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的万花筒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万能婴儿
最近一项医学报告指出,婴儿的睡眠习惯与父母的管教方式有莫大关连。
一项比较美洲及荷兰父母育婴不同之处的研究,发现荷兰父母的亲子技能(Parental Skill)重于自由发展,并不刻意教育婴儿,因此,婴儿大都睡得平稳;相反地,北美父母千方百计尽早启发婴儿潜质,于是弄得婴儿不得好睡。
父母在婴儿身上投资的精力,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为人父母,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偏偏又没有教人做父母的学校可以入读,初为人父母者真不知从何入手。大部分教人“父母技巧”的课程,都是教科书上的常识,不一定切合实际需要。
人是从婴儿开始的,但心理学的研究,却始于成人心理,虽然心理分析的重点追溯到最早的成长阶段,但是我们对婴儿世界的理解,只从观察或想象中组织起来。
婴儿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在那混沌初开、懵懂不知的婴儿国度,他们的经历如何?他们有没有“自我”(Self)这一回事?他们怎样与四周环境交流?他们可有回忆,可有感受?
人的“自我”及“自我界限”(Boundaries)是哲学家及心理学家不断探索的问题。
什么是“自我”?其实还没有人弄得清楚,只可解释为一种存在的醒觉,一种意识或非意识中的内心世界。而“自我界限”,却与他人有关,指的是一个与人交往的外在世界。
心理学对婴儿的研究,一直以来有两条不同路线的发展: 一派是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从客观的观察、细心分类来制定婴儿发展的里程碑;一派是心理分析,从成人的心理问题追索儿时的心理状态,进而构成一套假设。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婴儿与母体本来合而为一,渐渐到孩子长大,才分开成为两个独立体。但是近代一些婴儿学说却否定弗洛伊德的观点,他们认为,婴儿由呱呱坠地开始,就是一个独立体,只是缺乏独立能力才迫着要依赖母体,成为二合一的形势。
一分二,或二合一的分别,就是前者以为初生婴儿全无自觉性,乃母体的一部分;后者却认为婴儿的醒觉甚强,对四周环境及身旁人物所发出的信息,有极强烈的接收能力及反应。
近代很多婴儿研究,发现他们的能力比一般人想象中大,尤其是适应力。其中一项有趣实验,对象是两周大的婴儿,把一个连接着一幅图画的奶嘴放入他们口中,让他们吸吮,奶嘴吮得过快或过慢,图画都会变得模糊。妙的是,这班初生之犊,很快就把奶嘴吮到适当速度,让图画清楚地展现眼前。
很多类似的实验结论,都是证明婴儿能力特强,因此建立了“万能婴儿”(Competent Baby)的学说,也出现一个新学派,称为婴儿精神科(Infant Psychiatry)。
“婴儿精神科”这个名词,很多人初时听了都会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因此,当我的老朋友罗素选择从事这一专门研究时,我便追着他查根问底。
罗素是多伦多儿童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下面是他给我讲述的一宗个案。
问题应从六个月大的小约翰说起。约翰由出生开始,就哭个不停,一直哭叫了六个月,弄得全家鸡犬不宁。
约翰是独子,父母二人都三十多岁,结婚七年。几经商议,才决定制造下一代,没想到孩子在襁褓期间就已经完全失控。
父母想尽办法哄他、抱他、给他喂奶,甚至不理他都不行,结果二人筋疲力尽,小约翰却是哭声依旧。
遇上这种情形,很多人都说孩子这种行为是天生的,尤其是中国的长者,他们常说:“婴儿肯不肯安睡,全靠父母福分,睡得宁是你的福,半夜吵闹是对你的折磨。”
罗素却不以为然。
他说:“婴孩的情绪往往反映母亲的情绪。他们像一块吸收力强的海绵,由于与母亲接近,因此把母亲的心声全部接收过来。”
乍眼看来,这一对夫妇与常人无异。丈夫在外交部工作,夫妻常因公外居,由于居无定所,一直没有家庭计划。两年前他们决定辞去外交工作,回多伦多定居,六个月前产下小约翰。
罗素说,他与这两位新任父母相谈良久,只觉得他们夫妻融洽,二人的表达十分得体,尤其是母亲,本身也是来自外交家庭,她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大使,她自小就惯于陪着父亲长居外国。
唯一突出之处,是夫妻二人只谈事,极少涉及自己情绪,尤其是妻子,一派外交之风,完美无瑕。明显地,是多年传统训练的成功产品。
经过一番心理分析,罗素才慢慢地把小约翰母亲深藏不露的内心感觉提升起来。原来这位凡事得体的女子,骨子里却充满自我矛盾与冲突。她厌恶外交生活,认为父亲的成功是导致他婚姻失败的主因。她自小陪着父亲走天下,过着无根的生活。长大后,偏偏嫁的也是圈中人,只是丈夫没有父亲那般事业成功(心理分析家一定会说这是她的特意安排),郁郁不得志,还要受老丈人白眼。妻子夹在中间,愈来愈不知如何自处,终于决定离开外交圈。但是她不习惯过平常的生活,因此,表面上一派正常,内心情绪却起伏不定,充满惶恐、疑惑及对现实不满。
接收力强的小约翰,很自然地从与母体的接触中,接收母亲那股不安定的情绪,大哭特哭,为母亲诉尽心中情。连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感觉,小约翰会从肌肤上的接触感受得到。
罗素提议这对夫妇转换位置,让父亲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经过一番适应,小约翰真的安静下来。
万能婴儿,苦的是过于容易接收外界的信息,缺乏自我感觉。幸好婴儿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不像一些成年人,活了一大把年纪,一样不能拥有自己的感觉,只能吸收或投射,做个永久的婴儿。 家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