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46 从西周到东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46 从西周到东周

  在中国,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771年间,周王朝内外交困,周王被迫东迁。

  圣贤之君周文王的孙子为了建立周朝的中央集权,分封自己的兄弟,于是边外要塞就逐渐强大起来,发展成为一些小的诸侯国。这些小国的统治者都是之前周朝天子兄弟的后代,都是现在天子的远房表亲。他们与周朝天子的血缘关系已十分疏远,只不过是名义上的亲戚罢了。这些领土不是由皇亲国戚统治,而是由一些官员(最好的情况)或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国王(最坏的情况)统治,这些统治者忠于周天子只是出于职责,而并非出于血缘义务。

  “九牧之君”以旧的封地为中心,其统治变得越来越独立,这是无法避免的。考古学家们在这些封地的都城遗址上发现了由这些诸侯铸造的青铜器,上面还刻有他们的名字;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青铜铸造的控制权,这原本是由天子垄断的。青铜器上镌刻的文字表明这些封地的领主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节日庆典。他们不再等待“天之子”发号施令。

  而与此同时,周朝自身的统治看似渐渐形成体系,不再过多地依靠个人对王室的忠诚,而是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官员。之前分封的诸侯可以行使君王赋予的权力,现在任命的官员则有更加具体的职务,如司徒、司马、司空,让他们各司其职。和“天命论”一样,这种不断完善的官僚体系也是为了维护君王的统治。可这种官僚体系同时也削弱了君王的统治,因为这表明周天子无法通过人格魅力使所有臣民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

  不久,君王和诸侯之间出现了争端。据司马迁记载,周穆王的儿子共王出游至一个名为密的小国家,发现密侯的后宫里有三位美女,而且她们是亲姐妹。就连密侯的母亲也觉得这样很是过分。她训斥道:“众以美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她建议密国的国君把三位女子献给周共王。密国国君不听母亲的劝告,而周共王不动声色地离开了。但一年以后,他出兵灭了密国。他是不会容忍手下的任何诸侯比君王享有更大的奢侈的。

  他之后的继位者周懿王的统治还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威胁。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朝之外的蛮夷多次侵犯王都。这些蛮夷从来没有接受过商朝或是周朝的统治,也从没有打算接受这样的统治。虽然周懿王打退了这些蛮夷部落,但外患未停,又添内忧。周懿王的哥哥周孝王篡位。关于篡位的记载十分模糊,但是《竹书纪年》提到,周懿王突然离开了王都,他的哥哥周孝王而不是懿王所立的太子继位。

  懿王死于他乡;篡位的孝王死后,太子联合各诸侯,设法夺回了王位,(按司马迁的说法)各诸侯立其为王。然而这种与各诸侯的联合十分短暂,周夷王与各诸侯间也有诸多争端。齐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成了周夷王的心头大患。起初的纠纷逐渐发展成公然的对抗。根据一篇碑文记载,周夷王最终派兵攻打齐国。《竹书纪年》还记载到,周夷王抓住齐国国君后,把他放在一口铜锅里烹煮。

  周夷王去世后,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周厉王。天子与各诸侯间的争端仍在继续,而且不止一次引发战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周厉王的统治,而周厉王变得越来越专横。司马迁记载道:“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周厉王的暴政加上天灾使中国百姓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悲惨。由于长时期的饥荒和干旱,加之时常发生暴雨洪水,庄稼颗粒无收。从周厉王统治时期的一首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时整个国家的情况:

  天降丧乱,

  灭我立王,

  降此蟊贼,

  稼穑卒痒,

  哀恫中国,

  具赘卒荒。 注释标题 The Greater Odes 3.7, Ezra Pound, in trans., The Confucian Odes: The Classic Anthology Defined by Confucius(1954), p. 180

  从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其他诗篇中也有对饥荒、不满和反叛的描述。

  那些依然效忠于周厉王的诸侯劝诫他说会发生大的动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对周厉王说道,“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周厉王不听劝阻,拒绝召回他的那位卫巫,结果引发了暴动:民众聚集在宫殿周围,撼动大门,但是周厉王设法逃出王都,逃到了乡下。年幼的太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被困在王都,躲避在他父亲忠实的进谏者召公家里。为了保住太子的性命,召公“以其子代王太子”。

  据推测,召公的儿子代替太子被暴动者杀死;那位忠实的进谏者为了周厉王牺牲了自己的家人,并且把太子养育成人。此后周朝由两位摄政者统治,直到周厉王死于他乡、周宣王即位。

  司马迁认为,历史总是在周而复始中前行。周穆王之后,周朝的统治日渐衰落。干旱、饥荒、再加上各诸侯不断地争夺权力,这些足以使周朝的王都成为纷扰之地。即便这十有八九是事实,司马迁仍然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周厉王奢侈专横,而他的儿子周宣王又刚愎自用,不听劝谏。

  无论周宣王是否刚愎自用,摆在他面前的都是蛮夷部落的大举侵犯。

  蛮夷部落的入侵一直是周厉王面临的外患。这些游牧部落遍布整个北部和西部的山脉。他们很可能是印欧人种,与首先定居在黄河流域的人种很不相同。他们以游牧生活为主,骑着马穿越大草原,带着弓箭狩猎,没有食物时就去劫掠周朝农民的田地和粮仓。

  在周宣王统治时期,最大的威胁来自西部的部落。这些部落在周朝被称为“猃狁”。猃狁可能不是某一个部落的名字,而是指几个为了从周朝掠夺财富而联合在一起的游牧部落。

  在其统治的第五年至第十二年,周宣王多次率兵抵抗猃狁的侵犯,捍卫自己的疆土。猃狁比之前入侵的那些部落更加难以对付,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使用战车,因此抵御猃狁侵犯的战争持续了很久很久。《诗经·小雅》的一首诗中就有因猃狁侵犯而引发的哀叹,这是一位驻守边疆的士兵发出的抱怨:

  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

  猃狁之故……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最终,在周朝的抵御下,猃狁退兵,并且在史书中消失了一段时间。但是,周宣王战胜蛮夷部落并没有提升自己在子民心目中的权威。没过多久,他就又开始与各诸侯斗争,他的时运变得愈发不济,据史书记载,诸侯时常违背王令。

  在位第46年时,周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周幽王即位,西周走向灭亡。周幽王刚一即位,王都就发生了一次地震,地震引起的滑坡把给供给王都淡水的河道切断了。当朝的一位大夫感叹道:

  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川竭必山崩。 注释标题 Ch’ien, p. 73.

  果不其然,司马迁写道:“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滑落至河流中的泥土阻断了河流,使王都没有了水源,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就曾想像堵塞河流那样堵住悠悠众口,如今恰好形成了绝妙的讽喻。周朝的灾祸已经四处蔓延开来,而上天也会因此收回天命,所以周朝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

  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国君。之前他娶了一位王后,并且立其子为太子。后来他迷恋上后宫的一个侍女,于是废黜王后和太子,立了那个侍女为王后,立了他和那个侍女的私生子为太子。朝中的大臣纷纷反对,可周幽王固执己见,大臣们最终只好作罢。太史绝望地说道:“祸成矣,无可奈何。”

  这个侍女现在已经成为王后,把王室搅得四分五裂。不仅如此,她所喜好的事情也是毁灭性的。她最喜欢听绸缎撕裂的声音,于是她下令把大量昂贵的绸缎进贡到宫中,撕碎了供她娱乐。除了此时之外,她很少露出笑容。

  周幽王想设法博她一笑,于是点燃了所有的烽火,并且击鼓发出信号,通知诸侯有蛮夷入侵。附近的诸侯看到后纷纷率兵赶来,聚集在城墙外。可是来了之后,他们却发现没有蛮夷入侵。他们惊慌失措的表情很是滑稽,引得那个侍女开怀大笑起来(也许这是她第一次这样大笑)。

  但不久之后,蛮夷部落真的入侵了。他们被称为犬戎,居住在周朝疆土的西北部。犬戎举兵越过边境,攻打王都。这一次入侵是周朝的一位诸侯联合犬戎发动的——他是周幽王之前那位王后的亲戚,对于周幽王罢黜王后一事耿耿于怀。内忧外患使周朝的统治在此次犬戎入侵下分崩离析。

  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火,可各诸侯不以为然,各忙各的事情去了。他们不愿因为周幽王博宠妃一笑而再次被愚弄。周幽王孤身作战,死于这次入侵。犬戎洗劫了王宫,绑架了那位宠妃,然后离去。

  公元前771年,周王室灭亡,西周的统治至此结束。但这并不是周朝统治的结束。有几位诸侯依然效忠于周幽王的长子,即之前被罢黜的太子。他们联合拥立其为王,这就是周平王。

  但是,王都镐京显然已经没有周平王的容身之地。蛮夷虽然已经离开,但是西部的边界并不安全,而镐京离西部边界很近。周平王决定撤到东部更安全的洛阳——几百年前由周公建成的城市。

  为了保护周平王安全撤到新的王都,秦国的国君派兵一路护送。秦国当时是个小国家,其国君在周朝之初并没有得到周王的分封。据《史记》记载,周平王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封秦国的国君为诸侯,并且封给他大片土地以巩固其地位。如此一来,周朝原本的领土就落到了低一级的领主手中。周平王以新王都为中心,依靠几个诸侯的支持开始了新的王朝。这个新王朝的疆土大大减少,而几个诸侯之所以效忠于周平王,乃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至此,西周时代结束,东周时代开始。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