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故事从家开始

虎妈的战歌

故事从家开始 李维榕 3491 2021-04-06 08:3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故事从家开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虎妈的战歌

  《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是美籍华人Amy Chua一本甚具争议的新书。书中记录了她怎样以极度高压的手段教育两个女儿,一时间成为美国电视节目及报刊的热门话题。

  尤其是《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一篇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的专题的报道,引用书中例子指出中国母亲比西方母亲教子有效,更是引起普罗大众的抨击与抗议。

  虎妈究竟是何许人物?Amy Chua是耶鲁大学的法律学教授,她把事业上的成就,大部分归功于自己那极度权威又事事要求完美的父亲。

  来自家教甚严的移民家庭,孩子不但绝对不可反驳父母,还要为家人争光。虎妈说,有一次赢得一项比赛的二等奖,她父亲来观礼,发觉另一名学生取得大奖,十分生气地对她说:“永远也不要再让我这样丟脸!”

  为人母后,她也是以同样态度教育两个女儿。书中很详细地记载了她怎样鼓励大女儿练习钢琴。那时女儿才三岁,她不肯依从母亲的指引按着琴键,母亲就把她关在后园不让进屋。被丟在冰天雪地的户外,小女孩也是万分倔强,宁愿冷死也不肯低头,母亲最后迫不得已,才顺了女儿一次,但是并不等于就此罢休,她只是另寻对策。

  女儿渐渐长大,母亲终于成功地让她熟习钢琴。书中有一段,描述虎妈怎样坚持陪伴女儿练习的例子:那是一首十分难弹的乐谱,需要双手同时分别处理两组不同的音符,女儿无论怎样努力,两只手总是无法配合。

  但是母亲怎样也不让她放弃,亲自监督着孩子不停地练习,日以继夜,不许吃饭,不许上厕所,只可对着琴键练个不停。连丈夫都看不过眼,劝妻子不要过分钻牛角尖,也许女儿真的缺乏这种天分。

  女儿当然也是千方百计,罢工抗议。但是这次虎妈胜利了,一场让人惨不忍睹的母女大战后,女儿终于把乐曲弹奏成功了。虎妈说,当晚与女儿同榻,共同庆祝成果,感受到母女间前所未有的亲切。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虐儿教育,但是虎妈沾沾自喜,并推而广之,把这升华为一种中国妈妈的成功之道。

  她强调:中国妈妈与西方妈妈的教子观念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妈妈处处维护孩子的感受,任得孩子自由发展,明明没有什么可赞扬之处,也要赞个不停,认为这是对孩子的鼓励。中国妈妈却绝对不在人前称赞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喜爱和选择并不重要,母亲决定的才算数。孩子有不是之处,必要在人前责骂,因为当众受辱是最好的教训。

  结论是,严母出精英,中国妈妈鞭下都是A级的学生。谁敢拿回家一科A-或B,家中必定有人“当场爆炸或当众扯头发”。

  虎妈的家训,包括孩子不可外宿、不可参加校外活动、不许看电视、不许上网,科科都要考A,参加任何竞赛,都要获奖,而且是头奖,还有一点,当然就是绝对不可不苦练钢琴或小提琴!

  她那三岁起就与她角力的大女儿,终于成功地在纽约的音乐圣殿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演奏。不过同一种方式用在小女儿身上就没有那般效力,只引起孩子对母亲的不停反叛,最后还是放下母亲逼她提起的小提琴,拍拍屁股,打网球去了。

  虎妈写这本教孩子的战歌时,正是因为败于小女儿手下,而让她不得不反省一下自己那由上一代遗传下来的教育方式,是否也需要作点修正。

  但是她始终坚持,她的教育全基于爱,而且完全信任两个女儿有能力做到比她们想象中更好,只是她们自己不敢相信罢了,为了这份信任,虎妈甘愿迫着女儿上天下地,拼了老命也要发掘孩子的潜质。

  她需要女儿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来!

  虎妈还有一个极受批评的例子,就是当两个女儿只有四岁及六岁的时候,丈夫忘记了虎妈的生日,结果一家人在匆忙中找了一个很窝囊的餐馆去庆祝。女儿临时手制了一张生日卡送给妈妈,虎妈一看这张敷衍了事的贺卡,明显地只花两分钟就制成,立即把贺卡退还给女儿,说:“我不要这样粗制滥造的东西!我要你给我最好的!”

  这例子吓坏了很多儿童教育专家,怀疑这母亲是否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疯了。但是虎妈与直升机父母不同,她并不过分保护孩子,在老师面前尤其对孩子绝不姑息,她觉得有时骂孩子是“垃圾”,并不一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是有个相亲相爱的家庭。

  在这过度亲子的年代,虎妈这一番言论,也是提供一种有趣的参考,可惜却引来全球中外不少家庭的炮轰。很多人以为她是在开玩笑,有人骂她故意危言耸听,也有人抨击她这种把中外母亲分类的说法过于武断,甚至有种族歧视之嫌。

  其实,教子是一个很私人的决定,也没有一种绝对的方式。虎妈那“孩子必须要听父母话”的论调,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一种中国传统“玉不琢、不成器”的观念。我不知道中国妈妈教出来的孩子是否真的全部拿A,不久之前也有华裔作者制作了一部《疯狂的亚洲母亲》(Crazy Asian Mothers )喜剧,大谈作为这一代美国移民母亲的孩子有多苦恼。可见上一代与下一代必有不同的体会。不过中国妈妈(也包括中国爸爸)喜欢在人前骂孩子,倒真的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孩子见怪不怪,也不见得一定因此而变得自卑,毕竟孩子本身也是很有弹性的动物,并非父母亲一两句话就可以把他打沉。但是如果说当众侮辱孩子是一种对孩子的鼓舞,那倒是有点牵强,不如说是父母的修养尚未到家,有失仪态。

  其实外国父母也并非不骂孩子,全世界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有失控的时候,因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是天使,也同时是来向父母讨债的小魔怪,尤其在协助孩子做功课的时候,不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是一种类似打擂台的苦战。不同的是,失控的父母知道自己是控制不了,而虎妈却是美其名为中国妈妈的良方,难怪惹来那么大的反应。只是不管好坏,这些反应已把她的著作推到畅销书第一位,她不是说过,什么都要排第一的吗?

  问题是,人人都要排第一,那么其他人怎么办?

  好在我见过很多要求孩子只可考第一不可考第二的父母,结果孩子连书也不读了,能躲多远就多远,甚至足不出户,这世界才不致人人争得头崩额裂、你死我活。

  不过虎妈的两个女儿,从小便要负责家务,洗碗、倒垃圾等无所不做,比起很多只要求孩子读书的中国父母,又好像她更洋化。倒是她家中养的两条狗,经过虎妈苦心教化,仍然不能成器后,才有幸真的可以享受吃喝玩乐的悠闲生活。 故事从家开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