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20 笈多王朝衰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0 笈多王朝衰落

  415年至480年间,笈多帝国日渐没落,此时,上座部佛教鼓励人们追求个人自我教化。

  415年,印度国王旃陀罗笈多二世离世,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内部矛盾丛生的王国。虽说帝国建立之初重现了阿育王旧日的辉煌,但这种辉煌却是建立在阿育王早已放弃的武力征服之上的。梵文是游牧入侵者带来的一种濒临消失的语言,此时它成为官方语言,复杂精致,用于教育。尽管疆域辽阔,但是对于大部分地区,国王却只是进行名义上的统治。

  外患四起更加重了内部矛盾。旃陀罗笈多二世离世后,他的儿子鸠摩罗笈多(Kumaragupta)继位,此后在他统治的39年间,嚈哒人(Hephthalites)开始零散移居兴都库什山脉一带。

  他们是游牧民,来自中亚广阔的大草原。印度人称其为匈奴人(Huna),不是因为他们与西方的匈人有关系,而是因为印度人曾用“匈奴”通称所有山脉以北的游牧部落。更确切地讲,嚈哒人最有可能是突厥族的一个分支。5世纪期间,他们开始走出中亚的家园,向外迁徙。他们与波斯人的战争断断续续,已有40年之久。亚美尼亚的历史学家,拜占庭的福斯图斯(Faustos of Byzantium)说道,沙普尔三世曾迎战过“贵霜王朝大王”,这里的贵霜王朝就是指嚈哒人。

  罗马历史学家也表示,嚈哒人同其他游牧侵略者大不相同。“他们由一位国王统治,”普洛科皮乌斯写道,“而且,有一个合法的政府,公正公平地对待彼此和邻国,就像古罗马人和波斯人那样。”后来的阿拉伯地理学家将波斯人的历史纳入他们自己的圣书背景之中,按照他们所记载的宗谱,嚈哒人是诺亚之子闪(Shem)的后代。但是,对北印度人民而言,他们只是操着不同语言的外族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野蛮人。

  鸠摩罗笈多将入侵的嚈哒人驱逐出去,暂时保住了笈多王朝的疆域。有关他的其他成就的记载几乎无从查找,但一篇王室碑文却夸耀他“名扬四海”。而另一篇碑文则展示了他王国的疆域。到436年为止,王国北边延伸到吉罗娑山脉(Kailasa,即冈底斯山脉),南到温迪亚山脉上的森林,东西两侧直达海岸。这是笈多王朝曾宣称拥有过的最大疆域,鸠摩罗笈多带领王国迎来辉煌盛世。关于他的统治,有很多传说,反映了他实际征服的地方。他是“世界的主宰”,拥有“雄狮般的勇猛”和“老虎般的威力”,是“笈多王朝苍穹中的月亮”。

  不过,他执政末期似乎阴云密布,麻烦不断。碑文上提到,这个时期他们总是在“麦卡拉”(Mekala)这一地区与德干高原以西的伐迦陀迦打仗,而旃陀罗笈多二世曾通过联姻将伐迦陀迦纳入笈多王朝的统治范围。伐迦陀迦的新国王是鸠摩罗笈多的曾侄孙纳兰陀罗西纳(Narendrasena),他差不多是在鸠摩罗笈多处于权力巅峰的时期登基的。但是,即便顶着曾叔父的光环,纳兰陀罗西纳还是走上了叛乱之路。就在鸠摩罗笈多忙于应对嚈哒人入侵之时,纳兰陀罗西纳趁机宣布独立。

  地图20-1嚈哒人入侵

  从此刻起,笈多王朝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一场来势凶猛的入侵随之而来:入侵者的身份至今尚不清楚,但一篇碑文记载道,“他们人员充足,金钱充裕”,而且“威胁彻底摧毁笈多王国”。鸠摩罗笈多的儿子塞建陀笈多(Skandagupta)是王位继承者,他领导王国抵抗入侵者,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斗争。曾几何时,塞建陀笈多兵力不足,粮饷稀缺,军人们不得不在战场上露天席地熬过漫长的夜晚。

  铭文还记载道,笈多王朝最终大获全胜,将入侵者驱逐出境。然而,王国并未恢复往日的辉煌。在鸠摩罗笈多统治末期,市面流通的硬币不再由金、银铸造,而是改用铜来铸造,只是在外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银以做掩饰。这表明国库已彻底空虚。

  455年,鸠摩罗笈多驾崩,他的儿子塞建陀笈多继位,此时的国家充满内忧外患。他再一次击退了嚈哒人的入侵,彰显他胜利的碑文记载道:“他彻底摧毁了敌人的根基和自尊。”但是,这场战争也给他的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塞建陀笈多即位几年后,局面愈加混乱,矛盾逐渐显现:百姓贫困,官员争斗,军阀叛乱,战争不断。塞建陀笈多努力维护他的政权,并成功令帝国免遭分崩离析;纵观5世纪60年代的大多数时期,古老的笈多王朝的疆土上仍然不断出现各种胜利铭文。

  最后一块胜利铭文可追溯到467年。自此之后,各种记载便模糊不清了。很可能就在这一年,塞建陀笈多去世,一场王位争夺战随之爆发,王国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不安。起先,是塞建陀笈多的弟弟夺取了国王宝座,随后是塞建陀笈多的侄子登上了王位。最终赢取王位的是塞建陀笈多的二侄子佛陀笈多(Budhagupta)。他是笈多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统治帝国近20年。

  佛陀笈多试图团结民心、统一思想,努力避免来自外部威胁的干扰。鸠摩罗笈多和塞建陀笈多统治期间,嚈哒人的侵扰非常严重。不过,他们的入侵并没有造成文明的终结,不像西方的匈人入侵那般势不可当。但是,即使是应对这样的来自外部的中等程度危机,整个王国的凝聚力都被撑到了极限。在国王集中精力处理来自外部危机的时候,王国周边的那些小国家立即抓住机会,再次宣布独立,因为他们作为笈多王国的一部分,并没有从王国中真正获取丝毫利益。

  实际上,很久以来,印度的很多小国本质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只不过它们的边境会随着战争不断发生变化。在笈多王朝无暇顾及的南部次大陆,很多王国纷纷宣布独立,声称拥有自己王国的领土。铭文和钱币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同王室的名字,但是却没有留下关于南亚次大陆各个王国之间的争斗史。在佛陀笈多统治晚期,没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够统一南亚次大陆,哪怕是统一一小部分地区都不能。

  这个时期是王国的低谷期,却是宗教发展的大好时机。被称为“佛塔”的佛教纪念碑遍布全国,不少佛塔上面还刻有信徒朝拜的场景。在印度西部,一座座寺庙和僧院建在深山石窟中,它们都经过精雕细琢,里面有雕刻的石柱,并建有禅房、廊道和楼梯通道等等。这些石窟中的寺庙是专门为那些追求佛教知识的人修建的,而不是为那些追求政治权力的人修建的。这些石窟仿照木构建筑的外观修建,石椽、石梁和石柱仿佛支撑着没入岩石中的屋顶。其中,最大的寺庙约有30座,这些洞窟被称为“阿旃陀石窟”,在过去的300年间一直都在建造当中,还得继续耗时300多年才能完工。

  在石窟以南80千米的埃洛拉(Ellora),有12座已经完工的简易洞穴。在伐迦陀迦王国管辖的印度地区,国王哈里舍纳(Harishena)至少赞助修建了2座石窟来庆祝他的胜利。大约475年,哈里舍纳登上王位,向北吞并了佛陀笈多统治的领地,建立了他自己的帝国,不过持续时间不长,还没等他去世,帝国就灰飞烟灭了。

  事实上,哈里舍纳因胜利而赞助修建石窟寺庙并不具有普遍性。大多数石窟的开凿仅仅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礼佛之地,而非纪念征服之举。这些石窟与政治毫无干系,与那些当政的统治者也完全无关。

  在这些石窟寺庙中,散布着许多房间,有寺院(vihara),这些寺院带有独立的房间、公共休息室和食堂。这里的僧人们能够心无旁骛,完全沉浸于信仰的修行中。他们并未与世隔绝;他们只不过是生活在自己的群体当中,依靠化缘获取衣服和食物(因为他们拒绝金钱,无法购买这些物品),他们同样与当地人保持联系。但是,他们不参与帝国的任何事务。

  此时,佛教已然分化成两大流派: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两个教派都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稍纵即逝,唯有般若,即“通过精神修为或冥思达到一种精神境界”,才能够揭示世界本真,认识无常和虚幻。上座部佛教在印度占主导地位,教育人们通过思辨、正念和专心才能获取心灵的般若开悟;与之略显不同的是,大乘佛教在中国更流行,注重祈祷、信念、参悟和情感。

  上座部佛教更强调思辨和思考,更注重隐修和禁欲,这样佛教徒们才能够全身心投入研习和冥想中去。毫无疑问,上座部佛教对于那些希望征服帝国的军官或小国国王来说毫无裨益。上座部佛教反对世俗的征服,也不追求将拥护者们捆绑在一面旗帜之下,相反,它鼓励追随者们在寻求个体开悟的同时共存共生。

  5世纪的印度就是这样。也许是上座部佛教促使印度的版图分为众多小王国,也许是破碎的小王国特别适合上座部佛教。无论怎样,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在印度的乡间田野,各个王国比邻而居,它们都在追求各自的目标,没有一个意欲主宰其他的所有国家。 世界史的故事(套装共6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