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故事从家开始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代同堂
主诊医师报告了好久,仍旧没法说完这病人的病历:说不完的腰酸背痛、说不完的五脏反转、说不完的心肺衰竭。
这是我在深圳见到的一个病人,是医院的常客。听了他的病历,我以为这人已是病入膏肓,非得被扛着来不可。
没想出现在眼前的是个年青力壮的男子,长得还算帅,让我一时犹豫,以为自己认错了人。
他身旁还带着好几位家人:左边坐着的是妻子与七岁的儿子,右边坐着的是父母亲,以及远道而来的妻子的母亲。一家三代,还加上一位丈母娘,人人神色凝重,连小儿子也是步步为营。相比之下,最有精神的反而是那病人。
他也理所当然代表着一家发言。他说:“一家人同住一个屋檐下,还加上妹妹的一家,父母亲喜欢大家庭生活,家中总聚满了亲友。妻子却要求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总是闹着要搬走,让我毫无办法,烦不胜烦。”
我问他说:“所以你就生病了?”
原来他自己的母亲,早就认定他的病是被妻子逼出来的,只可惜母亲没有算自己的一份在内。
妻子努力为自己辩护,投诉自己在家中不被尊重,丈夫什么事都不与她商量,让她孤立无援,只有小儿子在安慰妈妈,叫她不要伤心。
妈妈声泪俱下,儿子在一旁真的显得十分焦急,眼睛盯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
这是一个典型的身心症。病人总是觉得浑身不妥,却又无法在身体上验出发病的理由,因此一般会被诊断为心理引至生理发病的征象。心病还须心药医,但是必须先去找出病人的心结。
我看这男人夹在三代家人中间,有形与无形的压力把他紧紧地捆绑着,要不发病才怪!
他说,妻子老是埋怨他大男人,处事不公平,因此他特地从妻子家乡请来丈母娘,好为妻子打气。
有趣的是,丈母娘处处表达自己为人公道,帮理不帮亲,在亲家面前不断数落自己女儿的不是。无论女儿怎样投诉,她都抢着说:“没事、没事,大家忍让一下就是。”
女儿气得要爆炸,投诉的是丈夫,结果吵起来的却是自己母亲,倒是那男人稳如泰山地安坐在那儿。我开始明白他为什么把丈母娘找来了,原来那是他的护身符。
家庭真是个奇妙的多面体,明明患病的是那男人,怎么看上去最最忧郁的却是他的妻子。
我问男人,他对这次会面有什么要求?
他说:“最希望有个通情达理的妻子!”
他的父母也帮着对媳妇说:“不要想那么多,好好放松自己,一家人和和气气就成。”
要通情达理,又要放松自己,即是不要有过多要求。
妻子四面楚歌,仍坚持着,非要丈夫答应搬出大家庭不可。
夹在两代新旧价值观的压力之间,丈夫明显地要听从父母,却又不想得罪妻子。他望着我说:“你是专家,你说我应该怎么办?”
男人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上一代及下一代都在等着他来表态,如果真有专家这一回事,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提醒:“他”自己,才是关键人物,怎样也逃避不了。
我愈来愈明白他为什么老是往医院跑!如他所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应付不来,只有借病遁。我抬头对他说:“下次你又要入院时,不如找间五星级酒店,进去好好地享受几天。做做按摩、做做水疗,也许你会找到新的能量,面对家中的问题。”
我后来单独地见了这小夫妻一次。妻子来自湖南,早年丧父,只有母亲和三姊妹,受尽同乡的欺压,好不容易熬出头来,嫁入夫家却让她又憋了一肚子咽不下的气。
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吐苦水,一宗又一宗地数落丈夫的不是,怪不得男人总是找路逃走。
她要求丈夫每月陪她和儿子三个周末,只花一个周末陪父母。这本来不算是一个过分要求,丈夫却只答应一半一半。双方坚持不下,一个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愈说愈僵,前尘往事,变成算旧账,每句话都擦出火来。
如此看来,其实见面一次都嫌多,因为这种共处其实毫无质量可言。
我了解妻子的苦恼,只是她每句话都是舌剑唇枪,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但是要她停也停不了。
很多人以为夫妻要多沟通,但是此时此境,他们更要知道如何闭口。亲如夫妇也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有些话说出了就收不回来,双方都会记恨在心,这也是造成现在这个僵局的一个原因。
婚姻研究专家John Gottman提议夫妇在火头盛势时,就要赶快鸣金收兵。专注于量度自己的脉搏,如果超高,就要避开对方一阵,待心平气静时才好见面。
既然无法让妻子收声,我们只好等待她把气发完。好在这次丈夫没有像往常那样走开,还坐在她身旁拉着她的手。即使妻子多次用力把他摔开,男人仍陪伴着她,最后终于平静下来,两人承诺一同学习重新开始。
我们这次培训的同学中,有多位也是来自湖南,有人说那吃辣椒的地方人也特别辣,也有人说这是湘女多情,只是情无落处,才会变得如此苦涩。
我却想,三代家庭对小夫妻永远都是一个大挑战。夫妻必须要有足够创意和配合,才应付得来。我告诉妻子说:“我自己也是嫁入一个大家庭,有一阵子我的公公、婆婆以及一群亲属,都搬到我的家来,把我那布置优雅的家闹得鸡犬不宁。”
那妻子抹干眼泪,问我说:“那你怎么办?”
我说:“气得要上吊、要杀人、要拧死丈夫。后来我丈夫提议我去参加一个女子会所,每天下班在那儿舒舒服服地享受自己的空间后,才回家吃晚饭。他的父母还以为我工作卖力,关系也就自然好了。”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除非你嫁个孤儿,不然就要接受你丈夫的家人,因为那是他的一部分。当然,丈夫也不可以溜之则吉,因为双方都需要你来表态。
这丈夫已经十分幸运,因为丈母娘没有给他添麻烦。如果女方也有个气焰逼人的大家庭,那才够你受! 故事从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