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外来者的胜利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0 外来者的胜利
806年至918年,藩镇割据、义军作乱、外族进犯。唐朝被摧毁,五代十国时代就此展开,而统一新罗则被乱军首领和流亡王子瓜分,形成后三国。
大唐帝国版图缩水、挣扎求存,不过尚未丧失一切。在安禄山叛乱的余波中,唐朝皇帝重建的税收制度相当有效。食盐的销售现由皇家垄断,为皇室金库带来大笔现金收入。皇权虽被削弱,但尚未被贫穷困扰。
税收和食盐已在皇家控制之下,但曾由唐朝牢牢控制的边远地区就不是这样了。早期的皇帝划出了许多藩镇,任命了许多节度使,如今他们纷纷在自己的领地上称王称霸、为所欲为。这些节度使有的是汉族血统,也有许多是“蛮夷”出身,他们都是战士的首领,得到允许率领族人定居在唐朝境内,作为交换,他们同意保卫唐朝领土,抵御外族入侵。
各藩镇对唐朝是否忠诚,情况千差万别。有些边境民族,比如沙陀突厥,正在自我改造,被汉人同化,但也有些民族完全无视长安城的皇帝。唐帝国的边境不仅已被渗透,而且变得模糊不清。人们旅行在外,走得离长安越远,就越难弄清自己是否已经走出唐朝地界。
805年,唐宪宗即位后,开始试图在这些边远地区重振皇权。806年至817年,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逐渐削弱藩镇。他擒获那些顽抗到底的节度使,将其带回都城处死。到820年,他几乎完全恢复了朝廷对唐朝原有土地的控制权。
然后,正当这位充满干劲的年轻皇帝打算最终一统帝国时,却英年早逝,终年仅42岁。有传言说他是被宫中两名对皇权心怀怨恨的宦官毒害的,更有人确信他的儿子兼继承人唐穆宗也参与了谋害之事。无论传言是真是假,穆宗最终继承皇位,而他却没能保住父亲征服的成果。唐穆宗及其继承人唐敬宗,都以游乐无度著称,整日置酒欢宴,特别爱打马球。他们让宦官掌管朝廷的日常运作,有一位史家哀叹道:“国统几绝。”
到826年,各藩镇再度割据,朝廷事务则完全掌握在宦官手中。他们杀害了唐敬宗,当时敬宗年仅18岁,在位不足3年。他们拥立敬宗的弟弟唐文宗登基为帝。
唐文宗死前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14年,能坐这么久,只是因为他愿意放弃皇帝的实权,而将其拱手交给帝国边境的藩镇和宫中的官员,这些官员多数是宦官(因宦官不太可能篡夺皇位,建立新朝)。这种状况本来有可能导致混乱无序,就像统一新罗一样,但唐朝的宦官们干得不错,国家运转良好。838年,文宗的傀儡统治进入第十二个年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唐朝。他在游记中记录的是一个秩序良好、效率很高的国家,看起来欣欣向荣: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都城长安的一个中心区域,就有4000余家店铺,运河两岸华屋美厦鳞次栉比,河上到处都是满载官盐的大小商船,密密麻麻。
尽管宦官们在行政管理方面干得很好,但他们遇到军事危机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他们都是文官,没学过兵法。但幸运的是,当时没有外敌入侵的威胁。藩镇虽已坐大,却也没有接管大唐帝国中心的野心;渤海国、统一新罗和日本大和民族都在忙着各自的内政。在唐文宗的继任者统治期间,北方的回鹘帝国因内战而分裂瓦解;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乘虚而入,将回鹘牙帐洗劫一空,回鹘人纷纷逃向南方和西方。而长久以来一直侵扰唐朝西南边境的吐蕃帝国,则由于一场宗教战争而分裂。
唐朝暂时保持稳定,这使皇帝和宦官都得以集中精力开展贸易、垄断官盐、征收赋税,并鼓励对文学艺术的追求。869年,唐懿宗在位期间,统一新罗的君王甚至派太子到唐都长安来学习。
一切都很正常——直到可怕的军事危机爆发。危机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危机并非哪个藩镇势力主导的,而是源自一种令藩镇也能感受到的紧张局势:一个外来者想要打入内部,成为圈内人。
874年,一个名叫黄巢的年轻人科举考试失利,怒气难平。黄巢从小就聪明过人,素有才名,如今赴考居然落第,他对此简直难以置信。科举制度之前就曾受过抨击。数十年前,出仕为官的大诗人韩愈就曾恨恨地抱怨说,学子所受的应试训练教给他们的只是“俳优者之辞”,答案都是早就准备好的,根本不是真才实学。现在,黄巢因落第而耿耿于怀,他宣称科举制度只不过是一种排除工具而已,被政府用来排除异己,不让他们出仕。
黄巢变得目无法纪。他立足北方东部沿海地区,就在黄河以南,开始倒卖私盐,打破官盐垄断——因为他觉得这不公平。很快就有许多其他同样对现状不满之人加入。而且中国北方连续几年收成不好,广大农民饥肠辘辘,也不免铤而走险。走私者的队伍日渐壮大,开始有了一些绿林行为。他们在附近拦路抢劫富商,也劫掠富裕的城镇,还在沿海地区袭击并杀害外国商人。
朝廷终于从长安派兵捉拿这些肇事者,但黄巢和他的同伙进行了回击。加入他们事业的农民越来越多,不久,起初的一伙绿林好汉就成长为一支羽翼丰满的起义军,据说足有50多万人马。
之后,战事在北方持续了4年。起义军未能占领洛阳,于是就一路向南攻城略地,越过长江,直抵广州。黄巢将其大本营建在这里,又掉头向北,开始向长安城进军。881年初,他兵临城下,最终占领了长安。
当时的皇帝是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他带领朝廷逃离长安,在西南城市成都驻扎下来。黄巢占领了长安城,控制了皇宫,他登基自立为帝,宣布开始一个新的朝代。
唐僖宗决心反击,他雇用了来自北部边境沙陀部落的突厥佣兵,以加强受损的兵力。像藩镇一样,他们是唐朝外围一支多少能独立的军事力量;但与希望完全摆脱唐朝控制的藩镇不同,沙陀人本是外来者,却迫切希望变成圈内人。
沙陀将领李克用本是突厥人,但他取了中国名字,遵循中国习俗。他率领4万骑兵南下,帮助唐僖宗围攻长安。882年,在长安城外,唐朝军队和突厥佣兵携手迎战黄巢指挥之下的起义大军。次年,梁田陂一役,黄巢战败,被迫向北撤退,远离长安和他已征服的土地,而离沙陀人的地盘却越来越近。李克用紧随其后,一路对义军骚扰不断。
为他提供帮助的是黄巢的前盟友朱温。此时朱温已背弃黄巢,转而归唐。他受命统率部分唐军,与李克用一道镇压叛乱。
884年,起义军与政府军于黄河岸边再次相遇。这一次,黄巢及其手下被彻底击败。黄巢虽自屠杀中脱身,最后却走投无路,自杀身亡,以免被李克用所擒。
唐僖宗嘉奖李克用,封他为陇西郡王。然后,唐僖宗回到长安,但他这次入城远称不上是凯旋。帝国支离破碎,洛阳和扬州两座城池已被付之一炬,长安城也破败不堪,人们意志消沉。诗人韦庄哀叹道:
长安寂寂今何有?
废市荒街麦苗秀。
采樵斫尽杏园花,
修寨诛残御沟柳。
……
昔时繁盛皆埋没,
举目凄凉无故物。
……
天街踏尽公卿骨! 注释标题 "ed in Heng, p. 73.
唐僖宗保住了帝位,但权力已失,大唐王朝也走上了末路。
888年,他的儿子唐昭宗继位,他所统治的唐朝濒临灭亡。帝国又苟延残喘了近20年,其间叛将朱温和突厥将领李克用的权势继续增长。在北方受封为陇西郡王的李克用已在封地建立了独立王国——就像那些有机会坐大的藩镇一样。他在自己的领地上四处安插沙陀亲信,让他们担任官职,不再服从唐朝皇帝的统治。
他和从前并肩作战的将领朱温也闹翻了。叛乱平息之后,朱温由于李克用获得的封赏比自己更多而感到愤愤不平。他逐渐蚕食长安城和李克用的领地之间的土地。901年至902年,他两次试图侵入李克用的领地,两次都被击退。
地图20-1 五代十国(后梁时期)与后三国形势图
不过朱温在长安城里的运气更好一些。皇帝担心李克用权力过大,同时为了让朱温保持忠诚,赐他名为“全忠”。朱温接受了封赏,之后开始一步步小心谨慎地将皇帝从其拥趸之中孤立出来:他给这些忠臣安上反贼的罪名,将其或杀害,或流放,然后把他自己的手下安插在倒霉的皇帝身边,最后以皇帝的名义下令,将整个朝廷迁至洛阳。
这引起了朝廷其余官员的警惕,在许多城市,忠于皇帝的官兵纷纷赶往洛阳,决心要把皇帝从奸臣手中拯救出来。朱温听说此事,派人刺杀了皇帝,之后又处死那些刺客,宣称自己忠于皇帝。那些原本的救兵,要么为其所骗,要么彻底死心,纷纷转身撤离。
于是,904年朱温授意让唐昭宗年仅12岁的儿子登基,是为唐哀帝。他是个真正的傀儡皇帝,对朱温唯命是从。外来者朱温现在几乎已到达大唐帝国的中心,他只是在名义上还不是皇帝罢了。
下一步就是真正当上皇帝了。次年,朱温迫使唐哀帝下令处死他的9个兄弟,以及所有仍旧忠于皇室的大臣。他们全部被绞杀,尸体被扔进附近的河里。907年,朱温已经准备好自己称帝了。他迫使15岁的皇帝退位,建立了自己的朝代——后梁。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后梁只从907年延续到923年即宣告结束。但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退位(以及他次年被杀)之事使中原陷入众多小国彼此角逐、兵燹不断的乱世之中。这个时期被称作五代十国,一直持续到979年。在短短70多年的时间里,割据政权此起彼落,北方地区有5个朝代依次更替,各地则陆续出现了10多个割据政权。
在遥远的北部地区,一个新的帝国兴起了。北方的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与沙陀人结盟,开始了一系列征服活动,最终创建了幅员辽阔的契丹国。随着唐朝末代皇帝殒命,中国的内核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外围。
在中国各藩镇割据称雄的同时,统一新罗的城主们也在国土上划线圈地,他们划出的裂缝越来越深,国家濒临崩溃。
而景文王,就是那位送儿子去中国唐朝留学的新罗王,无意中又在这道裂缝中插入了一个楔子,加速了国家的分裂。他娶了一位出身名门的贵族小姐,但妻子未能为他诞下继承人,所以他又娶了她的妹妹为妃。这位妃子也同样不育。正当这对姐妹在宫中彼此明争暗斗的时候,景文王的另一个妃嫔却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对姐妹又妒又怕,命人杀死那位妃嫔和她的儿子。眼看女主人性命不保,奶妈挺身带着孩子从刺客手中逃脱,最终躲入一座寺庙。这个小男孩名叫弓裔,由寺院的僧人抚养长大,他知道自己出身王室,从未忘记母亲被人杀害和自己流离失所。被刺杀的时候,他还失去了一只眼睛。
数年之后,景文王的王后终于诞下一子。景文王悉心保护这个孩子,将其立为太子,并送他去中国学习儒家政府的治国之道。回国之后,这个男孩在父亲死后继位,他就是宪康王。他肯定发现了自己还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哥哥流亡在外,存身寺庙之事,但不知道他对此有何反应。
宪康王在位12年,尽其所能粉饰太平,他花钱如流水,将都城修整得流光溢彩。所有的房屋都以瓦铺顶;房间里所有的火炉烧的都是木炭,而不是廉价的柴火,因此空气洁净,没有烟尘。与此同时,在距庆州百里之外的地方,乡间贼寇四起,城主们野心勃勃、拥兵自重。
宪康王的朝臣似乎多数都跟着他粉饰太平,只有诗人兼学者崔致远是个例外。崔致远是一名新罗贵族的儿子,求学时代是在中国唐朝度过的。与宪康王不同,他在唐朝真正学到了儒家的治国之道。《三国史记》告诉我们,他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及第,后被任命为唐朝某地的主官。但他的故乡开始陷入混乱,于是崔致远荣归故里。
885年,崔致远在宪康王的朝中谋得一职。他想趁新罗尚未像唐朝一样分崩离析,先对其进行改革,但宪康王和他那帮只知溜须拍马的手下对此并不热心。“致远自以西学多所得,”《三国史记》中写道,“及来将行己志,而衰季多疑忌,不能容。”
次年,宪康王死后无嗣,他弟弟定康王和妹妹真圣女王先后继承王位,接下新罗的烂摊子。真圣女王于887年至897年在位共10年,在此期间,新罗崩溃。
当时的记载将真圣女王描写得十分糟糕。《三国史记》中说她“骨法似丈夫”,然后又转而指责她把一些“少年美丈夫”带进朝廷,给他们安置些闲职。如果一个濒临崩溃的中世纪王国的王权掌握在女性手中,那么人们通常都会指责她纵欲、腐败又邪恶:女王的性生活很容易被人拿来当作一个时代结束的缘由。但在新罗,持续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是那些城主,他们继续盘剥治下的广大农民,依靠他们供养,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
真圣女王试图通过严格税收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农村的税费已有多年未上交国库,所以她下令武装人员强制征税。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属于孤注一掷、目光短浅。因为其实农民和工匠一直都在交税,只是税银都进了当地城主的小金库里。现在他们是在交双倍的税。贫穷和绝望驱使更多的人成为匪盗(史书称他们为“草寇”),不久,他们就被一些有能力的叛军首领组织起来,成为许多支人数少而精的反政府武装的成员。毗邻庆州的土地在赤裤军控制之下;一个名叫甄萱的农民放下锄头,扛起刀枪,带领着西南部的一支起义军;一个名叫梁吉的贼首则在东北部组织反叛。梁吉的副将正是弓裔,那位独眼王子。如今他已长大成人,希望能夺回一部分本来有可能属于自己的权力。
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民甄萱是实力最强的叛军领袖。892年,他自称“上柱国汉南郡开国公”。有了这种半官方的称号作为凭恃,甄萱与梁吉及其副将弓裔协商:由他统治西南,梁吉他们则统治北部地区。
随后几年间,甄萱巩固了自己对西南地区的控制,而独眼王子弓裔则在北方有了一席之地。名义上,弓裔仍是贼首梁吉的副将。但实际上,弓裔却在为自己收买人心,他与手下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与此同时,真圣女王仍然在位,但她很快就仅是个名义上的君主了。儒家学者和诗人崔致远再次试图帮助朝廷走出困境,他提交了一份改革建议书,里面列出了10多条建议,据他估计,进行这样的改革可以将新罗王国拉出泥潭。不过他的改革建议再次被新罗朝廷拒绝。
崔致远离开注定要灭亡的朝廷,退隐到边远山区的寺庙里,他在那里转而献身于精神追求,用中文写下许多哀婉的诗句:
狂喷垒石吼重峦,
人语难分咫尺间。
常恐是非声到耳,
故教流水尽笼山。 注释标题 Jong-gil Kim, Among the Flowering Reeds (2003), p. 32.
而在朝廷中,真圣女王被迫放弃王位。朝臣们找出了一个男孩,宣称他是宪康王的一个儿子,说他是王上于某次出猎途中,在某个偏远村庄过夜时与村里的姑娘生下的孩子。897年,真圣女王退位,这个男孩登基,成为孝恭王。
899年,弓裔的野心暴露无遗,他杀死了首领梁吉,自己做了北部起义军的领袖。
900年,汉南郡开国公、农民出身的甄萱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放心大胆地称王了。甄萱实际上出生在古老新罗的旧土上,但他势力最强的地方以前是百济的领土,于是他将自己的新国家命名为后百济。第二年,弓裔也如法炮制。他也是个土生土长的新罗人,但他将自己新国家的首都定在开城,这里原本属于高句丽,因此他将自己的新王国命名为后高句丽。
统一新罗时代结束了。半岛上再次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和平不再。崔致远悲叹道,那些或饿死或战亡的人尸橫遍野。王建,一名在弓裔军中作战的水军战将也说过同样的话,他写道:“往者新罗政衰,群盗竞起,民庶乱离,曝骨荒野。”后三国时期就这样以战争和饥荒拉开了帷幕。
独眼的弓裔被愤怒和野心驱使,打算彻底消灭新罗的残余力量。他当上后高句丽国王的第一年就一步步深入推进新罗领土,而年轻的新罗王孝恭王则感到未来无望,只得借酒浇愁。慢慢地,弓裔的怨愤之情使他的头脑丧失了冷静。不打仗的时候,他就会骑着白马、披着王袍、头戴金冠在自己的新王国里四处巡游,身后跟着200名僧侣,齐声为他歌功颂德。他变得疑神疑鬼,先是下令杀了自己的妻子,接着是两个儿子,罪名都是通敌。他手下的将领王建写道:“前主……俄以酷暴御众,以奸回为至道,以威侮为要术。徭烦赋重,人耗土虚,而犹宫室宏壮,不遵制度。”
不过王建的评论也算不上客观。因为918年,弓裔的暴虐专制变本加厉,让人忍无可忍,于是他手下的军官杀死了他,拥立王建为王。弓裔虽然宣称自己与现在的王室和过去的高句丽王室都有血缘关系,但他的统治靠的是武力支持,而不是贵族血统。他的王冠靠征服得来,而不是通过出身特权阶级。结果他最终死在了自己借以发迹的那把剑下。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