”特有的精神内涵,对于弘扬和传承光荣的志愿者文化,进而对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德育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等,都将具有特别的积极的意义。
一、 明确研究路径,把握并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从一开始的酝酿策划阶段,德育中心就非常清楚一点:本书的研究务必实现资料来源的多样性、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写作思路的主体性等特点。因此,作为策划发起部门和核心编委单位,在明确研究路径上,一开始就提出要整体把握好这样“三个关系”。
(一) 正确处理好“理论思考”和“实证分析”的辩证关系
德育中心认为:《“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一书与其他研究成果的最大差别,就是它绝不能只是脱离实际的简单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演,那样会显得空洞乏味、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也决不能只是囿于实际的纯粹的调查报告和案例堆砌,那样会显得干瘪粗糙、缺乏辨析性和探究性,其鲜明特色就在于它是一种介乎理论推演和社会调研之间的定位,也即它既要有实证案例和调查数据,又要有理性分析和理论延展,具有可感、可知、悦读、透析的特质和高度。
(二) 正确处理好“获取适用资源”与“利用放大资源”的辩证关系
获取适用的文案材料和素材资源是成书的前提和关键。为了最大可能的获取最多的一线、一手初始资料,2009年下半年德育中心就开始与交大、华师大、上外、东华、财大、上师大、中医药、上外贸等八所高校团委进行接触,争取他们对集成志愿者实践素材的支持。还有一点,德育中心的负责同志一直非常清醒,“能占有素材”不等于“会利用素材”,因此,经过精心谋划,他们主动与时任上海交大宣传部长(后调任市教委学生处处长)的刘玉祥、复旦大学党校的陈郭华等专家取得联系,获得了他们对本课题研究的认同、重视和支持;随后,东北大学姜宇飞老师,交通大学朱敏、曹杰老师,复旦大学蔡耀杰、交通大学童开蒙等研究骨干陆续加入研究团队,他们的介入对于放大利用基础素材和资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 正确处理好“改造手头材料”与“创新写作思路”的辩证关系
要想使本书的写作真正实现在构思上匠心独运、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在内容上形神兼备的特点,就要善于改造手头材料,既直接取材于上海八所高校团委组织大学生参与世博会志愿服务工作的一线体会和实践总结,又间接取材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各地志愿者管理服务的新鲜经验、青年群体研究的最新理论。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几个研究团队的力量,在德育中心确立的“视角追求创新、全力推出精品、实干服务世博”出书理念的指导下,对基础材料进行审读和研讨、对写作思路进行提炼和整合,力求纲目设置新颖独特,内容布局丰富翔实。
二、 确保研究成效:创新打造“三大支撑平台”
本书研究是一项成书时间具有紧迫性、研究过程具有实践性、成果形式具有研究性的工作,需要创新研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联络保障、优化软硬环境。因此,为了确保研究成效,编委强力打造“三大支撑平台”。
(一) 扩大资料来源的支撑平台
为确保书稿内容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德育中心在与八所高校进行课题对接的过程中,要求大家务必结合组织本校大学生参与世博志愿服务的一线资料和最新经验,在收集整理和提交的第一手素材中,应该包括:(1)依据本校实践研析得出的“海宝一代”的精神特质是什么、为什么及其独特性所在等几个关键要素;(2)本校若干名表现最优异的参与世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案例素材;(3)其他有价值的材料和建设性的建议。
(二) 聚合研究人才的支撑平台
交大王伟明、华师大潘靓、上外毕昆鹏、东华徐晶、财大沈晖、中医药陶思亮、上师大戴冰、上外贸唐旭生等上海八大高校团委的负责同志,是“海宝一代”的一线组织管理者也是志愿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不仅有亲身体验的经历,而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书稿素材的最好收集对象和基础研究课题的领衔人。市教委学生处处长刘玉祥同志原先也长期从事过高校共青团工作,不仅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而且具备广泛的友脉资源,是提供高于初始素材的高质量研究报告的最佳人选。而复旦大学陈郭华同志则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曾撰写过大量关于“80后”、“90后”青年群体的研究文章,且熟谙大学思政教育的语言体系,最适于对书稿进行理论层次的提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本书的编撰委员会聚合了实践型、创意型和研究型等各类人才。
(三) 创作思路碰撞的支撑平台
思路必须通过碰撞才能进一步清晰,而多种思路的碰撞更能创新思想。德育中心想方设法,试图通过三五个人轻松的聚焦思辨、一定范围激烈的集体讨论,或斜倚咖啡椅,或端坐会议桌,展开思想交锋和思维碰撞,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写作思路。因此,德育中心组织了多场内部专题策划会、专家咨询研讨会,让不同的见解相互交流和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拓宽创作的思路,使新鲜的灵感不断产生,逐步提高整篇书稿的创作水平,以保障研究高效而科学。
三、 回首研究进程,一步步实现了“三个可喜转变”
回首整个研究进程,这部书稿倾注了所有创作者的热忱和心血,也基本实现了德育中心作为编委发起单位的创作理念和意图。除此之外,编委会在编撰书稿过程中还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意外收获。
(一) 由“任务目标驱动”向“内在感动驱动”的转变
原本只是出于工作目标的设定,希望打造一部实证分析和理论思考交融合一的著作,但在课题研究和整书创作的过程中,所有编作者都深深地被这批“90后”为主体的世博志愿者的刻苦、敬业、奉献精神所打动,大家的驱动力不再是简单的实现任务目标,而是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诚朴实的话语向他们表达发自内心的一份感谢和敬意。
(二) 由“对书稿素材的依赖”向“对世博奉献的依托”的转变
原本只是基于初始书稿素材来提炼教育思想,但当我们走进研究素材、深入世博一线时,所有编作者不觉然地深刻体会到,每个人都是志愿者,每个人都能做服务,每个人都应有责任!恰恰都是被整个世博创新氛围、协同氛围、奋战氛围所触动和激发,大家迫切地希望能以科学、快速、高效地推进本书创作的方式,为世博也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呈上一份衷心的祝福。
(三) 由“以合力换成果”向“以合力促成果”的转变
原本所有参与创作的项目团队都是各自为阵的群体,只为完成各自的任务,但当所有合力都指向一个目标而形成的价值认同感和激情内驱力时,所有的参与者从内心甘于再加一把力而为之奋斗!正是这股强大的合力才促成我们这本研究成果的快速实现。
“海宝一代”形成的志愿者文化,内涵丰富深刻又别具气质,其精神特质需要进行研究、提炼、宣传、推广,才能使其内化为更多青年学生的潜意识和自觉习惯,让志愿者文化在更广大范围的莘莘学子身上生根发芽,影响久远;也对我们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更具感染力、渗透力。这就是我们本书想要达成的理念和目标。
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
2010年11月1日 “海宝一代”精神特质的实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