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亲子”不如“远子”

四分之一生命危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亲子”不如“远子”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四分之一生命危机

  中年危机,是人所共知的现象。

  四分之一生命危机,却很少人可以想象得到。

  《纽约时报》的星期天特辑,用大标题报道了现代青年人的一个新趋势:他们事业成功,婚姻美满,所有该做的事都全做对了。然而,突然之间,他们或辞去步步高升的职位、佳偶顿变陌路人,或搬到远离人烟之处,或跑去当义工,不再受工作或社交圈子的束缚。

  这些往往发生在中年人身上的变故,却愈来愈多发生在二三十岁的青年人身上。

  故被心理学家定义为“四分之一生命危机”(quarter-life crisis)!

  四分之一生命危机,不单是一本畅销书的名字,同时也有网上的支持小组及同名的网上杂志,全部都是由青年人主持。

  Quarter-life Crisis 由两名二十出头的少女执笔,她们访问了一百名二十多岁的青年,结论是:青年人愈来愈无所适从,他们一方面好像比上一代多了选择,一方面因为太多选择,反而迷失方向。

  作者说,上一代的危机,是由于生活过于死板,一成不变,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现代青年人的危机,却是刚好相反,一切都在不断变换,难以把握,无法预料,缺乏安全感,只有自我怀疑。

  很多年轻的企业家,二十出头已经是身价百万,例如硅谷的佼佼者,突然间发觉自己拥有无休无止的购买力,可以呼风唤雨;可是才一转眼,又会打回原形。

  一切都在动荡中,可以说是现代青年人的写照,他们不停转换工作及迟婚。根据美国统计数字,现代男性平均结婚年龄,由上一代的二十二岁延迟到二十七岁。女性则由上一代的二十岁延迟到二十五岁。

  而二十岁以上的职工,则平均一年多便转工一次。一辈子效忠一个工作单位的工作态度,将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

  当然,不一定所有人都赞同这个四分之一生命危机的理论;但是青年人所面对的困扰,实在与上一代有太多不同之处。

  美国人的中年危机,以Woody Allen早期电影中的人物表达得最为典型:一个一生循规蹈矩的人,全无出轨行为,人到五十,却突然反常地作怪多端;心理分析成为生活不可缺乏的一部分,比吃饭拉屎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唯一有人听你自言自语的机会。

  美国人的四分之一生命危机,却往往是太早就达到生活要求的目的,或是太早就知道不会达到目的,而人生苦长,还有四分之三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打发。

  与上一代不同的是,他们活在一个竞争激烈,而游戏规则又不断改变的社会。适者生存,必须要靠自己能力。因此,他们知道不能靠人,父母的忠告或心理分析,都要避之则吉。做人已经缺乏自信,还要加上Woody Allen的一份神经质,岂非更是糟糕?

  因此,当女友向我投诉儿子“不听老人言”时,我便把《纽约时报》的报道给她看。

  女友是专业人士,深受西方思想洗礼,对于两个孩子,从来不使用权威,她问:“我完全把他们当作朋友,什么都可以交谈,为什么他们仍然不肯让我加入他们的世界?”

  她忿忿地说:“如果连我都不能与儿女沟通,唐人街的阿姆阿伯岂非完蛋?”

  女友却不知道,做阿姆阿伯的子女,有时比做知识分子的子女容易。

  因为阿姆阿伯不知道“沟通”为何物,他们安分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他们的子女自幼便知道,要投入主流社会,必须靠自己的能力。

  知识分子的子女,却往往是那样微妙地,自小就要接受移民父母的特别指引;而他们那热心的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与经济上的成就,并不等于已成功地投入一个新文化。

  他们的指引、他们的提示、他们渴望“沟通”的要求,对子女不一定有用,反而是造成一股阻力,把他们困在上一代那已经褪色的空间。

  也许,女友的最大失望,并非孩子不受管教,而是眼看子女一步步投入一个她不再认识的世界——自己不但不知道那世界的游戏规则,甚至不懂得它的语言。

  而在美国长大的中国青年人,从小就知道无论父母有多少智慧,都无法体会他们在西方成长的经验及需要。

  无论父母怎样苦心经营,父母的成功经验,很容易就会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因此,对于青年子女,父母最需要学习的,就是怎样共享一顿安静的饭——不问工作情况,不问儿子有没有女友,不问女儿怎么还不结婚。

  不求沟通,能见面已经很好,让他们处理自己四分之一生命的危机,让我们处理自己的中年空虚。 “亲子”不如“远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