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宋灭亡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01 北宋灭亡
1032年至1172年,女真族从北方席卷而下,宋朝被赶出了黄河流域。
宋朝对外族来说仍然有很强的吸引力。1032年,宋朝周边的外族人中最强大的当属西夏,他们盯上了大宋的财富与文化。
西夏人以前曾是从南方北上的游牧民族,1004年至1032年间,他们的伟大首领李德明成功地将部落联盟组织成了一个国家。他雄心勃勃地想要把儿子李元昊教育成一位真正的君主。1032年,李德明死前送给宋仁宗70匹马当作礼物,向他求一份佛经,以完成对李元昊的培养。
宋仁宗显然是无视了他的请求,因为1035年,已成为西夏国统治者的李元昊再次求赠佛经。这一次,他派去的使臣带回了经文。一卷卷佛经帮助李元昊成长为一个文明国家的皇帝,而不是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要成为一位像古代中国圣王那样伟大的君主,就必须要接受中国帝王信仰的宗教(虽然大宋朝中所推崇的佛教并不能追溯到那些半神的圣王的年代)。
一将佛经拿到手中,1038年,李元昊就举行了公开的登基典礼。他的臣子们宣布他为文化圣人和战争英雄,就像中国远古时候的那些帝王一样。这些称号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李元昊花大力气,命人为本族的西夏语创制了一套文字。这套文字体系十分繁杂,结构模仿汉字,但笔画和字形与汉字不同。他的史官就是用这种文字记录了他登基的细节。李元昊知道,如果他们的民族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他的人民就没有历史,而没有历史,西夏就永远不能与大宋平起平坐。
1039年,他派人上表给宋仁宗,要求大宋正式承认他西夏国王的新地位。表中罗列了李元昊在西夏土地上进行的所有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他为西夏语创制文字一事,然后就直奔主题。表中写道:“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建元天授礼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
礼貌请求的掩盖之下,是他钢铁般的决心。30多年前,宋仁宗的父亲曾被迫承认辽国的统治者是与他平起平坐的皇帝,现在西夏的统治者也想要得到同样的待遇。与中国过去的伟大朝代不同,宋朝并未称霸东方。在众多国家中,大宋仅为其中之一,并不比邻国强大。但宋朝皇帝拥有某些北方辽国和西方西夏国的君主所没有的东西,他的身上闪耀着上千年传统的光环。大辽和西夏的君主也想拥有这样的光环。
如果宋朝皇帝不肯让步,那么他们时刻准备为此动用武力。结果宋仁宗拒绝将皇帝的称号授予西方这位新贵,于是在1038年,西夏军队入侵大宋。30多年的和平生活已经削弱了宋朝戍边部队的战斗力。有一位史家指出,仍然能够在战斗中使用重型弩的士兵只有不到一半,而且几乎所有官兵都没有过实战经验。
1039年至1042年间,西夏沿着大宋西部边境不断袭击其各个要塞。李元昊率领部下谨慎前进,在这片岩石嶙峋、崎岖不平的土地上,他并不试图夺取超出自己防卫能力的土地。宋朝西部的疆域逐渐被蚕食,到1042年,北方的辽国又要求得到宋朝的一大片领土,局势进一步恶化。宋仁宗提出代之以增加每年对辽的岁币,这虽使宋朝避免了两线作战,但也进一步抽干了宋朝国库。
到了1044年,宋仁宗决定求和。他仍然拒绝承认西夏统治者是一位真正的皇帝,但他同意支付更高额度的岁币以换取一纸停战协定。李元昊同意和解。6年的战斗使他自己的军队也已精疲力竭,尽管他未能得到渴望已久的合法地位,但金钱补偿也使他受伤的自尊得到了有效的慰藉。
而与此同时,宋朝则已将注意力转回到军事上来。显然,与西夏的战争迫使宋朝将领努力获取各种军事情报和知识,到1044年,也就是战争的最后一年,一群受命总结战争技术的学者们完成了任务,编纂出《武经总要》一书。书中描述了一种火焰喷射器“猛火油柜”,可以用来喷射燃烧的油,与君士坦丁堡守城时所使用的“希腊火”类似。书中还说明了如何用煤炭、硝石和硫黄制作可爆炸的黑色粉末,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火药配方的书面记载。
宋朝花钱买来的停战在北方和西方都维持了一段时间,宋朝因此有时间重建自己的军事力量。为支付岁币,并供养新扩编的军队,宋仁宗提高了税收。他还下令在招募新兵时采用新的标准。应征入伍的时候,兵员除了需要测试跑、跳和射击之外,还需要通过视力检测。这一次,宋朝要利用暂时的和平来为下一场战争做好准备。
和平持续了将近50年的时间。辽国得到了大宋皇帝的正式承认,同时还得到了用现银支付的岁币;西夏只得到岁币,但也很满意了。
12世纪初,北方还有另一个部落,也正在经历着从四处游牧到定居下来建立帝国的转变,这个部落也开始席卷南下,不断骚扰诸定居王国,他们就是女真人。他们大多居住在中国东北部林木茂盛的平原上,这里后来被称作满洲。西边的一些部落接受辽国的统治,他们被称作“熟女真”;东边的部落则仍处于自由状态,尚未开化,被宋和辽称为“生女真”,他们四处游牧,不受两国皇帝的控制。11世纪末,生女真的一个部落——完颜部——开始征服邻近的女真部落,这是游牧民族在建国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有些女真人遭受袭击之后南逃到了高丽。
高丽王国自从创始人王建建国以来,就一直屈尊追求宋朝的认可。它与辽国之间曾爆发过冲突,当时辽国不时侵扰高丽边境,试图攻入高丽领土,但1018年,在两国之间一场更大规模的边境战争中,辽军被彻底击溃,此后两国一直算得上是和平共处。直到此刻,对高丽来说,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人只能说是一个麻烦,还算不上什么军事威胁。当时的编年史家崔承老说过:“西北边民每被女真蕃骑往来侵盗。”为了将他们挡在外面,11世纪的几位高丽国王命人建了一道长长的城墙,从鸭绿江河口一直向内陆延伸,长达500多千米。
这道墙有效地阻挡了那些零散前来的劫掠者,但无法阻挡从野心勃勃的完颜部手中逃脱的其他女真部落的难民如洪水般涌入。当完颜部要求高丽遣返女真难民时,高丽将军尹瓘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别武班”,北上与他们对战。
高丽的常规军多数由步兵组成,“别武班”却有整整一个师的骑兵部队,因此他们对付起马上民族女真人来更加得心应手。1107年,“别武班”推进至女真境内,建了一系列被称为“九城”的防御要塞,打算借此保卫高丽北方边境。
1113年,女真完颜部的统治权落到首领的弟弟阿骨打手中,他们的命运才开始有所转变。阿骨打意识到需要确立正式的王权、建立官僚制度、记录民族的历史——所有那些一次次将游牧部落转变成定居国家的必要条件。他像北方平原上每个满怀抱负的国王一样,也想得到宋朝的认可,但是他愿意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1115年,阿骨打自称皇帝,建国号为金,随后开始发兵攻辽,辽军节节败退。阿骨打派人送信给辽国皇帝,要求辽国正式承认阿骨打是“大圣皇帝”并希望辽国也向他缴纳岁币,数额几乎与宋付给辽的一样大。
辽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女真继续向辽进攻。宋朝皇帝徽宗目光短浅,他满怀热情地同意与女真结盟,共同对抗宿敌辽国。宋徽宗并不是一个尚武之人,他自1100年登基为帝,与捐助道观、钻研道教教义相比,他花在治国上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
有一个利己主义的道士林灵素对宋徽宗的这种做法阿谀奉承、大加赞赏,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说宋徽宗是天上最高的神明“长生大帝君”下凡。宋徽宗因此更加确信自己是真命天子,于是他终日沉湎于绘画、诗歌、茶道和各种道教仪式。
他之所以被说服与女真结盟,是因为阿骨打许诺说在两国联合灭辽之后,宋朝可以重新收回原来辽国的南部地区。这块土地是曾经属于中原政权的“燕云十六州”,已被契丹人占据了百年之久。若能重新收回燕云十六州,这将是一场足以证明天命所在的真正胜利。因此,宋徽宗派兵协助金国灭辽,而对女真本身势力的扩张没有放在心上。1125年,辽帝被金军俘虏,辽军残余向西逃亡。
但事成之后,女真拒绝交还全部燕云十六州,还向宋朝索要大量金钱。此时阿骨打已经辞世,继任王位的是他的弟弟金太宗,但很有可能兄弟二人都没打算要恪守承诺。不仅如此,女真很快就找借口对宋兴兵,方向直指宋都开封。
在宋徽宗的统治下,原来精心打造的训练有素的地方民兵体系已支离破碎,女真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宋朝的防线。到1125年末,他们已经渡过黄河,宋都城开封已近在咫尺。
宋徽宗的盲目自信被击得粉碎,失败已经迫在眉睫,他为了逃避责任,自己假装中风,宣布将帝位禅让给太子——他25岁的儿子宋钦宗。钦宗拒绝接受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当龙袍披到他的肩上时,他坚决推辞,告诉父亲说,若自己同意龙袍加身,将是不忠不孝之举。宋徽宗假装自己右侧半身不遂,因此就用左手亲笔写下诏书,下令让儿子承接天命。史书记载道:
太子犹力辞,上皇乃命内侍扶拥就福宁殿即位,太子固不肯行,内侍扶拥甚力,太子与力争,几至气绝。既苏,又前拥至福宁殿西庑下,宰执迎贺,遂拥至福宁殿,太子犹未肯即位。 注释标题 David R. Olson and Michael Cole, Technology, Literacy and the Evolution of Society(2006), pp. 60–61.
女真人对开封的征服分成几个阶段(第一次进攻、要求割地赔款、撤退;第二次进攻、要求人质、再次撤退),到了1127年,整场游戏结束,开封城被金军突破,他们开始劫掠珠宝、食物、牲畜和妇女。
宋钦宗的统治既无勇气又无节操,为了乞和,他大肆搜刮民间财富以献给侵略者,但女真人还是没有放过他。整个城市被洗劫一空、焚烧殆尽,完全落入了敌人的手中。宋钦宗和父亲宋徽宗均被俘获,与众多皇亲国戚一起被带回北方关押起来。宋徽宗1135年即在囚禁地死去,钦宗则在被囚禁中又度过了近30年的余生。
北宋就此结束。钦宗同父异母的弟弟赵构被拥戴称帝,不久后便逃至遥远的南方城市杭州(后改称临安),北方的领土很快沦于女真人之手。这个朝代又在南方统治了100多年,后来被称为南宋,但这只是之前辉煌时代的残余而已。
更糟糕的是,现在落入女真人手中的北方领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古代最伟大的圣王们就是在这片河谷生活的,使古老的中华帝国备受其周边游牧民族艳羡的丰功伟绩也都是在这里实现的。在南宋的诗词中充满了对收回沦丧国土的渴望。诗人张孝祥如此写道: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黯销凝。
……
静烽燧,且休兵。
……
闻道中原遗老,
常南望、翠葆霓旌。 注释标题 Ebrey, p. 170.
……
地图1-1 南宋与金、西夏并立形势图
但他们日夜盼望的“翠葆霓旌”却再也未能归来。南宋仍然自称是天命所归,但天命最初降临之地已经丧失。古代帝王的基业如今已落入敌人之手。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