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的万花筒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理想制度下的家庭
我到新加坡,主要是为一个家庭治疗训练中心做主考。一周下来,每天都要看毕业生所播放的治疗录影,然后向他们作口试。这所训练中心有二十位毕业生,因此我也马拉松式看了二十个小时的电视录影。不同的文化出现不同的家庭现象,也反映出辅导员独特的社会背景及辅导手法。
最有趣的是很多宗由同学带出的个案,都是有关青少年的管教问题,最常见的是逃学、脱课或不听师长教训。
但是这些所谓问题少年,在录像中,大都沉默寡言,不但毫无反叛之力,连青年人特有的活力都甚缺乏。因此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些十分闷人的青年,我无法想象他们可以坏到哪里去。
专长青少年问题的家庭治疗大师Minuchin,曾被日本邀请到当地担任教授工作,但是他到日本后却说:“我在这里找不到问题少年,只见到一群过于听话的青年人!”
也许就是因为在长辈前过于服从,私底下才需要胡作妄为。在家长式的制度下,自然会产生独特的反叛行为。
因此,我对新加坡少年的家庭现象产生无限好奇。在讲学时,我提议与同学一起会见家庭,以实践方式教学,免得纸上谈兵。
同学邀请来的一个家庭,是因为儿子不听教而令母亲十分苦恼。一家五口,包括父母亲及三个儿子,大儿子十七岁,两个小的分别是十一岁及八岁。
母亲说:“每个孩子都不听话,但是最难教的,是十一岁大的儿子亚荣。每天晚上督促他做功课,都必得经过一番纠缠……”
母亲的话滔滔不绝,亚荣低头不语,一问三不答。
我问父亲有关儿子学习问题的意见,才发觉这位父亲说起话来,与儿子一样䩄觍,问一句答一句,哝哝哦哦,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母亲显然对家中男子的表达能力感到不耐烦,抢着为他们回答问题。这是一位十分能干利落的女士,相貌宜人,说话伶俐。问题是,她的表达能力愈强,丈夫及三个儿子就愈变得鸦雀无声。
这种形势是辅导员的大忌。因为如果我也像这母亲一般能干及口齿伶俐,就更加把室内一个女强人及四个无能男人的阵容,变成两个女强人及四个无能男人的冲击,结果这几个男人将更是噤若寒蝉。
但是,如果辅导员像这几个男人一样不擅辞令,急性的母亲必然很快就感到不耐烦,话不投机,多少金玉良言也是白费。
况且,母亲要求辅导的原因是如何令孩子受教,我却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家人的说话方式上,实在不合一般人的逻辑。
问题是,孩子不受教,一般都与家庭内的气氛及长幼位置混淆有关。
这位能干的母亲,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就给儿子补习三小时功课。十一岁的亚荣,白天上学,晚上仍得上学,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哪有不造反的道理?
我问大儿子:“你是过来人,你以为母亲这种恶性补习的方式,是否有效?”
大儿子静坐在父亲身旁,举止言谈与父亲十分相似,说话也一样的没有活力,但是他说:“母亲太紧张了,她以前教我也是一样,弄得人人都不开心。”
我说:“你是家中长子,既然知道母亲的方法行不通,为什么不向她提出建议?”
他低头不看母亲,说:“没用的,她不会接受意见。”
我问母亲:“真的是这样吗?你不会接受意见吗?”
母亲望着儿子说:“不是这样的,只是你什么事都不肯向我说,我一个人要负起全部家庭责任,完全没有人可以商量……”
我故作不解:“你丈夫呢,你有找他商量吗?”她不看丈夫,却忙着为小儿子整理头发。
丈夫说:“我太太有自己的主意,我很难插嘴。”
家庭就是这样奇怪的一回事,这位母亲的教子方式是完全不给孩子空间,她的丈夫及大儿子看得清楚,不用专家的意见,也知道这办法实在行不通。妙的是,人人看在眼中,却不肯施以援手,冷眼看着她冲得头崩额裂。
怪不得Minuchin常说:“每个家庭都具有极大的潜力,家庭治疗的作用,就是制造机会把这些潜质提升起来,家人自有解决难题的办法。”
只是,要提升这位父亲及长子的潜力实在不容易。费了不少气力,他们才肯发表与母亲不相同的意见,却绝对不肯与她正面交谈。
丈夫是建筑地盘的管工,他说:“我对地盘工人都是一样,每句话只说一次,他们不听时我也没办法。”
大儿子也说:“多说无益,对方愿听时自然会听。”
原来这家中两位大男人都是十分会省力气的人,怪不得女人忙得团团转。这是一种互相训练的成果: 一方愈悠闲,另一方就愈紧张;一方愈紧张,另一方就愈悠闲。结果,女人和男人的韵律十分不合拍。
我笑说:“你们夫妇二人真是奇妙,一个是一辆开不动的老爷车,一个却是时速……”
我没说完,妻子便抢着说:“一百六十英里!”
大儿子低声说:“安全驾驶为妙!”
我问母亲:“你累吗?一个人老开快车是否有点寂寞?”
妻子点头无语。
我问丈夫:“你是个懂得悠闲的人,能否教你太太怎样休息?”
丈夫忙说:“教不来、教不来,连我老爸都说,我太太连出门游玩都像去打仗一般紧张!”
我说:“连你都不肯帮她,怪不得她把全部精力放在儿子身上。如果你不想亚荣十一岁就承受这种压力,你就得设法助她放松!”
一个小时下来,总算顺利地让这一家人把原本的教子问题,清楚地演变成为夫妻双方不协调的关系问题,为负责这个案的辅导员找到继续辅导的方向。
在陌生的国度作治疗工作,自然受到不同文化的掣肘。
当地同学告诉我,这个家庭的形式是不少当地家庭的写照: 一家三个子女是新加坡的理想家庭组合;而恶性补习,又是这个不断鼓励孩子向上争取的民族特性;加上这个国家出产女强人,稍为窝囊的男人都只有消极抵抗。这种父母表达形式又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例如这家庭的长子,虽然有自己的主意,但是说话缓慢,十多岁的青年就采取与父亲同样消极的态度,只想与电脑为伴,将来娶妻的话,难保不重复父亲的脚步。
人是活在文化里的动物。每个社会都有其不断重复的规格及生活形式,总称为文化,但是所有文化都具有侵占力,一个家庭怎样在其特有文化主流下取得平衡及健康发展,实在需要一番挣扎。 家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