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诸子之战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0 诸子之战
公元前285年至公元前202年间,亚历山大的继业者将他们的王国传给后代,汉尼拔带领他的象队翻越阿尔卑斯山。
老托勒密曾经是亚历山大的将军,现在是埃及的国王,他终于决定在82岁时退位。公元前285年,他退位并将王位传给他的小儿子托勒密二世;他本人则安享晚年,并在此期间撰写了一部亚历山大战争史,在书中极力赞扬自己。
传位这件事后患无穷。托勒密·克劳诺斯身为长子却未获得王位,愤怒之下,他立即离开了埃及王庭。不久之后,他来到色雷斯拜访他的妹妹阿尔西诺伊(Arsinoe),她已经嫁给了利西马科斯。
这场特殊的联姻一直是利西马科斯的保障。他试图保住色雷斯和马其顿以及他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尽管在他东边,塞琉古的势力日益庞大,但是与南部的托勒密联姻是一个好方法,如此便确保塞琉古在攻打他之前会三思。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阿尔西诺伊至少比他父亲的老战友年轻30岁),他与前妻所生的长子阿贾托克勒斯是他的继承人。
惹是生非的托勒密·克劳诺斯的出现给了阿尔西诺伊一些启发,她想到可以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国。他们两人一起指控阿贾托克勒斯与塞琉古密谋暗杀利西马科斯,并计划夺取色雷斯-马其顿的王位。
利西马科斯年纪大了,又很多疑,轻易就被说服了。托勒密·克劳诺斯到了色雷斯之后也就一年的光景,利西马科斯就被怀疑蒙蔽了双眼,试图毒害自己的儿子。下毒这一招失败后,利西马科斯将阿贾托克勒斯投进了暗无天日的大牢。在众人的视线之外,他死了。
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是托勒密·克劳诺斯谋杀了他。当然,那个搬弄是非的人仍然没闲着。不久后他出现在塞琉古的王庭,请求塞琉古与他一道对抗邪恶的毒害亲子的利西马科斯。塞琉古那时候已经80岁,利西马科斯71岁。前者集结兵力向利西马科斯的领地进军。
利西马科斯出来迎战,他越过赫勒斯滂海峡,在小亚细亚的土地上作战。在战斗中,两位从亚历山大军官团的日子算起已经彼此认识了40年的老人短兵相接。塞琉古发出致命一击,利西马科斯战死沙场。他的尸体在战场上躺了好几天后,他的小儿子才赶到为他收尸。
塞琉古准备率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意图占领马其顿。但他还没有走多远,假装是他的同盟的托勒密·克劳诺斯就调转矛头,在军营里将其暗杀。至此,托勒密·克劳诺斯独自一人就消灭了现存的亚历山大的两位继业者。
托勒密·克劳诺斯马上就夺取了马其顿-色雷斯的王位,并娶了他妹妹阿尔西诺伊。娶胞妹为妻是埃及人的习俗,希腊人不这么做,所以他的做法让他在新王国里很不受欢迎。他的下一步行动更是招致众人的反感:他杀掉了阿尔西诺伊的两个儿子,因为他们是他统治的威胁。阿尔西诺伊离开他,跑到埃及投奔她的另一个兄弟——托勒密二世,并嫁给了他。这为他赢得了一个希腊绰号“与姐姐恋爱者”托勒密(Ptolemy Philadelphus),这当然不是什么美誉。
与此同时,老托勒密躺在床上安然去世,他是亚历山大的继业者中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
托勒密·克劳诺斯的残暴统治维持了两年。公元前279年,曾困扰意大利半岛的凯尔特人也涌入了小亚细亚。高卢人像潮水一样涌入马其顿,托勒密·克劳诺斯外出迎敌,结果死在战场,结束了自己的恶棍生涯——他实在是古代最大的恶棍之一,只是其恶名并不太为人所知。他的国家最后落入“独眼”安提柯的孙子安提柯二世手中。
塞琉古的儿子安条克一世接管了他父亲的王国。安条克是半个波斯人(塞琉古年轻的时候,曾在亚历山大军营中的那场集体婚礼中娶了一个波斯贵族妇女),他现在领导的帝国的基本统治结构就是从波斯人那里学来的。各省由总督治理,而帝国有好几个都城,每个都城负责管辖帝国的一部分。波斯人曾把苏萨、埃克巴坦那、萨迪斯和巴比伦这几个城市作为都城;塞琉古保留了萨迪斯和巴比伦,又建立了两个新的城市作为陪都。安条克城位于奥龙特斯河畔,曾经有好几代名叫托勒密的国王占据这片土地。不过,他最喜欢的城市是塞琉西亚,他把它建在底格里斯河西岸,通过一条运河使之与幼发拉底河相连。
托勒密·克劳诺斯死后第二年,高卢人越过赫勒斯滂海峡,威胁要攻入塞琉古帝国。安条克一世将其击退,为自己赢得了“救主”的绰号。高卢人撤退后在小亚细亚安顿下来,后来他们被称为“加拉太人”(Galatian)。
10年后,罗马士兵从意大利半岛的海岸出发,向西西里岛进军。波里比阿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是“罗马人第一次从意大利出发渡海”,而且西西里岛是“他们离开意大利海岸踏足的第一个地方”。罗马已进入其历史的下一阶段,罗马人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首次海外征服。
像大多数羽翼渐丰的帝国建造者那样,对于这次入侵,罗马人也有自己的借口。西西里岛在叙拉古和迦太基的控制下仍旧处于分裂状态,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Messina)原本是希腊人的殖民地,如今处在叙拉古的统治下。但是一伙从坎帕尼亚来的意大利雇佣兵叛徒航行到了西西里岛,控制了这个城邦。墨西拿人派人送信到迦太基和罗马,请求帮助驱逐侵略者。
地图20-1 塞琉古王朝
严格说来,由于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一直相安无事,他们这样做倒也并无不妥。但这件事却成为后来旷日持久的战火的导火索。迦太基人率先到达那里,他们发现叙拉古的暴君希伦二世(阿贾托克勒斯早在二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已经赶到。希伦二世认为这座城邦理应属于他,所以对墨西拿人向其他势力寻求帮助感到不满。不过迦太基人并没有马上挑起三方之间的战争,他们跟希伦二世合伙占领了墨西拿,赶走了之前的侵略者。
罗马人迟来了一步,他们不肯放弃围攻墨西拿的计划,于是转而攻击迦太基的占领军。此后,罗马入侵者遍及岛上各处,到处占领迦太基人控制的土地,并对叙拉古进行围城。
对此,迦太基人的反应是将掌管墨西拿守军的指挥官钉在十字架上,然后着手准备战斗。他们很清楚,罗马人的此次海外冒险是他们第一次试探性地触及意大利境外的土地。在接下来的二十三年里,这两个大国将会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41年)中一决雌雄。
波里比阿写道:“看到战争一再拖延下去,(罗马人)第一次开始自己建造战船……他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他们的造船工匠完全没有经验。”这可以说是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另一个“第一次”。为了攻打西西里岛,罗马执政官向罗马的盟友和附属城邦借船[他们将这样的海军叫作“海上盟邦”(socii navales)]。但他们很快意识到,罗马不能仅仅依靠其他城邦的海军。后来,一艘迦太基的战船在罗马控制的海岸搁浅,造船工匠把船拆开,仿照它建造了自己的船;与此同时,船员在陆地上练习划船。一批战船造好后,这支新的罗马舰队驶入大海,但很快便被一位迦太基的统帅俘虏。
罗马人重建战船并改进了设计,再次出海。根据波里比阿的记载,两年后两国的海军就“势均力敌”了。罗马人虽是将其他文化中的战略、法律、体制甚至是神话中的精华部分搜集拼凑起来变成自己的,但是他们学得非常快。
到公元前247年,经过17年频繁的战斗,罗马人已经开始稍稍占有优势。罗马军队登陆北非并安营扎寨,不过此时进攻迦太基本土还远超他们所能。但是西西里岛几乎已完全落入他们手中。迦太基的领袖们换掉了无能的指挥官,将军队的控制权交给了一名新军官,一个20多岁的叫哈米尔卡·巴卡(Hamilcar Barca)的人。
哈米尔卡下令组建了一支由迦太基人和雇佣兵组成的混合军队,总共约1万人,还有70头大象。他为自己在西西里岛夺取了一个基地,从这里不断侵扰意大利海岸,经过几场恶战,他赢得了胜利;这些胜利把迦太基人“从极度的绝望状态”中拯救出来。
公元前242年,罗马和迦太基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第22个年头,常年交战使两国都疲惫不堪。“他们被接连不断的恶战搞得筋疲力尽,”波里比阿说,“他们的资源……被年复一年的高额军事开支耗尽。”哈米尔卡在西西里岛上的这支由雇佣军和迦太基人组成的军队已经连续征战了三年多,从未在任何一场战斗中失利,但也没能夺下整个岛屿。罗马人在对抗迦太基的陆军方面无法取得任何进展,但是罗马海军成功地使迦太基人的补给船越来越难以将补给运给西西里岛上的哈米尔卡的士兵。
首先请求休战的是迦太基人。公元前241年,母城向哈米尔卡送来了信息:他们不愿抛弃他,但现在已经不可能继续运送食品和武器,他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收拾局面。看到上峰如此无能,哈米尔卡除了投降别无选择。他和他的军队从位于埃里克斯山(Mount Eryx)半山腰的营地撤离,撤退时他们“悲愤交加”,还对条约提出抗议,因为条约要求迦太基人放弃西西里岛的一切,释放所有囚犯,并在未来十年支付一大笔赔款。
战争结束了。元老院下令关闭雅努斯神殿的大门,以象征罗马的每一寸土地永享和平。西西里岛如今也是罗马的土地了,它已成为罗马的第一个海外省。
这种和平之下蕴藏着一个更为可怕的冲突的种子。
我们再来看东部,这里的战争仍在持续。埃及的托勒密二世(现在娶了自己的姐姐)和安条克一世(塞琉古的儿子)就他们领土交界处的叙利亚纠纷不断,并把他们的这场纠纷传给了各自的儿子,但除此以外,继位时并没有发生什么变故。托勒密二世于公元前246年去世,他的儿子托勒密三世继位;安条克一世(按照古老的波斯传统)以叛国罪的名义处死了长子,将他的王位传给了二儿子,使其成为安条克二世。在马其顿,“独眼”安提柯一世的孙子安提柯二世在80岁时去世,他做了将近50年的国王,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
在南边的埃及,托勒密三世统治了22年,这期间国泰民安。安条克二世过得可没有那么好。他在接管了塞琉古帝国六年后失去了巴克特里亚的总督辖地,这块领地在希腊总督狄奥多特(Diodotus)的领导下造反,宣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狄奥多特自己做了国王。巴克特里亚与安条克二世的任何一个城池都相距很远,路途崎岖艰险,安条克二世无力将其夺回。此后不久,帕提亚也独立了,一个名为阿尔沙克(Arsaces)的当地领袖取得了王位。此时,安条克二世正全力关注西部边境;他正跟埃及打仗,争夺古老的西闪米特人的土地,这些地方包括古腓尼基、以色列和犹太的领土,他无力同时守住自己庞大帝国两侧的边界。
最终,安条克二世与托勒密三世达成了暂时的和平,这两位国王靠一桩王室联姻使这次交易更牢靠;托勒密三世的女儿北上和亲,嫁给安条克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然而,这次交易并没有夺回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安条克二世的第一任妻子非常不满,毒死了他,所以到头来恢复和平的努力还是失败了。
他的继任者是他的儿子(与第一任妻子所生)塞琉古二世,他也没能夺回这两块叛乱的辖地,后来他坠马摔死了。塞琉古二世长子的统治只勉强维持了三年,之后他的指挥官暗杀了他;王位随后传给了他的小儿子,即安条克三世。
安条克三世于公元前223年继位,年仅15岁。由于国王还只是个孩子,米底和原来波斯的腹地都加入了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的行列,发动叛乱。但是,安条克三世比他前面的三位国王都要强大。他不懈地征战,把土地一片接一片地夺回:先是小亚细亚开始松动的边界;然后,在年仅18岁的时候,他率军攻打米底和波斯,迫使两者投降;最终,他打败了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但是对于最后的这两块领地,他并没有试图重新吞并。他与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王议和,这样做就巩固了东部边境,使他能分出一点精力关注西部边境。
这个计划非常不错,因为埃及正逐渐丧失对边界的控制。公元前222年,托勒密三世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托勒密四世。所有的传记作家都不喜欢这位国王。普鲁塔克评价道:“他是一个懒散、纵欲且柔弱的王子,……沉湎于女色和美酒。”“他把统治国家看作一场永不结束的盛宴,”波里比阿批评道,“不理朝政,难以接近(人缘差),对那些处理国家对外利益的人不屑一顾,漠不关心。”父王死后,他就毒死了母亲,免得她密谋暗害他,然后他又烹杀了他的弟弟马古斯(Magus),因为马古斯在军队中极有威望。
托勒密四世的事务大多交由他的情妇和他情妇的兄弟阿贾托克勒斯(普鲁塔克称他为“那个皮条客”)以及他的一个顾问——一个名叫索西比乌斯(Sosibius)的希腊人。索西比乌斯为他出谋划策,共同管理国家。他则“醉生梦死,饮酒不止”。公元前204年,托勒密四世去世(可能是死于肝功能衰竭),把王位留给了他五岁的儿子托勒密五世,显然,索西比乌斯和“那个皮条客”伪造了文书,指定由他们两人摄政。
索西比乌斯去世数月后,阿贾托克勒斯、他的妹妹和他们的母亲处在了埃及权力的顶端。他们并没有在权力之巅待多久,这三人非常不得人心,军队首先发难,带领暴民冲进王宫,把他们拖出来扔到街上,剥光他们的衣服,并在盛怒之下将其撕碎。波里比阿记载道:“一些(暴徒)开始用牙齿撕咬他们,其他一些人用刀刺,还有人剜出了他们的眼睛。三人中任何一个刚刚倒下,身体就被大卸八块,直到被人们完全肢解,当埃及人的激情被点燃时,他们的野蛮残暴简直令人震惊。”
年轻的托勒密五世在孟斐斯登基,由一个精心挑选的埃及谋士团辅佐。但是,他刚刚12岁时,安条克三世就开始进攻埃及的北部边境。约瑟夫斯记载,自称“全亚洲之王”的安条克三世“夺取了犹太地”。这场入侵止于公元前198年的帕尼翁战役(Battle of Panium),当时塞琉古和埃及的军队在约旦河源头附近展开激战。战斗结束后,埃及彻底失去了对西闪米特人土地的控制,再也没能重新占领那些北部的土地。几乎每一个古代历史学家都把托勒密四世时期描述为埃及辉煌时代的终结。这一古老国家在希腊统治者领导下的复兴到此结束。
再往西,哈米尔卡·巴卡仍然在罗马人强加的和平条款下挣扎。迦太基辉煌不再。地中海诸岛曾是他们帝国的一部分,现在,迦太基人已经失去了它们,反而是罗马人牢牢地在那里扎根。
为了弥补损失,哈米尔卡决定将迦太基帝国向西扩展。他率领一支由士兵和移民组成的队伍前往伊比利亚(今西班牙)建立一个崭新的迦太基殖民地,以弥补在西西里岛的损失。这个伊比利亚殖民地将成为迦太基势力的一个新中心——而且它也将成为一个极好的基地,迦太基人可以从这里发动针对罗马的报复性打击。他在西西里岛受的屈辱转变成了对罗马的仇恨,他尽可能地把这份仇恨传给他的小儿子汉尼拔(Hannibal),波里比阿这样记录道:
当他的父亲将要率领他的军队离开,远征西班牙时,大约九岁的汉尼拔就站在他父亲祭祀的祭坛旁边……然后(哈米尔卡)把汉尼拔叫到身边,温柔地问他是否愿意随他一起远征。汉尼拔无比兴奋地接受了,像普通的男孩子一样,请求获准同去。然后,他的父亲拉着他的手,领着他来到祭坛,命令他把手放在(动物)祭品上,并要他发誓永远不会成为罗马人的朋友。 注释标题 Polybius,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 3.11, p. 189.
在立下与罗马永远势不两立的誓言后,哈米尔卡带着儿子和移民踏上了征程。
公元前236年,迦太基远征队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开始征服这里并着手建立一个新的小王国。他的作战中心是加迪尔(Gadir,今西班牙加的斯),哈米尔卡从这里开始成功建立自己的新殖民地。汉尼拔正是在这里长大,看着他父亲以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使周边的人民归顺。波里比阿告诉我们:“(哈米尔卡)在这个国家度过了将近九年时间,在此期间,他使许多部落归顺迦太基,有一些靠武力,有一些通过外交手段。”他还派出间谍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半岛北部,侦察将来可能用到的侵略路线。汉尼拔在成年之前从未踏足过他的故国迦太基城。
与此同时,克基拉岛受到其他敌对希腊城邦的入侵和北部高卢人持续攻击的双重威胁。罗马人受邀保护该岛,这是他们第一次派战船驶向希腊。干预结束后,一支罗马驻军留了下来,理论上是作为维和军队;罗马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去攻击它的希腊邻居。
同一年,即公元前229年,哈米尔卡·巴卡在围剿一个凯尔特人据点的战斗中丧生。汉尼拔此时18岁,人们认为他太过年轻,还不能执掌大权。他的姐夫取代他获得伊比利亚殖民地的统治权,这个人似乎并没有切身感受到对罗马的家仇国恨。接下来的八年时间里,他主要致力于统治伊比利亚的殖民地(他建立了一个叫新迦太基的城池),对东面的罗马人置之不理。假以时日,他本可以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建立一个崭新且持久的王国。但是,公元前221年,他的一个奴隶杀了他,伊比利亚军队的领导权又回到了26岁的汉尼拔手中。
汉尼拔把新迦太基放到一边,立即开始准备经由陆路入侵罗马领土。他开始沿着海岸线一路打过去,以扫清通往阿尔卑斯山的通道。当他接近马萨利亚时,马萨利亚(自从帮助罗马人收买了那些入侵的高卢人后,与罗马一向交好)向罗马寻求帮助。
罗马人捎信给迦太基,警告说,如果汉尼拔越过了萨贡托镇,他们将把这种行为视为战争行为。汉尼拔随即围攻并洗劫了全镇,罗马使者马上前往迦太基,向迦太基元老院下了最后通牒:要么让汉尼拔投降,要么准备迎接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人反驳说,萨贡托镇是凯尔特人的殖民地,不是罗马的盟友。而罗马的使节反驳道,在很多年前,萨贡托镇曾经向罗马寻求帮助,所以现在罗马有权声称萨贡托镇是受罗马人保护的。
结果是这两个国家决意开战。李维说:“在罗马人看来,自己先前的手下败将如今无端地发动攻击,这让他们非常愤怒;而在迦太基人看来,战胜者贪婪且专横的态度令他们感到强烈的憎恨。”年长的罗马使节大声喊道:“我的袍子里夹着两样东西,一个是和平,一个是战争,如果你们不小心,就会让战争从里面掉下来。”迦太基元老院的议员大声回敬道:“我们接受它!”
于是,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率军向阿尔卑斯山进发。他留下他的弟弟汉诺(Hanno)负责伊比利亚的殖民地,自己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包括10万多步兵,也许还有两万骑兵和37头大象。
地图20-2 布匿战争时期的世界
罗马人派出两支舰队迎战,一支驶往北非海岸,另一支在执政官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的指挥下,朝伊比利亚半岛进军。西庇阿在罗讷河口抛锚停航,打算在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过河时拦截他,但汉尼拔的军队比预期行动得要快,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晚了三天才到达渡河地点。汉尼拔此时已经带领军队朝阿尔卑斯山迈进。
比起穷追不舍的罗马人,他自己的士兵其实是更大的问题。他们大多是在非洲长大,西班牙海岸是他们所知的最冷的地方;一想到要爬上陡峭的不知名的高山他们就不寒而栗,看到阿尔卑斯山后更是感到绝望。李维说:“高耸的山峰被雪覆盖,直入云霄,简陋的小屋紧贴在岩石上,因严寒而被冻死的野兽和牲畜,头发凌乱的山里人,所有自然中的物体,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在严寒下显得那么僵硬:这一切,连同其他言语无法表达的恐怖景象,使他们忧虑重重。”他们不断受到当地野蛮部落的威胁。第一次受到当地人攻击的时候,许多迦太基战马在一条狭窄的山道上受惊,连人带马滑落下去,落在上千米之下的岩石上,摔得粉身碎骨。随着他们向更高处爬,积雪下面光滑的冰使更多的人和牲畜丧生。
李维告诉我们,汉尼拔的军队花了15天的时间翻越山脉,他本人估计损失了36 000人和34头战象。下山之后,他的军队来到了波河附近的平原,此时军队人数锐减,士气低落。他重整旗鼓,进击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西庇阿率领一部分军队乘船,紧赶慢赶回到意大利迎战他。汉尼拔成功越过山岭的消息也很快传到罗马,元老院立即召回入侵北非的军队以加强本土的防守。
公元前218年11月,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与汉尼拔在提基努斯河(Ticinus)相遇。虽然迦太基的骑兵非常疲惫,但他们几乎瞬间就突破了罗马人的防线。罗马人四处逃窜,西庇阿本人也身负重伤。李维评论说:“这表明,……迦太基人占有优势。”
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率军后撤,以便与从北非返回的军队会合,他们回到了罗马,大受褒扬,但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反应。在罗马,公众的看法与现实之间完全脱节,使国家陷入险境。“人们对罗马军队最终获胜的信心未受影响,”波里比阿写道,“因此,当郎格斯(北非先遣队指挥官)和他的军团到达罗马穿城而过时,人们仍然认为这支军队只要在战场出现就能决定战争的输赢。”事实远非如此。当一个月后两军在特雷比亚河(Trebbia)再次相遇时,多达三分之一的罗马士兵阵亡。
两名执政官的联合军队被打败的消息传回罗马后引起了恐慌,李维写道:“人们觉得汉尼拔随时都会出现在城门外。”罗马全面戒备,所属海岛上也布满驻军,同时召集盟友增援,并装备了一支新的舰队。到公元前217年,汉尼拔稳扎稳打,继续向南推进,摧毁了沿途的村庄,穿过伊特鲁里亚,直扑罗马城。执政官盖乌斯·弗拉米尼乌斯(Gaius Flaminus)与一支增援的罗马军队会合,在特拉西美诺湖(Trasimene)与迦太基人对阵,在浓雾中,两军展开了激战。15 000名罗马人阵亡,弗拉米尼乌斯本人在战场上被活活碾死,尸体难觅。关于灾难的消息再一次席卷了罗马城。李维说:“人们涌上广场,女人在街头走来走去,每遇到一个人,就过去问如此突然的可怕消息意味着什么……没有人知道该期望什么,或是该害怕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城门外聚满了人,多数是女人,她们期待看到某张挚爱亲人的脸,哪怕只是听到一点消息。”
然而,并没有什么好消息。汉尼拔的大军势不可当。他继续向南推进,暂时绕过罗马,但这只不过是为了将罗马南面的土地先收入囊中。“罗马人一直尾随迦太基人的后卫部队,”波里比阿写道,“与他们保持一两天的行军路程,但是小心翼翼,绝不去接近或是与敌人交战。”
次年,两个新当选的执政官保卢斯(Paullus)和瓦罗(Varro)联合起来试图遏制汉尼拔。罗马人设法集结了一支超过10万人的军队,去迎战迦太基不足5万的人马。公元前216年8月2日,两军在东南沿海的坎尼(Cannae)相遇。
罗马人仰仗自己人数众多,认为单凭人数就能把侵略者碾得粉碎,他们把军队集结成紧密的方阵,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向前猛冲。面对罗马的攻势,汉尼拔的策略是安排一支弱小的部队在正面迎击,这支队伍看起来根本不足以和罗马人抗衡。但他在自己的后部以及很远的左翼和右翼,布置了两队最强壮最凶猛的士兵,他们是来自非洲的雇佣兵。他亲自率领前队。他必须身先士卒,将自己置于和正面部队同样的险境,否则他不可能指望他的士兵实现他的作战意图。
罗马人向前推进,汉尼拔弱小的正面部队虽然作战凶猛,但同时也在节节后退,慢慢地,他们将罗马军队拉成了V字形。紧接着,V字型两侧的汉尼拔军队发起攻击。罗马军队毫无心理准备,没想到要应付三面的进攻,而且他们也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混战中,5万余名罗马士兵阵亡。6000名骑兵中只有70人逃脱,瓦罗带领他们逃到了韦诺萨(Venusia)城,战败和溃逃令他颜面扫地。
坎尼大战的战况传回罗马,几乎每个罗马家庭都意识到,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兄弟、一位父亲或是一个儿子。“这次溃败之后,”波里比阿说,“罗马人放弃了所有凌驾于意大利之上的希望,开始担心本土的安危,并且甚至开始担心他们自己的生存。”
与此同时,迦太基战船驶向希腊,向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独眼”安提柯一世的重重孙)提供帮助,提出帮他驱逐希腊半岛上的罗马“维和士兵”,罗马的境况变得更糟。腓力五世接受了帮助,马其顿人和迦太基人一起攻打罗马占领军和他们的希腊盟友,其中包括斯巴达和“埃托利亚联盟”(Aetolian League)城邦(这是位于马其顿以南、科林斯湾以北的半岛中部的城邦联盟)。现在,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与第二次布匿战争交织在一起,罗马人腹背受敌。
跟第一次布匿战争一样,第二次战争也是久拖不决。公元前211年,罗马人经过两年围城,最终占领了叙拉古,并重新夺回了西西里岛的部分领土;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当时就在城里,他在罗马军队洗劫城市时遇难。但是罗马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军事行动就没那么成功了。西庇阿家族的两兄弟普布利乌斯和格涅乌斯(Gnaeus)带领罗马军队进入伊比利亚,向坚守汉尼拔老家的哈斯德鲁巴(Hasdrubal)发起进攻。尽管哈斯德鲁巴无法将罗马入侵者完全赶出去,这对西庇阿兄弟却命丧沙场。
这使一位罗马军官(普布利乌斯的儿子,后世直接称其为西庇阿或大西庇阿)对迦太基人怀恨在心,就像汉尼拔长久以来对罗马心怀仇恨一样。公元前209年,西庇阿率军来到新迦太基为父报仇。他的围城之战取得了成功,哈斯德鲁巴逃跑,沿着他内弟的路线翻越阿尔卑斯山。
这对于迦太基人而言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哈斯德鲁巴带来的不仅有他自己的军队,还有8000名征召来的凯尔特人,此外,在从新迦太基到阿尔卑斯山的一路上,他还征召了更多人。他写信给汉尼拔,计划与他在翁布里亚会师。
然而,这封信被罗马军官截获。在哈斯德鲁巴到达翁布里亚之前,离他最近的罗马军队对他发动了突然袭击。哈斯德鲁巴的盟友在战斗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高卢人总是缺乏后劲”,李维评价道)。哈斯德鲁巴的士兵中超过5万人阵亡,而哈斯德鲁巴本人眼见必败无疑,便扬鞭策马朝着在他面前聚集的罗马士兵直冲过去,战死沙场。罗马人砍下他的首级,小心地保存起来,一路带着;当他们到达汉尼拔的前哨阵地时,把它扔到汉尼拔的军营前。
汉尼拔不仅失去了他的姐夫,还失去了伊比利亚的殖民地,那里已经成了罗马的一个省。天平已经开始慢慢地朝罗马倾斜;而且,罗马为了对付迦太基,还渐渐停止了在马其顿的第二战场上的行动。公元前207年,也就是哈斯德鲁巴战死的同年,罗马士兵开始从希腊半岛徒劳的战斗中撤离。用李维的话说,希腊各城邦和腓力五世自己“都厌倦了漫长而乏味的战争”,而且罗马人意识到,他们的军队需要离大本营更近一点。西庇阿曾建议新的战场应该是北非;罗马人应该继续进攻,直接驶向迦太基,这一策略很可能迫使汉尼拔远离意大利乡村。
公元前205年,腓力五世与南部的希腊各城邦签署了《腓尼基和约》(Treaty of Phoenice)。和约允许罗马人控制一些小城邦,但将其他领土移交给马其顿,并终止了马其顿和埃托利亚同盟之间的一切敌对行为。现在所有的士兵都可以参与攻打北非的行动,西庇阿将入侵力量合兵一处。公元前204年,他率领一支由罗马人和非洲雇佣兵组成的联合军队在北非海岸登陆。
他的入侵获得了预想的效果:迦太基人向汉尼拔发出紧急求助,汉尼拔班师回国。他这样做是出于爱国主义的精神,但这是一种模糊的、不情愿的爱国主义;他从九岁起就离开了出生的地方,他把大部分人马都留在了意大利,也许是希望很快就能回去继续征战。他还没有完全实现父亲的遗愿:罗马仍旧挺立在那里。“很少有流亡者离开自己的祖国时像汉尼拔离开他的敌人的国家那样内心沉重,”李维说,“他一次又一次地回头看着意大利的海岸……咒骂自己没有能率军直捣罗马。”
回到迦太基,他就亲自征募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由不情愿的迦太基人和非洲雇佣兵组成,此外还有少数他带回的老兵。然后,在公元前202年,汉尼拔和西庇阿在美丽海岬(今邦角半岛)南边的扎马(Zama)会面,进行和谈。和谈也许是真的,但与此同时,西庇阿正在等待他叫来的援军。对于十四年前坎尼会战的失败,罗马人仍旧记忆犹新,当时阵亡士兵的儿子现在都已经二十多岁,他们满怀愤怒,准备和迦太基人殊死一战。
罗马援军到达后,和谈不可避免地失败了。罗马人与迦太基人展开了最后一场决战。这一次,西庇阿胸有成竹。在意大利的平原上,汉尼拔作为入侵者战无不胜。但在这里,他上演拿手好戏的环境完全消失了。他在一片陌生的岩石遍布的土地上进行防御作战,他的军队是由“一群没有共同语言、习俗、法律、武器、服饰、相貌,甚至也不是出于相同信念参战的人组成的”。他们多是为金钱而战斗,为战后所能进行的劫掠而战斗;当西庇阿的军队以雷霆之势袭来时,绝大多数人都吓得落荒而逃。
扎马战役以西庇阿的完胜而结束,汉尼拔最终被迫回到迦太基避难。他告诉元老院他无法带领他们走向胜利,与罗马达成和平协议是唯一的选择。迦太基元老院同意了,于是迦太基向西庇阿投降。由于这场胜利,罗马人将他称作“征服非洲的西庇阿”。迦太基被迫交出自己的舰队,从此放弃向西部扩张的野心;在罗马人的命令下,500艘战船被拖离岸边,放火烧掉,一直烧到吃水线,然后沉入海底。第二次布匿战争就此结束。
汉尼拔曾放弃了他征服罗马的野心,去捍卫一个他几乎记不得的城市,他留在迦太基,加入了元老院,企图帮助迦太基人重建他们此刻已经变得蛮荒的国家。但是甚少有人为此感激他。扎马战役结束六年后,汉尼拔听到了某种风声。他自己的同胞正计划把他交给罗马人以示友好。
他立刻乘船逃离了迦太基。这距离他回到自己的祖国还不到7年。这一次,他再也不会回去了。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